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智化《蜗牛的家》
01.时期年夜水中的手机街
位于北部湾广场往外沙岛方向右侧的手机一条街,是北海标志性的电子数码集中地之一。

每家店铺都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修手机、卖手机、贴膜、解锁等等做事一应俱全,各种数码配件也是搜罗万象。
但如今说是一条街倒不如说是半条街,从街头到街尾仅剩20多家店面,很多店铺都已纷纭转让,变成了餐饮美甲发廊.....剩下的店铺也门可罗雀,实体经济在时期年夜水的撞击中困难求生。
这些手机店有别于三大通讯商补贴的店,有补贴的店每每会在店名阁下打上巨大的通讯商logo,而自己单枪匹马开店的,招牌就别有特色。
有些开了有些年头的店铺,发灰发皱的招牌上还印着魅族、酷派、遐想、复兴等,曾经辉煌但现在已经不属于主流的手机品牌。
02.仍在坚持着的手机店
许姐,湖南人,嫁到北海往后就和老公在手机街一起开了家店,一开便是12年。在一众手机店都门庭生僻,店主闲到打瞌睡儿的情景下,许姐的店人气还算旺。
光临的客人大多是师奶和大叔,拿来修理的手机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帮我看看,我这手机怎么扫不上码了?”一位北方大叔靠着柜台发急地问,许姐不用五分钟就看出是手机的变焦功能坏了,维修只要20块就行,大叔对付价格非常满意。
但随后许姐说大叔手机的配件店里没有,大叔又慌了,“你们这不能立马修吗?”许姐见告她可以的,现在去拿货的地方找,立时就能修了,大叔才安下心来。
当代人普遍都认为网上手机价格比实体店便宜,售后做事更好,实在那只适用于一部分人。
许多人在网上帮上了年纪的父母买了比实体店更便宜的手机,看起来是划算,但却麻烦了不懂电子产品的父母,除了***微信等软件,利用过程中很多问题自己也不会办理,比如卡机了、欠妥心点到免打扰模式了、内存不敷了、不会连wifi等等,去哪里问售后呢?
这些对付我们年轻人来说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放到他们身上那真是摸半天都搞不明白的大难题,而这些路边小店便是他们的及时雨。
这位姨妈搭着小孩特地来到许姐的店,想要把两台手机里的电话卡换过来,但不懂怎么拿出卡来,许姐拿根取卡针三下五除二就换过来了,但姨妈却说打不通电话,研究一番往后才创造原来是姨妈打给了自己,闹了个乌龙,对付中年人来讲,如何利用手机真是门很难的课。
许姐为人非常温顺,对楼主这个不帮衬只发问的闲人都很亲切,她见告我,现在店里的手机不好卖了,在十多年前杂牌机和山寨机是有市场的,买卖还可以。
但现在网络竞争大,手机更新换代也快,他们开这个店修手机的收入早已大过卖手机了。
现在的手机一条街很少有卖全新手机,许姐的店都是在深圳拿货的二手机,以前还有人拿偷来的手机销赃,许姐都不敢要,现在这种人也逐渐少了。
03.专一修手机的人
许姐的老板——也便是她的老公,手机店的主力,年轻的时候在本地找了个师傅,交了点钱学手艺,12年来一贯没改过行,各种格局的手机和平板电脑都可以修。
虽然每天都在打仗电子数码,但他们完备没有在网上宣扬过自己,也没有想过可以在网络上开家网店店接单子,当代年轻人习以为常的网络营销跟他们没有关联。
小店每天从早上9点钟开门,一贯业务到晚上10点,一日三餐都在这个小铺子里办理,到了晚上如果实在是买卖生僻,就早点关门回家。
曾经站在潮流风口——做电子产品的他们,看待这个天下的变革并没有感到沮丧,由于电商的质量实在还是没有实体店的好,在网上维修很多人还是不放心,实体维修手机的市场还是可不雅观的。
很多外行人以为手机街有很多黑店,会把原装手机里面的配件都换成便宜的配件,实在都是生手的误解。手机里面的东西是不会被换的,如果说修手机要200元,把主板拆下来的功夫都要100元了,再说把配件偷了也没用,没有必要。盗取微信支付宝就更不可能了,只要报警那便是证据确切的盗窃,哪敢动这歪脑筋。
巴掌大的事情台便是他的战地,虽然凌乱但并不无章,给屏幕喷上清洁剂后细细擦拭的手腕还有点匠人的意思。
铺子里的一小面墙挂满了各种型号的手机壳和手机膜,现在会来手机店贴膜的人比前几年少了很多,钢化膜出来往后年轻人都会自己贴了,偶尔熟年编年夜的客人特地过来让帮贴,但大部分韶光这面墙只是用作挂塑料袋的摆设了。
夏天的酷热加上小铺子的拥挤,不免让民气烦气躁,只有靠头顶小小的吊扇降降温。
实在效果也是杯水车薪,楼主站了一下子就已经汗如雨下,但他们却甘心汗流浃背的时令不要结束,由于只要景象冷了便是买卖淡季,原来就不宽裕的收入又要雪上加霜。
手机街的店铺都很小,堆满配件往后就更加显得狭小,能落脚的地方只有两块地砖大,站两个人就已经相称拥挤,手机柜更是占了大部分空间,要侧着身从缝隙中才能进去,但实在这也是无奈之举,这样一间小铺子每个月就要2000元租金,再大的铺子他们也包袱不起。
“稳两餐喂。”(挣两顿饭钱)老板一边弯着腰帮客人修理手机屏一边自嘲着自己的事情环境。
作为在北海人眼里很会做实体经济的个体户范例,当我问起他买卖最好的时候怎么样的?他却想不起来:“这么多年都这样的了,没有什么好不好的,有手机就修,没有也没办法咯。”
许姐见告我,实在做这行这么多年来都是平平淡淡,非要说一个最辉煌的期间还真的说不出来。纵然已经开了十几年的店,他们现在都还没有能力在北海买个自己的屋子,但也不至于贫乏到揭不开锅,
一条手机街哪有那么多风起云涌触目惊心,外人以为的商业风云史实在也只是为了柴米油盐忙绿而已。
对付网上很多认为北部湾广场商圈已经是“旧市中央”的说法,许姐并没有多少感触,虽然也认同宁春城那一片人多,但没发觉广场这边的人流量少了,人还是那么多,车也还是那么多,跟以前比并没有什么明显差异,并没有由于一个商圈的涌现而改变什么。
04.关于他们的未来
夫妇俩也有想过变革,想要转业,但经商肯定要本钱,现在这个芝麻大的小铺面都要两千租金一个月,要想盘下一个大铺面没个十几万怎么搞得定?
新一代北海人口中的所谓市中央——宁春城、万达一带,那更是想都不敢想。
现在北海的屋子贵,菜价也贵,许姐的孩子上中等幼儿园一个月就要一千多,便宜的幼儿园也不放心让孩子去。
现在靠着开手机店赚的钱虽然不多,但也还能养活一家四口,转业就得从头再来,对付背负着家庭的普通人来说,钱不是万能,但没钱便是切切不能,
我问许姐,如果有了足够的钱钱你会想离开这里吗?
她回答我:“做梦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