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文化综合宣布】汉字系统凝聚了我国古代先民无与伦比的聪慧与创造力。古早人类写的字长啥样?和现在的笔墨有什么差异或是关联吗?来看这个展览会给你答案。
“楮墨遗珍——湖北省博物馆藏金石石本展”正在湖北省博物馆南馆4楼展出。展览挑选了馆藏的近百件金石石本拓本,多种角度展示重新石器期间到秦代的笔墨面貌,使不雅观众进一步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笔墨发展史以及博大精湛的石本文化艺术。
考古材料证明,新石器时期的图画或符号已具备汉字雏形。在纸张发明前,竹木、甲骨、金属、陶泥、玉石、绢帛等都是主要的书写载体,因书写材质的差异以及字形的发展演化,汉字呈现出不同风格。为更好地研习和传播书法、文献,后人常将刊刻在甲骨、金石、碑版上的笔墨和图像用捶拓法复制到纸张上。金石石本拓本较清晰地保留了原迹的风貌,具有主要的历史和艺术代价。

据理解,展览展出藏品有新石器时期城背溪文化晚期的陶支座、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杨守敬陶器拓册、民国初拓本富商贞卜残版册、民国初拓本虢幼子白盘铭文拓轴、乾嘉期间拓本琅琊刻石拓轴等。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参展石本展品均为首次展出。展期将持续至10月7日。(本文内容综合自湖北省博物馆官网及官方公众年夜众号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