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科技 » 高伟电子研究申报:A客户端提升份额+延展产品线,车载营业拓展顺利

高伟电子研究申报:A客户端提升份额+延展产品线,车载营业拓展顺利

深圳市名雕装饰股份通讯 2024-12-11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公司是环球领先的摄像头模组供应商,深耕行业二十余载,深度绑定 A 客户家当链, 目前正积极布局 AR/VR 端业务,横向拓展车载激光雷达产品
回顾公司发展进程,我们 认为紧张可分为以下 3 个阶段:

——(1)1997 年-2008 年:业务开拓期,由单一光学部件制造厂商转型相机模组生 产厂商,先后开拓 LG、三星等客户。
1997 年,公司前身高伟韩国成立,从事光学部件的 制造与发卖(紧张为运用于 CD、DVD 及蓝光播放机及电脑 CD、DVD 驱动器中的玻璃板、 透镜及棱镜);2002 年,高伟中国与高伟喷鼻香港成立,公司开始供应 COB 相机模组,导入 LG,此后模组业务占比持续提升;2003 年,公司生产设备迁移至广东东莞横坑厂房,并 与三星开展光学部件业务互助;2008 年,公司于韩国科斯达克上市。

高伟电子研究申报:A客户端提升份额+延展产品线,车载营业拓展顺利 高伟电子研究申报:A客户端提升份额+延展产品线,车载营业拓展顺利 智能科技

——(2)2009 年-2020 年:深度绑定 A 客户供应链,跟随大客户发展。
2009 年, 公司导入 A 客户摄像头模组供应链,为其供应 COB 模组,此后公司相机模组业务与 A 客 户深度领悟,A 客户业务逐渐成为公司紧张收入来源;2011 年,公司于科斯达克私有化退 市;2012 年,公司开始为 A 客户供应 FC(倒装芯片)模组;2013 年,公司开始为三星 供应定焦 COB 相机模组;2015 年,公司于喷鼻香港联交所重新上市;2020 年,立景创新(立 讯精密主要策略同盟伙伴,由立讯精密实控人王来春、王来胜之胞弟王来喜控股)收购公 司 44.87%股权(后多次增持至 2022H1 的 73.88%)。

高伟电子研究申报:A客户端提升份额+延展产品线,车载营业拓展顺利 高伟电子研究申报:A客户端提升份额+延展产品线,车载营业拓展顺利 智能科技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3)2021 年至今:积极布局 AR/VR 端业务,横向拓展车载激光雷达产品。
2021 年,公司积极开拓摄像头模组在 AR/VR 真个运用(据公司年报);2022 年,公司与速腾 合伙成立合伙公司立腾创新正式进军车载激光雷达领域。
公司 2018 至 2021 年业务收入 CAGR 达 14.3%;2022H1,公司实现业务收入 4.05 亿美元,同比+35.92%。

主营业务:A 客户手机+Pad 贡献 99%+营收

公司主营摄像头模组业务,A客户端营收贡献超 99%,目前积极布局 VR 及车载业务, 有望逐步打开成长空间。

——传统业务:紧张包括面向 iPhone 和 iPad 的摄像头模组业务和营收占比逐步下 降的光学部件业务。
(1)摄像头模组方面,2015-2021 年营收占比分别为 98.69%/99.27% /99.31%/99.50%/99.85%/99.96%/100%,紧张客户为 A 客户(手机、平板等产品 FC 摄 像头模组),2015-2021 年其营收占比分别为 82.3%/85.3%/85.5%/90.5%/96.9%/96.0% /99.3%。
从营收构成上看,我们测算公司 2021 年约 4 成营收来自 iPad,6 成营收来自 iPhone。
我们认为后续公司摄像头模组业务有望拓展至 A 客户端后摄业务,随公司 iPhone 端份额进一步提升+规格提升+料号拓展,我们看妙手机端营收进一步发展。
(2)光学部件 方面,紧张客户为 Optis(三星电子及东芝的电子部件供应商)、三星电子、LG 电子及日 立,近几年营收占比较小,2011-2020 年公司光学部件收入占比自 5.06%降至 0.04%。
由 于光学部件占比过小,2021 年起合并入相机模组作为一个报告分部。

——车载业务:公司于 2022 年与速腾聚创达成互助,合伙成立子公司立腾创新,开 始布局车载激光雷达生产,并已于 2022 年实现量产。
我们估量未来公司激光雷达对速腾 的供应份额有望持续攀升,带来持续古迹增量。

——VR 业务:据彭博社,A 客户将于 2023 年发布首款 VR 产品,我们认为公司有望 成为 A 客户 VR 产品模组供应商,为公司贡献营收。

股权构造:股权构造稳定,看好大股东资源加持带来的业务拓展可能性

股权构造稳定,看好大股东资源加持带来的业务拓展可能性。
公司第一大股东为立景 创新(立讯精密主要策略同盟伙伴)的孙公司立景创新科技,截至 2022H1,立景创新科 技持有公司 73.88%股份。
立景创新的紧张股东包括王来喜师长西席(立讯精密实控人之胞弟, 立景创新实控人)、景汕有限和光宝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分别对应持股 53.41%/43.66% /2.93%,王来喜师长西席为公司实控人。
截至 2022H1,在立景创新第二大股东景汕有限的股东中,王来胜(王来喜之胞兄,立讯精密副董事长,为立讯精密实控人之一)、王来春(王 来喜之胞姐,立讯精密董事长,为立讯精密实控人之一)、王来娇(王来喜之胞姐)分别 持股 33%/34%/33%。
整体来看,公司股权构造较为稳定。
考虑到立景创新已于 2018 年 承接光宝旗下 CCM 业务(产品紧张运用于 HMOV 等海内安卓厂商的高端后摄产品),收 购公司股权后,目前立景创新已具备前摄+后摄模组技能及产能配套,我们看好公司后续 受益于大股东资源加持带来的更多业务拓展机会。

高管情形:公司核心高管大多有立讯集团及其他头部消费电子公司背景,深耕行业多 年具备丰富履历。
董事会主席、实行董事孟岩师长西席,于 1998 年获电子科技大学机器及电 气工程学士学位,曾任职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索尼爱立信及楼氏电子等行业头部公司, 并于 2016 年加入立讯精密集团担当副总裁,具备丰富行业履历。
2021 年 1 月孟岩师长西席获 委任为高伟电子控股有限公司实行董事,后于 2021 年 3 月任高伟电子董事会主席;实行 董事、行政总裁兼财务总监吴英政师长西席,于 1993 年得到国立复兴大学机器工程学系材料 科学硕士学位,自 1995 年起从事半导体组装技能与相机模组开拓工业等事情,深耕行业二十余载,曾先后任光宝可携影像设备业务单位总经理,立景创新总经理,具备丰富业务 与技能履历。
吴师长西席于 2021 年 1 月任高伟电子实行董事,并于同年 3 月获委任为高伟电 子行政总裁兼财务总监;非实行董事陈汉洋师长西席,于 1998 年获***淡江大学银行及财务 硕士学位,2016 年加入立讯精密工业株式会社担当投资主管,紧张卖力企业投资, 具备消费电子行业富有履历。
于 2021 年 3 月 1 日获委任为高伟电子控股有限公司非实行 董事;非实行董事杨立师长西席,2007 年加入立讯精密工业株式会社,具备丰富的供应 链管理及营运管理履历,曾任深圳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亳州联滔电子有限公司及立讯 精密工业(滁州)有限公司营运总监,2021 年 3 月 1 日获委任为高伟电子控股有限公司 非实行董事。

财务剖析:营收跟随大客户需求颠簸,盈利能力优于行业均匀

收入端:公司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 A 客户相机模组业务,近年来古迹紧张随 A 客户 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下贱需求颠簸。
自 2015 年喷鼻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来,公司收入变革大 致可分为如下阶段:

——(1)2015 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10.57%,紧张系 A 客户智好手机出货量仍保 持发展(YoY +20%),公司倒装芯片相机模组发卖额提升。

——(2)2016-2018 年:受华为、OPPO、vivo 等国产安卓系手机厂商崛起挤占 A 客户份额,叠加欧菲光加入 A 客户前置摄像头模组供应链缘故原由,公司营收自 2016 年同比 转降,2016-2018 年公司营收同比-6.70%/-19.01%/-27.66%。

——(3)2019 年-2022H1,受 A 客户手机销量重回发展轨道影响,2020-2021 年营 收同比+38.26%/+6.54%。
2022 年,A 客户虽销量承压,然受公司在 A 客户手机新品份额 提升影响,公司古迹逆势增长。
2022H1,公司实现业务收入 4.05 亿美元,同比+35.92%。

盈利能力:纵向来看,近几年公司毛利率较为稳定,净利率逐步走高;横向来看,公 司盈利能力明显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纵向来看:由于产品构造较为稳定,近几年公司毛利率亦保持相对稳定,2019- 2022H1 分别为 14.21%/15.79%/15.08%/14.85%;净利率则由 2019 年的 5.39%稳步提升 至 2022H1 的 7.59%。

——横向来看: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均高于丘钛科技、LG INNOTEK 等可比公司, 2019-2021 年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匀水平分别为 9.82%/10.98%/11.76%,2022H1 则进一步 低落至 7.6%;受此影响,2019-2022H1 可比公司净利率均匀分别为 2.68%/3.33%/5.64% /3.57%。
我们认为公司毛利率高于可比公司紧张系产品构造差异所致,由于公司紧张产品 为前摄模组,毛利率常日相较于后摄模组更高,而丘钛科技紧张为安卓端业务,客户构造 有所不同,LG INNOTEK 则是后摄模组占比较高,毛利绝对额较高但毛利率相对较低。

用度端:近几年公司期间用度率稳定在 6%-8%区间,略高于可比公司均值。
2019 年 以来公司期间用度率稳定于 6%-8%区间,略高于可比公司均值。
2022H1 公司期间用度率 为 7.86%,可比公司均值为 5.58%。
研发用度率方面,公司与可比公司较为靠近,2021年开始逐步提升,截至 2022H1 公司研发用度率为 4.63%,可比公司均匀研发用度率为 3.29%。

成本支出端:公司成本开支紧张用于购买、升级倒装芯片相机模组生产设备,以合营 更加前辈、精密的倒转芯片模组生产,2022H1 成本支出有所加速。
2012 年,公司成本开 支 3.5 亿元(公民币,下同)用于培植华南工厂,为 A 客户供应倒装芯片相机模组。
此后, 公司成本开支紧张用于购买、升级生产更加精密倒装芯片相机模组的设备,与 A 客户在倒 装芯片相机模组的生产设备、工艺上充分合营,为 A 客户逐代更新的手机、平板电脑产品 供应适配的倒装芯片相机模组。
2017-2020 年 A 客户产品销量有所回落,公司年成本开支 水平处于 1.1-1.3 亿元旁边(分别对应 0.189/0.165/0.179 亿美元);2021 年以来,A 客户 产品销量有所反弹,公司成本开支开始上升,当年提升至 1.7 亿元(对应 0.263 亿美元); 2022H1 公司成本开支达 3.4 亿元(对应 0.513 亿美元),超 2021 年整年水平,我们认为 公司在 A 客户其他产品线、激光雷达等方面正积极布局。

A 客户传统业务:前摄模组份额稳步上行,未来看份 额提升及料号拓展

核心不雅观点:行业层面,手机端,我们测算 2022 年 A 客户手机端摄像头模组市场空间 为 136 亿美元,个中前摄、后摄分别为 16/120 亿美元;平板端,我们测算 2022 年 A 客 户平板端摄像头模组市场空间约为 9.5 亿美元,个中前摄、后摄分别为 4.5/5 亿美元。
公 司层面,公司是 A 客户手机及平板前摄模组核心供应商,目前为 A 客户平板前摄模组一供 +手机前摄模组前两大供应商之一(我们测算公司份额由 iPhone13 系列的 30%旁边提升 至 iPhone14 系列的 50%旁边)。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公司在手机端有望受益于前摄份额 稳步提升+料号拓展,打开成长空间。

行业趋势:A 客户手机后摄稳定迭代,前摄亦有创新

A 客户手机端光学演进趋势:近年来 A 客户手机后摄稳定迭代,前摄亦有创新, iPhone14 前置摄像头新增遮蔽式相位自动对焦功能(PDAF),带动前摄模组 ASP 大幅 提升。
我们看到,近年来 A 客户在其智好手机上的光学创新紧张有以下几个关键节点,其 中:2010 年发布的 iPhone 4 手机搭载 500W 像素摄像头,支持录制 720P ***;2011 年发布的 iPhone 4S 手机搭载 800W 像素摄像头,支持录制 1080P ***,采取 5P 镜头; 2014 年发布的 iPhone 6 Plus 手机加入光学防抖;2015 年发布的 iPhone 6S 手机搭载 1200W 像素摄像头,支持录制 4K ***;2016 年发布首款双摄手机 iPhone 7 Plus,配备 一颗广角摄像头(6P)和一颗长焦摄像头(5P);2018 年发布 iPhone 8,支持 4K 60 FPS ***录制;2019 年发布首款三摄手机 iPhone 11 pro 系列,加入超广角摄像头(5P),长 焦摄像头升级为 6P;2020 年发布 iPhone 12 系列手机,新增 LiDAR 镜头,广角镜头升级 为 7P;2021 年发布 iPhone 13 Pro 系列手机,主摄传感器尺寸由前代 1/2.55 英寸提升为 1/1.67 英寸,超广角镜头升级为 6P;2022 年发布 iPhone 14 pro 系列手机,搭载 4800W 像素主摄,支持录制 4K ***;前置摄像头新增遮蔽式相位自动对焦功能(PDAF),带动 前摄模组 ASP 由 6 美元提升至 8 美元旁边。
展望 2023 年,TrendForce 估量 iPhone 15 Pro 系列产品广角主摄镜头有望由 7P 升级到 8P,iPhone 15 Ultra 则有望升级至潜望式 长焦镜头,我们看好 A 客户进一步稳步迭代光学配置,将持续跟踪以上预期的兑现情形。

手机端空间测算:我们测算 A 客户手机端 2022 年前摄模组/后摄市场规模分别为 16/120 亿美元。
据 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iPhone 13/14 Pro Max 的 BOM 整天职 别为 441/501 美元,参考其拆机所得代价量数据,我们测算个中 iPhone 13/13pro/14/14pro 系列产品摄像头组件本钱(不含 ToF 和构造光摄像头)分别约 52/66/60/76 美元。
同时,参 考 TrendForce 预测数据,我们测算 2022 年 iPhone13 系列及前代产品/iPhone1 4 系列手 机分别出货 1.47/0.78 亿支,基于此我们测算 2022 年 A 客户手机端摄像头模组市场空间 为 136 亿美元,个中前摄、后摄分别为 16/120 亿美元。

格局方面:前置摄像头模组供应商包括高伟、LG,后置摄像头模组供应商以 LG、夏 普为主,我们看好高伟等厂商切入 A 客户后摄供应链。
2020 年前,A 客户摄像头模组主 要供应商有 LG Innotek、夏普和欧菲光、高伟电子。
个中,以 iPhone 12 系列手机为例, 据潮电视觉,前置摄像头模组供应商紧张有高伟电子、欧菲光和富士康三家;后置双摄模 组供应商分别是夏普、LG、欧菲光,个中夏普份额占比超过 60%(据与非网转引中国电 子报数据);而后置三摄摄像头模组供应商为 LG。
2020 年 7 月,美国商务部将欧菲光子 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2021 年 2 月,欧菲光发布公告,方案向闻泰科技***广州得尔塔100%股权和公司向境外特定客户供应摄像头干系业务的经营性资。
2021 年 3 月,欧菲光 发布公告,A 客户终止与公司及其子公司的采购关系。
2021 年 11 月开始,闻泰规复向 iPhone 供应双摄模组(但后续 14 系列等产品未能导入)。
2022 年,LG 切入 iPhone14 前 置摄像头供应链。
整体来看,目前 A 客户端前置摄像头模组供应商包括高伟、LG,后置 摄像头模组供应商以 LG(三摄)、夏普(双摄)为主。
展望未来,考虑到 A 客户对供应 链平衡的诉求,我们看好高伟等厂商切入 A 客户后摄供应链。

A 客户 iPad 端光学演进趋势:类似 iPhone 迭代逻辑,后置摄像头先于前置摄像头 升级,个中 2020 年为后摄升级大年(iPad Pro 新增超广角),2021 年为前摄升级大年(由 700 万像素迭代为 1200 万像素)。

——iPad Pro 系列摄像头:前置摄像头方面,于 2018 年及 2021 年进行两次迭代升 级,个中,2018 年前置摄像头由 Facetime 高清摄像头改换为原深感摄像头;2021 年再 升级为装置超广角的原深感摄像头,像素则于 2021 年从 700 万提升至 1200 万,同时增 加 2 倍变焦(缩小)功能。
后置摄像头方面,于 2020 年升级,在 1200 万像素广角摄像 头的根本上新增一颗 1000 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同时新增 2 倍光学变焦(缩小)以及最 高 5 倍数码变焦,采取亮度更高的原彩闪光灯。

——其他 iPad 系列摄像头:前置摄像头方面,2021 年升级为超广角摄像头,并且像 素提升至 1200 万像素,支持 2 倍变焦(缩小)。
后置摄像头方面,2020 年 iPad air 4 率 先从 air 3 配置的 800 万像素升级为 1200 万像素广角摄像头。
2021 年,iPad 9 也开始使 用 1200 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

iPad 端模组空间测算:我们测算 A 客户平板端 2022 年前摄模组/后摄市场规模分别 为 4.5/5 亿美元。
据 IDC,2021 年环球 iPad 出货量达 5780 万台,我们测算 2022/2023 年环球 iPad 出货量分别约 5600/5900 万台规模,对应增速约-3%/+5%。
我们测算 iPad 前置/后置模组代价量约 8/9 美元,2022 年 A 客户 iPad 端摄像头模组市场空间约为 9.5 亿美 元,个中前摄、后摄分别为 4.5/5 亿美元。

聚焦公司:公司基本盘,未来看份额进一步提升及料号拓展

公司深度绑定 A 客户,2022H1 A 客户端业务贡献 99.7%营收。
自 2009 年公司成为 A 客户相机模组供应商往后,A 客户端收入占公司业务收入比例不断提高,随着近年来公 司业务与 A 客户的绑定持续增强,公司业务收入险些全部来源于 A 客户。
2020 年、2021 年 A 客户端收入贡献分别为 96.9%/99.3%,且该比例于 2022H1 进一步扩大至 99.7%。

从技能路径上看,2012 年以来,公司紧张为 A 客户供应倒装芯片(FC)模组,A 客 户亦为公司倒装芯片模组产品唯一客户。

——行业层面:目前,摄像模组端主流的封装方案有 CSP(Chip Scale Package)、 COB(Chip On Board)、MOB/MOC(Molding On Board/Molding On Chip)和 FC(Flip Chip)四种。
CSP 即感光芯片通过 SMT 焊接到基板上,再把镜头和支架(或马达)粘合到 基板上,CSP 方案初始设备本钱较低,多为中小模组厂商采取,但由于其封装本钱高、模组厚度高、致密精确性及图像质量相对较差,目前已逐步退出;COB 即感光芯片通过金线 邦定到基板上,再把镜头和支架(或马达)粘合到基板上,其特点是生产设备本钱高、制程 韶光较长、对无尘环境哀求严格(因此良率较低),但由于其封装本钱低、模组体积小, 长期来看均匀本钱更低,因此被舜宇、欧菲、丘钛等大型模组厂商广泛采取,是目前最主 流的工艺;MOB 即感光芯片通过金线邦定到基板上,然后通过注塑把电容电阻封装起来, 再把镜头和支架(或马达)粘合到电容电阻的封装上。
MOC 即感光芯片通过金线邦定到基板 上,然后通过注塑把芯片的非感光区和电容电阻一起封装起来,再把镜头和支架(或马达) 粘合到电容电阻的封装上。
MOB/MOC 是 COB 改造升级后的技能,相较于传统的 COB 封装,MOB/MOC 能够缩减模组尺寸,减少公差尺寸面,增加强度和散热性,目前只有少 数头部厂商在利用。
我们认为,随着手机轻薄化及全面屏推进,摄像模组方面精密封装为 未来趋势,MOB/MOC 封装有望进一步渗透;FC 方案采取倒装芯片技能,其封装密度高, 模组厚度薄,但封装技能本钱较高,目前仅有 A 客户采取。
公司自 2012 年起为 A 客户供 应 FC 封装相机模组,具备技能上风,我们看好公司在 A 客户端良好的技能卡位。

——公司层面:公司自 2009 年起与 A 客户达成互助关系,初期为 A 客户供应定焦相 机模组,并于 2012 年起开始为 A 客户供应倒装芯片(FC)相机模组。
此后,公司 FC 模 组逐步霸占主导,2013 年公司 FC 产品收入占比首次超过 COB 产品,截至 2022H1,FC 模组营收占比已达 99.7%。
从营收构成上看,我们测算公司 2021 年约 4 成营收来自 iPad, 6 成营收来自 iPhone,后续随公司 iPhone 端份额进一步提升+料号拓展,我们看妙手机端营收进一步发展。
份额方面,手机端,我们测算 2021-2022H1 公司在 A 客户 iPhone13 系列相机前置模组中所占份额为 30%,2022H2-2023 年在新一代 iPhone14 系列新产品前 置模组中占比约 50%;iPad 端,我们测算公司在 A 客户前摄模组中占比超 50%+。
价格 方面,由于 iPhone11-13 前置摄像头模组中硬件变革较小,我们测算 ASP 稳定在 6-6.5 美元旁边,由于 iPhone14 前置摄像头新增遮蔽式相位自动对焦功能(PDAF),赞助***, 因此我们测算前置摄像头模组 ASP 提升至 8-8.5 美元旁边;iPad 端前摄、后摄模组代价 量约 8/9 美元。

家当协同:我们看好大股东资源加持下的业务拓展机遇。
2018 年,立景创新以 3.6 亿美元价格收购光宝科旗下手机镜像奇迹部(CCM),光宝科在这次交易中获立景创新 10% 的股权。
光宝科手机镜像奇迹部主营业务为生产制造运用于手机、平板及条记本电脑上的 相机模组,产品紧张为高审察机模组产品,紧张客户包括华为、小米、Oppo 及 Vivo 等国 内有名手机厂商(引自手机中国同盟)。
2020 年,立景创新购入公司 44.87%股权,并在 2020-2022H1 持续增持公司股份,2022H1 立景创新已增持股份至 73.88%。
立景创新覆 盖安卓端客户,公司覆盖 A 客户,虽然两者在技能路径上有所不同,但公司有望与立景形 成客户协同,拓宽彼此客户覆盖面。
与此同时,立讯在 A 客户供应链深耕多年,先后切入 A 客户 Mac Book 、Air Pods 及 iPhone 等产品制造,具备深度 A 客户产品研发与生产经 验,公司背靠立讯有望进一步强化供应链管理履历,提升运营效率。

盈利预测:传统主业,未来紧张看份额进一步提升+规格提升+料号拓展,我们估量 2023-2024 年有望实现营收 12.0/15.7 亿美元。
A 客户手机及平板端摄像头模组为公司传 统主业,2019-2021年分别为公司贡献营收 5.26/7.27/7.94亿美元,对应 96.9%/96.9%/99.3% 营收份额。
我们预测该业务 2022 年实现营收约 10 亿美元,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受益于份额进一步提升+规格升级+料号拓展,我们估量 2023-2024 年该业务有望分别贡献 12.0/15.7 亿美元营收。

AR/VR:中长期增量明确,公司横向切入 A 客户 VR 产品摄像头模组受益发展

核心不雅观点:行业层面,随芯片算力逐步强化,我们看好 AR/VR 单机摄像头搭载量进 一步提升。
我们测算至 2026 年,环球 AR/VR 摄像头出货量有望近 3 亿颗,对应 2022-2026 年 CAGR 为 47%。
参考 wellsenn VR 对 Pico Neo3 的拆机报告中摄像头模组的单机代价 量(6 美元),考虑后续更高代价量的 RGB 摄像头等产品逐步上机的成分,我们测算至 2026 年,环球 AR/VR 摄像头市场空间将达约 22 亿美元,对应 2022-2026 年 CAGR 为 53%。
公司层面,公司作为 A客户智好手机及平板紧张的摄像头模组供应商,和 A客户互助多年, 后续或有望进一步成为 A 客户 VR 产品摄像头模组供应商,为公司贡献主要古迹增量。

行业趋势:短期增速阶段性放缓,中长期迎高确定性发展

VR:2021 年 VR 设备首次打破千万量级,2022 年短期承压,中长期有望坚持 CAGR 约 30%发展,IDC 估量 2026 年 VR 出货量有望达近 2800 万台。
出货量角度,我们认为 META、索尼、Pico、A 客户等将加速硬件迭代,且更多品牌有望参与。
2023 年随着新品 推出,IDC 估量行业整体出货有望达到 1244 万台,同比+31%,估量未来以 CAGR 约 30% 连续发展,2026 年将达到近 2800 万台。
分品牌而言,我们估量短期 META 仍占主导, A 客户后续发展动力强劲。
据 wellsenn VR,2021 年 Meta 霸占环球 VR 市场约 85%份额, 我们估量 2022 整年 Meta 仍有望霸占约 80%+份额,延续 VR 终端市场绝对主导地位,此 外估量 Pico/索尼分别霸占 7%/3%市场份额。
我们估量 A 客户于 2023 年入局,产品定位 相对高端,有望凭借极强的品牌号召力实现出货量的快速打破。

AR:环球 AR 设备出货量过去 4 年坚持在 10-30 万台水平,2022 年短期承压,中长 期有望快速放量,IDC 估量 2026 年环球 AR 出货量有望达 350 万台+。
出货量角度,目前环球 AR 设备紧张面向 B 端客户,2018-2021 年出货量坚持在 10-30 万台水平,紧张因 为 B 端客户与 AR 设备厂商正在共同探索落地场景,进行小范围考试测验,尚未达到大规模部 署阶段。
随 RealWear、影创、爱普生等 B 端第一阵营逐步推动 AR 设备在更多场景落地, 同时 C 端品牌 Rokid、Nreal 持续发力,将驱动 AR 设备出货量快速增长,IDC 估量 23/24/25/26 年环球 AR 出货分别约 36/75/149/353 万台,CAGR 超 100%。
分品牌而言, 目前整体格局未定,我们估量短期微软等 B 端第一阵营仍占主导,估量 2022 年微软有望 霸占约 35%市场份额,此外影创/MAD Gaze/RealWear/爱普生分别霸占 4%/4%/2%份额。

摄像头为 AR/VR 终端交互核心部件,直接影响用户利用体验。
为实现人与 AR/VR 设 备间的交互,终端设备须要通过传感器捕捉用户动作信息(追求多动作、广范围、高精度、 更自然),随后利用芯片打算以识别用户状态(追求精度高、速率快),再输出内容使得用 户在感官上得到反馈(追求更真实、更丰富),而摄像头则成为以上功能实现的紧张视觉 根本。
据 Omdia,从用户体验的完全性上来看,一个较为范例的消费级 AR/VR 产品须要 至少配备 6 颗摄像头,个中包括 2 颗定位摄像头(用于完成 inside-out tracking 设备自身 定位)、2 颗眼球追踪摄像头、1 颗 ToF 摄像头(实现手势追踪)和 1 颗 RGB 摄像头(用 于外界环境彩色捕捉,实现更自然的 see through 功能)。
整体而言,目前眼动追踪(表情 识别)、RGB 摄像头(see through)、手势识别等功能仍多用于中低端产品,料后续有望 逐步上机。

——眼动追踪:眼动追踪能够理解用户注目点位置,更能洞察用户意图,可使交互更 方便。
据 VR 陀螺,近年来眼动追踪在 XR 企业级设备和运用开拓上得到普遍采取,我们 估量未来在消费级设备上有望陆续搭载。

——RGB 摄像头(see through):see through 模式下,用户可实时查看真实的外部 环境,进而实现探求手柄/手机/遥控器等,不再须要频繁地穿着和摘脱,极大提高永劫光 佩戴 VR 头显的便利性。
相较于黑白摄像头,搭载 RGB 摄像头可实现外界环境彩色捕捉, 使得穿透模式体验更加自然便利,但由于功耗及算力哀求等缘故原由,目前 RGB 摄像头多应 用于高端款产品。

——ToF 摄像头:ToF 是测定向物体发出的光源反射回来的韶光进而打算间隔的技能, 紧张运用于中远间隔识别、环境构造识别、手势识别、体感游戏等。
综合比拟看,ToF 具 备构造大略、模组尺寸更小、探测间隔更远、材料本钱更低等上风,较构造光、RGB 双目 办法更适用于 VR 领域。

随芯片算力持续提升进一步强化对图像渲染和交互处理的性能支持,AR/VR 单机摄 像头搭载量有望随之增加。
我们测算至 2026 年,环球 AR/VR 摄像头出货量有望近 3 亿 颗,对应 2022-2026 年 CAGR 为 47%。
我们看到,随芯片算力提升,近年来 AR/VR 产 品摄像头搭载数量和种类亦随之增加,用户体验逐步改进。
如 Oculus Quest 2(2020 年 发布)搭载 4 颗黑白摄像头,Oculus Quest Pro(2022 年发布)则搭载 10 颗摄像头(包 括 2 颗定位摄像头,1 颗用于实现彩色透视的 RGB 摄像头,侧面 2 颗用于头部追踪和深 度识别的摄像头,5 颗位于头显内拥有眼动追踪、面部识别和追踪的摄像头);Pico Neo 3 (2021 年发布)搭载 4 颗定位摄像头,Pico 4 enterprise(2022 年发布)则新增 1 颗 RGB 摄像头和 3 颗红外摄像头(个中 2 颗用于实现眼球追踪,1 颗用于面部追踪)等。
据 IT 之家,苹果首款 VR 产品 Apple Reality Pro 或配置有 15 颗摄像头,个中,8 个摄像头 用于 see through 影像穿透,用户无需摘掉 AR/VR 头显就可以看到周围的环境;6 个摄像 头用于生物识别功能(眼动追踪、面部识别和追踪等),1 颗摄像头则用于环境监测。
展望 未来:

——出货量角度:随芯片算力逐步强化,我们看好 AR/VR 单机摄像头搭载量进一步 提升。
我们预测至 2026 年,环球 AR/VR 摄像头出货量有望近 3 亿颗,对应 2022-2026 年 CAGR 为 47%。

——市场空间角度:参考 wellsenn VR 对 Pico Neo3 的拆机报告中摄像头模组的单机 代价量(6 美元),考虑后续更高代价量的 RGB 摄像头等产品逐步上机的成分,我们测算 至 2026 年,环球 AR/VR 摄像头市场空间约 22 亿美元,对应 2022-2026 年 CAGR 为 53%。

聚焦公司:积极布局 VR 产品,有望受益需求放量

苹果估量在年内发布 MR 新品,单机摄像头搭载量或达 15 颗,随下贱需求放量公司 作为核心供应商有望受益。
据彭博社宣布,苹果首款 MR 设备估量在 2023 年内发布,售 价将高达 3000 美元,顶尖的硬件配置、创新的交互办法和优质的内容生态为其核心创新 亮点。
硬件方面,我们估量苹果首款 MR 在光学、显示、芯片、交互等方面有显著创新, 发布定位聚焦 To B 端和超高端 To C 市场。
摄像头配置方面,据 IT 之家,该产品共配置 有 15 颗摄像头,8 个摄像头用于影像穿透,用户无需摘掉 AR/VR 头显就可以看到周围的 环境;6 个摄像头用于创新的生物识别功能,1 颗摄像头则用于环境监测。
我们估量首代 苹果 MR 2023 年内出货量为 50~100 万台,后续随着新品的迭代,出货量水平有望进一步 上行。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 A 客户智好手机及平板紧张的摄像头模组供应商,和 A 客户 互助多年,且已于 2021 年布局 AR/VR 领域,后续或有望进一步成为 A 客户 VR 产品摄 像头模组供应商,从而为公司贡献主要古迹增量。

盈利预测:未来紧张看下贱需求放量,我们估量 2023-2024 年有望实现营收 0.4/1.6 亿美元。
公司与 A 客户互助多年,具备良好的大客户互助根本和丰富的 FC 工艺摄像头模 组生产履历,我们估量公司有望顺利进入 A 客户 VR 新品摄像头供应链,2023-2024 年该 业务有望分别贡献约 0.4/1.6 亿美元营收。

车载业务:切入激光雷达组装,受益行业高增长

核心不雅观点:行业层面,激光雷达是高等别自动驾驶中必不可少的传感器。
出于对安全 性的绝对哀求,激光雷达可知足传感器配置“多样性与冗余性”的哀求。
我们测算,2022 年环球乘用车载激光雷达出货量约 15 万颗,2023 年环球车载激光雷达出货量有望打破 50 万颗,估量禾赛、速腾和 Innovusion 仍将是出货主力。
展望 2024 年,我们估量环球车载 激光雷达出货量有望在 2023 年的根本上翻倍。
公司层面,公司拥有丰富的镜头模组和光 学部件组装、测试履历,依托立讯精密的生产制造积累和资源,顺利切入速腾聚创激光雷 达的组装、标定和出厂测试业务。
速腾采取“905nm+MEMS”技能路线,斩获浩瀚乘用 车企量产订单,其紧张产品 M 系列已得到丰田汽车等近 20 家车企 50 余款车型定点订单, 预期订单量超过 1000 万台。
我们看好公司伴随速腾聚创出货量快速提升实现古迹发展。

行业趋势:从选配后装走向标配前装,进入从 1 到 N 的快速渗透期

我们认为,激光雷达是高等别自动驾驶中必不可少的传感器。
在对安全性的绝对哀求 上,激光雷达能知足传感器配置的“多样性与冗余性(diversity and redundancy)”哀求。
激光雷达的事情事理紧张是通过发射激光束来丈量视场中物体轮廓边沿与设备间的相对 间隔,从而准确捕捉这些轮廓信息组成点云,并绘制出 3D 环境舆图;具有分辨率高、精 度高、视角大、测距范围广和抗滋扰能力强等优点,恰好可以填补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在 感知方面的毛病。
目前市场上供应 L2 级赞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其传感器配置紧张由摄 像头、超声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组成,该配置可用于汽车的自适应巡航或自动停车等主流 L2 级场景,但仍旧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难以支撑更高等别自动驾驶功能所须要的安全冗余性。
例如摄像头在阴郁和恶劣景象情形下表现不佳,车载毫米波雷达易受探测目标对电磁 波反射敏感度影响。

随着形状尺寸的缩小和本钱的低落,激光雷达已经进入前装量产周期。
据盖世汽车预 计,激光雷达将由机器式走向半固态再走向固态阶段,激光雷达一方面尺寸逐渐缩小,便 于安装和提升都雅度;另一方面本钱持续优化:结合 Neuvition 数据,1)机器式激光雷达 实现高线束须要多个激光发射器,同时扫描系统依赖旋转电机,激光雷达的部件、制造、 系统本钱都极高;2)半固态激光雷达(如 MEMS)可以减少激光器和探测器数量,极大 地降落本钱,同时 MEMS 微振镜并不是为激光雷达而出身的器件,已经在投影显示领域 商用化运用多年,供应链较为成熟,本钱更可控;3)固态激光雷达(如 Flash)不含移动 部件,类似于半导体可以通过扩产持续降落边际本钱。
更低的本钱和更小的形态使得激光 雷达前装走入量产周期,我们估量干系定点项目将在 2023 年起密集量产。

短期来看,未来两年落地的车型目前已基本完成规划,我们估量 2023 年环球车载激 光雷达出货量有望打破 50 万颗。

——2022 年,环球乘用车载激光雷达出货量约 15 万颗,2023 年有望打破 50 万颗, 展望 2024 年有望在 2023 年的根本上翻倍。
参考中信证券研究部报告《家当策略自动驾 驶家当研究系列—行业新阶段,激光雷达当前的三个预期差》(2022/02/08),我们以自下 而上的方法,对 2022 年环球紧张的激光雷达车型进行梳理,我们估算环球乘用车载激光 雷达出货量约 15 万颗,而搭载激光雷达的乘用车销量约 10 万台,对应 8000 万台新车销 量渗透率约 0.1%。
我们估量 2023 年环球搭载激光雷达的乘用车销量约 40-50 万台,对应 8700 万台新车销量渗透率约 0.5%,蔚来、小鹏、空想仍将贡献紧张销量。
展望 2024 年, 我们估量环球车载激光雷达出货量有望在 2023 年的根本上翻倍,从产能的角度,禾赛科 技和速腾聚创 2023 年的方案产能皆已超百万台。

——我们对 2023 年有望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进行梳理,个中标配车型超 10 款,选配 车型超 20 款。
另有 Cepton 和通用的互助,以及速腾和比亚迪、一汽红旗、奇瑞和极氪的 互助,亦有望于 2023 年落地。
综合来看,2023 年环球落地的激光雷达车型估量将超 30 款。
针对车型销量,我们参考过往销量、车企品牌力以及定价区间,假设单车型的年销量 在 1000-120000 台不等。
针对选配比例,我们假设,中高端车型(定价 30 万元及以上) 和中低端车型(定价 20-30 万元)分别约 20%和 10%。
综合打算,2023 年环球车载激光 雷达出货量估量超 50 万颗。
估量禾赛、速腾和 Innovusion 仍将是出货主力。

中期来看,车企不才一轮车型的方案中是否会连续搭载激光雷达紧张取决于激光雷达 的降本速率、智能驾驶功能的体验感以及车企纯视觉路线的发展情形。
我们认为,激光雷 达想要大规模上车(渗透率超 50%),单车代价量或需掌握在 500 美元以内,且需供应超出纯视觉智驾系统的额外体验。
此前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体验感尚有不敷,但随着高速、 城区、停车等场景 NOA 功能的逐步落地,智能驾驶功能带给消费者的体验感有望日益提 升,从而逐渐成为刚需。
而由于其他车企在 BEV、栅格网络等纯视觉领域与特斯拉仍存在 较大差距,想要实现相同乃至更优的智能驾驶效果,大概率仍须要激光雷达的赞助。

据 Daas-Auto 转引的 Yole《2022 年激光雷达行业报告》,速腾聚创累积定点数量和 出货量都排名中国第二、环球第三,高市占率加持下速腾聚创有望率先受益市场高增。
速 腾聚创采取“905nm+MEMS”技能路线,斩获浩瀚乘用车企量产订单,我们认为其紧张 上风在于较高的性价比、易于量产的构造设计和相对成熟的供应链。
而 MEMS 路线一贯 以来为人担忧的可靠性问题有望在今明年大规模的量产上车中得到验证。

速腾采取电磁驱动 MEMS 技能路径,性能在 MEMS 激光雷达中相对领先。

——MEMS 技能(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振镜)对付振动相对敏感, 因此需研发隔离振动技能。
MEMS 技能的核心构造是尺寸很小的悬臂梁构造,通过驱动扭 杆使得 MEMS 微振镜进行振荡旋转,从而对激光进行反射,仅须要少量激光探测器即可完成高线束的扫描效果,因此体积较小、本钱可控。
MEMS 并非新技能,但成熟的硅基 MEMS 工艺镜面直径仅 1mm 旁边,难以知足激光雷达的性能哀求。
微振镜面积太小,会 导致扫描角度过小,视场角难以提升。
同时微振镜的吸收孔径也与振镜尺寸直接干系,接 收孔径过小,会导致光功率旗子暗记过低,探测间隔偏近。
因此,MEMS 激光雷达想要提升性 能,就必须增大振镜尺寸。
但镜面尺寸变大后,本钱会明显上升,且支撑振镜的两根扭杆 也更加随意马虎断裂,因此需研发隔离振动技能。

——Innoviz 此前采取静电驱动式 MEMS 路线,与宝马的互助推进并不顺利,我们认 为或与车规问题有关,且须要从激光雷达厂商、车企和 Tier 1 三方进行剖析。
操持搭载 Innoviz 激光雷达的宝马最新 iX 车型原定于 2021 年上市,但并未如约。
据 Tech Times 报 道,InnovizOne 将搭载于宝马新 7 系,估量 2023 年上市。
鉴于 MEMS 激光雷达对付振 动相对敏感,因此我们认为不用除 InnovizOne 在可靠性方面碰着了一定的寻衅。
但与此 同时,我们认为,宝马作为德国传统车企,对付汽车上各零部件的车规认证会更为严格, 且对付激光雷达车型的推出也没有造车新势力那么急迫,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拖累 Innoviz 的上车进度。
此外或也与 Tier 1 供应商(Magna)环节有关。
目前,Innoviz 详细采取哪 种 MEMS 路线不详。

——而针对 MEMS 的可靠性问题,速腾采取了可靠性相对较高的电磁驱动办法,且 得到 AEC-Q10X 车规认证。
电磁驱动和静电驱动的紧张差异在于驱动办法的事理不同。
电磁驱动的驱动力来自于电磁或永磁体(Magnet),须要有数十微米厚度的电磁线圈,封 装须要配置永磁铁;而静电驱动则是利用带电导体(电极板)间的静电浸染力。
据汽车之 心先容,静电驱动办法较为成熟,封装大略、体积小且功耗低,但电磁式能够将悬臂梁的 强度做得更高,以提升可靠性,同时实现更大的扫描角度。
2022 年 11 月,速腾公开了目 前唯一得到 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车载激光雷达实验室,拥有激 光雷达全环境运用处景的仿照测试能力,可自主进行超过 120 项测试。
据汽车之心微信公 众号宣布,过去两年,速腾的车规级激光雷达 M 系列累计完成了超 36000 小时高温耐久 测试、超 24000 小时高温高湿测试、超 21000 小时的循环温度冲击测试以及超 40000 小 时的独立器件测试等,覆盖了 HALT 测试、HAST 测试、高低温事情测试、EMC 测试以及 高海拔、盐雾、冰水冲击、防尘防水、温度极限等车规级可靠性测试项目。

速腾聚创采取电磁驱动式 MEMS 技能路线,量产能力突出,产品可靠性有望在今明 年量产上车的过程中得到考验。
我们认为,速腾之以是能够拿下多项定点,除产品本身突 出的性价比外,公司的量产能力是另一大关键。
其长距激光雷达 M 系列的构造设计相称精 简,包括 5 个收发模组+5 块小镜子(反射镜)+1 个振镜模组,元器件的减少使 M 系列的 装置难度和加工韶光大幅低落。
同时,速腾收购 MEMS 供应商希景科技,向上游整合, 进一步提升量产能力。
据速腾聚创微信公众号,公司 M 系列激光雷达已得到丰田汽车等 近 20 家车企 50 余款车型定点订单,预期订单量超过 1000 万台。

公司剖析:卖力速腾聚创激光雷达的组装、标定和出厂测试

高伟电子与速腾聚创合伙建立立腾创新,卖力速腾聚创激光雷达的组装、标定和出厂 测试。
2021 年 11 月,立讯精密宣告与速腾聚创在激光雷达领域展开互助;2022 年 3 月 合伙公司立腾创新成立,高伟电子孙公司东莞高伟电子控股 51%,速腾聚创控股 49%。
据集微网表露,高伟电子通过 JDM 的模式参与速腾聚创产品的设计和制造,速腾聚创的 激光雷达组装、吸收发模组组装、标定以及测试都由高伟电子卖力,未来速腾聚创将逐渐 专注于激光雷达方案和软件部分,生产制造环节逐步由高伟电子卖力。

高伟电子大规模量产能力助力速腾聚创激光雷达降本。
激光雷达的本钱和量产一贯处 在一种动态的平衡中,只有降落本钱才能得到更多车企的青睐,但也只有大规模的量产才 能够更快地把本钱降下来。
我们在前文中提到,MEMS 扫描方案由于构造大略,成本相对 较低,但若想要提升性能,则须要选用大尺寸微振镜,本钱也会相应地有所上升,速腾投 资的希景科技(速腾持股 55%)研发的便是 5mm 的 MEMS 微振镜,理论上本钱上风并 不会十分明显。
但我们认为,通过获取多家车企的量产订单,速腾将更有机会享受规模化 效应所带来的降本可能。
速腾与高伟等厂商互助打造的智造集群一期投资超 10 亿元,厂 房面积超 5.5 万平方米,先后搭建近 20 条自动化产线,并同步自主开拓高度智能的生产 软件,可达到“每 12 秒生产一台激光雷达”的生产节拍。

盈利预测:受益于激光雷达逐步走向前装标配的趋势,速腾聚创累计定点超 50 个, 预期订单量超过 1000 万台,我们估量速腾聚创 2023-2024 年激光雷达出货量为 20 万、 80 万。
考虑到未来速腾聚创将逐渐专注于激光雷达方案和软件部分,生产制造环节逐步由 高伟电子卖力,我们估量 2023-2024 年高伟电子为速腾聚创代工激光雷达的营收分别为 0.36/1.9 亿美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
如需利用干系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