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奇,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株式会社产品设计建筑工程师。在建筑领域深耕近十年,推动装置式建筑的技能改造,参与推动数百个项目从设计到落地。
长沙全媒体 谢娉慧
在远大住工的一间样本房内,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简洁而当代的室内空间,一位青年将目光投向房间的各个角落,不雅观察着房间利用的材料和设计样板。他便是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株式会社产品设计建筑工程师陈卓奇。

“第一次打仗装置式建筑是在9年前,那时候我还在澳洲留学。”陈卓奇回顾,他上课的教室阁下有一栋正在施工的长得非常“奇怪”的高楼,那栋楼没有采取传统的一点一点浇筑的施工办法,而是由一块块板子“安装”建成的。“那栋楼大概花了两年多才落成,以国外来看,这样的建造速率并不算慢,那是我第一次打仗装置式建筑,觉得这样的建筑办法非常故意思。”
陈卓奇完成学业后就决定返国,入职长沙的远大住工,宁乡远大魔方神仙岭民宿是他设计的第一个项目,利用周末的两天韶光,加班设计出了建筑图纸,从开始施工到末了装修落成,仅用二十多天。
“装置式建筑最大的优点便是:好、快、省。”陈卓奇表示,比较传统建筑办法,装置式建筑可以大幅缩短建造周期,由于在工厂内制造构件的同时,现场可以同步进行根本和地基施工,从而实现“左右开弓”。而构件在工厂环境下会受到更严格的质量和规格掌握,这让后期的装置更加快捷,施工产生的噪声、粉尘等也更少,“就像是在造车一样”。
并非所有项目的进行都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装置式建筑都是须要模具制作构建,在造型能力、空间跨度、楼层高度、运输条件方面会受到一定的限定,之前也因此被迫放弃过一些非常好的项目”。也正是对付一些好的建筑不能落地的惋惜,陈卓奇和他的团队伙伴每打仗一个项目都会不断复盘、共同协作、迭代创新。他们占领了一项又一项技能难题,现在,远大住工可实现建筑项目的高度越来越高,跨度也越来越大。
愿景
青年建筑师常日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和开放的思维,勇于考试测验新的设计理念、技能和材料,不断探索数字化设计、智能化建筑、可持续建筑等领域,通过与其他专业领域的互助和互换,推动建筑行业向更智能、更环保、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为全体建筑行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