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家居 » 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

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

深圳市名雕装饰股份通讯 2025-01-30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我们支持国际化潮流并主见消费自由,但不少平价好用的国货同时也正在被生生埋没,成为你购物车中未曾有过的遗珠之憾。
于是少数派联合我们的好朋友 aigo 一起开启了这次国货推举的征文活动,约请了一些作者来分享他们利用下来认为不错的国货,在予你受用的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的国货被瞥见。
如果你也有心仪的国货想要推举,非常欢迎你向我们投稿。

从 M1 提及

近一年过去,M1 芯片的精彩之处早已不用赘述。
苹果闷声憋出的大招,仿佛是抢走了老朋友 Intel 的牙膏。
性能大幅进步的同时,浩瀚机型里最便宜的 Mac mini 教诲优惠下不敷五千的价格,在矿机横行、显卡天价的日子里,居然难得地把「性价比」三个字大写在了苹果脸上。

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 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 智能家居

但 M1 并不完美。
继续和发扬光大了苹果对电脑的设计理念的同时,M1 芯片虽使 Mac 性能提升、发热降落,却也导致拓展性的不敷。
当然,拓展不敷也不是新问题了,即便仍利用 Intel 芯片的机型,苹果给的接口也很不足用。

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 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 智能家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或许和乔布斯留下的理念有关,在很早以前乔布斯就和沃兹辩论,认为电脑该当只留两个 USB 接口、不须要风扇。
如今,乔布斯的愿景通过自研的 M1 芯片加持终于可以实现,以是纵然有传闻说下一代 MacBook 会增加接口数量,纵不雅观苹果历史上多次的选择,我还是不能轻易相信它会转变自己在开放性上的守旧政策。

M1 Mac mini 配备的接口

M1 系列产品也比以往的 Intel 产品线更加守旧,各个版块焊去世在主板上,彻底失落去 DIY 的可能。
这样的统治力造诣了苹果高超的设计美学,却同时也让用户不得不遭受它守旧态度的痛楚:虽然根本售价难得「亲民」,但和往常一样高昂的内存、存储升级价格,又实在是接管不能。

在 Apple 官网,要想将存储从 256GB 升到 512GB,须要加 1500 公民币;而最高配的 2T 版本,须要加 5550 块钱。
虽然内置存储用起来是最爽的,但居然要花掉比电脑本体还多的钱,无力支出;况且,就算升满 2T,作为一款 2021 年的台式电脑还是不大够用。
以是说,投入 Mac 的怀抱,也就意味着你须要自己动手办理拓展、存储等一系列的问题。

M1 Mac mini 高昂的存储升级价格

作为穷学生,均衡考虑之后,我在年初购入了入门级的 256G 版 Mac mini。
256G 即便放在手机上也不能说是富余,电脑上就更不必说。
这大概便是苹果的空想和我的现实之间的抵牾吧。
因而,我开始了漫长的存储设备探索之路,没想到路长水深,一起摸索下来,如今断断续续花费超过一万块,已经是 Mac mini 两倍的钱。
个中有血泪教训也有惊艳创造,算是折腾明白了。
本文便是我过去大半年的履历总结,很折腾,也很有趣。
希望对意图购买或已经拥有 Mac 的你有所帮助。

须要提前解释的是,M1 芯片存在某种问题,使得通过拓展坞外连的硬盘无法发挥最大速率。
从网上的反馈来看,不同品牌的不同产品均受到影响,本文中测试的产品亦因此达不到标称满速,希望苹果在系统升级或至少下代产品里改掉这一问题。

明确需求

市情上有许多种外置存储的办理方案,从硬盘到接口横跨数个种别。
想要搞清楚哪一款是我须要的,就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

我有制作***的须要,工程文件动辄几十个 G,而且事情时要保持高读写速率;现在是 4K 时期,素材的文件大小比 1080P 时翻倍增长,如果想要妥善保存,就一定得要够大的存储空间。
此外,我也有在两台电脑间转移文件的需求,虽然大部分可以通过隔空投送完成,但电脑容积有限,大文件还是保存在硬盘中更方便。

故此,我们来建立一个以容量大小、读写速率为 X、Y 轴的坐标系,毫无疑问,高容量高读写是追逐的目标,低容量低读写则是当被淘汰的上代产品。
但是坐标的两极也代表价格的两极,我们须要在价格和适用性上做出取舍。

需求坐标轴

在表中,对付低容量低读写的碎片文件,这里本是 U 盘的市场,如今隔空投送就可以办理,不再磋商;M1 Mac mini 的绝大部分用户,需求还是位于小容量、高读写的拓展文件、高容量低读写的备份文件之中。
我们可以在这个范围内多探求一些产品。

初步发热:理解硬盘、接口、带宽与协议

对付手中富余的朋友,或者追求极致性能的爱好者,在理解自身需求后直接买市情上最贵的产品每每就足够让你满意。
但假如想追逐一下性价比,就要在背景知识上做更多作业。
而在外部存储这件事上,你至少须要理解硬盘的种类、接口的差异、带宽的不同,以及各种各样的协议。

数据传输就像赛车,影响车速的除了车本身,还有路况和交通规则。
如果数据是车上的货色,那么硬盘便是车,接口是交通枢纽,带宽是道路,协议是交通规则。
这构成了木桶效应,真正利用时的速率就取决于这几者中较慢的那个。

比如用雷电三的接口和带宽跑传输速率 200MB/s 的 SATA 机器硬盘,那便是慢车上了笔直的赛道、高吞吐量的路口,再怎么耍也还是 200MB/s,这并不能提高车的速率;反过来说,一块 M.2 的 SSD,纵使猛踩 3500MB/s 的油门,碰到 USB 3.1 Gen 1 的路口也只能逐步排队,跑出个最大 625MB/s 的成绩。

如何选购硬盘

相信你一定常听说「机器硬盘」和「固态硬盘」两个观点,知道固态更贵、速率更快。
确实,从科技点上来讲二者已是差了代际的产物,从 SATA 机器到 SATA 固态,再到 M.2 接口的 NVME 固态,速率起飞式上升,但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SATA、M.2,都是接口的一种,为了方便理解,我制作了一张图阐述它们的差异。

道路便是根本培植,是很难变动的,SATA 作为较早涌现的总线标准,在存储界早已遍及;但 SATA 最遍及的 3.0 版本,带宽只有 6Gbps,传输速率换算下来只有 600MB/s。
如果是市情上较为盛行的 SATA 机器硬盘,比如我手中有一块西部数据的 4T WD40EZRZ,实际速率大概在 170MB/s。

固态硬盘涌现往后,很永劫光内依然以 SATA 为紧张接口,这就导致 SATA 固态虽然速率大幅超过机器硬盘,但受制于带宽,仍旧无法打破 600MB/s 的理论速率。
与此同时,作为固态硬盘,SATA 固态依然有价格不低、容量不高的问题。

SATA 固态硬盘针对的利用场景更多是 PC,而 Mac mini 上并没有 SATA 接口,因此,只管它的读写速率尚可接管,我也不推举你购入外置的 SATA 固态硬盘作为拓展。
毕竟它的同等容量价格并不比速率翻倍的 M.2 接口固态硬盘低到哪里去。

以是,在硬盘的选购上,M.2 固态硬盘是较好的选择,而对付备份等速率哀求不大、容量哀求高的需求,SATA 机器硬盘是价格更得当的方案。

速率、接口与协议

是不是已经有点绕了?我们再来明确几个观点。

先是速率的单位:Gbps。
「bps」的全称是「bits per second」,即比特率。
存储大小因此字节「Byte」为单位的,而一字节对应八比特,就像网速一样,100Mbps 的宽带理论***速率是 12.5MB/s。
在实际利用中,由于物理损耗,这个数字会更低。
购买拓展坞、硬盘坞时,我们常能看到商品页上显示的 5Gbps、10Gbps,转换单位时理论最大速率要除以八,也便是 625MB/s、1250MB/s。
有时考虑到编码效率,这个数字还要更低。

说完速率,再讲讲接口和协议。
M1 Mac mini 配备了两个雷雳/USB 4 和两个 USB-A 接口。
名叫 USB 4,实在便是雷电 3。
协议们的命名非常拗口,不说人话,是各家势力妥协的结果,背后纷争我们没必要细究,只要记住搭载 M1 芯片的几款机型,从 Mac 到 iPad,所用的都是雷电 3 接口即可。
雷电 3 口的带宽可达 40Gbps,换算下来便是 5GB/s。

但实际上,雷电 3 的带宽中,分配给数据传输的只有 22Gbps,剩下的 18Gbps 是给***旗子暗记的。
可以理解为在这宽广的 40Gbps 公路上,有 18Gbps 是***数据专用车道,其他数据们只能跑 22Gbps。
估算下来便是 2750MB/s。
这便是 M1 芯片外接硬盘能跑出的理论速率上限。
在实际利用中,M1 存在 BUG,无法达到这一速率;而硬盘格式、测速软件的算法不同,也都会影响速率呈现。

初步理解存储界的各类规则,终于,我们可以来挑选挑选产品了。

初始方案:大容量机器硬盘

各位都知道 NAS,因此网络的办法接入存储设备(Network-Attached Storage),而 DAS 实在更为古老,是硬盘和处理设备直连的接入方案(Direct-Attached Storage)。
这也是我为 Mac mini 拓展时的初版方案。
事后来看这不算最好的选择。
或许,256G 过于捉襟见肘,买大容量硬盘可能也是种生理补偿。

NAS ? DAS ?

在搭建这套方案时,我尚在校园,搭 NAS 有些网络上的麻烦,加上主力设备便是这台 Mac mini,于是选择了 DAS。
借着年初机器硬盘价格还不错,我择机购入了前文提到的西部数据的 4T 蓝盘,搭配国产品牌铁威马的双盘位硬盘坞 D2-310,实测的速率在 170MB/s 高下。

西部数据 蓝盘 4T WD40EZRZ 连接 铁威马 D2-310

数据是很娇贵的,选择硬盘坞和选择硬盘有时同样主要。
这款国产品牌铁威马的 D2-310 我在某东以 499 元的价格购入,不算最便宜的硬盘坞产品,但比较销量更高的露天硬盘底座,它金属全包裹的设计不仅好看,也能更好地保护硬盘和内在的数据——要知道,露天硬盘底座可是有个「硬盘仙游座」的花名。
还有玩家会推举二手购入西部数据、希捷等品牌的拆机盒子,某二手市场两百来块,但须要做一些硬件上的破解,方案不是很成熟,有潜在风险,我就没有采取。

4T 的机器硬盘确实极大地缓解了我的存储焦虑。
不过,如今半年多利用下来,我认为 DAS 作为古老且低速的方案,硕大的体积、利用时的噪声和入手门槛,使它或许不能算是友好的选择。
况且,机器硬盘的外置存储占用的是 USB-A 接口,真正高速且昂贵的雷电 3 并没有机会发挥实力。
以是,体验了半年后,我不大建议你选用这套方案。

进阶方案:移动固态硬盘

各类各样说了许多存储界的入门知识,可能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不直接买移动硬盘?对我来说,这和我过往的体验有关。
为了给老 MacBook 留下冗余备份,我也曾购置过一些五六百价位的移动硬盘,巴掌大小,利用起来谈不上便利,有些笨重,也还算能忍受。
后来我又购置了一块给家里人。
结果几年下来,由于携带不便,我早已忘却自己的移动硬盘塞到了哪个旮旯;而家里人也和我反应,说那块我买的硬盘坏掉了,内容不翼而飞。
各类体验,让我留下了「移动硬盘确实弗成」的印象。
现在转头看,这大概是种错怪,当时我的收纳习气不足好,家人利用时也多有不把稳,导致我产生了些偏见。

这次,借着少数派与 aigo 的互助机会,深度体验了 aigo 送来的 S7 Pro 后,我创造时期确实变了。
首先是它真的很小巧,比 AirPods 瘦长些,重量却还要轻很多。
这让我不再有收纳难题,比较起过去手机大小的移动硬盘,这才是可以纳入 Every Day Carry 的尺寸和重量;磨砂的质感、顺滑的倒角,在小小的尺寸里,1 T 的容量令人惊喜。
转头看 DAS 方案的大傻个子,搞得我有点尴尬。
没错,DAS 能纳下更大的空间,但这也意味着失落去了移动的可能性,而且硬盘转起来颇有种「炒豆子」的噪音,会让逐日坐在电脑前办公娱乐的我有些小小的焦虑感。

aigo S7 Pro

而这两个已经完败 DAS 方案的上风外,aigo 的这款 S7 Pro,作为上代旗舰产品,标称速率可达到 520MB/s,在 Mac 环境、格式化为 APFS 后,实测写入可以达到 390MB/s,读取可达到 363MB/s,足足是 DAS 方案的两倍多。
可谓更小巧、更快,功耗还低(DAS 须要连接专门的电源)。

aigo S7 Pro 1T APFS 格式 M1 Mac 读写速率

而在 Windows 环境下,S7 Pro 实测写入 496MB/s,读取 569MB/s,符合官方标称。

aigo S7 Pro 1T NTFS 格式 Windows 读写速率

不过当然了,再怎么说,固态硬盘还是比机器硬盘贵一些。
铁威马这款硬盘坞的常态价是 499 元,4T 蓝盘的购入价是 469 元,合计 988 元。
而 aigo 的 S7 Pro,1T 版本常年价在 700 块高下。
这么一看,DAS 方案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然而,价格不像配置那样恒定,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缘故原由影响。
一场疫情已使环球供应链产能紧张,猖獗的挖矿奇迹又更加火上浇油。
显卡价格在沉沉浮浮中比股票还动荡,真正有需求的人不得不把装机日程一拖再拖。
更坏的是,机器硬盘也涨了。
「Chia 奇亚币」的横空出世和「硬盘挖矿」的诡异技能,让攒硬盘中的我苦不堪言。
过去半年内,我密切关注着硬盘的售价,时时时打开收藏夹看价格变革,一度成为我茶余饭后的习气。

我的不雅观察是,在当下,机器硬盘的价格虽然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仍未到正常,更是和「性价比」相去甚远。
而固态硬盘起先虽然也随着涨了一波价,年中后却因产能提升逐渐降了回来。
固态硬盘在一开始就不能用来挖矿,涨价更像是矿潮引起的哄抢,如今市场发挥了功力,把价格调度回来,乃至一度到了低价。
考虑到像西数蓝盘这样标志性的机器硬盘,4T 型号大部分已从四百涨至六百元价位,就算机器硬盘空间更大,但速率、便携性、噪音等多方面掉队的体验下,加上自己拆装、等待好价等等的折腾,如果你对存储空间没有分外的需求,我还是更建议你买一块成品移动硬盘。
一番体验下来,我手中的一台 aigo S7 Pro,利用的舒适感已经超越 DAS 方案了。

而这并不是全部。
aigo 又给我寄来一块比 S7 Pro 稍贵些的 P1,采取 NVMe 协议,标称速率可以达到 1084MB/s,APFS 格式下,撤除损耗,实测速率稳定在 700MB/s 以上。

aigo P1 1T APFS 格式 M1 Mac 读写速率

这个读写速率足以知足许多工程文件,比如 Final Cut Pro 外挂硬盘下剪辑的事情状态了,素材拷贝等处理更是不在话下。

aigo P1

在 Windows 环境下,P1 实测写入 932MB/s,读取 990MB/s,如此速率的外挂硬盘已经可以跑大型游戏了。

aigo P1 1T NTFS 格式 Windows 读写速率

S7 Pro 附赠了 C2C、C2A 两根数据线,照顾到旧电脑的利用体验;P1 则附带 C2C 口数据线,和一个 C2A 的转接头;随硬盘送了一个有点商务风的收纳套,灰色小巧。
随着利用体验的加深,它们已经成为我日常的 EDC 产品。

戴上收纳套

面向发热友:雷电接口与 M.2 硬盘

只管外置移动硬盘已经可以知足我大部分存储需求,但硬盘之坑深似海,既然路已至此,不到尽头不尽兴啊。
我又开始探求更快的方案,以求达到接口速率的极致。
而这就必须上 M.2 固态硬盘了。
要如何选购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件事情,硬盘最大化代价利用的条件是减少传输时的物理摧残浪费蹂躏,也便是说直接插在主板上才是最好的。
可惜 M1 Mac mini 并没有给我们这样的机会。
以是,有了「外接」这么一项限定,我们须要硬盘盒的帮忙,徒增了很多物理丢失,再加上 M1 现有的问题,我们也就无法使外接 M.2 硬盘达到产品标称中的速率。
以是在选购了五六块不同品牌的 M.2 SSD 后,我的履历是买性价比高的即可,这样不管是用于 M1 Mac 的扩容还是日后留作其他电脑设备的升级都有保障。

雷电硬盘盒

关于硬盘盒,我购置了两种类型的产品:一款是国产品牌 MAIWO 麦沃的 10Gbps USB 3.2 Gen2 硬盘盒,价格不敷百元,小巧精细。
但这只是过渡利用,由于这离雷电 3 的 22Gbps 数据传输带宽还差很远。
实际上,若你考虑利用 10Gbps 硬盘盒 + M.2 硬盘的方案, 我建议你还是直接买高速移动硬盘来得便捷。
硬盘盒的方案更符合闲置 M.2 硬盘再利用的定位。

另一款是希捷的酷玩系列游戏扩展坞,拓展接口的同时,自带 4T 机器硬盘和 M.2 的固态硬盘接口。
以下的读写测试就基于这台希捷拓展坞。
由于其还要分配带宽给机器硬盘和其他接口,一定会再次使 M.2 硬盘速率有所丢失,测速仅做参考。

希捷酷玩拓展坞

倘若你想要纯粹的雷电 3 接口硬盘盒,那么我推举国产品牌 JEYI 佳翼的雷电 3 移动硬盘盒,常年价 600 元,是雷电 3 硬盘盒里口碑和性价比都相对精良的产品。

M.2 固态硬盘

在 M.2 固态硬盘中,目前市情上口碑较好的是西部数据的 SN550,标称速率可达 2400MB/s。
如果碰着好价,是值得购买的。
我恰好就有一块 500G 的版本,618 期间三百出头的价格购入。
1T 的好价则普遍在七百前后。

利用希捷拓展坞,APFS 格式,实测速率为写入 1338MB/s,读取 2157MB/s。
与标称有一定间隔,但很可能是拓展坞占用带宽的问题。

西部数据 SN550 500G 连接希捷拓展坞 APFS 格式 读写速率

这个读写速率基本支持我所有事情流的大文件读写了,几无超出范围的利用场景,虽说和 Mac 自带硬盘虽然还有间隔,但我还是很满意的。

巧的是,同样的价位段,aigo 也有一款 M.2 接口的高速固态硬盘,镁光 TLC,三年质保,中控型号为 Innogrit IG5216,3D TLC NAND 颗粒,支持 PCIe 3x4 通道闪存。
从参数上看对付 Mac mini 拓展绰绰有余。
我要(嫖)来了一块 1T 版本,售价和 SN550 1T 好价时相差无几。

开箱创造包装内附赠了螺丝,好评

将其抹为 APFS 格式后,同样的环境下,测试速率为写入 1347MB/s,读取 2424MB/s。
表现和 SN550 差不大多。

P3000 1T 连接希捷拓展坞 APFS 格式 读写速率

但这不该是这款硬盘极限,在 Windows 环境下,实测可以达到符合标称的 2800MB/s 写入,3400MB/s 读取。

P3000 1T NTFS 格式 Windows 读写速率

可见 M1 芯片对外置 M.2 硬盘的支持确实不到位,以稳定著称的西部数据的 SN550 和 aigo 新品 P3000 均撞上了速率瓶颈。

aigo P3000

而作为对外置硬盘速率的比拟,我也用 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 测了测 Mac mini 这内置的 256G 固态硬盘的读写速率。
由于没有物理丢失,也不用分配带宽,写入速率达到了 2202MB/s,读取速率达到了 2978MB/s。

内置固态硬盘读写速率

总体来看 P3000 给我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虽说因 M1 的困境导致无法发挥上风,但身处同价位的产品中上风更大,作为硬盘储备往后用在其他电脑上潜能也更多。
截止发稿前 SN550 涌现了降速门;另一款性价比产品铠侠 RC10 则存在 1T 版本性能弱于 500G 版本、且发热量较大的问题。
考虑到雷电硬盘盒的昂贵,买 500 G 硬盘显然也不划算,1 T 仍旧是当下市场里容量/价格比最得当的选项,而 aigo 的这款 P3000 1T 版,无疑是很值得考虑的选择。

万物归于 NAS

回看我们在开头列出的需求坐标轴,小容量低读写的碎片文件由 U 盘办理;小容量高读写的工程文件由移动硬盘、Gen2 硬盘盒办理;大容量高读写的大型工程文件由雷电硬盘盒办理;大容量低读写的备份文件则由 DAS 方案办理。
不过,对付读写速率哀求不是那么高的文件,NAS 总归是比 DAS 前辈了很多的方案,那些折腾存储的人末了也十有八九落入 NAS 的深坑。
我也不例外,趁着 6·18 买了人生第一台 NAS 主机,加上硬盘又花掉大半个 Mac mini 的钱。
但这便是另一个故事了,在此不表。

写在末了:国货已是一流产品

坦白说,购入 M1 Mac mini 并开始研究存储设备以前,我从没想到过国产品牌可以在这个领域杀出一片刺目耀眼的沙场。
实际上,有很多产品,我在购买时乃至完备没有把稳到其是不是国货。
本文所列出的,以及许多篇幅受限没有列入的品牌和产品,有许多都是我在利用并折服于精良体验后才发觉它们的国产基因的。
它们真的是很好的产品。
即便位列在希捷、西部数据、东芝、三星这些传统国际大厂里,你也完备不须要由于「国货」属性特殊加分再去支持国产,仅仅凭借品质和需求去挑选出来,利用体验也令人足够知足。

aigo 在存储家当已经深耕了 21 年

这便是我的 M1 Mac mini 存储拓展之旅的收成,藉由苹果封闭的痛楚,却高兴地看到了另一个开放的天下。
在这个天下里,国产品牌用自己的努力,切切实实地追逐着生产「国民好物」的目标。
研究拓展存储时,我试了多种方案,走了不少弯路,不过,从一个「小白」发展到近似「发热」的「感冒友」,虽然折腾,更多感想熏染到的还是乐趣。
看着那么多人类顶尖的技能,凝聚成面前的一个个小盒子,冰冷的质感下也氤氲一丝温情。

它们让我想起了《2001 太空漫游》里那枚启示人类聪慧的玄色方碑,不同之处在于,方碑是不能解读的「神」,而我们身边的电子产品虽然在过去的人看来有如神迹,却是可以拆解、可以认识其技能根本的人造之物。

2001 太空漫游

当一个物体不可被阐明的时候,你的命运也会任其摆布;但如果你解构了它,乃至有能力亲手去创造一个它,命运才终于回到了自己手里。
大到工业化当代化后的国产品牌,小到通过研究认知存储技能的我,实在都是从不知到有知,从被迫接管到故意愿地选择的过程。
当然,这个过程很折腾,须要不断地试错;但从不理解到理解,逐渐参与天下的培植,这个过程同样意义非凡。

标签:

相关文章

宾阳县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央成立

1月5日,宾阳县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央正式成立,当天还举行了电子商务进屯子县级物流配送中央物流车发放仪式,全县16个镇级物流站(点)...

智能家居 2025-01-31 阅读0 评论0

DIY外设百科:游戏鼠标都有这些设计

有线无线双鼠标模式首先来聊聊高端鼠标的有线/无线双模式吧。双模式鼠标在上市之时给了玩家们一个大大的惊喜,有线无线双用的鼠标也是能够...

智能家居 2025-01-31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