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行动:
改装别侥幸,查处动真格
把稳到,前往发卖点购买电单车的消费者,除了关心电单车的价格和性能,还担心电单车回店改装后上路是否安全,是否属于违法违规行为,会不会被查处。

对付这一疑问,有发卖员回答:“南宁市300多万辆电单车,交警怎么查得过来?”“电单车的速率肉眼难判断,随便开,没事的!
”
又提出,这些车辆改装后那么快,还能刹得住车吗?万一由于速率快出了问题,厂家和店铺能承担任务吗?对方却不以为然:“你开车时把稳点,该快就快该慢就慢嘛!
”
对付发卖员的侥幸生理,广西交警部门以行动回应。据理解,南宁交警一贯对电单车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2022年4月12日起至12月31日,广西交警部门开展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整治行动,个中每月10日、20日为全区统一行动日,此外,全区各地每月还要开展不少于1次的统一行动。
此外,根据2020年9月1日起履行的《南宁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规定,驾驶造孽改装电动自行车,或将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将电动自行车造孽改装达到摩托车等机动车性能后,驾驶人会面临罚款500元的惩罚,有机动车驾驶证的还将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被改装的车辆也将予以收缴、逼迫报废。
一辆近期生产的新国标电动自行车上牌后被换上了60伏铅酸蓄电池组。
监管部门:
产品不合格 企业要担责
根据有关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卖力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发卖、维修的监督管理。据理解,近年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加强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监管。
自2021年以来,该局对生产和流利领域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和蓄电池产品开展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产品76批次,创造和处理不合格产品12批次。
针对“3·15”晚会曝光的产品质量问题,对辖区内8家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特殊是晚会涉及的绿源、欧派等2家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以及629家电动自行车发卖企业进行监督检讨,发出整改关照13份,责令13家存在问题的发卖企业立即整改。
2022年2月1日履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动自行车机动轮椅车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造孽拼装、加装、改装电动自行车,或者发卖造孽拼装、加装、改装的电动自行车的,由市场监管部门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南宁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也规定,对履行违法改装、加装行为或者供应做事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按照每辆车处1000元罚款进行惩罚。
有证据证明生产者、发卖者不履行产品质量主体任务的,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据《中华公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及上述法律法规规定予以查处。
去年7月9日,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司法职员对青秀区一电动自行车经营部备案调查。经查实,该经营部存在发卖不合格电动自行车、擅自改装电动自行车的违法事实,依法没收不合格电动自行车21辆、违法所得4300元,并处以罚款12万余元。
不少电动自行车发卖店通过这样的广告来吸引顾客。
温馨提示:
购车要理性,改装要慎重
广西消费者权柄保护中央提醒消费者: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在选购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时,务必提前理解新国标哀求、把稳查看标识证书、理性消费。
广西消费者权柄保护中央提示,因发卖方未明确奉告或奉告不真实、不全面等缘故原由,导致消费者购买的电动自行车不符合新国标哀求,不能依法办理备案注册登记的,消费者有权要求发卖方退货或改换。
而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三条第一款规定,因产品存在毛病造成他人危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发卖者要求赔偿。消费者可依法掩护自身权柄。
南国法援状师赵明堂认为,车辆性能、参数等知识较为专业,在发卖过程中,消费者有可能对车辆被改装的情形并不知情,也有可能一知半解。
如果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厂商建议或主动为消费者变动参数,造成车辆超标的,一旦发生无法上牌、交通事件等后果,厂商方面须要承担相应任务;如果是消费者主动哀求供应改装,则消费者承担紧张任务。
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市民,电动自行车属于个人私有财产,如果因个人行为购买电动自行车后自行改装、违规停放充电等触犯法律、导致失火发生,轻则承担民事赔偿任务,重则被深究刑事任务。
如厂家和发卖方违规改装电动自行车,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据法律法规对厂家、发卖方做出相应行政惩罚,情节严重的,吊销业务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深究刑事任务。
干系连接: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容许,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