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家居 » 许渊冲:在诗意里骄傲地活

许渊冲:在诗意里骄傲地活

深圳市名雕装饰股份通讯 2025-02-1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一个世纪了,许渊冲身上始终贴着“狂”的标签。

求学时,他狂。
他1921年生,1938年以第7名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成绩排在外文系的前列,唯一让他服气的同学,大概只有物理系的杨振宁。
在同学们的印象里,许渊冲嗓门大、性子冲,人送外号“许大炮”。

许渊冲:在诗意里骄傲地活 许渊冲:在诗意里骄傲地活 智能家居

搞学问,他也狂。
他翻着自己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斩钉截铁地说:“傅雷翻译的不如我。

许渊冲:在诗意里骄傲地活 许渊冲:在诗意里骄傲地活 智能家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他的狂是文人的狂。
他与同行们辩论直译好还是意译好,被指着鼻子骂过,被写文章批评过。
他自然不甘示弱,用同样锐利的笔触,回嘴回去,一度令一位翻译名家大起火气,表示再也不会给许渊冲揭橥过论战文章的刊物投稿刊文。

“你翻得不如我,就不能反对我。
假如说我的不对,你翻一个更好的出来啊?”他回顾这段往事,对中青报·中青网比划着说,声音越扬越大。

如今,他的名片上直接印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惟一人”,被许多人责怪为狂妄,又自言“狂而不妄”。

他的翻译讲究三美:“音美、形美、意美”,认为翻译文学作品时,最高标准是传达感情,求真是低标准。

夸他的人不吝于溢美之词。
华中师大英语系主任陈宏薇教授写信夸奖他,翻译“形神兼备”,论文“字字珠玑”,“这便是大家的风范吧”。

现浙江大学外国措辞文化与国际互换学院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许钧对中青报·中青网说,“许渊冲对翻译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性情敢爱敢恨,敢表达自己不同的不雅观点。

骂他的人,说他狂妄,某一次喷鼻香港翻译会议上,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会的卖力人,当面责怪许渊冲“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许渊冲当场顶了回去:“那要看瓜甜不甜。
如果不甜,那是自夸;如果货真价实却不许夸,那不是让伪劣商品鱼目混珠,充斥市场吗!

2010年,许渊冲得到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生造诣奖”。
2014年8月2日,他得到了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精彩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我们中国人,就该当自傲,就该当有点狂的精神。
五千年的文化,是聪慧的传承,是精神的通报。
”他说。

如今“北极光”的奖牌,正放在书架最能干之处。
和每提到一本过往的书,他就匆匆把自己从沙发里挪出来,连拐杖都来不及用,“噔噔”走到小书架前,把要找的书扒拉出来。
他动作快到令保姆焦急,连忙上前扶住他,塞回沙发里。

老人家仰坐着,将有名的翻译家历历数来。
“我这样的人,就这么一个!
”他对中青报·中青网强调,“几千年来就这么一个!

他翻译了150余本

如今,100岁的许渊冲,每天在狭小的屋子里翻译莎士比亚。
那实在是份看不到头的事情,莎士比亚生平有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

许渊冲从1983年开始在北京大学任教,到1991年70岁时才退休。
远在美国的儿子想接老两口过去,他谢绝了,不愿意离开故土。

退休后,少了教书工为难刁难精力的打劫,他的译作从先前的20余本, 在近30年中,增长到150余本。

他译成英文的第一首诗是林徽因的《别丧失落》,彼时他刚满18岁,在日记里记下了两个灵光一现的绝妙韵脚,顺便夸了夸自己:“第一次译诗得意其乐,还有一点小小得意呢!

他亦是在同一年第一次上钱钟书的课。
在许渊冲的印象里,钱钟书总是面带微笑,讲话风趣,一口牛津腔,与旁的教授不大相同,“仿佛是个英国人”,却也“太年轻了”,只比自己大了10岁。
课上了3天,许渊冲一边读着钱钟书发在报刊上的新文章,一边啧啧感慨钱师长西席“妙语惊人”。

许渊冲在自己的书中写道,1940年,美国志愿空军第一大队来到昆明,许多西南联大的学生一起报名做事,包括他自己。

在欢迎陈纳德将军的招待会上,许渊冲与另一名志愿者为美国空军担当翻译。
说到“三民主义”的时候,当时的翻译把“民族,民权,民生”,译成了“nationality,people’s sovereignty,people\公众 s livelihood”。

“外宾听了也莫名其妙。
”许渊冲说。

他当即举手,大声说出了自己的译法,“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即“民有,民治,民享”。

这是许渊冲第一次在口译上“小试锋芒”,会后,外文系的系主任陈福田也夸了他。

1948年,许渊冲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留学,3年后返国,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教书。
他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学术建议——共产主义“翻译错了”,原文没有“产”的意思。

幸好,他这一不雅观点被归入了“学术问题”只是。
可他“狂妄自大”的形象,也自此流传开去。
“三反”运动时,他被评价为“个人英雄主义”和“名利思想严重”,反省做了7次。

1958年,他开始把毛泽东诗词译成英文和法文,站在大太阳底下被批斗,缘由是不同意用分行散文的办法进行翻译。

许渊冲用的翻译办法是韵文,他一边被暴晒,一边不肯罢休地嘀嘀咕咕,琢磨着怎么翻译《沁园春·雪》。
一下子觉着,自己把“惟余莽莽,顿失落滔滔”的音韵节奏都翻译出来了,一下子创造,自己成功把“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对仗也译出了精髓。
他神游天外,暗暗得意,深觉找到了“消磨光阴的绝妙方法”。
有一次他挨了100“鞭”,“用树枝打”,疼得他只能坐在妻子照君帮他找来的救生圈上。
可即便是皮肉之苦,也没能消磨掉许大炮在学术上顽强的战斗意志。

2007年他患了癌,做手术切掉了一部分肠子,年夜夫守旧估计他还能再坚持7年,7年后,直至如今,那个“估计”果真显得过于“守旧”。

即便年逾九十,他仍旧显出十二分矍铄。
近年来他有些耳背,说话的音量比过往大了许多。
采访他时,提的问题大多不能叫他满意,他时时地大声打断,“就问我这样的问题吗”,又说,“去看我的书,书里都有”。

保姆说,这已是老人家对媒体的常态。

“五十年来《红与黑》,谁红谁黑谁明白”

他的一个世纪里,最大的“战斗”恐怕是直译与意译的论战。

过了几十年,他还记得老师曾讲的:翻译最大的问题是只译了词(表层构造)而没有译意(深层构造),说有一个外科年夜夫医治箭伤,只把箭杆割断,却把箭头留给内科年夜夫去取,外文翻译决不能学这个外科年夜夫。

1995年,翻译家韩沪麟在《文汇读书周报》上撰文,认为许渊冲的版本,“不仅与原文太不等值,而且已经不像是翻译,而是创作了”。
紧接着,翻译家施康强在《读书》上的一篇文章里,详细剖析了不同版本《红与黑》开卷第一句不同译文的特点,同一句话,罗新璋译成“风光秀美”,到了许渊冲那里,就扩展成了“山青水秀,小巧玲珑”。
施康强评价,“许师长西席对四字针言情有独钟”。

许渊冲的翻译办法,常日并未改变原文构造,却爱在形容词高下一番功夫,诗词的韵味仿佛揉在他骨血里,哪怕是在许多同行看来,应该平铺直叙的时候,他也要在用词的节奏和色彩上,添上自己的理解。

那场笔墨硝烟里,一篇篇论文成了翻译名家们承载不雅观念的武器,哪怕师出同门如许渊冲和赵瑞蕻,也顾不得平日的交情,各自站定态度,你来我往,投笔为枪。

哪怕是一向与许渊冲交情甚好的许钧,此时也秉持了不同的不雅观念。
他认为翻译应只管即便再现原作风格,译者“是否该当战胜自己的个性,以表现原作者的个性”。
许钧直言,“郭(宏安)译的成功之处,正在于他再现原作的风格上所作的名贵努力和取得的良好效果”。

“可见他认为郭宏安再现了原作的风.格,而我却是不战胜自己个性的译者。
”许渊冲在回应许钧的文章里写道。

《红与黑》里的同样一段内容,郭宏安的译本是“心肠硬构成了外省全部的人生聪慧,由于一种适可而止的补偿,此刻市长师长西席最怕的两个人,正是他的两个最亲密的朋友”,许渊冲的译本,则是“外省人讲究实际, 自作聪明,不重交谊,现在,公正合理的报应落到市长师长西席头上了,最使二心惊肉跳的两个人,却是他最亲近的朋友”。

与许渊冲交情甚好的许钧,也站到了许的不雅观点的另一壁。
他认为翻译应只管即便再现原作风格,译者“是否该当战胜自己的个性,以表现原作者的个性”。

“许钧认为郭宏安再现了原作的风格,但原作的风格是这样莫名其妙,叫人不知所云的吗?心肠硬怎么成了人生聪慧?害怕朋友怎么成了补偿?而且是适可而止的补偿?斯汤达会说些这样叫人听不懂的话吗?”许渊冲的回嘴一如既往,气势汹汹。

他强调,“口是心非”这个词确实是原文里没有的,属于他创作式地增加,但那是将原文嚼碎了,吃透了,理解了的环境之下,顺理成章地加上去的,绝不是无法战胜自己的个性“随意增加笔墨”,反倒是“更清楚地表达原作的内容”。

末了,老爷子斩钉截铁地给出结论,“许钧对风格的意见是缺点的”。

同样毕业于西南联大的赵瑞蕻,是海内第一位翻《红与黑》的译者,他的翻译思想与许渊冲也不相同。
同一句法文,赵瑞蕻译成“我喜好树荫”,许渊冲译成“大树底下好乘凉”。
赵瑞蕻用了市长夫人“去世”了这种译法,许渊冲则译成了“魂归离恨天”。

许渊冲以为,两种不雅观念的根本,是实境与真境的差异,“喜好树荫”是实境,可若是思考一下市长喜好树荫的缘由,晓得市长的喜好源于大树底下好乘凉,才可进入真境。
同理,市长夫人的去世也是实境,可故事中,她并非自然去世亡,而是含恨而去世。
于是,他认为自己翻译的版本才“进入了真境”,得了原著真意。

“还找得到比‘魂归离恨天’更好的译文吗?”许渊冲反问。

学术辩论归学术辩论,许渊冲与老友们倒是交情依旧。
他参与翻译的《追忆似水年华》出版时,还给赵瑞蕻寄了一套书过去。

扉页里还是“记仇”地题了一句话——五十年来《红与黑》,谁红谁黑谁明白。

而在许钧眼中,年长他30余岁的许渊冲,当然是翻译界的前辈大家。
提及那位百岁老人,许钧直言“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从翻译研究这个角度来说,是许渊冲让我想通了关于翻译问题的一些事。
”许钧对中青报·中青网说,“我后来创造,他的一些不雅观点跟我的一些不雅观点不太同等。
他一贯把我称为许小兄,对我一贯都是非常地鼓励,有什么不雅观点,我们可以进行辩论,也可以写文章,但是友情一贯存在。

几十年过去,跟同行们相争的往事,都已成了许渊冲影象里的小灰点。
中青报·中青网重新提起,他不当回事地摆手,“破事,

某次会议上,他遇见前几年刚论战过的翻译家、墨客王佐良,仿佛忘了先前的不料,还拿了自己的书请对方“斧正”。

王佐良哭笑不得,见告他:“你往后少批评我两句就行了。

老师的老师,大家的大家

老友许钧惊叹许渊冲“是为翻译而生的”。

可许渊冲小时学英语也是糗事一箩筐。
他读小学四年级,26个英笔墨母排在面前,他编成了顺口溜。
“打泼了油,吓个要去世,歪嘴”,是WXYZ。
“儿子”sons被他注音为“孙子”,“女儿”daughters是“刀豆子”。

“动植物不分、长幼无序。
”时隔多年,他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作出了点评。

直到中学,逐渐迷上了集邮,网络外国的邮票时,才觉出英文“有点用途”。

1938年,许渊冲考上了西南联大,学外文。
他的老师是叶公超、钱钟书、吴宓。

1940年5月29日,许渊冲在日记里记下了这个日子。
那天,吴宓专门叫住了他。
那时吴宓听闻,许渊冲的俄文课成绩“小考100分,大考100分,总评还是100 ”,夸他“从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分数”。

“吴师长西席是大名鼎鼎的老教授,这话对一个19岁的青年是多大的鼓舞!
我当时就暗下决心,《欧洲文学史》一定也要考第一。
结果我没有辜负吴师长西席的期望。
”许渊冲在日记里写道。

那时,吴宓为外文系四年级的学生讲作文和翻译。
许渊冲第一次听他讲翻译,是1939年暑假,在昆华工校的大教室里。
他记得吴宓说,翻译要通过征象见实质,通过笔墨见意义,不能译词而不译意。

“实在,他说的词,便是后来乔姆斯基所谓的表层构造,他说的意,便是所谓的深层构造。
不过他言简意赅,没有巧扬名目、玩弄字眼而已。
”许多年之后,许渊冲回顾。

在西南联大求学的岁月,时隔将近一个世纪,仍旧铭刻在许渊冲的影象里。
他还记得,有一年涌现了“空前绝后的精彩”,来自清华、北大、南开的名教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他去听冯友兰讲哲学,冯师长西席在台上说,“诗的含蕴越多越好。
满纸美呀,读来不美,这是下乘;写美也使人以为美,那是中乘;不用美字却使人感到美才是上乘”。

许渊冲把这些话琢磨了几十年,联系到翻译上,悟出“形似是下乘,意似是中乘,神似是上乘”。
他自诩按照这条路译诗,就能“在天地境界逍遥游”。

他听了“闻一多讲《诗经》,陈梦家讲《论语》,许骏斋讲《左传》,刘文典讲《文选》,罗庸讲《唐诗》,浦江清讲《宋词》《元曲》,朱自清讲《古诗十九首》”。

50年后,许渊冲把《诗经》305篇,《古诗十九首》《唐诗》150首,《宋词》150首,《西厢记》四本十六折,都翻译成为格律体的英文诗;把《唐诗》《宋词》各100首,译成押韵的法文。

他仍记得1939年5月25日,听闻一多师长西席讲《诗经·采薇》,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写出了公民战时的痛楚,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在许渊冲的回顾里,闻一多一边讲,一边捻了捻从抗战开始之后蓄起的髯毛,“流露出无限的感慨”。

50年后他翻译这篇《采薇》,齐心专心想要让译文中能“看得见无声的画,听得见无声的音乐”。
之前旁人的翻译,“霏霏”译成“fly(飞)”,许渊冲看了不喜好,以为太像散文。
他把“依依”英译为“shedtear”,法译为“enpleurs”,皆有哭泣的含义,营造了挥泪作别的氛围。

许渊冲回顾往事,自言“不能不感激”那些师长西席,又感慨,“英魂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涯流”。

追忆逝水年华

在西南联大的同学里,许渊冲推崇的,头一个便是物理系的杨振宁。
他三番五次夸赞杨振宁确然是“天才”,是“两万人中的第二名”考入西南联大之人。

这夸赞里却也带了几分不服气的意味,他提及杨4岁认字,其母“教了3000多个”,而自己4岁时只会300个字,是因“母亲去世了”。
又提及杨振宁5岁能背诵《龙文鞭影》,惜不解其意,而自己已会看口语小说,能背《水浒传》一百单八将。

他和杨振宁一起上叶公超教授的“大一英文”,第一次小考,外文系的许渊冲考了85分,而物理系的杨振宁却得了95分。

“无怪乎他小时候就说将来要得诺贝尔奖金了。
这不是天才吗?”许渊冲感慨。
他与杨振宁的交情,因毕业后的各自境遇而暂时中断,又在半个多世纪之后,重新于北京交汇。

他读了《杨振宁文选》,发觉个中提到“做物理研究之三要素是三个P,Perception, Persistence,Power。
即眼力、坚持与力量”。

“可以译成‘目光、毅力与能力’。
”他对杨振宁说。

“那不是把‘三P’变成‘三力’了吗?”杨振宁问。

“你本来便是力学大师嘛!
”许渊冲答。

他在西南联大的老校友中,显得格外生动。
每每新书出版,就要给在世的师长、同学寄去,若谁不在了,就给对方的子女寄去,扉页题词。

给作家汪曾祺的献词是“同是联大人,各折月宫桂 ”;给历史学家何兆武的是“当年春城梦蝴蝶,今日清华听杜鹃”;给画家吴冠中题了“诗是抽象的画,画是详细的诗”;给做卫星的王希季是“卫星是天上的诗词,诗词是人间的明星”;给化学家申泮文的是“译学也是化学,化原文为译文”;杨振宁的则是“科学是多中见一,艺术是一中见多”。

许渊冲的书架上放满了相框,全是与妻子照君的合影、百口福。
唯一的“外人”是杨振宁,他和杨振宁的合影,摆在他的“北极光”奖牌阁下。

老人家中书架不少,最分外的一个,是一人多高的小书架,就挨在他床头,仅仅耗费了他15元钱。
那上面满满当当,摆着的都是他的著作和译作。

妻子去世后,他睡在书房的单人床上,紧挨着书架和书桌。
床上搭着洁白的蚊帐,看上去就像西南联大的男生宿舍。

床边的盒子里,放满了钱钟书写给他的信。

几十年里,许渊冲一贯保持着与钱钟书的往来,时时时通一封信,将自己的最新译作寄送过去。
有一回,钱钟书回他,“感激你给我看你造诣很高的译文。
我刚读完。
你带着音韵和节奏的桎梏舞蹈,灵巧自若,令人惊奇”。

“‘造诣很高’可能是客气话,也可能是对学生的嘉勉。
”许多年后,许渊冲说。

他翻译李清照的《小重山》,翻到“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翻了表明,知晓“碧云”是茶叶,又记起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描述过一段关于喝茶的生活,不能确定这一句讲述的情境究竟是什么,只好“又写信去问钱师长西席”。

不几日他便得了钱钟书的复书:“李清照词乃倒装句,‘惊破’指‘晓梦’言,非茶倾也。
谓晨尚倦卧有余梦,而婢已以‘碾成’之新茶烹进‘一瓯’,遂惊破残睡矣。
鄙见如此,供参考。

于是许渊冲便把这句词,译成了“一杯碧云似的春茶,使词人从晓梦中惊醒过来了”。

1987年,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许渊冲译成法文的《唐宋词选一百首》,他专门给钱钟书寄了一本,不多时又得了一封复书——

“渊冲译才我兄大鉴:奉到惠赐唐宋词法译本,感谢之至。
足下译著兼诗词两系统编制,英法两语种,如十八般身手之有双枪将,旁边开弓手矣!
钦佩钦佩!
专复即颂。

“一个人走自己的路”

每天下午,保姆都会用电动车载着他,去离家不远的公园里闲步。
许渊冲喜好那里的景致,之前他都是自己蹬着自行车去的,直到2017年的中秋,他一不留神摔了一跤,右腿骨折。

即便如此,他仍旧盛赞那晚的月色,仿佛为此摔断了腿也是值得。

百岁的许渊冲精力仍显充足,他早早学会了利用电脑,如今的翻译事情,都是用他书房里的台式电脑完成。
翻得沉迷起来,就半宿半宿地熬夜,每天都事情到凌晨三四点。

前些年,写累了,他往长沙发上一躺,妻子照君走过去,看看他还出不出气儿。

他爱吃汉堡和方便面这些“垃圾食品”,爱喝加热的可乐,对甜食尤为热衷。
妻子照君有时试图阻拦他,他不肯听,“我就要吃”。

2018年,与他携手了大半生的妻子去世了。
那段韶光他非常沉默,有时乃至一晚上只睡一两个小时。
他曾在书里数次惊叹雪莱的名言:“爱情彷佛灯光,同时照两个人,光辉并不会减弱。

一个失落眠的夜里,他从床上一轱辘爬起来,又坐到桌前,开始翻译。
“只要我沉浸在翻译的天下里,我就垮不下来。
”他说。

沉淀大半生,不雅观点梳理成理论,许渊冲一句“翻译是艺术”,将翻译视作“两种措辞的竞赛”,将文学翻译视作“两种文化竞赛”。
他不肯知足于再现原文,更乐意“赛过原文”。

在他的作品《翻译的艺术》序言中,他写道:“英国翻译家认为‘林纾翻译的狄更斯作品优于原著’……这该当是我们文学翻译事情者努力的方向,如能再创造出‘赛过原作’的译文来,那便是给天下文化贯注灌注新的血液,可以使天下文化更加光辉残酷。

他翻译《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彩云的译法可以直译为“coloured cloud”,有颜色的云,也可以意译为“rainbow cloud”,即彩虹般的云。
许渊冲选择了“神译”,译作“crowned with cloud”,戴着云彩一样平常的皇冠。

许渊冲阐明,直译太像散文,用词也逊于意译,缺了诗意。
只有神译,不止译词也译了句,还表达出了白帝头戴皇冠的意象,点明了诗中比喻工具的身份,能让读者想象出白帝城高居彩云之间,犹如“戴了一顶金光残酷的皇冠一样”。
这样翻译,不见“彩”字,又让人瞥见彩云,比前两种译法要“美得多”。

这位翻译大师最爱翻译的是诗词,对音韵的美感,他险些求索了一辈子。

如今,50前的“未来”早已成为过去。

横跨大半个世纪,他仍旧记得求学时,西南联大门口的路。
一条是公路,一条是学子们天永日久,踏出的小路。
可他最爱的是一条自己独自觅出的路,月夜,薄暮,河边的影子,以及自己踏出的脚印,都是这位老人专属里的美好回顾。

他写道:“我过去喜好一个人走我的路,现在也喜好一个人走我的路,将来还要一个人走自己的路。

参考书目:

《绮年琐忆》许渊冲 海天出版社

《联大人九歌》许渊冲 云南公民出版社

《翻译的艺术》许渊冲 五洲传播出版社

《续忆逝水年华》许渊冲 湖北公民出版社

《许渊冲与翻译艺术》张智中 湖北教诲出版社

《朗读者》第一季 中心电视台

《鲁豫有约》许渊冲专访 凤凰网

《相对论Vol.49许渊冲》许渊冲专访 中心电视台

《“化”与“讹”——读许渊冲译〈红与黑〉有感》许钧

《外语与外语传授教化》1996年03期 期刊

《也议〈红与黑〉汉译大谈论》许渊冲

《外语传授教化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2期

《许渊冲:诗译英法惟一人》《 光明日报 》(2010年01月29日 12版)

相关文章

许渊冲:在诗意里骄傲地活

一个世纪了,许渊冲身上始终贴着“狂”的标签。求学时,他狂。他1921年生,1938年以第7名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成绩排在外文系的前...

智能家居 2025-02-18 阅读 评论0

宁神购商号橱窗装修运用说明

店铺是商家自营销的根本,本期实现橱窗的管理,有关店铺的装修的其他功能后续会连续开放(自由搭配底色,商品排序等)二、功能解释店铺管理...

智能家居 2025-02-18 阅读1 评论0

七夕的独家浪漫这十种借势海报案牍很用心

作为中国情人节,一年一度的七夕节,有着陪伴更长远的寓意。相信你早已开始“蠢蠢欲动”,迫不及待地想与心仪的工具表达你的爱意。听说有人...

智能家居 2025-02-18 阅读1 评论0

“批发王”百荣转型购物中央雏形显现

借力品牌转型近期在拜访百荣世贸商城时,北京商报创造,李宁(港股02331 全品类店已经在百荣A座开业。该门店领悟了运动时尚、篮球、...

智能家居 2025-02-18 阅读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