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大略谈一下这两个观点,可以参考《连接器打仗电阻的定义与组成》
集中电阻(紧缩电阻):电流在微不雅观下通过打仗面表面粗糙打仗点时,电流会紧缩(或集中),电流会产生不屈均分布,某些打仗点的电流密度会增大,进而产生紧缩电阻。
膜层电阻:微不雅观下打仗件表面膜和其他污染物产生,膜层和污染物常日是电的不良导体,膜层在正压力、摩擦力和一定的电浸染下会发生破碎,露出的金属基体产生隧道效应而形成的膜层电阻。

为便于区分,将集中电阻加上膜层电阻称为真实打仗电阻。而将实际测得包含有导体电阻的称为总打仗电阻。
先来看一下几个测试图示
试验样本为某型镀金24#冠簧打仗对。插孔为铍青铜冠簧。
由图可以看出,插拔次数在500次以内,打仗电阻变革较为稳定,超过500次后,随着插拔次数的增大,打仗电阻不断上升;当插拔2000次时,打仗阻达到6.8mΩ。在500次范围内,打仗电阻变革较为平稳,缘故原由在于在该阶段打仗件表面膜层不断毁坏,打仗件表面的镀金层的镀金层和基体金属还没开始磨损,表面膜层的毁坏会导致打仗电阻中的膜层电阻会不断低落,因而会涌现500次打仗电阻反而比250次时打仗电阻低的征象。当超过500次插拔后,打仗电阻上升的缘故原由在于随着插拔的增大,打仗体表面镀层及至基体不断磨损导致打仗表面粗糙,触点打仗面积低落,同时经多次插拔后,冠簧打仗圈的弹性低落,插拔过程中打仗正压力低落,导致打仗电阻增大。
小结:我们常见的连接器(航空插头)插拔次数为500次,事理便是这么来的。当然有些客户会哀求更高的插拔次数怎么办呢?最大略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在打仗体上利用固体薄膜保护剂,例如DJB-823;另一方面要把稳避免连接器组装、利用过程中打仗到碳氢化合物。这两种方法实在都是为了避免或减少膜层电阻的产生,以达到增加插拔次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