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绵阳市的四川华丰科技株式会社(以下简称“华丰科技”),探寻该企业在连接器研制领域冲破技能垄断的“密码”。
今年6月27日,华丰科技上岸科创板,成为四川国资源身造就的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也是绵阳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这标志着,除了成都邑、内江市外,四川科创板上市企业所在市州再度扩容。
一个小小的连接器背后,凸显出企业的硬实力——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六号,来自四川绵阳的华丰科技已护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4个年头。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培植浪潮下,虽“身”在绵阳,但华丰科技正“走出”绵阳,牵手成都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协同创新,擦亮“四川造”连接器在业内的“金字招牌”。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团一行来到华丰科技
一起“追”新
走进华丰科技的产品展示厅,只见一个个圆形、方形的构造件以及粗细不一的管子摆放在展示柜上,它们有的是金属材料制成,有的则利用塑料生产。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零部件究竟有何功效?据该工期事情职员先容,它们一旦组合在一起便能发挥通讯功能,能够保障航空、航天、船舶、防务装备、电子装备、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设备的正常运转,而没有这种装置,这些设备便无法正常运行。
华丰科技前身为国营华丰无线电器材厂,成立于1958年。
纵不雅观企业的发展进程,实现了从模拟、追赶到自主研制,再至行业领先的进程。“公司自1958年开始便引进外洋连接器生产干系技能,比如,1984年引进美标连接器生产线及技能。”在企业展厅,公司事情职员先容企业的产品矩阵,涵盖了防务及航空航天家当、通讯家当等领域。“比如,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光通信、数据中央等业务板块均须要连接设备,确保通讯畅通。”事情职员说。
华丰科技连接器产品
然而,长期引用外洋技能随意马虎形成技能依赖,弱化了自身的自主研发能力。而华丰科技的研发团队一边学习外洋前辈技能,一边奋起直追,研发具有完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连接器产品。“转机”涌如今2016年,这一年,华丰科技牵头制订电源连接器IEC国际标准,让企业实现了从技能引进到自主创新,再到为环球供应互连技能做事。
既参与制订行业标准,也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在连接器的研制过程中,任何一个部件的材料、形状、表面处理等均会影响到通讯旗子暗记的吸收,“通过持续研发,公司节制了连接器领域核心设计技能及关键制程工艺技能,2019年,公司开拓出了10Gbps、25Gbps速率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并顺利实现了量产,冲破了国外厂商在10Gbps以上速率产品的技能垄断。”企业事情职员先容。
2020年,华丰科技研发出56Gbps背板连接器产品,这一技能紧张用于通讯设备、数据中央、超级打算机等运用处景中,这一技能领域,目前海内仅有华丰科技、庆虹电子、中航光电实现了量产。不过,迈过这些技能门槛后,企业创新步伐并未止步。据公司事情职员先容,已推出112Gbps高速背板连接器并已完成紧张客户的产品测试,将为通讯领域客户下一代设备研发供应产品技能支撑。
车载高速连接器市场需求大
“牵手”成都推动家当建圈强链
据华丰科技事情职员先容,公司生产的高速连接器紧张运用于5G通讯、骨干网络数据传输、AI打算的精密器件等领域。然而,该产品是多面异型体,材质和纹理繁芜多变,一旦有比头发回眇小的裂痕、异物等瑕疵,都可能造成严重故障。而这一行业遭遇的“尴尬”由来已久,并非海内企业独占。
华丰科技产品生产线
此前,在产品检测环节,检测职员紧张通过显微镜不雅观察,国外的行业龙头也是如此。对此,如何破局?AI技能入局成为一个选项。
“利用人工智能实现自动检测,一方面可降落人力本钱,一方面可提升产品检测效率。过去人工检测,须要几十个人去检测产品的外不雅观、划痕等,现在通过AI进行自动检测。”在华丰科技未来实验室经理何洪看来,通过AI赋能制造业发展,节约人力同时,还提升了产品良率。
于是,在研发技能、生产技能、检测技能提升之际,华丰科技连接器产品持续放量年生产能力超过1亿只。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提升,智能电动汽车渗透率提高,汽车中各部件的传感器数量将会大幅提升,智能化所依赖的高传输速率的车载高速连接器需求将会扩大。
来自华丰科技供应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公司工业连接器产品收入从8343万增长至1.9亿元,复合增速达53%。产品放量背后,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推手”是新能源汽车所需的车载高速连接器,其紧张是为汽车各个通信模块系统供应稳定的高速旗子暗记传输,用于赞助驾驶系统内各种雷达、摄像头、域掌握器和娱乐终端。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华丰科技新能源汽车连接器从5252万增长至1.5亿元,复合增速72.15%,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
“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技能打破,根本材料环节的创新非常主要,这须要协同创新。”何洪谈到,新型连接器产品的研制每每须要全新的材料,正在和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省内高校在导电原材料领域开展互助,在此过程中,成都的一些创新技能便在企业实现成果转化,一起构建了产学研融通的创新生态。
红星*** 叶燕 宋嘉问
编辑 陈怡西
(***红星***,报料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