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这个由中建四局一手打造的装置式建筑生产基地正式投产,估量年产装置式建筑预制构件15万立方米,占广州全市PC构件年产能的四分之一,是广东省房建构件装置式家当板块的新力量。今后,中建▪智造将助力广州建筑家当绿色升级,促进广州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绿色建筑:
助力工程领域碳达峰、碳中和

已经建成的中建▪智造157亩大厂房就坐落在花都区马溪工业区,高高的厂房里共有全自动生产线7条,卖力生产房建构件、根本举动步伐构件、园林绿化构件等。水泥砂石从上料仓经由传送带被送进搅拌间,经由砂石分离机后,废物将被进一步加工为饼型固体废物,水也将在沉淀过滤后再度被循环利用起来。
在这个超大型智能智造中央里,废物的重复利用率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高,厂区紧张以预制柱、预制墙板、预制凸窗、预制阳台、叠合板、叠合梁、预制楼梯等产品为主,从装置式方案咨询到构件生产供应,从预制构件现场安装到质量售后做事,中建▪智造基地实现了建筑家当化百口当链的研发、制造、展示。
在这座花园式的装置式生产基地里,完备没有传统建筑生产的踪迹,绿植和翠竹将生产区域和生活办公区隔开,生产区一个个加工设备有序排列,构成一道道精密的工业生产线。自2021年4月建成试用以来,截至目前,基地共接到11个订单,供应超30万立方米的建筑面积。
在综合生产线上,八位着装整洁的工人经由装模、上油、扎筋、埋件、考验这几道准备工序后,通过对几个按钮的掌握,叠合楼板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作业了,短短几十秒,一块2米乘3米的叠合板就浇筑好了,再经由振捣、刷毛、养护、脱模等工序,一块高品质的叠合楼板就这样火热出炉。
“以前工地上的机器一作业到处都响轰轰,讲一句话都要大声吼才听得见,尘土满天飞,空气污染严重。采取装置式建筑后,许多材料都是工厂直接生产好的预制构件,建筑垃圾比以前减少很多,更环保了。”在建筑行业事情了17年多的“老兵”郑家芬边说边用双手绑扎钢筋。
智能“智”造:
广州最大面积装置式学校预制率达61%
全部车间加起来只有40余名员工,可以比普通生产线节省20余名人力。叠合楼板、墙板自动化流水生产线、钢筋生产线、混凝土生产线、固定台模上产线,每一个板块都在有序劳碌着。掌握员站在清洁的操作台边,用手时时按下几个按钮,就可以让全线开足马力。
“一件高质量成品构件的出品,全过程仅需10-12分钟,装置式建筑的施工与传统施工比较不仅环保,也节省工期!
”生产基地卖力人汪嫄全说。传统的混凝土浇筑须要工人多次跑上楼面作业,浇筑完还要等混凝土凝固了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一旦碰着下雨或低温景象,施工就被迫停滞,而装置式建筑,则把许多工序留在了工厂里,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缩短了工期。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是广州首个A级最大面积的装置式学校,预制率达61%,从第一根管桩被正式打下,到首批建筑构造封顶,仅用了5个多月的韶光,创下了装置式建筑的广州速率,成为绿色建造与智能制造的生动实践。
发展装置式建筑是绿色建造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构造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领悟、造就新家当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建筑家当转型升级。
汪嫄全表示,下一步,中建四局将贯彻落实《广东省公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置式建筑的履行见地》,助力广州实现到2025年底,装置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个中,政府投资工程装置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以上的目标。
目前,中建四局依托已建成的装置式建筑工程技能研究院、EPC设计院等创新平台,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全装置多筒剪力墙体系,探索PPEFF体系,利用到装置式建筑生产体系中,将工业化和智能化有机领悟,为建筑行业的低碳减碳行动按下“加速键”。
【文/图】南方+ 郎慧
【作者】 郎慧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