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科技 » 2021年度盘点:高新区高质量成长巡礼(三)

2021年度盘点:高新区高质量成长巡礼(三)

中国建筑装饰集团通讯 2025-03-27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国家高新区贯彻落实***7号文的第一年。

这一年,***总布告多次到国家高新区实地调研和稽核,环绕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产城领悟、成果转化等事情作出主要指示:

2021年度盘点:高新区高质量成长巡礼(三) 2021年度盘点:高新区高质量成长巡礼(三) 智能科技

4月26日,***总布告在柳州高新区柳工集团调研时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是重中之重。
他强调,高质量发展,创新很主要,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要武断不移、不屈不挠、更上层楼。

2021年度盘点:高新区高质量成长巡礼(三) 2021年度盘点:高新区高质量成长巡礼(三) 智能科技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8月24日,***总布告在承德高新区滨河社区居家养老做事中央调研时指出:要推动养老奇迹和养老家当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做事,完善社区居家养老做事网络。

9月24日,***总布告在2021中关村落论坛***致贺中指出:中国支持中关村落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培植天下领先的科技园区,为促进环球科技创新互换互助作出新的贡献。

10月21日,***总布告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能家当示范区调研时指出:努力在关键核心技能和主要创新领域取得打破,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这一年,李克强***也分别于2021年4月和6月,调研成都高新区中国—欧洲中央和长春高新区摆渡创新工场,环绕国际互助、创新创业作出主要指示。

这一年,国家高新区在系统编制机制改革方面卓有成效。
深圳、青岛、安顺等地加强了对高新区的领导,由市委、市政府紧张领导兼任高新区紧张领导,江阴高新区管理机构提升为副厅级。
天津(滨海)高新区通过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加大干部轮岗互换力度、实施“末位淘汰”等办法,让干部“能上能下、真上真下”成为常态,管理系统编制呈现新气候……

这一年,国家高新区顶住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的双重压力,拼格斗争,在改革中探索与实践,在开放中学习与创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创新的“脉动”尤为强劲。

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为此,本刊特推出以“2021年度盘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巡礼”为主题,从***宣布的视角,对2021年国家高新区***大事宜进行盘点,以发挥其聚民心、鼓人气的舆论导向浸染;以样板示范视角,征集2021年国家高新区在系统编制机制、创新能力、引发企业创新活力、家当链“补链强链”、开放创新、打造宜创宜业宜居科技新城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新区精良稿件,进行全景式扫描,以求立体、多角度地呈现过去的一年中,各范例性高新区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不俗成绩。

烟台高新区

韩资项目喜提“三最”成绩单

艾多美(中国)有限公司

中韩(烟台)家当园是国家级国别互助园区,承载着撬动中韩两国度当互助新超过的重大义务。
烟台高新区作为中韩(烟台)家当园核心区的东区所在地,在招商引资上聚力“拓荒”,在做事和政策上克意改造,为园区企业的发展、项目的履行保驾护航,2021年实现了韩资项目落地增量最多、发展存量最快、招引质量最优的一年。

创新机制全区聚力“拓荒”——创增量“最多”。
中韩(烟台)家当园核心区东区位于烟台高新区,总面积约10.4平方公里。
家当园成立之前,烟台高新区内韩资企业仅有7家,跟别的片区比较韩资企业成长的土壤并不肥沃,但高新区视困难为机遇,他们以园区机构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国际招商家当园、中韩家当园等园区计策叠加效应,组建专业化招商军队,“对症下药”出台韩资优惠政策,2021年对韩招商取得亮眼“成绩单”,各项数据创历史新高。
据悉,目前区内韩资企业数量达到36家,是中韩家当园成立之初的5.14倍;累计实际利用韩资6000余万美元,是中韩家当园成立前的12倍;年内引进韩国增投资项目11个,创下建区以来韩企注册数量最高记录。

“改造”园区企业发展思路——拓存量“最快”。
招商引资最主要的成分,不仅仅是资金,所引进项目是否在定位目标同等的条件下能得到与高新区共同发展、共同发展的空间同样不可忽略。
烟台高新区为担保引进项目企业的良好发展,供应包含地皮供应、手续办理、项目审批、容许授权、人才申请等在内的一站式做事,助力已落户项目进入培植“快车道”,匆匆成早投产、早达效。
园区精心造就了一批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的大型优质品牌企业,个中艾多美株式会社作为韩国有名电商企业,落地后由于牌照办理等事变曾一度欲退出投资协商,烟台高新区组建专班,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探索论证,通过帮忙企业创新经营办法,实现了项目当年培植、当年运营,当年入榜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百强企业的佳绩。
2021年又成功获批山东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成为烟台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通过认定的外资企业,并成为山东省内单体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极大地促进了我区及全市入口贸易的发展。

丰满“葡萄串”效应紧跟进——引质量“最优”。
按照振兴实体经济哀求,烟台高新区优先引进前辈制造业外资项目,新增的11个韩资项目更是实现了前辈制造业占比100%——成功招引了一批符合主导家当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目前均已完成注册落地,顺利开展厂房选址租赁、装修方案设计、生产资质申请等。
目前烟台高新区正在依托已落户的艾多美总部项目,积极履行家当链造就操持,大力引进家当链高下游企业,成功吸引了7家艾多美家当链高下游关联韩资企业入驻烟台高新区,未来还将引进10余家韩国企业落户,培植完全的生产流利家当链,形成“引来一个、带来一串”的葡萄串效应,将艾多美家当园打造成为中韩经济互助的新标杆。

2022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烟台高新区中韩家当园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与中韩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沟通与互助,推动上风资源和政策进一步向家当生态链集中,大力招引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和精良企业入驻,为共建中日韩亚洲区域家当代价链和科技创新链贡献高新力量。

(文/李文静 胡晓梅)

青岛高新区

用“加减乘除”算好“综合账”

青岛高新区远眺

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支撑。
“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高新区将优化营商环境当做一项主要事情来抓,坚持顶格推进,持续打造营商环境新上风。
高新区以成为全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目标,以企业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立足园区实际,以改革创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为园区高质量发展赋能。

惠企做“加法” 助企增质提效

将对企做事事情贯穿于企业培植发展的方方面面。
为办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青岛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批发式融资”,按照政府、企业、银行“2∶1∶8”的出资比例,为11家企业融资11亿元。
为知足企业对技能和高端人才的需求,青岛高新区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培植,已累计引进中科院院所6家,市级以上科研机构100余家。
深化“人才特区”培植,建有全市规模最大产权型人才公寓,为区域乃至全市人才引进作出突出贡献。

审批做“减法” 引发创新活力

最大程度让企业“少跑腿”“不跑腿”,青岛高新区聚焦“更快速率”,不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实实在在为企业减负。
在全市率先启用综合性政务做事大厅,740项业务“一站式”办理,大力实行“不见面”审批,公布199项网办事项、“秒批”清单,推出免费快递、周末不打烊等便民举措,让企业群众办事便捷、高效。
对建筑工程施工容许、质量监督登记、安全监督登记、人防质量监督登记等事变,履行“四合一”合并办理,进一步压减审批环节、审批材料,审批韶光从原来的3个事情日压减为即办,报告资料也进一步减少了3项。
聚焦“更大力度”,创新项目引进培植流程再造。
出台《占地类家当项目做事流程再造暂行办法》,对原有流程裁弯取直,实行“阶段分包、全程串联”,原来涉及20余个部门,现在只需3个部门牵头,效能大幅提升。

环境做“乘法” 厚植发展沃土

充分利用平台思维做乘法,以平台聚资源,聚协力谋发展。
除积极做优软环境外,为知足企业发展需求,在硬环境的完善上,青岛高新区也是不遗余力。
2021年6月,困扰区域十年之久的断头路——华中路正式通车,双元路双积路节点立交于2020年12月24日建成启用,地铁8号线开通,让高新区正式进入主城区“半小时”生活圈。
累计投入70余亿元,引进北京十一学校、北京实验二小等优质资源,互助建立了青岛中学、青岛实验学校、高新区实验小学、银海学校……青岛高新区下大力气引进优质教诲资源,让教诲成为区域发展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日臻完善的商业配套,“枕河听海、九水一区”的城市自然生态让来到这里的人们充分感想熏染人、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问题做“除法” 全程保障做事

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青岛高新区建立企业网格化做事机制,建立“网格员—部门—管委”3级做事体系,将1200余家包括重点企业在内的各种组织纳入24个网格,向企业供应“一站式云做事”,做到“有事就找网格,小事不出网格”,小事当日办理,大事要事领导班子带队上门,现场办公折衷办理,“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已成为青岛高新区的金字招牌。

(文/尚萌萌 王晓先)

内江高新区

引来科技金融“活水” 灌溉高新家当“苗圃”

内江高新区夜景

2021年12月27日,内江国家高新区生态科技城PPP项目银团贷款条约签约仪式举行。
总额60多亿元的银团贷款将为生态科技城PPP项目供应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内江高新区根本举动步伐,并快速聚拢家当,推动内江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培植。

就在签约仪式的一个月前,内江高新区举行“链聚高新创精彩,才联川渝赢未来”科技金融暨科创平台推介会。
推介会上,内江高新区集中签约了科研、金融、产教等赋能项目12个。

科技金融赋能为内江高新技能家当和当代做事业家当集群发展供应有力支撑,助力内江高新区全力培植“百强国家高新区”,打造西部一流的科技创新、产城领悟、人才集聚的高科技园区。

2022年1月6日,明泰微电子家当园项目在内江高新区白马园区举行投产仪式。
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100亩,满产后可实现日产量2000万只,二期满产后年产值达15亿元,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第三方独立封测工厂。

明泰微电子家当园项目的正式投产,对内江高新区培植百亿级电子信息家当园是一次大促进、大提升。

四川明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渠江表示,项目经历两年多的培植并正式投产,离不开内江高新区对项目从对接会谈、签约落地到竣工投产全环节的大力支持,充分展现了高新区优质的政务做事和营商环境。

内江高新区以全力培植百强国家高新区为目标,以内江新区培植为契机,坚持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当代做事业主导家当,加快构建当代家当体系。

这里,百亿级电子信息家当园发达发展。
成功引进杭州长川科技、四川明泰微电子、喷鼻香港威士凯、深圳雄富光电、昆山佰奥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企业,形成了以芯片封装测试、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家当为特色,以5G电子元器件制造为支撑,以新型液晶显示器生产为配套的电子信息特色家当链条。

这里,百亿级当代做事业商圈朝阳东升。
携手中信培植、瀚华金控、传化、蓝城等龙头企业,打造传化电子商务家当园、内江高新科创园、蓝城·花萼里文旅康居、生态科技城等当代做事家当,集生产、生活于一体的传化、万晟两大商圈已基本建成。

内江高新区以非常之举行事企业发展,加快兑现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资金,主动帮助企业办理难题,加强各种要素保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高新区先后制订出台了促进家当高质量发展的“1+N”政策体系、创新创业发展等专项政策,大力优化创新载体、造就创新主体、强化创新投入。
为乐鸿科技、昌泰鞋业等7家企业争取省级工业发展资金、“园保贷”融资共计1830万元。
积极落实《内江高新区扶持当代做事业发展十八条方法》等惠企政策,为40余户企业兑现升规入统、生产经营补助等奖补资金514.47万元,帮忙传化·爱尚里成功报告“消费中央城市项目”,得到勉励资金500万元,为15家企业兑付家当扶持资金2.4亿元。

(文/李 弘)

常州高新区

打好“项目牌” 稳住“压舱石”

常州国家高新区高铁新城

“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政企同心攻坚重大项目。
”2021年12月16日,走进常州市乐萌压力容器有限公司,三期风雅金属掩模板项目厂房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随着该项目近期通过竣工验收,设备陆续进场,部分产线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2022年,我们三期项目估量能实现新增1亿元发卖的成绩。
”新项目的竣工,让董事长潘燕萍信心满满。
2021年,乐萌压力容器逾额完玉成年目标任务,估量将实现15亿元的发卖额,比2020年翻番。
不仅如此,2021年10月,乐萌报告的四期项目也已通过立项,又一次被确定为市重点项目。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常州高新区主动融入“532”发展计策,稳定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增创发展新上风。
2021年以来累计签约优质项目120个,个中“1231”项目10个,佳构外资项目25个。
省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市重点项目投资贡献率等多项指标排名全市第一。
196个区重点项目有序推进,52个竣工投产,创历史新高,为加快培植“国际化智造名城”贡献高新力量。

聚焦“两特三新一智能”,打好三张“项目牌”

2021年1月11日精选层挂牌,当年11月15日北交所上市,常州同惠电子株式会社深耕电子丈量仪器领域,厚积薄发。
作为市重点项目,去年9月,同惠电子整体迁入新厂房,产能比原来扩大5倍,达到15万台,开启了电子丈量测试仪器新时期。

抢抓风口,聚焦“两特三新一智能”,高新区着重打好重大项目、高新技能项目、优质外资项目“三张牌”,大踏步推进家当转型和质效提升。
个中,高新技能项目是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家当化”义务的成果转化。

“我们在2019年就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年来,企业更是在科研上持续投入,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发卖收入的25%,抢抓高新科技家当‘新赛道’。
”同惠电子株式会社研发总监高志齐先容,同惠电子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打破了高端电子元器件批量测试效率低、精度差等一系列行业技能难题和瓶颈,尤其是今年,同惠电子多项重点产品研发补充海内空缺。
“力争2022年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高志齐说。

“统统聚焦项目干”,全市创始“项目竣前现场辅导”模式

环绕项目全生命周期,高新区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扫清制约项目招引推进的统统障碍,形成“统统聚焦项目干”的事情协力。
全力营造项目推进的做事氛围,落实“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个带队领导”的“托育”做事,对全区196个区级及以上重点项目,坚持区级主导,统筹折衷;板块推进,牵头做事;部门担当,全力保障。

2021年,高新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创始“项目竣前现场辅导”模式,会同多个项目审批部门,对即将竣工的项目履行现场察看、即时辅导、实时整改,均匀节约每个项目竣前验收30天韶光,有效降落企业韶光本钱,实现“零跑路”。

乐萌三期项目之以是能跑出重大项目的“加速度”,与高新区优质的政务做事分不开。
“以前,项目竣工前要先报住建局检讨验收,有问题还须要整改再报批,验收没问题再报档案局验收档案,这几个流程下来,项目真正竣工要2个多月。
现在,新的模式为企业供应了极大便利。
”乐萌风雅金属掩模板项目卖力人说。

“在项目竣前现场辅导的前期,我们就折衷项目干系单位准备材料,确保联合验收的高效、有序。
”孟河镇经发局副局长孟虎说。

扩容地皮资源“空间”,实现“地等项目”

提升项目用地利用率,高新区“以亩均论英雄”,全力确保龙头企业、上市企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等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对低效用地严格存量管理,推动腾退转型,不断扩容地皮资源“空间”,实现“地等项目”。

市重点项目当代液压盘活大京机器公司存量用地66.7亩,该项目从对接、收购到末了开工培植,用时仅2个月,为企业顺利扩产办理了发展空间,去年已顺利竣工投产。

“3年来,面对全区日趋紧张的用地资源,我们反复综合测算,探索出了一套包括全区万余家企业、11万亩地皮的评价标准,3万亩工业存量用地的管理办法。
”高新区经发局企业投资做事中央卖力人马一军说,“2021年,通过盘活存量用地440亩,我们保障了8个总投资超50亿元的新入库市重点工业项目的用地空间,包括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简科技项目回收用地。

(文/吴燕翎 郑 宇 谢佳妮)

宜春丰城高新区

“强筋壮骨”实现“多点着花”

宜春丰城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家当园开园

“杨佳81分、雷康79分、陈智远83分……”,在宜春丰城高新区机关干部周一早会上,党群事情部部长程墩华准期通报招商做事局干部的周考成绩。
这是宜春丰城高新区履行“强筋壮骨”工程的一个镜头。
宜春丰城高新区实行“周小考、半月讲堂、月大考”,全面提升机关干部本色,增强做事项目培植的能力和水平,“强筋壮骨”工程支撑园区高质量发展。

宜春丰城高新区党工委大力推进学习型园区培植,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着力提升高新区干部职工在推动园区发展中的综合能力,积极唱响“忠实、干净、担当”事情主旋律,把“周小考”“半月讲堂”“月大考”作为园区党员干部“强筋壮骨”的主要抓手。
“周小考”是每周组织一个局(室)干部进行业务知识考试,提高干部业务知识水平;“半月讲堂”每两周开设一次,约请专家、学者授课,为园区党员干部集体“充电”;“月大考”是考验党员干部政策法规、时势政治,招商政策等应知应会学习效果。
从2021年9月至今,共举办9期“半月讲堂”,组织9次“周小考”、3次“月大考”,党员干部的学风更加端正、做事企业更加自觉、业务政策把握更加精准,综合本色得到明显提高,党性更加倔强,作风更加务实,先锋模范浸染发挥更好,达到了党员干部学理论、强本色、提技能的目的。

宜春丰城高新区在加强园区党员干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看重在招商引资、项目培植、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一线让干部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一大批精良党员干部在一线“摸爬滚打”,建功立业,撑起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片天”。
2021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园区开展“三比三匆匆”家当招商竞赛,形成高下协力、内外联动的全员“大招商”事情格局。
招商引资成效量质齐升,2021年共签约项目71个,实现量的提升,特殊是亿元以上项目45个,“50”项目2个;“20”项目7个,实现质的飞跃。
签约资金较上年增加约52亿元,同比增长14.5%;“5020”项目较去年增加2个,同比增长28.6%。

立足资源上风和家当特色,宜春丰城高新区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组织企业报告国家和省市各种科技项目,鼓励企业争取科技专项扶持资金,大力开拓新产品、新技能,增强科技创新力和研发能力,2021年获批国家级载体3个,省级平台及载体18个;新增工业入规企业33家,较去年净增22家。
2021年专利累计授权量为1137件,同比增长40%,个中发明专利授权38件,同比增长123.5%。
“2021年,年轻干部成为科技创新战线的中坚力量,园区科技创新事情实现多点着花。
”宜春丰城高新区经济发展与科技局局长谢征先容,丰临医疗和春光新材料获批省级瞪羚(潜在)企业,实现园区零的打破,格林循环获批国家级两化领悟示范企业,恒顶食品获国家小巨人企业的同时也正在报告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

(文/蔡学贤)

楚雄高新区

“四张牌”打出“三倍增”

楚雄高新区俯瞰

近年来,楚雄高新区瞄准“高”和“新”两个目标,环绕“发展高科技,实现家当化”的功能,加快构筑家当链创新链人才链“联合体”,打好“统筹牌、政策牌、做事牌、平台牌”,为企业“当参谋、当助手、当保姆、当温床”,不断优化做事环境、政策环境等营商环境,大力履行高新技能企业“三倍增”行动操持,推动楚雄高新区升级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打好“统筹牌”,高位破题起势当“参谋”。
高新区牢牢环绕《高新技能企业“三倍增”行动操持》,一盘棋统筹推进,履行高新技能企业“育苗造林”操持,搭建“研发技能—入库造就—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能企业”孵化加速器,实施行业筛选和知识产权筛选机制,建立高新技能企业造就库,构建了“小升高、科升高、招升高”的造就机制,为高新技能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2021年楚雄高新区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净增率达45%。

打好“政策牌”,引发源头活水当“助手”。
高新区坚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包,集成政策资金“扶”企业。
为此,高新区制订《楚雄高新区高新技能企业造就三年行动操持》,研究制订企业转型“十二条”和科技“十条”褒奖政策,出台《楚雄高新区支持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创业发展履行见地》等一系列惠企政策。
在云南省,高新区率先推出基于定量评价、非财政、非税收、精准化支持科技型企业的新型政策工具“创指贷”,为5户企业办理融资难问题。

打好“做事牌”,答疑解惑当“保姆”。
高新区鼓励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积极引进科技型项目,对企业产品(做事)属国家支持的高新技能领域范围、且研发根本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优先推举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具备高企造就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科创中央联合税务、财政、市场监管等多部门,送政策、送做事上门,有针对性的帮助企业供应对策,办理问题。

打好“平台牌”,搭建孵化体系当“温床”。
高新区设立科技创新局、科创中央,成立国家技能转移中央(东部中央)楚雄事情站、双开办事事情站、医药食品公共检测平台和中国创新驿站云南区域站点楚雄高新区基站等平台,加强与南京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同盟等科技园区、高校和创新组织的互助,上线云南省首个知识产权综合做事平台,获批成立云南省首批设立在园区的技能条约认定登记站,云南省首批低级技能经纪人在楚雄高新区获证。

2021年,楚雄高新区高新技能企业净增率达47%,高新技能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3.6%。
下一步,楚雄高新区将力争在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培植、创新主体梯度造就、知识产权创造利用保护、创新创业政策供给、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实现新打破,连续深入履行高新技能企业“三倍增”行动操持,力争到2025年,实现业务总收入1500亿元,高新技能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科研经费占GDP比重达3%。

(文/楚雄高新区管委会)

咸宁高新区

“三高”助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咸宁高新区

近年来,咸宁高新区作为“科创中国”“百城百园”首批试点主要承载地、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咸宁功能区的紧张组成部分,“干”字当头、“专”字立身、“实”字托底,奋力打造中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

高质量谋划推进国家级创新创业品牌培植

咸宁高新区积极推动国家级创新创业品牌的落地生根和着花结果——

一是高质量举办第六届中国创新寻衅赛(光谷科创大走廊·咸宁)智能机电专题赛,通过“揭榜比拼”办法,达成初步对接意向近70余项。
同时,同步开展科学家和企业家“互进双匆匆”专项行动,20家企业与20所高校、科研院所达成技能互助。

二是高质量布局智能机电家当集群创新型试点。
作为国家级创新型家当集群,咸宁智能机电家当集群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6家。

三是高质量推进科技资源支撑型特色双创载体。
咸宁高新区探索“平台+项目+活动”产学研做事模式,全力推进特色载体高质量发展。

目前,咸宁高新区新增咸宁市级及以上双创孵化载体5家,个中国家级1家;累计建成孵化载体40家,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已引进1000余名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前来创新创业;形成了南鄂杯、喷鼻香城杯、大创赛三大赛事,天使有约、创新创业大讲堂两大自主活动,启迪之星梦想教室、清华大学创业营等N个活动的“3+2+N”创业活动体系。

四是高质量培植清华启迪之星双创孵化平台,已与之相互对接科技成果100余项,为咸宁创新创业者搭建了通往40多个城市的“高速公路”。

高标准培植国家高新区主导家当技能研究院

咸宁高新区对标调焦抓创建、整合伙源抓创新、督察督办抓落实,把培植家当技能研究院作为科技创新重点事情推进。
个中,咸宁市智能机电家当技能研究院引进国内外有名专家30余人前来供应技能做事,建立了技能研发与家当化做事平台、机电产品样机加工与测试平台等“六平台一中央”;咸宁市光电子信息家当技能研究院已联合武汉理工大学筹建光电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36人的高层次科研团队;咸宁市新材料家当技能研究院由咸宁海威复合股料有限公司与海军工程大学联合建立,致力于船舶与海洋工程复合股料及新材料家当的技能攻关、人才培养、考验检测、业务咨询等。

高规格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承载区培植

咸宁高新区积极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培植,争取形成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咸宁,孵化在武汉、加速在咸宁的联动发展新格局;加快打造科创金融功能区,依托金融信息港两楼(科创大厦、金融大厦)、市民之家、成宁市人力资源做事家当园等进行整体方案培植;加快培植成果转化加速器,依托智能制造家当园、绿色双创家当园,供应研发、实验、检测等加速做事;加快培植科技项目承载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家当园、当代装备制造家当园、生物医药家当园、新能源家当园、新材料家当园等5个专业园区;加快设立武汉光谷办事处,积极承接光谷家当和科技成果外溢。

谋划“十四五”,奋进新征程。
咸宁高新区将环绕培植“特色家当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发展布局,加快造就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家当集群,为建成创新驱动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接续奋斗。

(文/咸宁高新区管委会)

苏州高新区

瞄准“双碳目标” 争做“碳路先锋”

苏州高新区

聚焦“双碳”目标,苏州高新区集中力量,争做“碳路先锋”!

据悉,2021年,高新区新能源家当实现营收规模243.68亿元,完玉成年进度的135%。
与此同时,新增重大项目15个,新增高质量科技项目29个。

亮眼数据折射出苏州高新区打造全国一流绿色低碳家当高地的年夜志壮志。

布局:龙头带动

新能源家当风生水起

去年12月,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传来:其IPO首发申请通过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议,这意味着高新区绿色低碳家当上市军团将再添一重量级成员。

从阿特斯向南5公里,便是固德威技能株式会社所在地。
作为海内分布式光伏领域的领军企业,固德威已成为分布式光伏的首选品牌。
同样致力于环球光伏家当发展的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也佳讯频传,两款单晶硅片入围工信部2021年度绿色设计产品。

行业龙头在高新区的密集分布带动了区域光伏、储能、动力锂电池等新能源家当的发达发展,高新区于2021年先后出台了《苏州高新区“家当强链”三年行动操持(2021—2023年)》及《苏州高新区推进新能源家当链高质量发展事情方案(2021—2023年)》,持续加强新能源家当的培链、补链,不断推动新能源家当提质增效。

目前,高新区基本形成了以阿特斯、协鑫、固德威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家当;以莱克电器、爱普电器等为代表的绿色家电家当;以星恒电源、力神电池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家当;以苏净环保、滨特尔水处理等为代表的环保家当;以同和、伟翔、中胶再生资源等为代表的资源回收利用家当,逐渐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干系配套企业集聚发展的新能源家当集群。

升级:创新赋能

共走绿色低碳之路

致力于打造家当科创主阵地的苏州高新区,不仅造就了一批新能源企业,同时积极勾引全区企业加大创新,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创建。

苏州福田金属有限公司曾是用电大户,年花费电量达到1.3亿度。
2012 年该公司引入电能管理做事系统,8年多来,共节省电费4000多万元。

不仅是福田金属,高新区在全区深入实行清洁生产,彻底淘汰非电煤炭消费,对超标或超总量排污企业、利用和排放有毒物质企业全面履行逼迫性清洁生产审核。

一头紧抓节能减排,另一头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
苏州易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半水基油墨洗濯剂被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挥发性有机物管理事情委员会作为“十四五”挥发性有机物管理配套产品。
苏州大乘环保新材有限公司的“海绵校园绿色运动场系统”,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示范项目……

绿色聪慧低碳的生产办法正在高新区成为常态。
联合国开拓操持署苏州可持续发展创新互助示范项目在高新区启动,促进前辈绿色低碳技能的联合研发、管理、转化、推广和运用,推动绿色技能创新示范工程;苏州高新区绿普惠碳中和促进中央、苏州碳普惠同盟成立,不断助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加码:要素集聚

营造优胜发展环境

获评全国首批绿色园区、绿色家当示范基地和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加快“中日绿色家当创新示范区”培植……如今,苏州高新区绿色低碳之路越走越宽,载体、政策、资金等优质要素正加速汇聚——以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为核心,高新区引入中科苏州地理科学与技能研究院等大院大所,苏州创业园等高质量平台,打造“产学研用政”深度领悟的绿色技能协同创新体系。
重点布局了苏州国家环保家当园、浒墅关绿色技能小镇,太湖科学城等绿色家当发展区域。
聪慧环境大数据综合管理水系统等一批绿色技能推广运用,打造了国网聪慧能源交通技能创新中央等一批绿色技能转化推广平台。

绿色低碳家当的发展壮大还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心灌溉。
高新区签约设立了目标规模10亿元的绿色低碳家当基金,建强建优绿色家当生态同盟;成功发行全省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全省首单绿色建筑性能任务保险;推出“绿色租赁”金融做事方案。

接下来,高新区还将从制订苏州高新区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成立苏州高新绿色低碳科技家当发展有限公司等五方面动手,构建绿色家当体系,健全绿色发展机制,为推动绿色家当发展供应有效路径。

(文/高新宣)

杭州高新区(滨江)

再夺“四连冠” 勇当“领头羊”

杭州高新区俯瞰

数字滨江”,4年拿下4个“冠军”!
近日,2021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报告出炉,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杭州高新区(滨江)以总指数152.6的成绩,拿下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个中,该区在数字家当化、家当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政府与社会数字化四项排名中均得到第一名。

自浙江省发布数字经发展综合评价报告以来,其综合排名“金牌”均被杭州高新区(滨江)收入囊中,至今已夺得“四连冠”。
这意味着,“数字滨江”已经成为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标杆与高地,“数字经济最强区”实至名归。

为何杭州高新区(滨江)在浙江数字经济领域独占鳌头?该区经信局干系卖力人表示,深耕数字经济,高新区(滨江)已经形成“数字家当化、家当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协同领悟发展的主线特点。

前不久,2021年度高新技能企业百强榜单出炉,杭州高新区(滨江)企业十席占六,新华三、海康威视、大华、迪普科技、网易等企业均为数字经济代表企业,而在电子信息领域十强榜单中,高新区(滨江)9家企业上榜,险些“霸榜”,足以解释“数字滨江”的硬实力。

享有“天国硅谷”美誉的高新区(滨江),经由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从关键掌握芯片到大数据的数字经济核心家当百口当链体系,并在家当链上关键节点造就出从龙头企业到隐形冠军等代表性企业梯队。

今年前三季度,该区数字经济营收实现3335.31亿元,增长22.5%,连续保持高位运行;数字经济核心家当增加值实现1121.3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8.6%,两项指标均列全市第一。
尤其是数字经济核心家当增加值占比,不仅呈现强劲的数字经济新动能,从另一维度,反响创新驱动属性,呈现出“数字滨江”创新体系“树大根深”的家当图景。

“数字家当化、家当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协同领悟发展的背后,是“数字滨江”创新生态的积极营造。

比如,该区聚焦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双引擎”,制订《关于打造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发展“双引擎”加快培植天下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多少政策见地》,形成“1+X+N”的家当扶持政策体系,通过夯实“家当链”、支配“创新链”、布局“人才链”,实现三链有机衔接、深度领悟;践行“整体智治”理念,推进政务做事数字化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做事”“互联网+监管”等做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便利化改革。

多措并举之下,数字经济与新制造业耦合发展,开释“乘数效应”,如海康系、大华系在医疗影像、机器人制造等新经济领域裂变出一批营收超10亿元的新制造企业。
目前,来自该区高新技能企业的两个项目纳入浙江省重大家当项目,27个项目纳入浙江省“六个千亿”项目,32个项目纳入杭州市重点项目,均创历史新高,为高水平培植“天国硅谷·硅谷天国”注入新动能。

12月29日,滨江区第六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要塑造数字经济新上风,打造家当发展新成果。
该区将通过迭代履行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发挥家当特色平台上风、持续引发市场主体活力等举措,立足数字经济核心家当百口当链根本,不断提升家当能级,打造新增长极和上风家当集群,全力培植“数字经济最强区”。

(文/孟 娇 图/周 柠)

大连高新区

“创新矩阵”雁齐飞

康元医疗科创团队研发具有国际前辈水平的精准血液净化产品

盘点2021年度高质量发展成效,大连高新区几项数字引人瞩目:再添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辽宁省种子独角兽企业”,均占大连市新增数量的100%;已建成省级以上各种研发平台170个;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8300件;年度技能条约成交额超过146.8亿元,占全市44%。
全区高新技能企业总数打破1000家,雏鹰企业总数超过500家,瞪羚企业达到60家,已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能企业、雏鹰、瞪羚企业集群式发力的“创新矩阵”,呈现出科技创新“群雁齐飞”的良好生态。

深入透视这些亮眼数字的背后,“硬科技”实力处处可见:获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康元医疗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已建成可用于治疗肝衰竭、肾衰竭、脓毒血症及恶性肿瘤的具有国际前辈水平的精准血液净化产品自动化生产线;大连透平机器技能发展有限公司已助力沈鼓集团完成178项急需重大装备及其关键技能打破科研项目。
大连瑞迪声光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为无损检测行业供应自动化系统和高效办理方案,其超声显微镜产品已达到国际前辈水平;遨海科技有限公司团队核心职员具备多年航天、航海繁芜系统工程研发履历。

除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外,大连高新区2021年度还获批培植企业类省级技能创新中央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获批培植市级技能创新中央8个、市级重点实验室8个。
目前,全区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能)研究中央、实验室6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央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央、实验室11个,省部级研发平台122个。
以这些高端创新平台为牵引,大连高新区着力营造高端平台打“攻坚战”、中小企业打“阵地战”的立体创新生态。
深入履行“科创工程”,通过政策勾引和专项资金扶持,促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集聚,2021年度累计吸引59个高校院所、企业科技人才带项目落地。
部分“科创工程”报告项目入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专业赛,取得佳绩。
个中,铭云科技公司研发的“大型装备高精度数字孪生静力实验系统”曾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轻量化作出贡献,宇晨材料公司研发的“燃料电池汽车高性能储氢系统”实现媲美日本丰田产品的碳纤维储氢瓶承压能力,而产品轻量化程度更高。

依托区内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资源,大连高新区持续构建产学研深度领悟的创新体系,牵头组建了地区首个车联网家当创新同盟,62家成员单位包括东软集团、博泰、华录智达等龙头企业和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成员参与的“揭榜挂帅”项目为城市公共交通构建“数据中台”等新型IT架构模式,业内领先。

为推动科技创新更好融入家当、融入市场,大连高新区强化顶层设计,积极谋划引进一批牵动性强、影响力大的计策性新兴家当项目,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2021年战胜疫情影响,引进天下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10项,累计达142项。
以头部企业为主体,大连高新区大力支持组建共性技能平台,包括每天有超过1.8万名开拓者利用的华为大连软件开拓云,为IT、制造业、物流、金融、法律等20余种行业供应做事的大连华信云打算公共做事平台等。
2021年10月,大连高新区与华为公司签约互助,再造全国创始性示范项目——基于车载鸿蒙生态的第一个智能网联车创新中央,与本地车联网家当创新同盟生态领悟发展,5年内将孵化整机产品、系统运用办理方案、车载APP等100个以上,为超1000万台鸿蒙车载商用产品供应核心运用办理方案,建成百亿规模的家当集群。

(文/徐金娟)

合肥高新区

争当未来家当“开路先锋”

中科院量子创新院夜景

2021年12月27日,合肥高新区与银河航天签署投资互助协议,银河航天环球遥感卫星家当基地正式落户。
此前,备受关注的“数字地球环球总部”等项目也落地合肥高新区,让高新区加速布局“逐梦星空”新赛道。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未来家当,并在2021年底发布《未来家当发展方案》,聚焦“四个面向”,环绕“量子中央”、“科大硅谷”计策布局,打造科产城领悟的“未来科技城”。

安徽省政府新一代信息技能家当“双招双引”履行方案明确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发挥合肥等地家当发展比较上风,打造制造、发射、运营的卫星百口当链。
合肥市“十四五”方案纲要也提出,推动空天科技等前沿根本研究领域形成更多引领性原创成果。

作为安徽创新资源最为集聚的区域,合肥高新区一贯勇当科技创新和家当发展的“开路先锋”。
2021年以来,高新区与银河航天、航天宏图、中科星图等行业头部企业“牵手”,开始做长做宽家当链条,完善优化家当生态,携手奔赴航天信息家当的“星辰大海”。

而作为未来家当最具代表性的“量子家当”,也在合肥高新区发达发展,量子通信、量子打算、量子丈量等领域,均不断取得科技研发和家当发展的累累硕果。
合肥高新区也于2021年底发布了《未来家当发展方案》,以打造“天下量子中央”为目标,坚持前沿科技打破和远景需求牵勾引向,推动未来家当从根本研究、运用研究抵家当化的创新链全流程整合,进而构建“1+3+X”未来家当体系。
到“十四五”末,未来科技城启动区将初见成效,培植一批标志性未来科技项目,集聚一批天下一流科研院所。
到2035年,高新区将培植具有环球影响力的量子中央、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未来家当高地。

敢于开拓“未来家当”的勇气,来自于高新区创新动能持续引发、新兴家当发达发展的底气。
2021年,合肥高新区环绕天下一流高科技园区培植,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稳中向好。
高新区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央核心区承载区培植,离子医学中央完成调试验收,合肥前辈打算中央正式运行,量子创新院一期、中国科大高新校区紧张举动步伐落成。
在未来连续完善双创生态,高新区推进科技金融示范区培植,在全省率先试点科创企业“贷投联动批量对接”,创新推出自贸贷、科大校友贷等金融产品,培植“合创汇”金融超市,完成24款金融产品上线做事,企业“最多跑一次”即可获贷。

在家当方面,高新区深入落实“链长制”,加快人工智能、光伏新能源、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能家当聚拢,中国声谷获批国家前辈制造业集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央,入驻企业已达1395户。
高新区还全面推动自贸区培植,整年推出高代价制度创新成果42个,“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做事体系列入国家全面深化做事贸易创新发展“最佳实践案例”,量子司南、长三角海创中央、自贸贷入选全省10大标志性培植成果。

2022年,合肥高新区将连续推进科技自主自强,加快新经济发展,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打造绿色发展标杆,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保障改进社会民生,奋进天下一流高科技园区培植新征程,以精良成绩欢迎***大胜利召开。

(文/项 磊)

吉林高新区

数字经济家当园促进家当跨界领悟

吉林高新区远眺

2021年,吉林高新区始终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家当化”的旗帜,大力履行创新驱动发展计策,逐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巩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成果,以数字技能赋能主导家当,在“追高逐新”上求实效、重成效。

从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来说,吉林高新区依托高新技能创业做事中央、创新科技城等载体,集聚人才、技能、产品等科技创新生态要素,积极与吉林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等建立互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瞄准家当所需,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培植,保障高新技能企业源头供给。

据统计,2021年,吉林高新区创业中央、大仝数码等孵化载体引进在孵企业44户,对标中关村落引入计策互助伙伴,签约成立吉林市北京创新互助中央,设立飞地孵化平台,促进域外高科技项目和企业落地。

个中,特殊值得一提的是,2021 年6月,吉林高新区与内蒙古斑马集团签约,成立吉林数字经济家当园,以数字技能赋能主导家当,招引海内精良数字企业入园创业,促进家当跨界领悟。

吉林数字经济家当园采纳边投资、边培植、边招商的办法运营,以家当园资源招商为打破口,重点招引外来投资者兴办数字家当及科技实体项目,同时吸引总部结算、总部经济、高端商贸等企业落户家当园。

吉林数字经济家当园现有园地面积1.5万平方米,一期平台培植工程总投资约3000万元。
目前,数字经济综合管理平台及家当园区的各种数字可视化平台已建成并投入运营,20间招商公寓同时投入利用。
吉林省信达大数据做事有限公司、吉林省云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东雷科技吉林市分公司、吉林明思软件技能有限公司、吉林省创能科技研究院等70余家企业已落户吉林数字经济家当园,吉林省产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京东吉林无人机创新运用基地”等企业项目正在办理或即将办理入驻手续。
企业项目涉及互联网做事、大数据、软件开拓、电子商务、人力资源、财务做事、公共应急管理、培训教诲、无人机航空家当、平台经济等领域。

牛年使牛劲,虎年添虎威。
2022年,在吉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吉林数字经济家当园将环绕吉林市“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张目标任务,积极打造全方位、一站式的招商做事窗口,做事“招商引资”项目培植,通过数字家当化、家当数字化推动家当跨界领悟发展,为吉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文/邱柏茂)

蚌埠高新区

蹄疾步稳 行稳致远

蚌埠高新区

千帆竞发浪潮涌,百舸争流正逢时。
在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 蚌埠高新区始终坚持以***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辅导,紧扣市委、市政府重点事情支配,环绕强家当、抓创新、匆匆互助三个方面,着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新引擎,助推经济“块头”更大 、“筋骨”更强、“成色”更足。

聚焦双招双引,打造新兴家当聚拢地。
环绕硅基新材料家当基地,以新型显示、太阳电池、特种玻璃三条家当链为主体,引进了天下500强圣戈班(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安徽中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互助共建的锆质新材料及硅基材料项目,开工了总投资20亿元的德力太阳能玻璃家当园项目,投产了全市首个天下500强工业企业投资的康宁5.0药用玻璃项目。
环绕智能装备制造家当基地,初步形成了玻璃装备、汽车零部件、工程机器等多个家当矩阵。
大富科技的基站滤波器成功入选第六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高新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增至3家;高华电子、科达自动化、安瑞科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环绕电子信息家当基地,以新型显示+5G为核心,贯通了新型显示百口当链,推动了一批龙头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国显科技实现产值70亿元,鸿程光电、大富科技、依爱电子等龙头企业产值均打破10亿元。

聚焦科技赋能,造就创新发展内生力。
深入履行创新驱动发展计策,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优化创新生态,全面调动各种创新主体积极性,合芜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获科技部批准培植,2个重大项目入围安徽省首批9个“揭榜挂帅”榜单,4个项目分获安徽省技能发明奖、科学技能进步奖,整年新认定高新技能企业21家,总数打破百家达到108家。
完成规上企业研发投入10.14亿元,较上年增长20%。

聚焦内外联动,激活协同发展新引擎。
依托自贸试验区培植,与浙江金义片区、上海临港新片区签订互助协议,成功加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同盟、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自由贸易试验区同盟、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同盟,成立了长三角成本市场做事基地皖北分中央和虹桥入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央蚌埠分中央,“朋友圈”不断拓展。
与阜阳、亳州等皖北地市对接联系,环绕保税物流、市场采购贸易办法试点等开放平台共享与互助,推动联动创新区互助培植,构建上风互补、各具特色、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格局。

雕琢科技创新剑锋,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据理解,蚌埠高新区已连续多年稳居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2020年在全省130多个省级以上开拓区综合考察评价中位居前列,进入前十强;2021年,估量整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计策性新兴家当产值增长20%以上。

(文/周家旺 汤文波)

新余高新区

打造“中国储能谷” 让“锂”花环球绽放

新建成投产的江西赣江锋锂电二期新型动力电池项目生产线

近日,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21年江西省“5G+工业互联网”运用试点示范项目,新余市高新区企业江西赣锋锂业株式会社“基于5G+MEC聪慧锂电工厂项目”获评“5G+工业互联网”运用示范工厂。

驱车穿行新余高新区,处处透射着新型家当的活力氛围。
摆荡的机器手臂、劳碌的智能生产线、高精尖的科技产品、当代化的管理……在新余高新区的企业里看到的场面,颠覆了人们对付制造业的印象。

在新余高新区五大主导家傍边,锂电家当已形成一定规模,其前端上风突出,龙头拉动浸染明显,集聚向集群发展,正打造成为环球一流锂电家当高地,成为继光伏家当之后高新区最刺目耀眼的一张名片。

锂电家当已形成锂盐、锂电池正极材料、锂电池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材料、锂电池电芯与PACK、电池运用及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等较为完全的锂电家当链。

目前,全区共有锂电企业22家,个中规上工业企业11家,高新技能企业7家,新落户在建企业4家。
2021年锂电家当完成业务收入92亿元,去年同期57.8亿元,同比上升59%。

高新区锂电新能源家当园内的赣锋锂业集团锂盐年产能12万吨,约占环球产能的15%、海内产能的25%,超过产能8万吨的美国雅保锂业,跃居天下第一,成为环球最大的锂盐和金属锂供应商。

高新区获批全省锂电新材料家当示范基地和国家火炬特色家当基地,已成为环球最大的乘用车锂电池正极质料生产基地。

为加快打造“锂电高地”,结合全省“公交改革示范城市”事情,支持赣锋锂业动力电池二期“年产5GWh动力电池项目”顺利履行和产品市场推广,高新区管委会大力支持赣锋锂业与宇通客车强强联合,开拓出采取赣锋自主研发技能的高安全、长循环、高能量密度的新型磷酸铁锂电池模组的电动公交大巴。
市公交公司已将该公交大巴列入采购操持。

2020年签约的“50”项目——赣锋锂业系列锂产品项目一期工程(年产1亿只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项目)已实现投产,江西赣锋锂电二期新型动力锂电池项目总投资56亿元,占地290亩,总建筑面积33万㎡,设计产能为年产8GWh动力与储能专用方形铝壳磷酸铁锂电池和2GWh稠浊固态三元动力锂电池。

该项目采取了海内最前辈的锂电池生产制造工艺 ,全线RGV高度集成自动化生产线、前辈的工艺设备配套确保产品质量的同等性,力争打造电池制造领域的“黑灯工厂”。
估量项目达产后,可新增年产值100亿元,新增利税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000余个,将进一步壮大新余高新区锂电家当规模,提升锂电家当集聚度,带动锂电家当发展,为新余高新区打造“中国储能谷”奠定坚实根本。

其他市重点项目包括赣锋锂业锂铯系列材料研发中试项目、赣锋循环科技年产1.2万吨三元先驱体扩建项目、中盛年产1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等都在按操持培植中。

“到2025年,高新区将实现业务收入超过1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100亿元,培植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力争进入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前70位,成为国家高新区第二方阵‘排头兵’,实现高质量超过式发展。
”高新区党工委布告喻国杰说。

( 王 婷 通讯员 蒋文锋)

策 划:本刊编辑部

审 核:项耀汉 张耕夫

执 行:胡 兰 骆 娟 李 琳 方玉婵 胡 欢 王 婷 汤冬旸 折然君 张 彭 苏劲松

相关文章

2021年度盘点:高新区高质量成长巡礼(三)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国家高新区贯彻落实国务院7号文的第一年。这一年,习近平总布告多次到国家高新区实地调研和稽核,环...

智能科技 2025-03-27 阅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