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机器轰鸣,火花四射,一件件“大国重器”从这里走向全国,支撑、做事重大项目培植……近日拜访国家级装备制造业集中布局的沈阳市铁西区看到,这里的企业生产线大多满负荷运转,一些企业订单乃至排到了2025年。
铁西区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家当创新,以制造业为龙头的家当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呈现“新新向荣”的高质量发展脉动。
——家当高端化,科技创新“成色足”。沈阳微控飞轮技能株式会社是磁悬浮飞轮储能前沿技能装备的研发制造企业,走进企业车间,一个个形状类似集装箱的产品等待发运。
大自然中忽强忽弱的风、明暗不定的光,须要瞬间调频才能变成稳定输出的“绿电”。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大幅提升,能够实现这一打破的飞轮储能设备需求大大增加。
在沈阳微控新能源技能有限公司车间拍摄的由航天级合金钢材制成的转子。新华社杨青 摄
“今年订单条约额可达30亿元,订单量预估比去年增长5倍。”公司董事长张庆源说,企业发展到现在,离不开起步时铁西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从布局风口,到拿出真金白银,铁西区全面强化科技创新引领。2023年,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40%,20个首台(套)重大技能装备攻关顺利履行。
走进中国机器总院集团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1.2万平方米的无人车间里,精铸型壳产品列队“行进”。公司副总经理赵军说,公司目前是我国航空航天、武器装备、清洁能源等领域的主要配套单位,关键技能产品用于我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白鹤滩电站等重大工程。
——工艺智能化,“老字号”迭代升级。走进沈鼓集团株式会社透平公司转子车间,工人们闇练操作数控机床,电子屏幕上,生产进度、关键件完成率清晰可见。“我们完成了核心车间的数字化升级,实现生产和运营的数字化管理,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车间主任梁辰说。
间隔沈鼓集团不远,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加装“数字引擎”,让企业抖擞新活气。
今年3月,北方重工自主设计研发的“双江口水电站超高土石坝防渗土料运送、掺合关键技能及成套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们创新开拓了连续自动给料、计量、调节的防渗土料精准掌握系统,供料能力提升了5倍,物料配等到格率提升了90%。”技能总监李志波说。
3月21日,由北方重工生产的盾构机顺利下线。新华社 杨青摄
推进传统家当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这是铁西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写照。铁西区副区长延宁说,2023年,铁西区履行“智改数转”项目22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33.4%。
——生产绿色化,追新逐绿锚定“双碳”。在通用技能集团沈阳机床有限任务公司,覆盖率达80%的太阳能光伏板闪闪发亮。公司安全和保卫部副部长谭悦说,工厂实现大规模绿电生产,除51%自用外,还有近一半绿电并入国家电网。
光伏电站改造、照明灯改造、热力管网改造……这家老牌制造业企业不断降落能耗,让废物资源、再生资源等综合利用率超过90%,园区绿化率达20%,形成了完全的绿色制造体系。
沈阳机床是铁西区向“绿”转身的缩影之一。
“锁定‘双碳’目标,我们鼓励企业构建绿色制造和做事体系,一批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铁西区工信局副局长刘晨说。
2023年,铁西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领先全市;工业经济核心指标增速跑赢全省,一批“卡脖子”技能取得新打破。
“铁西区将连续以技能革命性打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家当深度转型升级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武断不移地走好可持续振兴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铁西区委布告郭忠孝说。(牛纪伟、孙仁斌、于也童、刘艺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