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志愿者教小朋友们制作竹编手工
图为志愿者们给竹编非遗老人拍摄的照片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蒋李佳 何思成 尹翔)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技艺,7月16日,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多彩旭日做事队将竹编非遗融入秭归县茅坪镇“希望家园”教室传授教化活动,让孩子们在亲自体验竹编乐趣的同时,理解和传承非遗文化。

一根根竹条,经由打磨、编织,便可以制作成承载着巧思与艺术的竹编工艺品。授课前一天,支教队员们特意拜访了竹编非遗传承人肖昌顺先生长西席。肖先生长西席向队员们讲述了他与竹编的渊源,也让队员们更加直不雅观地理解到竹体例造的繁琐与艰辛。
授课当天,志愿者们细致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了竹编篮子的步骤。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一压一挑,一扭一接……”,经由一上午的传授教化,孩子们以稚嫩的手为画笔,以竹为梦乡,让童心在片片薄竹中种下小小的非遗传承种子,编织成残酷的梦。
人们常常赞颂竹子的“千磨万击还坚劲”,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也收成颇丰,纷纭表示,不会因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坎坷而轻易放弃,会向竹编一样秉持保持不懈的品质。
传授教化结束,志愿者们也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回访”——为竹编爷爷送相片,以此表达对非遗手艺人衷心的感谢与崇高的敬意。照片上老人眺望远方被定格成最美的瞬间,成为永恒而美好的影象。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多彩旭日做事队卖力人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高下五千年的熬炼与沉淀,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希望通过本次传授教化,让孩子们通过主不雅观感知、亲自体验等办法,理解中华精良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浸润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