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要推举的铁路老物件
是当年享誉全路的“小飞机”
——货票自动传输机

它既无翅膀,也无动力
为什么能叫做飞机?
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的前世今生
***加载中...
郑州北站是连接我国华北、华南、华东和西北、西南的紧张铁路交通枢纽,担负着京广、陇海两大繁忙干线四个方向货色列车的到发、改编作业。
作为多年来全国最为繁忙的编组站之一,这里高度重视效率。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货票传送这项看似大略的事情,却成了影响作业效率的“卡脖子”难题。
当时,全路所有的编组站都是采取人工传送货票模式,职工须要将一摞摞货票装到帆布包里,步辇儿或骑自行车穿越编组场送到调度室、出发场。人工送票不仅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作业效率很低,仅一个单程就要1个多小时。
这一问题,成了当时郑州北站调度车间职工张金玉的一块心病。他一贯在琢磨,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加快通报速率、提高事情效率?在一次旅行中,他从旅游景区的缆车布局中受到启示,回来后与维修车间职工王顺兴一道研发出了第一代“小飞机”。
原郑州铁路分局对“小飞机”十分重视,投资10余万元培植了高下行货票自动传输系统,在郑州北站编组场架设起10余公里的“翱翔航线”。这套系统投入利用后大得胜利,使票据传送用时比人工模式缩短了整整一半。在之后的多少年里,郑州北站又对“小飞机”进行了多次升级改造,逐步增加了票机扣、卡簧锁和防雨罩等功能,更好地保护了货票的完全和安全。
因其安全、高效、便捷的特点,“小飞机”火了,被各铁路局争相学习借鉴。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全国各大编组站里都能看到“小飞机”的身影。
时期的车轮滚滚向前,科技的发展日月牙异。2018年,通过网络传输的铁路电子货票应运而生,逐步取代了纸质货票,“小飞机”的义务也因此闭幕。2020年11月26日,郑州北站将这末了一架“小飞机”从轨道上拆除,光荣退出了历史舞台。
“小飞机”的退役是时期发展、科技进步的一定。从上世纪70年代的首飞,到2020年末了一架退役,“小飞机”在编组站上空翱翔了近半个世纪,见证了从人力作业时期到人工智能时期的巨大变革。
从人工送票到“小飞机”传票,再到电子货票,这个过程不仅表示了铁路作业办法、技能装备、科技实力的发展进步,也映射出一代代铁***勇于探索、矢志创新的精神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