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庆,在温州从事吸塑产品加工的朋友老陆来北京嬉戏,10月7日晚上请他小聚,借此想理解这次“限电”对他的影响,同时也关心他是否“发了大财”,好让身边在多一个土豪朋友。但从老陆口入耳到的多数是“赚不到钱”、“内卷太厉害”、“都在胡乱贬价”、“原材料价格一天一个价”等一些愁苦之词!
一、他的产品——低真个常常被忽略
老陆所从事的是吸塑产品加工,初听起来很陌生,实在他的产品我们险些每天都能见到,大略来说,便是产品的内包装。如:月饼的小托盒、喷鼻香水的内托、电子产品的塑料盒等。

他们的行业属于生产加工的最底端,低到消费者买产品时都忽略了它的存在,低到所有人在处理这个内包装时都觉的它是祸害:占地、污染环境,但它确实又每天涌如今我们的生活之中。
吸塑类产品
二、他的盈利模式——原始的不能再原始
“我的盈利模式大略的不能再大略,也原始的不能再原始了。便是按照订单来加工,接到订单,先去原材料供应商那买材料,然后加工生产,末了装车发货。我所接的订单之中,外贸单与海内订单比例大约是8:2,外贸单占了绝大部分,也是业务额的最主要部分,如果这部分业务没有了,那厂子也就干不下去了。外贸订单是从认识的业务经理手里接来的,不是与外贸公司直接对接,业务经理并不是外贸公司的事情职员。他们手中节制着外贸公司的资源,当他们接到订单时,就会把订单分包给我们这类工厂光降盆,末了由业务经理统一安排做组装,组装完毕后供给外贸公司。而这种分包、接单模式也是我们这类小工厂的共同现状。”
老陆所在行业外贸订单大致流程
三、他的利润——奇怪的3分钱毛利
“以我现在接的外贸单为例,是一个护肤类产品的内包装,分别是单支装和双支装。单支装每个内包装0.14元,毛利0.03元;双支装每个内包装0.25元,毛利0.03元。无论大小、无论价格高低每个都是3分钱的毛利,奇怪不?”
老陆两款产品的毛利率
“你这的价格是怎么算出来的?按说双支装该当可以卖到0.25元以上啊?”
“我算价格比较大略,便是在原材料的根本上每个加上0.03元。实在我也想把双支装的价格涨到0.26元/个,这样可以多赚1分钱,但是挡不住别的工厂杀价。有的夫妻厂,能把毛利降到0.025元/个,乃至更狠的能降到0.02元/个,你说我怎么敢去涨价?”
“那你这一个月有多少毛利润?”
“还是以这个外贸单为例,每月生产总量是66万个,每个0.03元的毛利润,总的毛利润为19800元的毛利润,再加上海内的一些订单5000元旁边,现在每月毛利在25000元。”
“这也太少了吧?”
“就这25000元还要包含师傅的人为7800元,小工的人为4200元,5000元的房租,5000多的电费,一个月下来自己得手才3000元。这么一算你能看出一些夫妻工厂为什么敢贬价了吧?夫妻两人,肉多肉少全烂在自己锅里。”
“可能是你刚开始起步,订单少的缘故,必定你生产的产品须要量大,才能产生利润。”
“是,但也不全是。曾经打算过,如果每个月饱和生产,人歇机器不歇的情形下,我可以支撑现在3倍的生产量,但职员本钱、用电也会随之增长,拿到自己手里的利润也便是13000元旁边。如果是这样的采购量,采购商肯定要砍价,这样的采购量不仅小厂子会主动贬价,有一些中型的厂子也会参与到贬价的行列中,来迎合采购商。必定工厂的职员人为、房租、机器折旧都摆在那。没办法!
恶性的压价竞争大家都赚不到钱,却又显的大家都很忙。”
四、他的困惑——“钱被谁赚走了?”
“根据我的测算,这一套护肤类产品单支装的生产本钱在公民币1.95元旁边,双支装的生产本钱公民币3.6元旁边,纵然业务经理加上10%,供给外贸公司的价格也不过是2.15元和3.96元。然而我查到了这款护肤类产品单支装在国外卖3.68美元,双支装7.1美元,折合约公民币23.7元和45.7元,价差分别是21.55元和41.74元,这中间这么巨大差价到底被谁给赚走了?而我们这些生产工厂,始终在这2分钱、3分钱中间绕圈圈,争着来、抢着去,看起来很忙,但谁也赚不到什么钱!
”
这时我溘然想起经济学中“微笑曲线”,曲线中制造业处于全体家当链的最低端,而在全体家当链中,制造业的升级可能是最难,也是最缓慢的。
制造业的升级完备受控于市场,在“微笑曲线”所有环节都升级完往后,才能轮到或者说逼着制造业去升级。一旦开始家当升级,行业的阵痛立马就开始显现出来,以是微笑曲线对制造业并不是微笑,是让制造业“陪笑”!
而老陆所从事的是制造业中底真个底端,近乎于家庭式的工厂,有时连陪笑的资格都没有。老陆们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利润绝大多数,都是被物流、营销与品牌所拿走了。而他只能把希望完备寄托于大客户、一手单,希望通过这样能够顽强地活下去!
微笑曲线
五、他的焦虑——“3+2”的限电模式
话题终极还是转到了我想理解的“限电”的问题上来,想知道他的想法和对策。
老陆明确地见告我“3+2”的限电模式,便是“供电3天,停电2天”,这样就造成了原来每月开工28天,现在每月只能开工18天,所有的订单都要挤压在这18天内完成。
总体上来说对“两头”企业影响不是很大,即对小工厂和“规上”工厂影响不大,影响最大的是中型工厂。小型工厂订单本身也不太饱和,大型企业在当地有“规上政策”,便是规模以上的企业给予用电的保障。而对付一些中型的企业压力就大了,他们享受不了“规上政策”,以是只能随着“3+2”政策走,这样就造成中型企业有些订单不敢接,担心产能跟不上,这样随意马虎造成原有的部分客户流失落。
至于为什么“限电”,他也只是搬运了网上的各种说法:有贸易战的、节能减排的、有去产能的等等。限电对付他来说 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只能随着政策走。但老陆真正的焦虑是不知道这个“限电”政策什么时候能结束,由于这个限电过程中,对他这样的小型企业来说存在着太多的不愿定成分,一欠妥心可能辛劳弄起来的厂子就没有了。
老陆现在唯一能想到的对策是在有电的事情日加班加点,将原来每天早8点到晚6点的事情韶光延迟的晚上12点,让工人在限电的那两天集中安歇。除此,他没有任何办法!
六、他的提问——你是怎么看待这次“限电”的
老陆问我这个问题,我看过一些干系的文章,做出一些个人的阐明:
1、 关于贸易战说,肯定不是这次限电核心的成分,可能也就算是“限电”的副产品。
2、 去产能算一个主要成分,但仍旧不是核心成分。淘汰一些小企业、或者竞争不是很强的企业 ,终极在行业内形成几个规模性的企业,提高企业的议价能力。避免为了2、3分钱的毛利,各个企业之间搞的天昏地暗,搞得所有企业都不赢利,白白地在为别人打工。
3、 节能减排,推进太阳能、水电、风电在供电中的比例,逐步减少对火力发电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4、 个人认为最核心的是逐步进行供电多元化,减少碳排放,为将来“环球性碳交易”做好准备。毕竟,在很多领域我们已经失落去了定价权,如果我们不能够在“环球性碳交易”过程夺得话语权、定价权,我们很可能又要被别的有话语权、定价权的国家收割,纵然我们完成了家当升级,仍旧要落入为了2、3分钱的毛利相互贬价的陷阱,为他国做嫁衣!
这次限电对中小型企业不是太友好,但现在我们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如何更康健地发展,如何在未来使国家处在领先集团之列,现在的确要做出一些困难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