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号,刚刚创立三年并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新电商」平台——拼多多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招股解释书,这个专注低端中的低真个电商平台,无疑成了一个新的商业独角兽。
比拟一下两个电商大佬阿里和京东:目前阿里市值5000亿美元,京东市值500亿美元,而拼多多300亿美元的估值,将快速遇上创业19年的阿里,创业15年的京东。
这些年成功逆袭的小企业,不止拼多多一家,其余名创优品、一条都属于颠覆市场的新兴企业,在成本的催化下,他们也都得到了野蛮成长,名创优品四年开店2600家,2017年营收打破18亿美元。那么,这些颠覆了行业的企业都有什么特色?

或许我们可以在理查德·科克的「极简法则」中找到答案。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领域,小企业如果和大企业拼效率、拼实行、拼资源、拼技能,都险些没有成功的几率,小企业唯一能够成功逆袭的机会便是毁坏性创新,而毁坏性创新的方法便是「极简法则」。
极简法则将毁坏性创新分为两类:价格简化和命题简化。
价格简化,用极致的本钱为自己打造竞争壁垒
理论上来说,彷佛规模更大的企业越随意马虎实现价格简化,但实在不然,大企业每每走在这个事情的反面。
在《创新者的窘境》里面,作者总结了大公司的创新窘境在于面临两个主要障碍:
第一,产品创新总是向更繁芜、更高真个方向发展,由于他们在「谛听顾客的声音」,而顾客总是会对产品提出更多、更繁芜的哀求。
但对付中低端客户来说,他们只须要拥有大略功能的性价比更高的商品,而对付大品牌推出的繁芜而高真个设计无力欣赏。
知足这些中低端人群的产品需求,就成为后来价格简化者的创新机会,他们会舍弃高端、繁芜、多余的非必要功能,从而简化生产本钱,降落商品发卖价格,得到中低端消费者的拥护。
我们非常熟习的快时尚家居品牌宜家,便是一名出色的价格简化者。
家具由于一样平常又重体积又大,仓储、运输的用度在产品价格中霸占非常高的比例。宜家正是看到了这个机会,对产品进行了简化改良,宜家的大多数产品都由客户自走运输、自主安装,少了这部分本钱,宜家建立起了自己的竞争壁垒,多年来无人超越。
第二,对付成熟的领先品牌来说,由于新兴的创新市场每每短期内很丢脸到巨大收益,这种收益和现有业务比较每每微不足道,以是成熟企业每每会由于要掩护既得利益,而不愿意投入大的精力进入前景渺茫、奏效不愿定的创新领域。
而对付创业者或行业掉队者来讲,他们更乐意为了公司的命运旋转而奋力一搏。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创新者都可以对市场上的成熟产品进行价格简化呢?
并不是,很关键的一条在于位居Top1的品牌有没有给你留「价格可调度空间」。
拿「小米」来举例:小米的成功在于性价比,正如雷军说的那样「一贯以来中国的消费者认为价格越贵越好,我希望能够冲破这种偏见,做一款同样性能但价格更低的手机来做事大多数人」,于是在此理念的根本之上有了小米这家企业。
而个中在营销界,由于黎万强《参与感》一书的出版,会有很多人认为小米的成功在于互联网思维,比如:社区运营、病毒传播等,但实质上,任何一种营销办法都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企业成败的基石在于产品,小米的成功实质上在于捉住了中间人群。
iPhone、三星这些智好手机行业引领者,由于产品定价较高,中间有弘大的家当利润,从而给了小米价格简化的机会。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iPhone从一开始定价就在2000元呢?恐怕就不会再有小米。
MINISO名创优品如今分布在环球各大阛阓,这个品牌也是个范例的「价格简化」者。
这个市场机会是如何出身的呢?
走阛阓渠道的同类品牌给了他创新空间,比如:饰品品牌施华洛世奇、发饰品牌盛行美、日用品品牌无印良品,名创优品整合了这几个品牌,从低价位切入攫取中低端市场,实现了价格简化。而后面产生的规模效应,又让名创优品更进一步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同样的质量你没有办法做到他这么低的价格,同样的价格你做不到他这种质量。
但价格简化并不总是成功的,多数失落败者都在于无法节制好品质和价格的平衡点,比如:凡客。
凡客是快时尚服装的价格简化者,但它失落败了,除了管理成分,还有一个便是缺少「品质背书」。消费者的固有思维是「便宜没好货」,以是,定价偏中低真个商品加倍要重视品质的宣扬,由于你的品牌「伤不起」。
生理学上有个观点叫「预期效应」,在消费行为中表现为「价格决定品质」,消费者心中对付品牌利害的标准实在完备是非理性的,同样的一件衣服在地摊上卖20,打上迪奥的标能卖2000,两个都有人买,而且每每买了迪奥的更有知足感、对品牌的满意度也更高。
以是,走价格简化路线的最须要掩护的便是自己的品质问题,要让消费者明白,你的产品之以是便宜并不是由于偷工减料,而是其他高价位的定价不合理,这是非常有难度的。
凡客在品牌消逝之前就面临严重的品质质疑,但凡客有没有机会呢?
在我看来它本来是有机会的,那便是选择高真个渠道,比如时尚阛阓进行专柜入驻,而不是更便宜的网络发卖渠道。
在这里说一下名创优品的创业历史上的一段故事。
品牌创始人叶国富曾经在一次会议中提到,他最初是把这种佳构十元店开在人口密集的商贸城附近的,这里人流量大,消费层次不高,该当说很符合传统上我们认为的定位标准,十元店不就该当开在批发市场阁下,和那些几十块钱的服装品牌一条街吗?!
但后来证明这个决策非常缺点,买卖很差,迁移转变点反而在他把这种十元店开进了大型阛阓!
有了阛阓的品质背书,大家对付名创优品多了一份品质信赖,同时由于它定价很低,以是真的称得上「物美价廉」了。
以是,同样的产品你在地摊上发卖是「便宜没好货」,但在阛阓俊秀的柜台上发卖就会变得「物有所值」,这是一种「降维」打击,是市场的「搅局者」。
好地段、高端阛阓便是它的「品质证明状」,有名设计师、都雅的装修、毫无压力的购物体验,更是提升了品牌的附加值。无论是名创优品、宜家、小米,实在都非常努力地在做这两个方面的掩护,毕竟,价格简化者一旦遭遇信赖问题就会万劫不复。
命题简化,将产品做到极致
除了价格简化,捉住中低端消费人群,同时还可以进行命题简化,通过极致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
命题简化并不虞味着一定要进行科技创新,而是要更关注一项核心功能。大企业的发展轨迹总是方向于知足更高端、更多样化的用户需求,是在产品创新上一直做加法,而命题简化正好想法,它要做减法。
在肯·西格尔《猖獗的简洁》中,讲述了最初做iPod的故事。
乔布斯在做iPod的时候,索尼也推出了一款叫sony clie的高科技产品,这个产品将多种功能溶于一体:既能播放音乐、又可以录像、上网浏览等。但乔布斯做的iPod是一款聚焦于单一功能的音乐播放器,它上市后很快将「万能」的Sony clie挤出了市场。
命题简化一样平常都在产品上高度聚焦,他们的定位要么是做事所有人群的某一个共同的小需求,要么是做事特定人群。
(1)kindle,专注于知足所有人「读书」的需求
kindle只有读书功能,这个电子书阅读器刚刚推出的时候,连乔布斯都不看好。乔布斯在2008年见告《纽约时报》,电子阅读器Kindle不会成功。
他说:
「一个产品是好是坏并不主要,主要的是人们不再阅读,40%的美国人一年读的书在一本以下。Kindle的全体理念便是有问题的,由于人们不再读书。」
而事实证明,kindle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2)「一条」电商,只做事对审美有较高哀求的中产阶层
「一条」以高品位***内容得到了大量用户,之后成功转型电商,专注高端设计师品牌,做事对产品审美哀求比较高的中产阶层,目前单月流水已经破亿。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办法做到命题简化?
1)简化功能并做到极致
正如iPod、kindle这样的产品,它们不追求功能的多样化,而是将一个大略的功能做到极致,从而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品牌。
2)简化定位、品牌个性化
在这个消费者狂热追求个性化的年代,品牌纵然在产品上无法做到极致品质,也可以通过个性化定位与消费者产生情绪共鸣,从而赢得市场。
定位为「滑板鞋」的vans便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虽然这看上去是个小众的不能再小众的市场。但我们一想到玩滑板的人,就会遐想到「酷」、「新潮」这样的观点,因而vans的粉丝绝大多数都不是真正玩滑板的人,而是「神往」成为玩滑板的人,他们在为自己的欲望买单,在为「酷」、「新潮」这样的代价认同感买单。
这就彷佛业余打羽毛球的人们即便打球频率很低,他们也希望购买更专业的「李宁」的产品,由于「李宁」这个品牌所传达出来的专业感知足了人们内心对自己的期望。
3)简化设计让产品更易用
简化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方便人们的利用,将本来利用繁芜的产品设计得更大略,360虽然是个价格简化者,但现在的360更像一个命题简化者,比如:「一键清理」、「一键加速」这样的工具,都让产品的利用变得大略。
本文由 @青眉煮酒 原创发布于大家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容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