深耕内饰行业,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常熟汽饰成立于 1996 年,以捷达门板起 家,后分别与德国西博、加拿大麦格纳、西班牙安通林等成立合伙公司,并于 2017 年成功上岸上交所主板。公司紧张从事研发、生产和发卖汽车内饰件总成 产品,系海内汽车内饰件行业紧张供应商之一。随着智能座舱的快速兴起和海内 新能源汽车的发达发展,公司先后入股德国 WAY、一汽富晟等企业,丰富自身 产品线与设计研发能力,伴随车市发展不断发展。
公司股权构造清晰,实控人系公司创始人。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公司实控人罗 小春直接持股比例达 28.63%,合计持股比例超过 30%。同时,实控人罗小春也 是公司创始人、现任公司董事长。实控人持股比例较高、股权构造清晰助力公司 持续发展。
公司产品丰富,聚焦汽车非金属内饰。公司紧张产品包括门内护板总成、仪表板 总成、副仪表板总成、立柱总成、行李箱总成、衣帽架总成、塑料尾门、地毯以 及模检具、设备自动化设计制造等,产品广泛用于汽车多个部位。

业务收入稳步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较高,以内护板、仪表板为主。2016- 2022 年,公司业务收入从 14.37 亿元增长至 36.66 亿元,6 年 CAGR 为 16.89%,2023Q1 营收达 8.45 亿元。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较高, 2022 年主营 收入占比达 97.72%。分产品来看,公司紧张产品包括门内护板、仪表板、遮阳 板和衣帽架等产品,个中门内护板销量增长幅度较大,从 2017 年的 48.01 万套 增长到 2022 年的 186.74 万套,2022 年占公司总销量的 38.02%,2017-2022 年五 年 CAGR 达 31.21%。仪表板产品增长稳定,2022 年仪表板销量占公司产品总销 量的 37.77%,系公司紧张产品之一。
公司毛利较为稳定,期间用度率呈低落趋势。整体来看,公司的毛利率较为稳 定,2017 年-2022 年汽车饰品件的毛利率坚持在 21%旁边,净利率坚持在 15%左 右。2019 年-2022 年公司用度率总体呈低落趋势,2019 年由于新工艺研发、运费 增加及投资扩产,导致当年期间用度率有所上升,之后公司的期间用度率由 23% 逐步低落至 12%。分用度来看,公司管理能力不断优化,2017 年-2022 年管理费 用持续低落;2020 年-2022 年公司研发用度占比稳定在 3.5%旁边,随着业务收 入的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1.2 公司客户资源丰富,多基地快速相应
公司客户资源丰富,涵盖国内外有名车企。公司的紧张客户包括一汽大众、北京 奔驰、华晨宝马、奇瑞捷豹路虎、上汽通用、奇瑞汽车、一汽红旗、长城汽车、 北汽越野、吉利汽车等有名整车厂。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公司迅速切 入布局,现已与奔驰 EQB、宝马 EV、大众 MEB、比亚迪、特斯拉、空想、小 鹏、蔚来、集度、哪吒、零跑、ARCFOX、华人运通、奇瑞新能源、英国捷豹路 虎、北美 ZOOX 等车型品牌达成互助关系。
公司与有名企业成立合伙公司,完善家当链布局。公司与格瑞纳集团合伙建立沈 阳/天津格瑞纳,紧张产品以衣帽架为主;与西班牙安通林成立长春/常熟/成都安 通林,紧张产品为仪表盘;与派格成立长春派格,紧张产品包括门内护板、立 柱;与加拿大麦格纳等互助设立麦凯瑞(芜湖),紧张产品为保险杠等。同时公 司参股一汽富晟,其为一汽集团紧张的零部件平台之一,包括内外饰、底盘、智 能座舱等多个业务板块,公司与合伙平台先后造就和开拓了浩瀚客户资源,助力 公司不断完善家当链布局,持续发展壮大。
公司自主盈利能力不断提高,投资收益占比持续低落。2019 年以前,联营/合营 企业为公司贡献了较多的利润,而 2020 年至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达发展、 自主车企重视内饰作为差异化竞争力、消费者对内饰哀求的不断提高,公司新增 多个生产基地以快速知足客户哀求,自主盈利占比不断上升,投资收益的占比持 续低落。
公司环球建立多个生产基地,快速相应主机厂需求。公司发卖紧张以南北两部+ 德国北美+总部合营,由四大板块折衷统领各个生产基地的高效模式,已拥有常 熟、长春、沈阳、北京、天津、芜湖、成都、佛山、余姚、上饶、宜宾、大连、 合肥、肇庆等十四个生产基地,实现近间隔定时化做事主机厂,精准快速的反馈 主机厂哀求,与主机厂实现协同发展。
公司并购德国 WAY,加快拓展外洋市场。公司 2020 年收购德国 ABOGO 持 有的 WAY 集团旗下 WAY People+ GmbH 和 WAY Business Solutions GmbH 各 30%的股份,后于 2021 年再度增持 25%,正式并表两家公司。WAY People+和 WAY Busines 具有德国宝马、保时捷等供应商体系认证,是汽车行业设计、实 施、做事为一体的研发及做事公司。控股两家公司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自主 研发设计能力,从而进入高端汽车品牌的设计与环球招标,提升公司在智能座舱 系统的开拓能力,具备行业领先的汽车内饰智能化设计能力。
2 内饰行业概况:消费升级,单车代价量提升
2.1 消费升级带动内饰行业迅猛增长
内饰家当处于汽车家傍边游。内饰产品系用于汽车四大系统之一的车身材系内部 装饰的零部件,是构成汽车的驾驶舱和客舱的主要零部件,处于汽车家傍边游, 属于汽车制造核心环节之一,设计事情量占到整车造型设计事情量的 60%以上, 具备汽车内部装饰、驾乘职员保护、分外功能实现等一系列用场,常日通过集成 于内饰总成再运用于整车配套。内饰部件制造的核心原材料包括塑料粒子、油漆 皮革、电子元器件等,因此上游家当包括石化副产品、纺织皮革及电子电器等行 业,内饰部件产品常日集成于各种内饰总成产品中用于整车制造配套,少部分应 用于汽车后市场的维改动换。
内饰产品迭代升级,市场规模稳步攀升。随着海内汽车销量规复增长,根据 Uresearch,2021 年海内汽车内饰市场规模由降转升,回升至 314.51 亿元。中国 汽车工业协会表示,2023 年干系配套政策方法的履行将会进一步引发市场主体 和消费活力,加之新的一年芯片供应短缺等有望得到较大缓解,估量 2023 年中 国汽车市场将连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将会有 3%旁边增长。内饰产品技能 升级,以智能座舱为新出发点,知足轻量化、智能化和安全性的哀求,同时汽车行 业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升级,也将进一步带动汽车内饰及其部件行 业的发展。根据 Uresearch 预测,内饰行业市场规模也将逐步提升,2025 年内饰 行业市场空间(不含座椅、中控屏、氛围灯)将达 361.74 亿元,2021-2025 四年 CAGR 为 3.56%。
综合上述剖析,我们打算海内汽车内饰市场空间(含座椅),假设: a) 估量 2023-2025 年海内乘用车销量每年增长 3%,分别为 2427/2500/2570 万 辆。 b) 根据头豹研究院,汽车内饰件单车代价量约为 10109 元,个中座椅均价为 6000 元,门内护板/仪表板总成/遮阳板/衣帽架内饰单价分别为 900/700/65/130 元,受益于内饰行业消费升级、轻量化、模块化产品及智能 座舱发展带动 ASP 不断增加,假设每年增长 3%。 我们估量 2025 年汽车内饰市场空间(含座椅)将超过 3000 亿元。
消费升级进一步推动内饰行业发展。随着海内新能源汽车的发达发展及生活水平 的提高,内饰品质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内饰品质也直接关系到汽车的 舒适性和驾乘体验,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内饰的好坏越来越成为消费者 购车的主要考虑成分。主机厂之间也将内饰作为自身产品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之 一,消费升级推动内饰行业快速发展。
海内汽车内饰格局呈现一超多强。2020 年我海内饰行业(含座椅)CR5 为 49.11%,行业前五企业分别为华域汽车、李尔、弗吉亚、一汽富维、继峰股份。 自 2013 年华域汽车向伟世通收购延锋汽饰 50%的股权完成对延锋汽饰的全资控股后,海内汽车内饰企业形成了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除华域汽车以外,其他内 饰厂商市场霸占率均不超 10%,企业数量较多。
新能源变革下,自主品牌份额提升,本土内饰企业迎来国产替代机会。从 2020 年到 2023 年一季度,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从 35.75%增长至 49.68%,主流合伙 份额自 51.14%下跌至 35.13%。此外,根据乘联会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份额排 名前十厂商中有九家是自主品牌,前十家车企中的自主品牌占比也逐年提升, 2023 年上半年合计为 69.9%,同比增长 9.9pct。新能源变革下,随着海内自主品 牌汽车的发展,各主机厂也开始加快落实零部件配套体系的国产化,本土汽车内 饰企业凭借本钱上风、本土化做事上风及快速相应上风,随着研发技能实力、产 品品质与生产工艺水平的不断提升,有望实现国产替代,未来增长可不雅观。
本土内饰企业逐渐发力,国产化替代可期。随着海内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 汽车零部件企业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已具备一定的产品创新能力、多车型配套、 多市场供给能力,同时与整车厂商进行同步设计开拓的能力也不断提升。个中华 域汽车自收购延锋汽饰 50%的股权后,市场规模最大,各年业务收入也显著高于 其他企业;宁波华翔走高端化路线,基本完成生产基地环球布局;一汽富维是一 汽三大零部件平台之一,一汽富维营收居前;常熟汽饰受益于合伙平台、快速响 应及外洋扩展,内饰件毛利率水平一贯处于第一梯队,近两年排名第二;岱美股 份乘用车遮阳板产品环球市占率达 30%以上,市占率居环球首位;新泉股份从仪 表板总成起身,产品逐步拓展到乘用车和商用车更多内外饰件,仪表板总成是公 司核心产品,2022 年市占率为 13.54%,在行业内处于前列。
3 顺应智能、电动、轻量化趋势,拓展产品布局3.1 新能源客户业务占比提升,豪华车客户丰富
公司新能源业务占比持续上升。公司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自 2019 年的 0.8%快速 增长至 2022 年的 31%, 3 年增长了 30.2 个 pct,2022 年新能源的发卖收入约为 11.36 亿元,新能源业务已经成为了公司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涵盖特斯 拉、蔚来、空想、小鹏、高合、哪吒、零跑等新能源客户。
豪华车市场渗透率稳步上行。2016-2021 年,我国乘用车市场起步价 30 万元及 以上的豪华品牌渗透率从 3.7%增至 10.5%,5 年间提升 6.8pct,海内乘用车市 场消费升级的趋势较为明显。从近几年乘用车和豪华车销量数据来看,尤其自 2018 年开始中国乘用车市场连续三年负增长的背景下,豪华汽车市场则保持着 11%旁边的均匀增速,展望未来,豪华车市场份额有望持续增长。 豪华车市场的稳步增长有望带动汽车内饰单车代价量进一步提升。豪华车的内 饰件单车价格普遍高于中低端车型的内饰件,以汽车内饰件材料为例,皮革相较 于织物、人造革,更易洗濯,在亲肤性、透气性、都雅性方面表现也更好,但价 格也更高,普遍用在豪华车上。因此,豪华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将直接刺激对上游 汽车内饰的需求,推动本土汽车内饰行业发展,促进汽车内饰单车代价量进一步 提升。
公司拥有奔驰、宝马、奥迪、捷豹路虎、沃尔沃等豪华车客户。2022 年公司实 现了宝马外饰业务的零打破,外饰业务、自动化妆备、模具设计制造成功进入了 宝马的供应商体系。其余公司已进入奔驰 EQB、英国捷豹路虎等高端客户整车厂,拓展项目已投入研发或量产。目前公司豪华车客户包括奔驰、宝马、奥迪、 捷豹路虎、沃尔沃等,豪华车客户较为丰富。
3.2 布局智能座舱,单车代价量有望提升
智能座舱能够实现人、路、车三者的智能交互,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汽车 的座舱涉及理解和塑造人与车辆之间的交互动态的问题,特殊是交互领域涉及对 觉得、感知、信息交流、推理和决策的研究。随着自动驾驶水平的提高,驾驶员 将有更多的韶光和选择来做除驾驶之外的各种任务,这为交互开辟了新的路子, 主动式的引入了智能座舱观点。智能座舱将多个传感器被整合到车辆中,以理解 驾驶员和搭客的行为、感情和个人选择,从而供应精确的功能和做事。
智能座舱搭载量快速上升。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市 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搭载智能数字座舱(大屏+语音+车联网+OTA)前装标 配交付 795.05 万辆,同比增长 40.59%,前装搭载率为 39.89%。OEM 品牌方 面,比亚迪、长安、吉利、哈弗、特斯拉排名搭载交付规模前五位。前十品牌 中,仅有丰田的智能数字座舱搭载率低于市场均值。个中,2022 款新车搭载智 能数字座舱前装标配交付 211.35 万辆,前装标配搭载率达到 64.84%,赶过整体 市场搭载率约 25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接下来三年韶光,智能数字座舱搭载量 仍将处于快速上升通道。以智能座舱为新出发点,全面知足环保、轻量化、智能化 和安全性的哀求,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将进一步带动汽车内 饰及其部件行业的发展。
伴随人机交互体验的升级,座舱产品的代价量有望翻倍。在传统座舱中,单车 代价量根据豪华程度不同会呈现较大差异,均匀而言机器仪表盘+车载信息娱乐 系统等单车代价量在 1500 元旁边;而在智能座舱时期,包括中控屏、液晶仪表盘、HUD 和流媒体后视镜等紧张部件,智能座舱单车代价量有望大幅提升至 6000 元以上。
公司专注创新,自主研发的第一代智能座舱已亮相。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 18 项,实用新型专利 357 项,外不雅观设计专利 8 项,软件著作权 27 项。公司自 2015 年开始组建智能座舱研发团队,2021 年 4 月亮相自主研发的第一代智能座舱, 配置智能座椅、智能空调、氛围灯、方向盘,已在北汽极狐αS 普通版及 HuaweiInside 版装车,实现了智能座舱产品的量产落地。2021 年 12 月,常熟汽 饰获颁华为智能座舱精良互助伙伴,并发布与华为互助开拓的第二代智能座舱。
公司与华为、一汽富晟互助,共同促进智能座舱研发升级。通过 HarmonyOS 打 通智能座舱和个人穿着的康健管理系统化方案,与华为智能汽车办理方案 BU, 以及计策互助伙伴一汽富晟共同创新,在智能康健管理座椅和座舱系统里实现对 搭客的心率、血氧浓度、疲倦度等关键康健指标的监测。通过这些指标的监测,结合华为 HealthyKit 的功能实现对搭客日常康健的管理和突发疾病的预警,同时 为座舱带来视听和感知的全面升级,并同步展现了最新的智能发光表皮、常熟汽 饰 WAY 外洋研发中央的 VR 技能等;2022 年与华为、博泰共同开拓星闪沉浸式 氛围灯,并在 2022 星闪同盟家当峰会上进行展出,获业内高度评价,公司也陆 续收成了集度、零跑、小米、比亚迪等项目定点。
一汽富晟助力公司切入座舱系统产品。2018 年 3 月公司以自有资金 2.75 亿元 收购一汽富晟 10%的股权,同年 5 月双方签署《计策互助协议》,在整车内饰 项目的设计、开拓及项目获取等方面开展积极互助;2019 年公司以 3.80 亿元 收购公司董事长罗小春持有的一汽富晟 10%股权,截至目前公司直接持有一汽 富晟 30%股权。一汽富晟是一汽系内三大零部件平台之一,其业务涵盖全内 饰、大外饰、底盘系统、电子电气、新能源、智能网联六大板块。从公司原有产 品看,公司本身具备座舱内险些所有饰件产品的生产能力,但短缺座椅产品。而一汽富晟旗下的富晟李尔是海内为数不多节制壁垒较高的汽车座椅研发制造,与 一汽富晟的互助助力公司切入集成智能座舱的产品。
公司与上海博泰、紫荆桃李互助,供应整套智能座舱办理方案。公司与上海博 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紫荆桃李科技有限公司等签署计策互助协 议,在智能座舱领域开展深度互助,探索智能座舱领域新技能的运用及互助,携 手为目标客户供应最佳做事方案。上海博泰车联网成立于 2009 年,博泰车联网 拥有操作系统、智能语音、硬件、高精舆图以及云平台五大核心技能,紧张从事 智能化车载信息做事系统研发、制造并供应后期配套做事,致力于打造整合车 载、互联网、手机三个部分以汽车生活做事为核心的跨平台体系。紫荆桃李为汽 车企业供应汽车内饰表面发声的整体办理方案,支持车企进行全栈自主可控的车 载语音交互系统开拓,培植起数据积累和驱动迭代能力,供应从底层的整车电子 与构造对接搭载到上层的发声器件与声学算法的软硬件一体化办理方案。各方将 以智能座舱作为切入点,以常熟汽饰的汽车内外饰件为载体,搭载上海博泰的智 能操作系统、汽车电子、汽车软件等,由紫荆桃李供应音响技能上风,为未来潜 在客户供应整套智能座舱的一体化办理方案。
3.3 轻量化、模块化供应带来单车代价量提升
轻量化是实现汽车行业双碳目标的主要手段。轻量化这一观点最夙兴源于赛车运 动,在担保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条件下,降落车身重量,不仅提升汽车的动 力性,还能降落车辆噪声和油耗。汽车尾气排放与温室效应、酸雨、雾霾等都有 关联,是环球共同面临的环境寻衅。据智研咨询预测,车重每减少 50%,二氧化 碳排放量能减少 13%,各国纷纭指定全新的排放目标与相应惩罚方法,愈发严苛 的法规与标准也给主机厂和一级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哀求——在设计中优先考虑 轻量化。随着制造本钱持续上升,如今主机厂与一级供应商已将关注焦点由在车 身运用创新材料转向探索汽车内饰的轻量化可能性。
Reportlinker 估量到 2025 年,汽车轻量化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 1083 亿美元,复 合年增长率为 6.81%。汽车内饰轻量化作为一种经济的可行性选择,能够让主机 厂和一级供应商在知足较高安全性与功能性哀求的同时,通过减轻信息娱乐中央 及显示屏等的重量,实现轻量化目标。 公司积极投入干系产品研发,目前已有干系产品落地。公司以麻纤维、碳纤维、 塑料尾门等产品及以塑代钢技能研发为切入,以轻量化技能、新材料、新工艺等 为发展重点,积极相应国家碳中和目标在原材料方面,结合奔驰、宝马、大众等 主机厂的标准哀求,与供应商联合开拓可再生回收塑料改性材料,并逐步提高天然纤维、以塑代钢项目等轻量化产品在内饰件的运用率。随着国家环保哀求趋 严,公司着眼于未来,投资了全水性自动油漆线,用纯水取代有机溶剂稀释原 漆,生产的产品光泽可高光、哑光、高光 UV、仿电镀,更加环保、康健、安 全,已为奔驰、宝马、大众等配套。
公司轻量化办理方案有望带来单车代价量的提升:1)天然纤维复合股料:公司 具备海内领先的一步法工艺生产线,较传统注塑件减重 20-30%。麻纤维加强部 件的本钱比强化玻璃纤维部件低 5%,符合汽车工业轻量化、环保化、可持续化 的发展哀求。单车代价 3000-4000 元(普通门板 1000 元)2)CFRT(连续纤维 增强热塑性复合股料):用连续纤维替代金属件,减重 45-50%。3)微发泡工 艺:较传统注塑件减重 5-25%,同时增加尺寸稳定性。4)塑料尾门:通过模块 化和集成化的一体设计,能有效降落零件重量,供应更优的设计构造和品质,同 时能降落 OEM 在线生产工时。5)RePETCORE:利用可回收 PET 发泡层作为填 充芯材,能实现减重 40%,降落 59%的碳排放。6)免弱化工艺:采取 3DMesh 实现发泡层减重 50%以上,相对付分步弱化方案产品表面更优,工艺本钱和投资 本钱更优,减少弱扮装备投资。轻量化工艺符合国家双碳计策目标,公司通过开 发利用相应工艺和新材料,有助于提升产品代价量。
以模块为采购单元成为整车厂配套供应体系未来发展趋势。模块化供应是指汽 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一种供货模式,利用多种不同的元件,按一定的空间位置组织 装置在一个共同的根本上,便于整车厂直接在总装置线上安装。实现模块化,内 饰件供应商的角色将发生重大变革。在此背景下,公司始终坚持一体化模块化发 展的理念,积极为客户供应一体化做事能力,知足了客户产品从门板、主副仪表 板、立柱、地毯、衣帽架、行李箱、出风口等软硬饰的模块化、集成化供应方 案,实现客户更低本钱、更高效率的需求,建立供需双方互助共赢新模式,并在 新能源车企先后获取了门板、主副仪表板、立柱、衣帽架、模检具等业务,单车 代价量持续提升。
模块化供应给零部件厂商提升单车代价量带来增长空间。在模块化供货模式 下,主机厂可以把大部分设计任务向零部件企业转移,从而优化整车生产过程, 降落整车制造本钱。而汽车零部件企业则在模块化供货模式下承担起更多的新产 品、新技能的开拓事情,更早、更深入地参与到整车的设计、研发、生产过程中,在设计初期就对新车型的开拓供应专业化建议,积极合营主机厂进行配套开 发,并在汽车家当链中扮演越来越主要的角色,也给汽车零部件做大单车代价提 供了良好的契机。
加强计策互助,完善模块化供应能力。2023 年 2 月 7 日,公司与安通林中国投 资有限公司在常熟汽饰集团总部举行了商务计策互助签约仪式。这次签约,双方 在原有合伙伙伴的根本上,再次深度扩大商务互助范围,将安通林中国的照明、 电子和人机交互(HMI)业务整合融入常熟汽饰的内饰零件(门板、门组件、仪 表板、副仪表板、掌握台、立柱等),形成更完善的模块化供货能力。双方将基 于良好的信赖关系,积极推进全面计策互助,实现资源共享、上风互补、互利共 赢,使一流的模块化供货能力成为做事于主机厂的核心竞争力,以此巩固双方在 汽车内饰行业的核心供应商地位。
3.4 公司扩大产品布局,获取全新增长空间
公司发力外饰业务,拓展干系新能源客户。目前公司紧张供应前后保险杠、前端 模块、塑料尾门、高光 B 柱、轮罩及车身底护板等外饰模块,是公司新能源板 块新的增长点。2022 年,公司还实现了宝马外饰业务的零打破,外饰业务、自 动化妆备、模具设计制造成功进入了宝马的供应商体系,进一步拓展业务布局。
布局模具板块,实现家当链延伸。常熟汽饰在 2017 年景立了模检具公司常源科 技(控股),成立时紧张从事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 售。2017 年 12 月,常源科技经营范围增加“模具、仪器设备的制造”、“塑料制 品的生产”和“打算机及干系部件的生产”,紧张产品包括仪表板本体、手套箱本 体等产品,常源科技正式开始卖力上市公司与参股公司的模具制造。模具是零部 件企业为特定车型设计、定制,用于生产特定汽车零部件所利用的工具,模具收 入会随着配套车型增多而增长。2019 年 6 月,常源科技将自动扮装备制造业务 和检具制造业务分别转让给常青智能科技、常锐技能后,聚焦于模具仪器设备的 设计、制造、维修等业务。
对常源科技实现绝对控股,模具业务助力公司持续增长。2019 年 6 月,公司受 让天津华锐源持有的常源科技 10%股权,公司持股比例提升至 62%,并且全体 股东增资 5520 万元,个中公司出资 3422.40 万元,注书籍钱达 7380 万元。 2020 年 3 月,公司以 2402 万元价格收购天津华锐源持有的 30%常源科技股 权,公司持股比例增至 92%。同时,上市公司全额认购对常源科技增资款项 6000 万元,常源科技注书籍钱达 13380 万元,公司持股比例达 95.59%,目前 常源科技已由上市公司绝对控股。因此,常源科技模具业务带来的收入将成为常 熟汽饰的主要利润来源。常源科技已获取涵盖集团内外客户多个车型的模具订 单,未来随着新订单的放量,有望为公司持续贡献古迹增量。
模具制造是主要代价创造环节,推动公司盈利增长。在零部件生产过程中模具的 利用能够实现与主机厂同步开拓,提高生产能力、担保产品质量。其余,模具的 生产是按照特定车型设计,工艺繁芜、壁垒高、代价量较大。在配套新车型较多 时,模具制造收入将相应地较大幅增长,因此模具制造也是制造汽车内饰件中的 主要代价创造环节。19 年以来公司通过提高模具自给率,担保了产品质量和同 步开拓能力,降落维修和管理本钱,有效提升盈利水平。2019 年-2022 年常源 科技营收从 0.51 亿元增加至 2.6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72.1%,2022 年同比增 21.04%。2021-2022 年净利率由负转正,由-7.02%增长至 2.03%。随着模具业务 扭亏为盈,高增长的模具业务有望带动公司古迹增长,助力公司打造全新增长曲 线。
常源科技前期投入较大,已实现扭亏为盈。2019 年常源科技净利润涌现较大亏 损,紧张由于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买模具仪器设备并进行前期研发投入。常 源科技 2019 年员工人数由 168 人增长至 414 人,设备投资由 8753 万元增长 至 14515 万元,且设备的增加带来了财务用度、折旧用度、生产经营厂房租赁 用度的大幅增长,到 2022 年亏损逐渐收窄并实现扭亏为盈。
3.5 盈利预测
3.5.1 关键假设
收入假设:1)内外饰件:单车代价量方面,受益消费升级,以及汽车行业电动 智能化,内饰产品单车代价量有望提升;公司外饰件研发,轻量化新材料以及模 块化供应有望带来单车代价量的提升。公司客户涵盖豪华车客户和新能源客户, 新能源客户放量、豪华车客户稳步增长,助力公司持续增长。2023-2025 年公司 汽车饰件营收估量达 41.3/50.3/60.4 亿元,同比+23.98%/21.86%/20.00%;2)模 具及检具:模具制造是主要代价创造环节,公司控股子公司常源科技主营模具生 产,除自供外,公司模具检具业务已实现外供,营收有望快速增长。2023-2025 年公司模具及检具营收估量达 3.2/4/5.1 亿元,同比+28.0%/25.0%/27.5%。
毛利率假设:1)内外饰件:公司直接材料占本钱比重较高,随着原材料价格下 行并趋于稳定、营收增长带来规模效应、旧产品年降以及公司产品切入新客户车 型,公司汽车饰件毛利率有望保持稳定,2023-2025 年公司汽车饰件毛利率估量 达 21.99%/22.44%/22.45%;2)模具及检具:控股子公司常源科技前期投入较 大,原材料价格高、折旧摊销高而收入规模小拖累业务盈利性。随着前期投入完 成,公司模检具业务放量,叠加原材料价格回落并趋于稳定,公司模具检具业务 毛利率有望提升,2023-2025 年公司模具检具毛利率估量达 23.00%/24.00%/25.00% 。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利用干系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