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附近,家家都在备年货,水果、肉类、海鲜这些冷链食品中的“热门选手”,作为年货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今年我们还能不能买呢?
2月7日,广西消费者权柄保障委员会发布2021年1号消费提示,勾引市民精确选购、加工冷链食品,确保康健舒心过节与安全防疫两不误。
冷链食品

是指采取冷冻、冷藏等办法加工,产品从出厂到发卖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食品。
比如,须要冷藏运输的水果、蔬菜、饮料、鲜奶制品等,须要冷冻运输的速冻食品、肉类、冰激凌等。
新冠病毒在食品或包装材料上不能繁殖,但在低温环境下可以存活较永劫光。
近期,多地接连涌现入口冷链食品包装物检出新冠病毒阳性样品,疫情传播呈现“从物到人”和“从人到人”并存的新特色,通过入口冷链食品输入疫情的风险明显加大。
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年夜大饭上不可或缺的海鲜、入口食品该怎么买?广西消委会做出以下消费提示。
1.到正规商超、市场选购冷链食品
入口冷链食品必须要有《入境货色考验检疫证明》、业经消毒证明、合法追溯信息证明和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等“三证明一报告”。合法正规商超、市场一样平常会有严格的审核制度。
选购时,消费者可通过“八桂冷链通”扫描二维码查看商品追溯信息。同时要把稳商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要购买没有明确来源或过期的冷链食品。
2. 避免徒手打仗冷链食品
建议由发卖职员操作,自己挑选时利用一次性手套或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在手上进行,全程佩戴口罩。
鼓励采取无打仗式电子货币(微信、支付宝等)办法支付和无打仗式配送。
购买入口冷链食品后,最好将其外包装用75%酒精消毒晾干,并对手部进行洗濯消毒。洗手前,双手不碰触口、鼻、眼等部位。
3. 谨慎微购、海淘、代购
一些微商没有经由正规登记备案,安全风险戒备制度不严,食品产地来源不明,会加大防疫和维权风险。
海淘、代购境外国家或地区的冷链食品,要关注海关食品检疫信息,并做好外包装的消毒和个人防护,建议暂不海淘和代购境外特殊是疫情高风险地区的冷链食品。
4.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消费者加工、储藏冷链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所用用具及时洗濯消毒。
加工入口冷链食品应做好清洁消毒,处理食材应把稳生熟分开,严防交叉污染。
食用冷链食品时要彻底煮熟煮透,避免生吃、半生吃,以确保食品安全。
5.留存消费凭据便于及时维权
消费者在购买冷链食品时要留存干系消费凭据,便于事后维权。
创造发卖无干系入口手续、核酸检测报告和消毒证明等“三证明一报告”的入口冷链食品的行为,请及时向辖区市场监管部门或拨打12315热线投诉举报,依法掩护自身的合法权柄。
来源丨南国早报 赵劲松
来源: 南国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