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诧异的是,“铜师傅”这个杭州玺匠文化创意株式会社旗下的文创品牌,3年前才从上市公司“雅鼎”卫浴企业下衍生出来专做铜工艺品。如今,“铜师傅”整年营收已达3亿元,反超了母公司。
在“铜师傅”展厅,先看到了“铜师傅”上线的第一套产品——三只小板凳。小板凳用黑胡桃原木与黄铜结合,木头以榫卯构造咬合固定,用植物木蜡油取代油漆。这张看似大略的小板凳,足足花了设计团队近半年的韶光去策划、改进,也创造了一个发卖奇迹:45天就狂销了8.6万多张,众筹额超过1175万元,也创下了当时淘宝众筹的记录。
一张众筹价格99元的铜木小板凳爆红的背后是什么?“铜师傅”创始人、杭州玺匠股份董事长俞光说,原来,市场上面向普通消费者的铜产品两极分解严重:一边是动辄几万元的精细产品,另一边是廉价却粗糙的地摊货。他敏锐地察觉到,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工艺精美且价格亲民的产品,会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铜师傅”定下了产品策略:做极致的性价比、薄利多销。在“铜师傅”天猫旗舰店上,铜工艺品(铜木家具)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通过众筹的办法,铜葫芦挂件等产品的价格变得亲民,也很快成为了网络爆款。
互联网为“铜师傅”开辟了有别于传统制造企业的发展路径。众筹,让“铜师傅”通过得到流量,在网络上集聚了40多万对铜工艺品感兴趣的精准粉丝。在公司,所有员工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铜粉”。打开“铜师傅”官网,可以找到专门的“铜粉部落”,产品上新前还会搜聚“铜粉”的见地。去年,公司还在建德办了一场“铜粉英雄会”,全国500多名“铜粉”前来欢聚一堂。
“铜师傅”之以是拥趸者众,胜在互联网思维,更胜在“慢工出细活”“经得起品味”的工匠精神。在“铜师傅”的创作室看到,一张张小小的办公桌前,搜集了来自天南地北的手工艺人。据先容,“铜师傅”600多名员工里,匠人就占了三分之一。仅六小龄童代言的“大圣”铜工艺品,参与设计创作和打样的工匠团队就有近10人,大圣身上的赤色飘带,飘带角度和头顶的花翎、衣服飞舞的角度等都独含气韵,来不得半点马虎。
行走在仓储间,险些看不到存货,只见员工们忙着打包发往全国各地的快件。一年多韶光,“铜师傅”五次刷新了淘宝众筹设计类目的记录。俞光说,通过众筹,更多的人知道了“铜师傅”;与此同时,企业降落了库存压力,实现了按需生产。据先容,目前,公司大部分产品要有60天预售期,接下来要扩大生产规模,努力办理产能问题。
如今,“铜师傅”不仅得到了顺为成本、小米生态链等超过1.1亿元的投资,还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馆藏文物IP授权,2018年发卖额估量为10亿元,“有了精确的代价不雅观、决心、保持不懈的精神,末了大家依赖定力,一步步走过来,才有了本日的造诣。”在俞光看来,文创家昔时夜有可为。“铜师傅”将和中国博物馆、海内有名艺术家等加强互助,打造更多、更经典的传世之作。
“互联网+匠心”之美周洲
为打造网络爆款,推出价廉物美的铜葫芦挂坠,让初期的“铜师傅”打开了有名度;负责听取“铜粉”见地,有空就和粉丝在线互动,培养用户黏性;通过众筹向网友召募项目资金,每天不雅观察数字的变革,以销定产……在“铜师傅”的身上,看到了“互联网+”给传统制造业带来的无限潜力。
虽然“铜师傅”掌门人话间满满是互联网词汇,但在言语间更感想熏染到他对制造业的那份执着:数千件作品,每一件都要经由数十次的审核,大到题材、造型、配色,小到神态,表情,乃至衣服上的每一根条纹他都要亲自把关。而为了设计出知足当下消费者审美的工艺品,“铜师傅”更从天南海北聚拢了一群视艺术创新为生命的年轻设计师,这是由于“消费升级里包含着文化、精神和颜值的升级”。
“铜师傅”的成功,展示了“互联网+文创+传统制造业”的商业模式。它把创意思维和艺术审美融入产品中,把工艺品生活化,让产品有温度、有亲切感,并借助互联网实现了最大和最快程度的传播,终极实现了传统家当的新打破。
“铜师傅”的经历给浙江制造带来启迪:传统产品拥有了匠心,捉住消费升级的风口,在供给侧下功夫,捉住公民对美好生活的神往,就能迎来新蓝海。
(浙江日报 周洲 通讯员 陈迁 方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