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颈接臂是SUV系列乘用车后拖车系统关键零部件,紧张用于拖挂游艇、房车、山地自行车等户外设备。与传统连杆产品的对称构造比较,球颈接臂为异型构造,技能含量和生产工艺难度更高。
“作为一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科技创新是我们勇闯环球市场的底气所在。”仝鑫公司总经理王长宏说,公司创新研发的球颈接臂制造技能,占领了繁芜异型锻件制造和抗疲倦性差、精度低等难题。
2011年底,国外一家著名汽车制造企业面向环球招商,探求高端乘用车球颈接臂制造供应商。得知后,王长宏带着技能团队远赴该企业稽核洽谈。凭借过硬的技能和质量,仝鑫公司得到认可,双方达成互助意向,但必须待设计制造出符合哀求的产品后才能签订正式条约。

研发新产品意味着巨额的研发投入以及未来的不愿定性,终极能否为企业带来效益,不少人提出质疑。“吃老本,究竟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王长宏组建起40多人的研发团队,全力开展技能攻关。
模具是制造产品的核心,也是技能职员面临的一道难题。“当时客户只给了我们一张简单的图纸,设计时根本无从下手。”研发团队卖力人秦学森说,海内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履历,统统都要从零起步。从查阅资料到研究每一项数据参数再到逐一校验,研发团队凭借“一根筋”的执着研讨,历时3个月,终于设计出第一款模具。
大家还没来得及松口气,现实就给了当头一棒:模具投入利用后,产品试制问题层出不穷。“首当其冲的便是寿命问题。”秦学森见告,以往一套模具可产出3000件旁边产品,而新模具产能不敷500件,而且越到后面良品率越低,间隔生产哀求差别太大。
为了找出问题症结,秦学森和技能职员连夜返工,从设计、材质到工艺,逐项进行排查,反复剖析工艺参数,历经数十次试验后,终于办理了模具性能颠簸问题。改进后的模具不仅寿命达到空想值,精度也大幅提升,保障了产品品质,还大幅降落了生产本钱。
研发团队又陆续占领了一系列技能难题后,球颈接臂产品达到客户哀求,签订条约并开始进行生产。此后,仝鑫公司不断拓展外洋市场,品牌有名度越来越高。
“企业科技创新,必须保持定力和耐力。”秦学森说,近10年,仝鑫公司球颈接臂研发投入已超过4000万元,历经5次更新换代,模具寿命短、加工难度大、班组效率低等问题被逐项占领,产品的核心技能不断被打破,得到10项实用新型专利。
“小产品,大市场。靠创新,路才宽!
”王长宏说,随着房车等高端乘用车快速发展,用于拖车系统的球颈接臂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目前,仝鑫公司每月球颈接臂发卖量达6万件。凭借创新能力强、节制关键核心技能、质量效益头等上风,仝鑫公司发展为国家级高新技能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成为多家汽车企业的互助伙伴。 (经济日报 柳 洁 董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