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妈唉声叹气地说着大姨的“不幸”时,我丝毫不客气地说,这纯属大姨自讨苦吃,还故意拖累儿女,统统都是咎由自取,为此和妈妈大吵一架。
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让亲情逐渐变得疏远的,并不是由于钱,而因此下几点。
01

固执己见。
大姨的固执,切实其实是“噩梦”。
她嫁得很远,逢年过节来外婆家,每次都是天不亮就要起床,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到镇上搭第一趟班车,两个小时之后,才能到县城,再走一个小时,才能到外婆家。
虽然现在有摩托车出租,但她除了搭班车,根本舍不得坐摩的。即便来一趟就要四五个小时,她还是吃了午饭,就要赶着回家,不管外婆如何抹泪,妈妈和其他几个姊妹如何挽留,加上我们小孩子也在附和,她便是固执地要走。
从我们记事起,每次由于要挽留她住一晚,就会上演犹如斗殴一样平常的场面。拉拉扯扯,拖拖拽拽,直到大姨赶不上末了一趟班车,这场“爱的干架”才会消声匿迹。
真的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吗?并不是。大姨父是海军退役军人,有退休金,他们夫妻年轻的时候承包山场,做木材买卖,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经济条件在当地是数一数二的。
他们领养的女儿,孝顺懂事,终年夜后,嫁到了县城,开了个建材店,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还为他们在县城买了房,给他们养老用。
但大姨却总说:“不去做,哪里有的吃。”以是,不管大姨父若何跟她吵,她女儿如何苦苦劝,她还是没有丝毫改变,住自己的家,做自己的活,受自己的累。
这次上山砍柴,为的便是砍几根小竹子,用来做菜园的围栏。家里人早就警告过她,没有必要。
但她便是听不进去。执意去了,也出了意外了,按理说,应该消停了,可大姨恐怕多费钱,忍着剧痛也不去正规医院,还不让大姨父把这个见告她女儿。
事到如今,大姨还在说:“便是不该见告女儿,不然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这真的是对女儿的体谅吗,是为女儿减轻包袱吗?这种固执地、自以为是的养老办法,活到老,就要干到走不动的那一天,有病不治,拖成大病,真的就能自行了断吗?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贪得无厌,实在质依旧是自私自利,丝毫不值得同情,不值得怜悯。
我倒真希望大姨就此残疾,或许,这样才能避免更多的麻烦。
02
不愿长见识。
小时候,大姨是帮助我上学的“主力军”。逢年过节在外婆家短暂的聚会,她都要给我一两百元钱的红包,作为我的学费或生活费。
每次我攥着那个热乎乎的红包,都会忍不住掉眼泪,也会使劲点点头,让大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读书。
后来,我终于如大家所愿,跳出农门,参加事情。但大姨对我的“偏爱”一贯都没有变,她依然要拿钱给我,让我买点好吃的,补充营养,有了孩子,又让我给孩子买。
而我每次买给她的礼物,送给她的红包,无一例外,都被退回。她知道我很生气,后来就不直接拿回来给我,而是给我妈妈,让我妈转交给我。
这种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行为,让我颇为腼腆。我真的不知道,要如何报答大姨的一片恩典。
以是,每次,我都会大姨谈天,聊我的事情见闻,聊这个天下的发展变革,开导她要跟上时期,不要总还是“老一套”:比如,有空多去女儿家,帮着她带带孩子;不要每天都出去干重活,在家里做好饭等着姨父回来。
可这些话,后来证明都是我说给我自己听。大姨的意思是不要给女儿添麻烦,而只有自己每天都出去赢利,每年给女儿一笔整钱才是最应该做的事。
每次,她的女儿都会跟我埋怨:“我妈太不懂我,我不须要她的钱,我只须要她来陪陪我就好。”
大姨父也常常吐槽大姨的“不知疲倦”,还让我要多劝劝她,把家里打理好 了,比什么都好。
但大姨的见识,不会由于周围人的各类奉劝而有丝毫的改变,她便是要将“老一套”实行到极致。
03
亲情的疏远,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在村落庄里,外婆一家浓浓亲情是个特例。外婆已经八十多岁,但逢年过节,嫁出去的女儿都要拖家带口回外家,常常要三四桌才坐得下。
她一如从前,和女儿们一起张罗饭菜,不知疲倦。每次席间,她都要劝酒夹菜,搞得大家都像第一次上门。
这份热闹,我都已经经历了四十多年,忽然感到了一丝疲倦。一个家庭如此“捆绑”,怎会有各自发展的空间?
每次聚会,当然是吃大餐,大鱼大肉,好酒好菜,外婆和大姨总是主角,一直地呼唤着孙辈们吃喝玩乐,这本无可厚非,但溺爱的结果,便是孙辈们出了好多好吃
逐渐地,参与聚会的孙辈们少了,由于开店铺的挪不开身子,外出打工的请不了假,剩下的,便是那几个在家里“啃老”的,干事总是有一搭没一搭的。
老一辈已经老了,还在斟酌着要做什么事,才能多赚点钱,我们这一辈,都三四十了,努力肯干的,总有干不完的活,不愿干的,就借口带孩子,啥也不干。
从前,老一辈们聚会总是商量如何相互提携,一起赢利。如今,除了打牌、玩手机,最好不要涉及赢利的话题。
外婆家的聚餐,成为了只有聚餐的聚餐,美味也变得枯燥乏味了。
04
结束语: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一个家族,之以是能久长久长地人才辈出,能富贵安然,都有一种家风在传承,有一种风骨被延续。
当这个最主要的内核被剔除了,一个家族也就真的散了,亲戚也就逐渐疏远了。
并非所有的大团圆,都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团圆,这才是最让人悲哀的领悟。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