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特点
三合水竹凉席是“开州三绝”之一。以有“水竹之乡”之称的映阳沟产的水竹为质料,经破竹、刮青、备篾、过匀刀和归天处理后,手工精心编织而成。三合水竹凉席在利用过程中会自然变色,竹黄色逐渐润染至中黄,继而变成金黄,经多年利用,黄色浸润,黄中呈红,红黄相映,光荣喜人,夏天利用,席面优柔光滑,风凉宜人,利用韶光长达15~20年,乃至在20年以上。
水竹成长在海拔400米以上地区,成长缓慢,3~5年才合格可用,一床席子须要10~20根水竹。水竹比慈竹柔韧。

二、历史渊源
三合水竹凉席始于清乾隆年间,已有上百年生产历史。人们在道光年间已开始制作精密至2.0毫米,编织有梅、兰、竹、菊图案的细篾席。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开州人李宗羲中举,赴安徽为官,随身携带开县水竹凉席赠予同仁,使开州水竹凉席声名大震。民国期间,在三合镇周边数十里的村落、乡,险些家家户户编织凉席,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竹席市场,各地商贾云集。20世纪80年代,三合场有20余家竹编厂,壮盛期间年产竹凉席达100万余床,脱销全国,还远销至美国、日本、朝鲜、新加坡、埃及等国家。1960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出访东南亚地区,带10床编织有“嫦娥奔月”“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等图案的开县水竹凉席作为礼品,赠送友邦。2006年6月,国家商务部技能声援利比里亚,竹藤编声援技能小组决定在重庆招聘几名竹编人才,中和镇三合场的竹编技能职员袁永合和张文见两人,因技艺高超,顺利通过目测和现场操作考察,走进利比里亚国家职业培训中央当起了教官,还成为总统家宴的座上宾。
三、体例工艺
水竹凉席体例严格遵照以下工艺流程:
四、发展状况
(一)品种开拓
多年来,随着市场的需求的发展,开州水竹凉席又有了新的发展,从单一的凉席发展到坐席、睡席、挂席、帘席等10多个品种,图案设计精美,远销东、西亚各国。
(二)私人订制
竹编工艺专业互助社供应私人订制服务,为顾客生产个性化的竹编产品。
五、名誉认证
国庆10周年时,开县水竹凉席曾送北京参加献礼展出,后被评为全国“六大名凉席”之一。2011年4月,开县水竹凉席传统工艺被列入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1年9月,被重庆市商业委员会付与“重庆老字号”称号。2012年3月,“开县水竹凉席”成功注册地理标志牌号。2016年12月,“开州水竹凉席”被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重庆市著名牌号”。2017年9月,“开州水竹凉席”荣获首届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摘编自《重庆市志·农特产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