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地方的小学生热衷玩“烟卡”游戏。他们从废弃烟盒上取下盖子部分,将其折发展方形卡片,双手合拢,以空掌心拍击地面,使其翻面者即可赢得这张“烟卡”。
对此,有人认为无需担心,而不少人则喊“呛”,认为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一些地方的学校和教诲部门开始禁止学生玩“烟卡”。
五花八门的“烟卡”

本日(5月31日),是第37个天下无烟日。实在,把天下无烟日定在这一天有其分外的寓意,由于第二天是国际儿童节,希望以此来避免下一代遭受烟草危害。
这就好理解,为什么今年天下无烟日的活动主题为“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本日,我们想就“烟卡”这个话题,用四句话来谈谈如何让青少年阔别烟草。
一、莫让孩子心中“种”下烟草
继“萝卜刀”“盘串”等后,“烟卡”又在小学校园中悄然盛行。
玩“烟卡”像是“拍卡牌”的老游戏,但这张“卡”给学生们带来的,不单单是游戏的快乐。在网上,反对“烟卡”的声音越来越多,有老师怒称,有学生为了“烟卡”偷钱买烟,还有的学生鼓励家长多吸烟;一位父亲在***里表示,自己的孩子为了玩“烟卡”,到处捡烟盒……对此,不少地方教诲部门也发布干系提醒或禁令。
《保护青少年康健》 新华社发 曹一 作
关于“烟卡”的争议,焦点在于其可能带来的深层危害,成为青少年过早打仗烟草的隐忧。
避免“爱屋及乌”。教诲讲究“寓教于乐”,但“烟卡”融入游戏,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可能会由对游戏的喜好转成对喷鼻香烟的好感,在不知不觉中染上“烟味”。特殊是游戏根据喷鼻香烟档次将卡分等级,这也会使学生提早理解喷鼻香烟价格等信息。
当心“认识效应”。即常常让孩子瞥见某些东西,孩子会更有购买希望。常瞥见“烟卡”,孩子就会更有想得到喷鼻香烟的欲望和冲动。
在这方面,有一些范例做法。如前几年,在微信表情中,有个戴军盔、抽喷鼻香烟的大兵,为避免对孩子的勾引,大兵后来“戒了烟”(去掉了烟卷),变成了一个戴绿头盔的小黄人;在影视界,有个“脏烟灰缸奖”,呼吁减少烟草镜头,避免误导青少年。
在小学生中风靡的“烟卡”
当然,生活不是真空,烟草也不可能在视野中“清空”,但需尽可能减少其对青少年视线的“滋扰”,“无烟”一定程度上离不开“捂眼”,防止另类“种草”。
或许,现实中受到“烟卡”不良影响的学生只占很小比例,但教诲界常说“统统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统统”“为了统统孩子”,青少年康健发展无小事,只要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就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二、做好“本日”,为了“来日诰日”
“知道为什么无烟日连着儿童节吗——无烟未来,是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在社交媒体上,很多名人也积极担当“控烟形象大使”,倡导大家行动起来,一起关爱和保护青少年。
《小王子》里有句话:每个大人都曾是个孩子,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回顾“少年的你”,现在的你是光彩当年没有打仗喷鼻香烟,还是后悔不慎染上了烟瘾?有多少人在“还是个孩子”时,就由于好奇、模拟而点燃第一支喷鼻香烟的?保护“来日诰日”,是我们现在的任务和责任。
青岛辽源路小学近日举办禁烟控烟专题讲座及义诊做事活动 韩星 摄
我们要做的,也不仅是打消这缕“烟”,对“烟卡”喊“咔”,还需进一步完善干系管理方法和制度。
比如,重视一个“严”字。从严管理,也要顺势勾引,有的学校为了使学生们连续享受到游戏的快乐,将“烟卡”改为“言卡”,即制作“知识卡片”,根据年级不同制作不同内容,比赛时须要把对方的“言卡”通过技巧拍翻,同时精确补充“言卡”上知识内容为得胜。
而当下,面对“奶茶杯”“可乐罐”等换上“新马甲”的调味***,更需各方联手,织密“管理网”,为青少年筑起“防烟墙”。
再如,实现一个“延”字。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成年烟民最早打仗烟草的韶光是从10岁开始,在10岁—15岁考试测验烟草后,有些人就会转化为烟民。如果要在全社会做到有力控烟,青少年期间是最关键的阶段。因此,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滋扰意义深远。或许打仗韶光延迟后,会改变一个人生平的习气,很可能就不会再主动吸烟。
三、Smoke-free,让“吸烟”变“熄烟”
在不少无烟日宣扬海报上,常印有“Smoke-free”的单词,有人特意阐明称,意思不是“喷鼻香烟自由”或“免费吸烟”,而是指“禁止吸烟”,等同于“No smoking”。
“吸烟”变“熄烟”,烟民可摆脱烟草的桎梏,享受康健人生,也可让青少年的呼吸更加“free”。但在实现路子上,还需更多的外力。
“大手”熄烟,“小手”不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教诲事情者认为,与学校的“烟卡”比较,家庭的吸烟环境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更大。
成年人吸烟对儿童危害大 图源:公民日报
最直接的影响是,“二手烟”“三手烟”会危害孩子的康健。其余,孩子也会受到误导,不自觉地模拟家长的吸烟行为。当下,在青少年吸烟率有所上升的背景下,在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中国控烟协会发起“无烟家庭”倡议活动,呼吁广大家庭共同参与,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康健、无烟的发展环境。
“班味”要去,“烟味”要拒。最近,“公园20分钟”效应颇为盛行,大家纷纭去公园等风景奇丽的地方“去去班味”。“班味”是上班的怠倦感,对一些人来说,也意味着“烟味”。“烟味”仍旧困扰着一些办公场所,很多公共场所“禁烟”之路也任重道远。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3年9月,《青岛市掌握吸烟条例》即颁布履行,青岛市成为当时全国为数不多规定“室内公共场所、事情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的城市。有数据显示,2022年青岛市15岁及以上成人吸烟率为19.5%,吸烟者数量由2014年的192万人降到2022年的167万人,减少了25万人。
四、让“无烟日”成为“每一日”
“不能只在无烟日里‘无烟’”“有朝一日,天下真的会没有烟草吗”……关于吸烟,这样的问题从未“如烟”。
关于烟草起源,普遍采信的说法是:烟草最早源于中南美洲。听说,哥伦布在15世纪末抵达美洲后,将喷鼻香烟带入欧洲,烟草商通过广告将烟草加以包装,使得喷鼻香烟迅速受到人们的欢迎并在欧洲传播开来。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信息显示,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约有7.4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的危害。每年因吸烟去世亡的人数逾100万。“到2030年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降至20%”,这是《“康健中国2030”方案纲要》在“控烟行动”一项中明确提出的目标。
康健和生命不能被“烟”没,享“人间烟火”而不是享“烟”火。
干系调查还透出一些曙光:2022年环球吸烟者数量呈低落趋势,约有1/5(12.45亿)的成年人吸烟,2000年这一比例为1/3。估量到2025年,环球吸烟者数量将降至12亿人。有文章乃至预测,随着吸烟者戒烟或转向替代产品,到2050年旁边,烟草会在大多数国家消逝。
烟,是一支支点起来的;人,是一代代发展起来的。青少年是来日诰日和未来,我们是他们的“守护者”和“托举者”,“无烟日”应是“每一日”。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让所有的青少年在无烟空气中自由呼吸,一同守护“来日诰日”,我们不妨就从本日开始。
作者:和声 于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