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曾经被投资界和行业内称为VR元年。近日,拉开VR大潮的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谈到斥资20亿美元对Oculus团队的收购时,语气中对这项决定有些后悔。“我们用了很多钱去收购Oculus团队,如果我们能更好地打造出一些专业技能并在内部开拓,那么或许我们就不须要并购,作为一名实行总监的任务是不要去做这些猖獗的事情。”
与之干系的另一则是狂风科技VR业务的裁员风波,这让一度滚烫的VR家当在一阵鼓噪热闹之后进入了镇静反思阶段。
狂风VR曾经带动了A股虚拟现实观点走出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但在今年5月监管层对跨界定增的态度转变后,估值膨胀的VR行业迅速“灰心”。最近,《逐日经济***》拜访了环球最大的VR批发零售市场——深圳华强北,并与PE们进行了一些对话。在新鲜感消退之后,华强北的VR市场以及所代表的珠三角地区VR工厂又一次陷入洗牌转型期,PE们也开始重新核阅VR市场打破口,而创业者们则在等待下一个春天。

●华强北“晴雨表”
封路3年多的华强北路即将重新开街,随着深圳地铁7号线同时开通,同时开释超过2万平方米的地下商业空间。
去年10月份来到华强北的时候,VR设备曾是各个卖场最热销产品。深圳的华强北市场便是虚拟现实硬件和软件的需求和供给地,他们一样平常是工厂在东莞,办公室在南山的高端写字楼。喧华的环境中来自印度、南美乃至非洲等地各色皮肤的贸易商和代理商用大略单纯打算器协商价格,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但是昨日《逐日经济***》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VR商铺已经大幅缩水,原来人声鼎沸的阛阓里也变得门可罗雀。
“去年9月份和10月份,是华强北VR盒子最壮盛的时候,每个产品利润在100%以上,供不应求,现在普遍利润率不到10%。一个VR box头盔零售价格最高时可以达到60块钱,现在零售10块钱,利润只有几毛钱,很多零售代理开始不做这个了。”华强北曼哈广场一位代理商丁百旺对《逐日经济***》表示。
丁百旺自家在石岩有一个VR工厂,去年开始做VR产品,今年已经开始裁员。“最多时候有100多个工人,现在减到30人,立时又得转型了。一方面是出货量在减少,去年同期每天出货2万台以上,现在每个月也就几万部,从供不应求到处理库存;另一方面是利润下滑,现在每个盒子毛利10%旁边,净利7%旁边,还在不断低落。乃至有些不合格的塑料材料掺杂进入市场,这个行业竞争已经不太康健了。”
深圳VR联合会实行会长谭贻国对表示,华强北是VR市场的一个晴雨表,深圳市场的VR产品多是没有内置陀螺仪或加速传感器——无法跟踪头部运动的设备算不上真正的VR。一拥而上之后,已经开始惨烈洗牌,渠道分解,大略粗暴的价格战和利润快速低落是事实,“但是我们不雅观察深圳整体市场出货量还是上升的,比较大的VR工厂月出货量能达到30万到50万部,最大买家市场来自南美、印度,但是这种新鲜感带来的市场和创新无关,没有重复购买的需求。”
●VR去泡沫进行中
谈到目前VR行业面临的现状,谭贻国向《逐日经济***》指出,从投资热度上看,VR行业处在一个去泡沫的过程中。不仅表现在模拟低端产品的华强北,代表VR家当创新趋势的巨子公司,表现也没有达到预期。
更让民气生寒意的是出货量,即便是Oculus、HTC Vive、Sony PSVR这三大厂,对发卖数据也是讳莫如深。极客公园之前引出一组预测性数据称:Oculus今年操持出货100万台旁边,HTC Vive是40万台旁边,Sony PSVR在150万台旁边。然而来自Steam的数据却显示,个中的HTC Vive的用户增长在8月已经几近结束,目前的出货量大约在10万台,远远低于预期。
今年3月,阿里巴巴宣乐成立VR实验室,依托VR技能全面启动“Buy+”操持,但实际利用的用户数量与其弘大的用户基数比较,还处在一个较小的比例;今年5月HTC与顺网科技联手打造的VR网吧也并没引起太大的市场反响,内容还处在看***、打游戏的层面且收费很高;大阛阓的VR游戏体验区更是乏善可陈,在很多地方,VR只是一个被吹嘘利用的观点。
海内PE在VR领域的投资也在经历一个痛楚的洗牌。来自超维星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8月,海内只有四五家VR创业公司成功融资,这与一季度时VR市场的投资火爆形成明显反差。今年1到3月,海内有18家VR创业公司得到投资,个中,1月21日狂风魔镜B轮融资2.6亿元,盟云软件以4.6亿元全资收购3家VR公司,均刷新海内记录。
就在10月29日,一家AR/VR硬件创业公司众景视界的员工前往新三板公司盛景网联(833010,QC),曝光合资人王湘云恶意欠薪200多万元,以及紧张合资人、盛景母基金管理合资人王湘云与其个人名义投资的众景视界员工之间的轇轕。众景视界成立于2014年,除了今年4月发布过一款AR运动智能眼镜外,毫无声息。其投资人,除了王湘云之外,还包括著名VC机构达晨创投、A股上市公司东方网力和探路者。
“从VR现有的利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来看还不成熟,我们希望等有明确机会的时候再投资入场,目前没有足够的精力做布局。”OPPO副总裁吴强谈到VR布局时曾对《逐日经济***》表示。事实上,成本期待的智好手机大厂如苹果、华为、OPPO等杀入VR市场的局势始终没有到来,小米、乐视等互联网企业在VR领域的发展也并不尽如人意。
●春天在哪里?
VR行业的投资毫无疑问进入了一个低谷。那么,这个行业还有没有投资代价?或者说,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个出口?
和君成本VR基金投资经理魏绪对《逐日经济***》表示,目前VR创业公司估值比较1~3月份普遍降落三到四成,“紧张缘故原由有三方面,一是5月份开始,证监会严控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收购或者召募资金投向VR行业,上市公司此前是拉高VR行业估值的主力成本,市场少了紧张玩家;二是经济放缓预期中,风投基金普遍预期下半年或明年召募难度加大,资金脱手趋于谨慎;三是经由一段投资热潮,最近VR行业短缺好的投资标的。”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投资遇冷也并不代表这个行业就完备没有机会了,事实上,仍旧有一些企业在进入VR市场。主业为电子视像的上市公司保千里在10月24日推出一款VR手机,市场褒贬不一。但不论如何,从移动VR设备的功能提升到VR垂直化运用,再到VR手机的开拓,企业正在不断探求各种打破口。任何一种新技能,从出身到进入市场,并进而大规模地进入商用,都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挥而就。
创业公司焰火工坊CEO娄池接管《逐日经济***》采访时表示,“我判断今年下半年还会有很大一批公司或者团队去世掉,对付某些VR团队而言,或许正在经历寒冬。”娄池认为,大规模成本和人才的涌入无疑会推动VR家当发展,但也会加速泡沫的产生。就彷佛原来做游戏的公司也转型做VR,连根本观点都不清楚,那么被淘汰也是一定的。还有那些用不符合的产品伪装VR的公司,对行业而言也是有害的。这些企业和团队“入冬”,对付全体行业来说可能反而是好事,市场残酷洗牌后,留下的才是那些真正存心研发技能和产品的公司,那个时候,才会“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