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着又说了一句:“这是你的遗产”。
俄巴迪亚·斯坦的台词中为什么会涌现这两句台词?为什么会说《第九交响乐》是钢铁侠的遗产?这两句台词完备不搭边,放在一起到底是什么逻辑?
同样我们有没有创造像微软系统Windows8之后直接发布的是Windows10,苹果手机从iPhone8直接到iPhoneX,也没有9。

为什么如此?实在这和一个谩骂有关,便是“第九交响曲去世亡谩骂”!
“九”,彷佛代表的是一个极致,同时也是一个结束,彷佛是盛极而亡的一个“谩骂”!
而这个谩骂便是从贝多芬开始,到舒伯特都没有逃过这一个去世亡谩骂。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年出生的贝多芬,从4岁开始便被父亲逼着学习钢琴、小提琴,其父想用逼迫性手段将他培养成莫扎特式的神童。
而这种严厉、苛刻的教诲造就了贝多芬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情。当然贝多芬也不负期望,8岁开始登台演出,11岁时进入波恩剧院乐队当小乐师,13岁任宫廷乐队的古钢琴独奏与伴奏。
也就在13岁这年,贝多芬正式揭橥了他的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根据德雷斯勒的进行曲改编为)。
15岁-16岁,贝多芬又完成了《三首钢琴奏鸣曲》。
1787年春天,17岁的贝多芬第一次访问维也纳,见到31岁的莫扎特,其弹奏技能受到莫扎特的高度讴歌。
如此,可以说从童年到成年,贝多芬已经成为了一个音乐神童。而也便是在17岁的这年,贝多芬结识比自己大9岁的华尔斯坦伯爵,伯爵在此后成为他艺术奇迹与经济上的主要支持者。
此后,有了朱紫合作,贝多芬定居维也纳,先后拜师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弗朗茨·约瑟夫·海顿、莫扎特石友,作曲家与西席J·B·申克、圣斯蒂芬大教堂阿尔布莱兹贝格、宫廷音乐总监安东尼奥·萨列里,学习音乐。
1796年8月,学业有成的贝多芬在《维也纳杂志》上揭橥了三首钢琴奏鸣曲,同年,贝多芬涌现了耳聋征象。
贝多芬时年26岁,刚刚学有所成,即将迎来人生顶峰之时,竟然涌现了耳聋。一个音乐家涌现耳聋征象,这意味着什么?
就像一个食神损失了味觉!
然而,贝多芬从1796年涌现失落聪到1819年完备失落聪期间,他创作了《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5)、《c小调第八(悲怆)钢琴奏鸣曲》(Op.13)、《第一交响曲》(Op.21)、《降E大调七重奏》(Op.20)、《升c小调第十四(月光)钢琴奏鸣曲》(Op.27 no.2)、《弦乐五重奏》(Op.29)、《弦乐四重奏》(Op.18)、《海利根施塔特遗嘱》、《第二交响曲》、《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三(英雄)交响曲》、《拉兹莫夫斯基弦乐四重奏》、《第四钢琴协奏曲》、《第四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科里奥兰序曲》、《第五(命运)交响曲》、《C大调弥撒》、《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战役交响曲》……
贝多芬说:“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从。”
失落去听力之后,贝多芬为了创作,便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利用骨传导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连续进行创作。从而创作出了无以计数的名曲,主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
这个身高仅有162cm,却被冠以“交响乐之王”、“乐圣”、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足可见他对后世音乐的影响。
以至于保罗.亨利.郎在《西方音乐史》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器乐在全体19世纪余下的韶光的发展都是在他的符咒之下,没有一个音乐领域的真正灵魂不是归于贝多芬。”
但是即便如此,他的童年却是悲惨的,父亲约翰·范·贝多芬是科隆选帝侯宫廷的男高音歌手,兼钢琴与唱歌西席,作为一个歌手,他的收入并不高。而且,约翰·范·贝多芬嗜酒导致不能养家糊口。
(莫扎特曾受到玛丽亚·特蕾西娅女王的接见,宫廷音乐成为当时的一种盛行)
贝多芬的母亲,玛丽亚·玛格达琳娜统共7个孩子,贝多芬是家中的第2个孩子,而他的那个兄长早夭只活了6天。此后其母玛格达琳娜还相继诞下5个孩子,但只有两个男孩卡斯帕尔·安东·卡尔、尼古拉斯·约翰终年夜成人。
而玛丽亚·玛格达琳娜也只活了41岁便离开了人间。
4岁时便被父亲约翰·范·贝多芬强制进行教诲!
11岁时,为让其进入波恩剧院乐队当小乐师,父亲约翰·范·贝多芬便让其辍学。
此后,直到1787年春天,贝多芬第一次访问维也纳时碰着比自己大9岁的华尔斯坦伯爵,生活上才算有所改进。也可以说,若是没有华尔斯坦伯爵,他后期的创作可能会面临极其窘迫的生活。
终年夜成人之后的贝多芬,并没有一帆风顺,同样还是非常坎坷,不仅仅在奇迹上,还有情绪上,贝多芬终生未娶,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灵魂归宿。
1800年,贝多芬爱上了一个仅仅只有16岁的贵族小姐——朱丽埃塔·圭恰迪尼(也有翻译为琪丽爱泰)。听说这位贵族小姐是他的学生,而此时贝多芬已经年过30,撤除会谱曲之外,没有任何地位和权势。可想而知,只是作为一个宫廷乐师的贝多芬此时只是一厢宁愿,终极的结果不言而喻。
这位贵族小姐终极选择了一位年轻的军官,而这位军官是一位男爵。
贝多芬差点为她自尽,但也因情伤为她创作了《C小调月光奏鸣曲》。
而这首《月光曲》也成为了贝多芬最为有名的钢琴曲。
德国墨客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把第一乐章的聆听感想熏染形容为“如瑞士的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
时隔四年,贝多芬再一次爱上了一个寡妇——约瑟芬(也有翻译为泰丽莎·勃仑施维克)。一度两人定了婚,但是同样出身贵族的约瑟芬,在相恋3年之后依旧选择了其余一位伯爵。
泰丽莎·勃仑施维克画像
有人说贝多芬看上的都是上流社会的美女,偏偏他自己的社会地位不高。就算他是“乐圣”也改变不了自己的阶层,现实便是这么残酷。看来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没有伟大的爱情,只有凄美的故事。所谓“门当户对”,一定有它一定的道理。不管你承认与否,王子与灰姑娘只存在童话之中。
他的好友韦格勒描述:“贝多芬总是在渴望着爱情的到来,并乐意想尽统统办法得到它,但往往事与愿违。”
少年窘迫,成年失落聪,壮年时感情坎坷。贝多芬的造诣或许只能限于他的音乐上,至此他也再没有爱上过任何女人。
1808年12月,《第六(田园)交响曲》在维也纳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有名于维也纳!
1809年,《科里奥兰序曲》《第五(命运)交响曲》《C大调弥撒》相继问世。
1810年11月,《第五钢琴协奏曲》在莱比锡首演,再次取得了巨大成功。
1814年2月—3月,《第七交响曲》《战役交响曲》相继再度上演,成为维也纳狂热事宜!
1819年,贝多芬的听力完备损失!
而在这种情形下,贝多芬以德国著名墨客席勒的《欢快颂》为歌词而谱曲,用了将近4年的韶光写出了他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第九交响曲》!
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得到巨大的成功,雷鸣般的掌声竟达五次之多!
《第九交响曲》维也纳首演画面
此时已经完备失落聪的贝多芬亲自指挥,他站在指挥台前,像个疯子似的来回扑来扑去。
轻的歌唱家、20岁的卡罗莱纳·翁格尔(Carolina Unger)回顾说:
“不雅观众完备被震荡了……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他是个失落聪的人!
在这间音乐厅里听不见这部作品——也永久不可能听到的人——便是这部作品的创作者。”也便是由于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快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久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
以至于科索沃独立后亦将欢快颂作为其国歌,也曾被改编为罗得西亚的国歌。
然而,到了1827年,伦敦爱乐乐团赠予贝多芬100英镑,约请他为乐团谱写《第十交响曲》,未及完成,这位“交响乐之王”便与世长辞,终年57岁!
自此开始,《第九交响乐》成为绝响,成为西方音乐界的绝响,但是,没有人想到自此之后《第九交响乐》也成为了音乐界的去世亡之曲!
也称“贝咒!
”《第九交响曲》维也纳演奏现场画像
而接下来接下来再次被《第九交响乐》谱写去世亡之曲的,便是极其贝多芬的崇拜者,被誉为“歌曲之王”的——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
1797年,比贝多芬小27岁的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赫田塔尔,他的偶像便是贝多芬。
少年期间,他和贝多芬险些是一样的路线,自1808年,年仅11岁的舒伯特便进入维也纳宫廷乐团投止学校学习。
1811年,创作了其第一首艺术歌曲《哈加的悲歌》,1813年,创作了《D大调第一交响曲》。
此时的舒伯特年仅16岁,可以说也因此天才之姿涌现于音乐界。
1815年,仅仅一年韶光,舒伯特创作了145首歌曲,并创作了《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三交响曲》《g小调第九弦乐四重奏》。
此后,舒伯特更是一如既往的创作,他这生平比他崇拜的贝多芬还要高产许多。
600余首艺术歌曲、10余部歌剧、歌唱剧、6首弥撒、清唱剧、重唱歌曲与合唱等。在器乐作品中,舒伯特写了9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1首弦乐五重奏、2首钢琴三重、1首木管与弦乐八重奏、多首钢琴联弹、多首即兴曲、6首音乐的瞬间、22首钢琴奏鸣曲、6首序曲、3首小提琴奏鸣曲、1首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多首变奏曲、舞曲、进行曲等……
险些可以说是有史(音乐史)以来,是最高产的创作家之一。
而且,他不仅仅是维也纳古典音乐传统的继续者,又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
奥地利指挥家尼古拉斯·哈农库特曾说:
我根本未曾见过一个作曲家像舒伯特这样描述出一个如此完全的个人天下。对我来说,这属于音乐史上最神秘莫测的范畴。他是一座完美无缺的巨石雕像。我在任何时期都看不到这样一种征象。
然而,舒伯特的命运犹如他所敬仰和所崇拜的贝多芬一样坎坷。
1814年,为了免服军役,在其父亲的小学里担当校长助理,以得到微薄的薪金坚持生活。
这种环境持续到1818年,舒伯特才辞去西席职务,全力从事音乐创作,开始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涯。
但也由于此举,父亲认为他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为此父亲同他分开关系达数年之久。经由五年之后,经朋友们的调度父子才重归于好。
换句话说,在之前的四年,舒伯特只是一位“业余选手”。
而在当上了“自由艺术家”后,舒伯特的生活并不景气,靠卖作品得到的微薄稿酬、巡回演出用度生活,即便如此,他还须要靠着一些朋友的接济才能正常生活,可以说是相称的窘迫。
情绪上,舒伯特和贝多芬也有着惊人的相似。
1824年5月,27岁的舒伯特离开维也纳前往匈牙利,在4个月的村落庄生活中,将感情寄托在其学生——女伯爵卡洛林身上。
舒伯特为卡洛林创作了许多钢琴作品,个中包括题献的《流浪者抱负曲》。至于结果,毫无疑问,一个流浪的“自由艺术家”,是不可能和一个女伯爵有什么美好的结局。不管他多有音乐才华,不管他是不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这些都不能代表权势和地位。
此后,舒伯特还曾热恋着一位经营纺织厂的富有寡妇的女儿——特丽莎·葛罗伯。
据舒伯特的朋友们称:
这是他生平中的初恋,也是末了一次恋爱,至少可以说是他生平中唯一的一次真正的恋爱。只管舒伯特对她倾注了朴拙的感情,但特丽莎终极嫁给了一个面包师。
两人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同时,舒伯特非常崇拜和敬仰贝多芬,在贝多芬住院的时候,舒伯特曾经去医院看望过他。但是就在贝多芬去世之后一年,1828年,舒伯特写出自己的《第九交响曲》后不久,便也去世了。
年仅31岁!
舒伯特临终遗嘱,便是葬在贝多芬的阁下。他的家人和朋友,按照其生前遗嘱,将其与贝多芬同葬于一地。
虽然舒伯特的《第九交响曲》并没有他所谱写的,如《摇篮曲》《俏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以及第八交响曲(《未完成交响曲》)所有名于世,但是在他做完《第九交响曲》后便因病去世,使得《第九交响曲》成为一个去世亡乐章更多了一份谩骂色彩。
而如果说贝多芬和舒伯特只是巧合,那之后的很多例子则是让这个去世亡乐章更加的富有谩骂色彩!
安东·布鲁克纳
1824年出生于奥地利安斯费尔登,19世纪下半叶奥地利作曲家、管风琴家。
1855年,成为林茨大教堂管风琴师,开始了音乐职业生涯。
1861年,在皮亚历斯滕教堂即席演出管风琴赋格而受到关注。
1864年,布鲁克纳得到持久名誉的第一部作品《d小调弥撒曲》在林茨大教堂首演。1866年,创作完成《第一交响曲》。
1873年,完成献给理查德·瓦格纳的《第三交响曲》。
1894年,开始创作《第九交响曲》,但在创作过程中,没有完成之时便去世了。
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曾经说:“安东·布鲁克纳是贝多芬往后最主要的交响乐作曲家。”
指挥家、管风琴演奏者卡尔·施特劳贝评价则是:“巴赫所经历的统统问题都来源于一个混乱的天下,他用自己的人格将其改造,末了塑造了一个感情整体,或许莫扎特和亨德尔也曾做到了这一点。在新的一代,只有布鲁克纳达到了这个高度。”
这些足以证明这位作曲家的非凡,而不得不说一点的是他的作曲一贯以德奥古典音乐为模范,沿袭巴赫、贝多芬、舒伯特的交响音乐传统。
而他在倒在自己的《第九交响曲》之前,则更是让《第九交响曲》成为去世亡乐章又多了几分谩骂色彩。
如果这些都是巧合,那接下来的这些人更将这个“去世亡乐章”成为西方作曲家不可躲避的“谩骂”!
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
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被认为是十九世纪天下主要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紧张代表人物。
要作品有《第九交响曲》【全名《e小调第九(悛改大陆)交响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等《第4交响曲》《第7交响曲》《狂欢节序曲》《奥赛罗序曲》《胡教徒序曲》《随想谐谑曲》《诙谐曲》《斯拉夫舞曲》歌剧《水仙女》《阿米达》,以及交响诗《水妖》《午时女妖》《金纺车》《野鸽》…………
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或许没有贝多芬以及舒伯特为众人所熟知,但是他的作曲造诣在界内是无可取代的,在捷克更是备受赞誉的。以至于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在63岁逝世时,捷克为他举行了国葬仪式。
而同样,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做完自己的《第九交响曲》,也是他最壮盛的作品之后去世的。
和舒伯特、安东·布鲁克纳两人一样,在贝多芬之后再度有一个天下级的作曲家写完《第九交响曲》,而后去世!
从贝多芬到舒伯特,从安东·布鲁克纳到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已经成为西方作曲家的“谩骂”,无一人能够躲过。“第九”这个数字险些犹如“13”一样成为不详,乃至,有作曲家为了躲避这个“数字谩骂”,将自己的《第九交响曲》更改名称,然而,他依然没有躲过。
这位作曲家便是——古斯塔夫·马勒!
古斯塔夫·马勒
1860年出生于波希米亚卡里什特,毕业于维也纳音乐学院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同样是个音乐天才。
他6岁便参加钢琴比赛,8岁已能为别的孩子教课,15岁进维也纳音乐院学习,后改学作曲及指挥。
20岁开始,便陆续担当多家大型歌剧院的指挥。31岁时,成为汉堡歌剧院任院长,任职六年。
到了1897年,古斯塔夫·马勒在维也纳歌剧院任院长及首席指挥。
他的经历比较较贝多芬和舒伯特还算是优胜许多,至少有一栋小房子位于沃特湖畔,而且与一位叫爱尔玛·辛德勒的姑娘结婚,育有两个女儿。而到了1907年,他接下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指挥职务。
此时的古斯塔夫·马勒在界内已经有了相称的有名度和名誉,而在这些年中,他先后写出来了许多的作品。
1908年,古斯塔夫·马勒开始创作《第九交响曲》,听说为了躲避“谩骂”,他将自己的《第九交响曲》命名为《大地之歌》。
到了1909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九交响曲——《大地之歌》,也便是在此之后,古斯塔夫·马勒开始生病。
1911年,古斯塔夫·马勒前往美国时病情严重,在他的哀求之下被送回维也纳,而当他回到维也纳时便病逝了,留下了未完成的第十号交响曲。
古斯塔夫·马勒的去世,让《第九交响曲》再度多了一层谩骂色彩!
此后,俄罗斯作曲家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生平创作了九部交响曲,六部大协奏曲,四部小提琴协奏曲,两部大提琴协奏曲和其他一些室内乐、芭蕾和声乐作品和四部歌剧,在1998年去世时,他也留下了还没完成的第九交响曲。
除此之外,瑞典作曲家科特·艾特博格,著名美国作曲家罗杰·塞欣斯,以及奥地利作曲家和音乐学家、被誉为拜占庭音乐威信的埃贡·威勒斯,英国作曲家沃恩威廉斯,二十世纪前半期英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以及管风琴演奏者马尔科姆·阿诺德爵士……
不管他们平生创作了多少其他形式的作品,但对付交响曲来说,统统最多只有9部!
不可超越的《第九交响曲》!
自贝多芬之后,无数作曲家所面临的终极的去世亡乐章!面对如此神奇诡异的事情,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总结道:
“对音乐家而言,第九交响曲彷佛是个极限,任何考试测验超过这个极限的人都必定会离世。这解释这世上有一股不应为我们所知的力量,至少是我们未有生理准备去理解的力量,阻挡我们去写我们的第十交响曲。”
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
更让《第九交响曲》成为“去世亡乐章”的传说证据是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
他1924年完成了第8部交响乐之后,就向外界宣告自己退休了。而没有去创作《第九交响曲》的西贝柳斯则是活到了92岁!
芬兰作曲家让·西贝柳斯
《第九交响曲》,自贝多芬之后,成为了西方作曲家的去世亡乐章,险些有所造诣的作曲家无一能够超越这个“谩骂”。而在贝多芬之前,贝多芬所崇拜的偶像莫扎特曾经创作了40多首交响曲,而贝多芬的老师海顿居然创作了100多首,但是他们都安然无事!
彷佛,这个“谩骂”自贝多芬开始。使得“9”这个数字在西方变得犹如“13”一样,成为不详的数字。就像微软系统Windows8之后直接发布的是Windows10,苹果手机从iPhone8直接到iPhoneX,也没有9。
然而,当我们反不雅观这些留下精神文明的作曲家,不难创造很多相同之处,那便是他们大多出身穷苦,经历坎坷,地位卑微,而且神往美好,他们为了自己的爱好而勤奋,为了一首曲子而废寝忘食,乃至捐躯掉自己的感情,忘掉自己的生命而前行。
如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所说“这世上或许有一种不为人知的力量”,或许它真的是一种谩骂,再或者它便是“去世亡乐章”,但是仍旧有人不愿向它屈从。
末了,想说,无论生活如何,都希望所有人能够谱写处自己的《命运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