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器件管理和供应商管理中,有的人会把供应链中的一些观点或关系稠浊。我也在干系文章上有所先容,不过先容得不是非常清晰。本文将结合图示来更清晰地作一个先容。
01
供应商关系图

首先是供应商关系图,举例如下:
图 1供应商关系图
在实际的市场中,供应商关系比图1繁芜得多,不过图1足以解释大部分的情形。本关系图中,图中的箭头表示元器件的流向。图中箭头起始端所在的公司的便是其终端所指的公司的直接供应商,一样平常情形下说供应商便是指直接供应商。比如说整机厂G公司,其供应商有C、E、F、D几家公司。而元器件生产厂A和B公司不是G公司的直接供应商,最多算是G公司的间接供应商。对付整机厂H公司来说,其供应商除了E、D公司,元器件生产厂A也是其(直接)供应商。值得把稳的是,图中表示贸易商E公司和F公司之间会相互调货,以是他们互为对方的供应商。
元器件生产厂,顾名思义,便是生产元器件的厂家,或者元器件的品牌拥有者(元器件生产可能请人代工)。整机厂则是元器件生产厂的终端客户。
元器件生产厂的发卖模式有多种多样。有的元器件厂既供货给终端客户,又供给代理商;有的只供给代理商而不直接供货给终端客户。同时,有的元器件厂会直接供货给贸易商,有的元器件厂不供货给贸易商(贸易商只能从其代理商处进货)。一样平常元器件厂有多个代理商时,哀求其不同的代理商不能做同一家整机厂的供应商,以免恶性竞争,不过现实操作时并没有那么严格。
值得把稳的是,图1中有个冒牌货制造处I,那里可能冒牌A品牌或B品牌的元器件,通过贸易商发卖给整机厂。冒牌货制造处I有可能是直接生产元器件的厂家,但是其元器件的标示不打自己的牌子,而是冒牌别的名牌;也有可能是小作坊之类的处理处,专门买一些三流的品牌的元器件,然后通过改丝印或改标签等,冒牌成名牌产品;也有拿旧货进行翻新处理之后伪装新出厂日期的。冒牌货制造处I之类地方出来的元器件可以统称假冒伪劣产品。
代理商和(普通)贸易商都是贸易类公司,他们不生产元器件,只是从元器件厂家那里进货,然后卖给自己的下贱客户,属于中间商。代理商与普通贸易商的紧张差别在于代理商有元器件厂家的代理证,或授权发卖证书。而且,一样平常代理商只许可从元器件厂家中进货。事实上,紧急情形时期理商会从其他代理商那里进货,乃至有时会冒险从普通贸易商那里进货。普通贸易商的货源一样平常比较繁芜,有可能从元器件厂家中进货,也有可能从代理商那里进货,也有可能从其他普通贸易商那里进货(很多小型贸易商的紧张货源都是从其他贸易商那里进货,没有元器件厂家或代理商的进货渠道担保)。以是贸易商的风险较大,不过他们有供货灵巧的上风。不同贸易商的定位差别较大,有的对货源把关很严,有的对货源把关很随意。以是选择供应商时,对贸易商的评审是非常主要。可惜很多整机厂家仅仅考虑到了对直接厂家的供应商的严格评审,反而对风险最大的贸易商审核不严格。
思考一下:整机厂H有没有可能买到I公司生产的冒牌货?(答案是可能。流向是I到F,F到E,E再到H。)
02
元器件厂商
对付元器件厂家本身,有的有比较繁芜的形式。见下图:
图 2元器件厂家构造图
元器件厂家,一样平常都有个总部,这个总部可能包括了生产总部和发卖总部。而且比较大的元器件公司一样平常都会在环球设多个分厂。
比如图2中,某美国公司A公司,其总部可能在美国硅谷。而A公司的分厂1可能是在中国东莞,分厂2可能在菲律宾。有的元器件厂家还会让别的厂家帮自己代工生产元器件,比如图2中的代工厂J公司就帮A公司代工。(关于代工厂:有的代工厂没有自己的品牌,专门为别的品牌代工;而有的代工厂有的既有自己的品牌,又同时给其他名牌代工)。分厂(和代工厂)只卖力生产,不直接发卖元件器,而是由发卖处发卖。这些生产总厂、分厂、代工厂所在的国家和地区有时又称为产地,元器件的包装上一样平常都有产地信息。比如说,如果是在中国生产的(如分厂1),包装上会注明“made in china”。
一样平常来说,只假如同一个品牌下的元器件,在不同的产地生产出来的元器件是按同样的标准管理、生产和测试的,一样平常情形下质量没有很大的差别。但在极个别情形下,不同的产地的生产出来的元器件某些性能或质量可能有差异,严重时会引起不能与其他产地的互换利用。因此有个别整机厂对元器件的产地也会提出哀求。不过最好是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产地差异的兼容问题。当然,同一个品牌生产出来的元器件,如果是按不同的标准生产,然后,针对不同的客户,供应不同质量水平的元器件,那么这是其发卖策略的问题,而不是产地本身的问题。
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市场上有种说法,日本元器件厂家生产出来的元器件,质量最好的销往欧美,其次的销昔日本本国,最差的销往中国。其余值得把稳的是,有时贸易商供的是冒牌货,冒牌货出了问题,然后查到冒牌货上标示的产地又恰好和以前没出问题的批次不同,供应商就有可能会谎称是产地不同导致的质量问题(不见告你是冒牌货),从而误导整机厂封杀这个元器件在那个产地的元器件,但是供应商供冒牌货的事就蒙混过关了!
比较大的元器件公司在环球多个国家设多个发卖处(也称办事处)的情形更是常见,而且在同一个国家可能有多个发卖处。比如A公司可能在中国深圳设有发卖处1,在中国上海设有发卖处2,在印度新德里设有发卖处3。
03
全体供应链关系图
在供应链管理中,有时除了要稽核元器件厂,还要稽核元器件厂的原材料供货方,即上游供应商,乃至连续还要往上追溯。全体供应链关系举例如下图:
图 3供应链构造图
为了剖析方便,图3中省略了贸易商类供应商。假设以整机厂H公司为中央来看全体供应链。整机厂的下贱是其客户,在此不作剖析,重点剖析H公司的供应商情形。比如说,元器件厂K公司和B公司都是整机厂H公司的供应商。而个中元器件厂B公司的元器件的原材料又由原材料厂M公司和N公司等供应。而个中N公司的又要从O公司和P公司等采购原材料。等等。以上M、N、O、P公司都可以称为H公司的上游供应商。这样一贯往上追溯上去的话,可以创造,元器件的最源头的材料是矿产资源。比如有性能源矿产资源(石油、煤、天然气等,是有机化工的根本资源)、金属矿产资源(比如铜、银、锡等)、其他无机矿产资源(比如陶瓷、硅等的质料等)。
剖析供应链关系,有两个最主要的浸染。一个是作质量掌握,其余一个是作整天职析。
有时仅仅稽核或掌握元器件厂家还不能担保其生产出来的元器件的质量没问题,还须对元器件厂的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商作评审或稽核或掌握。比如说,某金属化聚丙烯电容生产厂,其原材料分为: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灌封环氧树脂、引脚材料等,这些材料都要向不同的供应商采购,而个中金属化聚丙烯薄膜是非常关键的质料,必要时整机厂会对生产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的厂家进行评审或稽核。金属化聚丙烯电容的供应链构造图可能如下:
图 4金属化聚丙烯电容供应链构造图
元器件的原材料本钱是其本钱中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剖析其原材料构成和供应链,对整天职析很主要。当然,元器件的原材料本钱占其总本钱和利润(或价格)的比例还与元器件的技能高低及供求状况等关系很大。如果是技能含量很高的元器件,其原材料本钱占其总价格的比例可能就很小,你纵然通过原材料的整天职析得到了其原材料总本钱比较低,但是谈价格时也未必有那么随意马虎降下价来。根本原材料的价格颠簸会引起元器件的价格颠簸,不过这也与其原材料本钱占总价格的比例有关,如果比例高,则干系的颠簸性比较大。比如,铜价对对以漆包线为紧张材料之一的电感器和变压器的价格影响就很大。如果某种原材料本钱占元器件的总本钱的比例很小,那么,纵然这种原材料价格颠簸较大,但是元器件的价格可以不变。理解这些知识,对付元器件的价格会谈特殊是价格颠簸剖析和很有用。
国产的元器件技能含量较低,一样平常是靠原材料的低本钱上风和人工人为的低本钱在竞争中得到相称上风。但是,不要以为这是什么天算夜的好事。中国的低材料本钱,在供应链的终端是靠对矿产资源过度开拓索取为代价的,中国现在的模式因此断绝子孙后代的饭碗为代价的发展,而且环境污染严重。而像美国就非常聪明,虽然美国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他们极少开采,乃至不开采。说不定有朝一日,全天下的矿产资源都被花费得差不多了,唯有美国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那么,美国足以绑架全天下。由于没有矿产资源,当代工业就会瘫痪。还有,虽然中国的根本原材料类的国有企业巨子的高管职员依赖垄断地位个个养的油光满面的,但是,供应链源头的无数矿工是用自己的血、泪、乃至生命,换来低廉的人工本钱。中国每年有大量的悲剧在发生矿工身上。更有甚者,地下的开采厂中,有的矿工是儿童。
中国政府每天喊家当升级,但是如果依然是无度地开采资源,而对根本研究,对技能研发不重视,那么,家当升级就只能是放空炮。政府及民间成本对泡沫经济乐此不彼。现在金融危急中,恰好是收购外洋高技能实业公司的最佳机会。作为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这一块,我希望不是仅仅是对材料本钱的压缩,这样有可能只是推动了中国矿产的过度开采,以及家当工人受到更大的压榨,而是要追求技能含金量,同时把提升质量和效率放在首位。这样才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本文来自国际电子商情博客,作者爱因迪生(本名徐跃华),元器件失落效剖析工程师,乐于与电子同行分享和互换元器件管理、供应链管理、元器件失落效剖析与改进等方面的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