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产相机收藏大家、天津李晓璘老师在其揭橥于《拍照天下》杂志上的《经典相机 | 从HQ351谈虎丘相机》一文中先容,1970年代,物资匮乏,市场上摄影机等耐用消费品十分紧缺,有的还需凭票证供应。轻工业根本较好的苏州市决定开拓相机产品。1972年7月,苏州市机电局向苏州第二光学仪器厂下达试制相机的任务。
经由数月的调研以及业内专业人士的帮助,他们确定了三条原则:1.、鉴于当时120相机热销势头见缓,估量135相机将成为主流,因此确定研制135机型;2、不搞大略单纯机型,要有一定的技能含量;3、不跟风生产,走自己研发之路。
因此他们放弃了仿制相对成熟的上海205(后来的海鸥205),而是选择了日本佳能公司的Canonet QL 17。QL是Qucik Load的缩写,也便是Canon公司研发出来的一种快速安装胶卷的技能。各位可以看看,这款QL17和虎丘35-1的顶部是不是非常相似?

但受制于当时的技能条件,QL17的电子测光和1.7大光圈镜头不得不放弃,而是根据实际情形将镜头改为了三组四片天塞构造的45mm F2.8镜头。
不过我手里有两台HUQIU 35-1相机,虽然镜头都是45/2.8,但一台镜头上的编号之前有“PT”两个字母作为前缀,而其余一台则没有。不知道“PT”在这里是什么的缩写?难道是“普通”?哪位同好知道的话,还望见教,感激!
按照李老师文中的先容,样机利用的是入口的Copal快门,最高快门速率1/500秒。而试制机则临时采取上海4型相机的镜间快门改制而成。经由近半年的努力,1973年6月15日终于成功装置出 5 台样机。由于虎丘是苏州城市的名片,这台相机自然被命名为“虎丘”。
经由整整三年,苏州摄影机生产的工艺和工装才具备了小批量生产的基本条件。1976年,第一次批量生产出100台相机,被命名为“虎丘-1型”。
HUQIU 35-1相机开始利用的是汉字作为品牌标识,之后改用了汉语拼音(当然也可以说是英文,由于二者从字母的形式上来讲并没有任何差异)。按照庄克明老师在其《中国摄影机》一书中的先容,汉字版和拼音版二者在功能上没有任何差异,只是批次不同而已。不过我个人更喜好汉字标识版的国产相机,毕竟中国的措辞便是汉字。
按照这款HUQIU35-1相机解释书上的资料,该机在1984年全国摄影机行业质量评比中荣获同类产品第二名。解释书中的这位美女,我看着总以为有些眼熟,但实在想不起来名字了,有哪位同好知道吗?各位如果不怕暴露年事的话,也可以见告我。
从镜片表面的颜色来看,这款HUQIU 35-1配装的镜头该当是有镀膜的。光圈档位和快门速率不才图二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就不再用笔墨赘述了。
这款HUQIU 35-1旁轴相机采取了黄斑对焦测距,并且配装了机器自拍装置。自拍上弦扳手在镜头座的底部(下图三中的红圈内)。
我手里这台HUQIU 35-1相机的购买韶光,按照***上的韶光该当是1997年2月25日,恰好是在24年前了,当时购买的价格为120元。说实话,原来我根本没有想到这款70年代开始生产的相机,能在20多年之后还在发卖之中!
但是很奇怪的是,随机而来的保修单上的日期却是97年5月。或者是那个数字不是9?
还有一点让我费解的是,相机的原配解释书上的生产厂家为“苏州摄影机厂”,而保修单上的厂家却是“苏州摄影机总厂”,不知道这二者是什么关系?
我手里这台HUQIU 35-1得手的时候,除了原配解释书、保修单和***之外、还有镜头盖和非真皮材质的相机套。
这台HUQIU 35-1是最近刚刚以100元的价格买得手的(按照庄克明老师书中的先容,该机上市时的价格为183元),之以是购买便是看中了其那张***而已。我最近对付带有当年购机***的相机兴趣很大,由于我以为这都是难得的历史资料。
作者: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