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吴苏
中国钓鱼大爷的鱼竿里藏着国之重器。
由于重量轻、韧性好,钓鱼爱好者偏爱用碳纤维制作的钓鱼竿。

殊不知,连鱼竿,中国也曾经受制于日本。
钓鱼竿中的碳纤维,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培植中不可或缺的计策性新型材料,能大大提高军用飞机等高端装备的性能,被誉为“新材料之王”、“玄色黄金”。
因其特性,西方在碳纤维领域对中国进行严格的技能封锁和出口限定。个中,日本是环球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国,日本东丽、东邦和三菱丽阳三家日企,拿下了环球超50%的市场份额。
不但是市场份额,天下碳纤维技能也紧张掌控在日企手中,日本东丽更是行业霸主,其生产的碳纤维产品型号如T700、T800等,都是行业产品强度的标杆。
换句话说,日本一度实现了碳纤维环球性垄断。
据媒体宣布,依托技能垄断,以日本东丽为代表的国外巨子常常通过“关照式涨价,赏赐性供给”的办法,从中国赚走巨额利润,同时打压中国企业。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就对碳纤维展开研究,但技能一贯无法打破,只能依赖入口。能买到的都是较为低真个产品,纵然有钱也买不来高端产品,想依赖入口在国防领域用上高强高模碳纤维,更是不可能。
遭遇“卡脖子”困境,除了加快自研,别无它途,为此,有社会担当的科学家和企业家纷纭挺身而出。
2000年,中国高温合金材料的奠基人师昌绪参与到碳纤维的研发中。此时的师昌绪已近八十高龄,他不仅多次实地辅导,还专门给航空总公司写信“化缘”3000万元,帮助干系单位开展运用试验。
师昌绪直呼:“我们的国防太须要碳纤维了,不能总是靠入口,如果碳纤维搞不上去,拖了国防的后腿,我去世不瞑目。”
同样在2000年,做钓鱼竿起身的企业家陈光威带领团队成功打破,做出了第一条成功量产的碳纤维产线,冲破了西方国家长达40年的垄断。
陈光威此举,不仅真正撕破了日美等国家的“禁运”防线,也迫使部分入口碳纤维的价格下调了三分之二。用剖析人士的话来说,“日本环球垄断的高科技,被中国变成‘白菜价’”。
更主要的是,依赖入口被日企赚走的大量资金,被节省了下来。
电子行业剖析师张超算了这样一笔账:按照我国每年入口2.2万吨的数量打算,冲破垄断后一年就可以为国家节省外汇约50亿元。
经由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碳纤维家当开始跻出生界前列。
媒体称,中国正成为环球碳纤维国家中的“第三极”,有的国产高性能碳纤维综合性能已经优于日本东丽T700级碳纤维,在运载火箭、卫星、大型飞机和战斗机等高端装备都实现了运用。
比如,曾在珠海航展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中国自主研制的军用大飞机“运20”,就在飞机次承力件上利用了国产碳纤维,而光威复材研制的T700碳纤维,也成功通过了在火箭发动机机舱上的实验。
中国碳纤维家当加速攻击之时,日本东丽旗下生产轮胎的子公司却被曝出连续8年造假,修改149个产品的质检数据。网友称,这这天本东丽“跌下神坛的标志”。
中国碳纤维家当会连续攻坚克难,进而走出国门,打开更多更大的市场,而等待日企的,恐将是至暗时候。
参考资料:
1.流动性充裕与高估值背景下的碳纤维领头羊,市值不雅观察
2.师昌绪:我便是好管闲事,东南早报
3.被日本东丽“卡脖子”逼出来的碳纤维,中国商报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