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宣布 倪浩】美媒9日据美国白宫官员透露的信息宣布,美国财政部正考虑以“国家安全”为由启动232调查,调查的工具是广泛用于机电产品马达及其他工业产品的入口钕磁铁,而美国钕磁铁的入口紧张来自中国。
今年2月,美国总统拜登曾敕令让联邦机构对半导体、稀土矿物质、电动汽车大容量电池、药品4种关键产品的供应链,进行为期100天的审查。6月8日递交给拜登的这份百日调查结果中,建议美国商务部评估是否根据 1962 年《贸易扩展法》第 232 条对钕磁铁展开调查。报告指出,钕磁铁在电机和其他设备中起着关键浸染,对国防和民用工业用场都很主要。然而,美国这种关键产品严重依赖入口。
让人难忘的是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在上任不敷百日时,就甩开了反补贴和反倾销等常规的贸易救援方法,以“国家安全”为由悍然启动了针对入口钢铁产品的232调查,随后又将调查扩展到入口铝材上,并在第二年的3月8日宣告,对中国入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关税。当年4月1日中国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入口商品中止关税减让责任,并加征15%或25%的关税。中美之间关税之战拉开了帷幕。

232调查基于美国海内法律,常日的结果是对干系产品加征关税或者履行入口配额,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方法,受到过广泛批评。1963年到1991年间,美国共发起21项232调查,均集中于冷战期间。但1995年WTO成立到2016年底,美国政府仅发起过两次232调查,均未采纳干系方法。但实行“美国优先”计策的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上任不敷半年,在2017年3月就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发起232调查。美国当时的作法遭到了中方的反对,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援调查局局长王贺军表示,美国232调查的调查结论毫无依据,与事实完备不符。各国向美出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并未危害美国家安全。王贺军指出,美国不应以“国家安全”为由,轻率地对入口钢铁和铝产品再采纳限定方法。由于“国家安全”范围十分广泛,缺少统一界定,极易造成滥用。
不过,这次美国232调查的矛头指向了来自中国的稀当地货物-钕磁铁。信息显示,钕磁铁被广泛地运用于电子产品,例如硬盘、手机、耳机以及用电池供电的工具等。中国为钕磁铁产能大国,数据显示,2019年环球钕磁铁总产量为17万吨旁边,个中,中国钕铁硼产量约为15万吨旁边,占比约为 90%。有业内人士见告《环球时报》,中国是环球稀土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再加征关税也必须由中国入口,因此美国发起232调查的逻辑有一些混乱。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6月9日向《环球时报》剖析说,美国现任政府在联合盟友共同对抗中国的计策上已有了一定的根本,开始考试测验与中国直接“打仗”,实际上是回归特朗普期间的老路子。霍建国认为,特朗普期间对中国高度施压,大范围加征关税,以缩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或者改变与中国的家当分工格局,但这一企图以失落败告终。因此,拜登政府沿袭特朗普老路子的做法,也难以取得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