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第24个天下就寝日,主题为“康健就寝 大家共享”。在中国医师协会就寝医学专业委员会日前举办的2024天下就寝日科普讲座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启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等多位专家重申,就寝是生命最基本的构成,就寝也是康健的根本,享有康健的条件必须享有好的就寝。
就寝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就寝是一个繁芜的生理过程,与复苏时比较,就寝期间大多数生理功能会发生改变,例如心率、动脉血压、体温、激素分泌及免疫功能等。

“就寝对康健的影响非常大,良好的就寝能让大脑得到规复,把大脑一天产生的垃圾‘清零’。”陆林指出,睡觉往后脑筋变得复苏便是这个道理。
良好的就寝不仅可以增强影象力,还可以增加人体免疫力,降落传染疾病的风险。陆林谈及自身的经历,遇有感冒发热,他都是凭借良好就寝和丰富饮食得到了快速康复,可见就寝非常主要。
陆林的团队曾做过一项研究,结果创造,孕妇的就寝质量直接关乎孩子的身体康健,如果睡不好,涌现早产的风险也随之提高。
“从医学上来说,就寝问题涉及各个科室”,就寝问题会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风险,而就寝障碍还会增加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风险。陆林建议,每位年夜夫都要理解就寝康健的知识。
那么,优质就寝是什么样的?“就寝是个体差异非常大的主不雅观体验,对就寝的标准并没有一个完备定论。”都城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寝中央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就寝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郭兮恒先容,如果个人觉得睡得好,越日精神状态充足,这便是比较好的就寝。从医学角度来说有几项详细指标,例如应在晚上10~11点入睡;成年人的就寝时长一样平常须要七八个小时;睡醒后反应敏捷、心情愉快。
“少就寝多刷题”是本末倒置
人的生平有三分之一的韶光在就寝中度过,对处于快速成长发育阶段的儿童而言,就寝的韶光则须要更长。“康健良好的就寝不仅能促进孩子的体格成长,还有助于脑发育、措辞、认知及社会感情发展。”陆林强调。
一项对17182名3~4岁学龄前儿童从初入园始开展的3年追踪研究显示,这一年事段儿童就寝问题如得到缓解,可能会有利于其感情行为问题的改进。在研究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央发育行为儿科江帆教授、王广海研究员团队还创造,持续存在的就寝问题或者新发的就寝问题,与感情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干系。
在儿科门诊中,就寝问题是常见的就诊缘故原由。都城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寝中央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就寝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徐志飞表示,如果青少年就寝不敷,儿科年夜夫会更关心孩子的神经认知发育问题,比如说影象力、把稳力、感情、实行功能等问题。
“很多老师、家长根本没故意识到就寝的主要性。很多孩子学习到深夜,一早6点多就赶着去学校早自习。少数孩子韧性比较强可以扛下来,但扛不下来的孩子会失落眠、焦虑,导致身心俱疲。”陆林指出,“希望孩子少就寝多刷题考出好成绩,这实在是本末倒置。康健在先,后是学习。”小学生、初中生至少要睡够9个小时,高中生要睡够8个小时。
就寝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就寝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人们在就寝过程中如发生不正常的生理征象,医学可以检测到。“我们已认识和创造90多种就寝疾病,通过治疗,病人可以规复正常的生活。”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专科部部长、中国医师协会就寝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叶京英表示。
通过持续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各地已经建立了2000~3000家就寝医学中央。“我们的巡讲活动在当地培养了大批从事就寝医学专业的年夜夫,包括基层医院的年夜夫。同时,建立了考察和评价标准,培养达到国家标准的就寝监测技师,为"大众年夜众供应精准的就寝诊断。”叶京英先容。
如何才能睡个好觉?可以通过中度运动改进就寝,有氧运动比无氧运动要好;睡前只管即便放松,建立寝室、床和就寝强有力的关系,不要上床看手机、打电话、看电视;避免过多地关注就寝,如果实在无法入睡,可以用一些药物,但不建议长期服用安眠药。此外,晚餐最好在睡前两三个小时进行,七分饱足矣;白天有机会在阳光下面晒半小时,光照对夜间就寝很有帮助;睡前可以阅读纸质书本,而不要摆弄电子产品。
专家们纷纭表示,一辈子康健,须要靠我们自己去掩护。大家从我做起,从良好的就寝开始,我们的康健才有保障,这也是举办活动的意义。
《光明日报》(2024年03月21日 09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