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初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地恢复活产经营。经济的逐步回暖,直接的反响便是市场上急需微型卡车。但遗憾的是,当时全体中国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独立生产制造微型卡车。
此时的吉林市已拥有完全的工业体系,可以独立地生产腕表、电视机、电冰箱等各种高中端工业产品。但对付微型卡车的认之,还是个零。吉林市机器工业局工程师们只从图片上看过外国的微型卡车图样。没有详细的数据、详细的实物可参照,统统无从动手。
1980年初的隆冬,吉林市机器工业局程翔等几名技能干部去北京稽核。一天,在长安街,一辆微型卡车追风逐电般地从大家身边飞驶而过。程翔大喊:“这个不正是咱们苦心探求的微型卡车嘛!
”“跟上它!
”大家愉快地甩开两条腿,一起狂奔地尾随着那辆微型卡车。后来,就见那车一个转弯,驶进了邮电总局大院儿。大家也跟了进去,围着那车高兴地转来转去,并得知这车是从国外入口的铃木微卡车型L60。

程翔与同行们找到了邮电总局的有关领导,表明了来意,想借这辆微型卡车回吉林参考学习。邮电总局的领导婉言地回绝了,“礼貌”的把他们送出了门。由于当时微型卡车海内奇缺,万一借出去的是整车,还回来的是一堆儿零件,怎么办?
程翔他们并没有去世心,回到吉林驻京办事处后,立时向市里有关领导做了申报请示。市有关部门通过吉林邮电局再三向邮电总局表明要求支持,不想错过为祖国生产微型卡车的宝贵机会。 终极,邮电总局被吉林市为国争光的精神和热心所打动,答复到:“东北的工人师傅们,你们想要为祖国生产微型卡车的想法让我们冲动。为了增援你们,我们赞许将这辆微型卡车给你们利用!
”
车借来了,然而这次来京职员里,竟然没有一位会开车的。又从吉林找了一位会开车的师傅,坐飞机到北京,开着这辆微型卡车回了吉林。
吉林市机器工业局立即组织了吉林市油泵油嘴厂、吉林市组合机床厂等8家企业的精锐技工,对微型卡车进行了数据丈量,并考试测验逆向绘图。在拆卸车辆过程中十分小心,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仔细记录。工人们拿零件的手都不敢发力,怕碰坏了。经由努力,终于成功的绘出了全车的图纸。然而,短缺模具,导致加工能力不敷。在困难面前,大家考试测验了各种办理办法。在地面上挖一个大坑,将坑内土层夯实成模具形状。用手工办法敲敲打打搞出零件。经由一年的奋战,除了发动机外,这辆微型卡车的全部零件实现了自主生产能力。
1981年3月,吉林市第一辆JL110正式下线!
中国第一款微型汽车出身了!
此时间隔长安街上的那次重逢,已经由去一年韶光了!
为了报答邮电总局的增援,吉林市清偿借铃木L60时,附赠了两台JL110,喜得邮电总局领导连声感谢。
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把最初的两冲程发动机升级成自主研发的四冲程发动机,车型命名为JL111。随后又改进车身技能,陆续推出了加长版、加宽版、微型面包车等新产品。而品质的提升带来良好的市场口碑,吉林微型卡车的销量也随之增长。
1983年,生产1515辆。同年,生产厂家被命名为“吉林轻型汽车厂”。1985年,生产9012辆,企业创造利润4400万元。占当年吉林所有工业企业总和的三分之一!
1990年 ,进入一汽集团,更名为“一汽吉林轻型车厂”。2004年1月 ,更名为“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现有员工5000余人,产能可达20万辆,占地面积130万平方米。紧张生产森雅,佳宝两大系列产品。特殊是自主研发的三菱L100,吉林JL110型等,开启了海内微型面包微型卡车的研发先河,后来才有哈尔滨、重庆、柳州等厂家的干系产品推出。多年来,产品还远销亚洲、非洲、欧洲、南北美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吉林市微型车厂留在了厂史里,但卡车的脚步却阔别吉林市,走出很远。
作者简介:
李侠,首批“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乌拉黄氏满族民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吉林省精良民间艺术家。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化工学院、青年力量商学院、吉林外国语大学等院校客座教授。吉林市社科研究员、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吉林市档案史料征集员。吉林省工艺美术协会剪纸委员会首任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会员。已出版《剪纸话吉林》《吉林民间传统手工艺》等25部著作。
吉林省社区老年大学融媒体中央出品
作者:李侠
总监:张丽
实行主编:刘美琴
编辑: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