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6月24日(光绪六年),吴大瀓受委三品卿衔帮办赴吉林省城,协同吉林将军铭安处理边防事务。
1881年5月29日(光绪七年),时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吴大徵奏请清廷,在吉林设立机器局。6月1日,天子下旨:“吉林地方紧要,现在整顿边防,所有制造军火,修建炮台均属目前要务。”
1882年3月(光绪八年),吉林机器局调天津机器局提调宋春鳌为总办,于吉林城东南八里松花江北岸,正式破土动工。机器局从方案到投产,花费白银约24.8万余两,统共培植大小房屋227间。至1887年8月,炸药局建成为止,吉林机器局培植工程全部竣工。

上面这张残缺的照片中,门前整洁而列的少年,是吉林机器局表正书院(机器制造工业专科学校)的第一期学员。
表正书院
吉林机器局建立之初,最缺少的便是管理和技能人才。为此,时任都察御史的吴大徵决定建立自己的人才基地——表正书院,作为吉林机器局的附属技能学校,专为机器局培养相应的管理和技能人才,这项举措可谓是目光长远。
1883年1月(光绪九年),江苏候补知县丁乃文赴吉林机器局附设的“表正书院”,出任教习。吉林府教授衙门选送了满汉生童约30余人学习算学、丈量、外语等近代机器制造根本知识,为吉林机器局以及吉林后来的工业发展奠定了人才根本。
吉林机器局开办初期,有委员、司事、书识等官员50人,工人398人。工人中匠目和工匠93人,小徒158人,别的为普通工役。匠目和工匠93人中,能节制军火制造技能或机器加工技能的仅50余人,来自浙江宁波。小徒150余人,全是童工。曾采纳一师带多徒的办法,办理技能力量缺少问题。
后随着生产发展,工人技能水平不断提高。转入正常生产后,全局常年员工近千人。
吉林机器局建成时,全局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个中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各种机器设备计275台,大部分购自德国,部分购自美国和英国。
生产机构设机器正厂、东厂、西厂、轧钢处、翻砂厂、熟铁厂、木工厂、锯木厂、拉火厂、电气厂、画图房,炸药局单独分设。
机器局专设营口转运局,卖力上海、天津等地外购材料转运;另设乐亭制造分局,为分驻昌黎、乐亭境内的吉林边防军修理枪炮和复装子弹。
吉林机器局出品的军用产品,分弹药和枪炮两大类:
弹药类,曾生产玄色炸药,哈其开斯子弹,毛瑟子弹,文且斯德子弹,五子抬子弹,洋抬枪铅丸,来复枪铅丸,葛尔萨炮弹,2磅子、4磅子、6磅子、12磅子克虏伯着花弹,哈其开斯着花弹,前膛钢钉着花弹,12磅子前膛着花弹,12磅子圆着花弹,子母炮群子弹,10磅、20磅、30磅水雷,水雷信子,子母炮拉火,2磅子、4磅子铜拉火,大铜帽等;
枪炮类,曾生产呼敦枪、洋治枪、来复枪、毛瑟枪、葛尔萨炮、子母炮、2磅子克虏伯炮、西林炮等。约于1886年,试制成轻便机枪一挺,此枪每分钟连发80发,二人抬,配有三脚架,利用灵巧,英国传教士哲姆士不雅观看试射后,十分讴歌,在他的著作《长白山》中作了纪实记录。
吉林机器局生产的军火,分别解缴吉林靖边军用。
从1890年开始,在\"大众无碍于筹边\"大众的原则下,亦供练军需用。
1891年,经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与吉林将军长顺咨商,在黑龙江镇边军饷下,每年拨银3万两,交吉林机器局代造军火。
1887年,造成25吨小火轮一艘。1894年,又造成\公众康济\公众小火轮一艘,交水师营利用。此后,还造出炮船8艘。
吉林机器局曾在1882年建局初期,试铸成一两银质样币,后又铸成多种银币。
从1884年起,曾制造多种专用设备、工装、配件、工具和通用机具,以供自用,并制成机铸银元成套设备。
1896年获清政府批准大量生产发行。从1896年11月至1899年7月,获盈余银34万余两,为自身发展和武备军调供应了经费补充。
1900年八月(光绪二十六年),沙俄入侵吉林后,将银元、火炮劫掠一空,并将机器损毁弃置于松花江中。
1905年,在俄军的掌握下,机器局改为“吉林造币厂”,造币盈余,用于修建吉长铁路。
1927年-1945年,历经国民党和日伪期间,吉林机器局先后更名为“吉林军器厂”“满铁修理厂”“吉林保安司令部修械所”等,几易其名。
1948年3月,吉林市解放,吉林机器局编入军工部第七办事处吉林三厂,后改名为“国营江北机器厂”(原524厂)。
光阴荏苒,风雨沧桑。如今的吉林机器局已经变成了吉林市艺术中央,在原旧址厂房屋舍的根本上开设了“综合馆”“综艺馆”“展览馆”和“表正书院”等场馆。
吉林机器局是东北地区第一家近代工业,也是清末\公众洋务运动\"大众中东北地区唯一的兵工厂。吉林省之以是能成为中国老工业基地,吉林机器局打造的坚实根本功不可没。本日,它以曾在中国东北近代工业史上声名显赫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松花江畔的蓝天白云之下,默默散发着历史授予的独特而迷人的喷鼻香气。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梁芳 钱文波
编辑: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