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号的,国美电器哀求员工签署承诺函,希望员工理解并承诺,自2022年10 月起,公司在未来半年到一年的韶光里可能延时发放员工人为。
于是有人开始质疑:是不是国美准备关门跑路了?连国美员工都通过媒体发声:这是变相逼人离职。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去年2月份黄光裕出狱的时候立下誓言:18个月恢复原有市场地位。18个月已经由去了,国美并没有重振曾经的辉煌。
后来国美出来阐明:人为只是缓发,不是不发,现在正在跟厦门建发集团谈融资。只管出面澄清了一些误解,依然让人对这家35年历史的线下门店的现金流感到担忧。

文件里提到,由于受到内外部繁芜环境的重大寻衅和影响,国美的计策转型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实在,国美从2017年开始涌现亏损后,至今都没有能够旋转亏损的局势。截至2022年6月,港股上市的国美零售总负债达到了近600亿公民币,涌现了交不起银行贷款的情形。企业员工数也从2021年底的7万人降到了现在不到5万人。
这让我想起在2000年初,中国的电器市场有两家巨无霸,一家是国美,另一家是苏宁。他们是大家皆知的家电卖场,也是最强大的家电类产品的发卖渠道。
但是家电卖场的买卖并不长久,由于很快遭到了线上电商的冲击。2012年掀起的电商大战中,京东开始在线卖家电商品,叫板线下卖场国美、苏宁。京东一开始就定位在互联网电商模式,没有线下实体店,在金融成本的帮助下快速扩展。2011年,京东的营收只有苏宁的20%,但3年后的2014年就超过了苏宁。
国美虽然也看到了电商是未来,这两年开始动手打造电商平台,但已经晚了,由于电商品牌格局已定:如今的海内线上零售市场已经被天猫和京东两个头部霸占,还有后来居上的拼多多,而国美的电商市场份额只有1%。从曾经的妇孺皆知,到现在逐步消逝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大趋势早就已经注定,疫情只是加速了传统老企业的衰落。
有一句话叫做,没有巨子的时期,只有时期的巨子。每一轮科技发展周期都会造就一批新的巨无霸,当科技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的时候,曾经不可一世的老巨子也会迅速衰败。属于你的时期过了,你想怎么力挽狂澜都没用,国美便是一个例子。
这背后的底层规律是数字革命的浪潮对用户消费习气的重构,把地理位置的实体店重塑成互联网线上的商业模式。国美、苏宁是从地域的角度进行大规模扩展和覆盖的,以是开店选址非常有学问;而有了互联网,一个大平台就足以快速覆盖所有用户,而且可以精准聚焦对同一款商品有兴趣的用户,摆脱了地理位置的束缚,对老巨子形成了降维打击。
但是科技进步是永久不会停滞的。本日,京东、淘宝也在面临另一个新物种的竞争,那便是短视频的崛起。抖音和快手正在对以前的线上电商模式进行冲击。比较京东,短视频电商有更多的上风:
一是更加有针对性,抖音和快手用的是人工智能匹配需求,它会根据兴趣偏好为你做推举,用户自然就乐意下单了;
二是更加可信,靠人工智能直接把生产者和消费者匹配起来,每个生产者都要为自己代言,信用自担、任务自担,不用担心主播看走眼卖出赝品,有问题直接找商家就行;
三是强大的吸引力,抢占用户韶光。短视频天然的娱乐性和高黏性,让用户在刷到广告的时候不随意马虎反感,短视频还可以把广告做得有趣,加入各种好玩的剧情,成为了各个品牌商家争相入驻的平台。
这让我想到在京东刚刚开始冲击国美苏宁的时候,只能卖一些IT产品或者小家电等小玩意儿, 国美苏宁都没有把京东放在心上,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还在股东会上说:“他们都是小孩儿。”结果京东扩展很快,大品牌、大企业争相入驻,当苏宁国美把稳到其主要性的时候,京东已经成了景象。
我认为,未来的短视频平台估计也会经历类似的过程,一开始只是卖一些扮装品、小家电、农产品之类的小品牌,未来乃至会卖高档家具、卖智能汽车。而字节收购的VR品牌Pico,已经把抖音和TikTok当作VR头显发卖的主阵地了,相信未来入住的大品牌还会越来越多。
如果淘宝、京东没故意识到这一点,曾经的革命者就有可能成为被革命的工具。而且短视频平台进化很快,乃至会涌现你本日没故意识到的全新的玩法。比如,有了AI剖析和精准推举,能不能把共同兴趣的用户组织在一起,以兴趣为核心的社群自带信用背书,从而更好地为用户供应做事,进化出更好的商业模式。
以上便是本日的内容,有关电商蜕变的底层逻辑,和更多家当的详细剖析,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环球风口微旗子暗记,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来日诰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