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每个人心里怀念的已消逝产品都各不相同,小人书、老式缝纫机、碟片、磁带机、大哥大、寻呼机……那些曾经陪伴青葱岁月的老物件,你现在还留存着吗?有哪些已经买不到的产品,让你一贯念念不忘?它又为何霸占了你心里的一席之地?近日,采访到多名“影象”的收藏者,一起重温那个熟习的时期。
图为市民李师长西席收藏的“BB机”。广西新闻网演习生 李婷 摄
曾风靡的“BB机” 是别在腰间的传奇

“有事您呼我”曾是20多年前最火的盛行语之一。用什么呼呢?便是“BB机”,准确来说,中文称为寻呼机,英文称为BP机,英文“Beeper”的缩写,口口相传中寻呼机的名字就变成了更顺口的“BB机”。20世纪九十年代,手机在我国还未遍及,“BB机”成了人们除固定电话之外,非常主要的一种通信工具,也被人们视为那个时期里一种时尚的标志和身份的象征。
“那时候假如你的腰间挂着个寻呼机在街上走,途经的人都会多瞄你几眼,风光程度不亚于现在的女孩子背着名牌包上街,或是在朋友圈里“晒”最新款苹果手机的人。”曾经购买过“BB机”的市民李师长西席见告,自己是在1997年买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台“BB机”,如今已过去23年,这台“BB机”虽然已经利用不明晰,但它被李师长西席收藏了起来。李师长西席这台“BB机”的大小形似一个火柴盒,小巧轻便易于携带,机身上有一个长方形的屏幕和几个大略的按键,须要放置一块电池才可以利用。“BB机”信息来了会发出“滴滴”的声音,那时候只要熟习的声音响起,好几个人会同时看向腰间,确认是不是自己的“BB机”响了。“以前我每天出门就把它扣在腰间的皮带上,还会故意露出来,以为自己可威风了。”李师长西席说。
图为市民李师长西席收藏的摩托罗拉牌“BB机”背面。广西新闻网演习生 李婷 摄
由于“BB机”是单向传呼机,只能收到传呼的,回答还须要到公共电话亭联系对方,或是打电话到寻呼台,再让人工做事传话给对方。以是那时候,只假如大街小巷有电话亭的地方,你总能看到排队期待打电话的情景,排队的人清一色腰间别着一台“BB机”,都在等着复机。“后来我还换过一台在当时来说挺贵的‘BB机’,是摩托罗拉的牌子,六百多块钱,花了我大半个月的人为。”李师长西席见告。
20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移动手机的涌现和遍及,“BB机”开始逐渐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并于2007年全面停产,曾经风靡一时的“BB机”就此落幕。“‘BB机’是我对20世纪九十年代的回顾中不可短缺的一部分,以是现在我还把它们好好收藏着,有时候也会拿出来看看,想到很多那时候的事情,很有感触。”李师长西席说。
图为市民张师长西席收藏的一台“海鸥牌”老式室内木质摄影机。广西新闻网演习生 李婷 摄
定格美好瞬间 黑白相机承载光阴
很多人喜好拍照,不只是现在,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也一样喜好。在那个年代,相机的价格可不低,算得上是当时的大件之一。“海鸥牌”相机曾是我国著名的相机品牌,无论是家庭对付相机的选择,还是摄影馆用来拍照的相机,险些都能看到“海鸥牌”相机的身影。纵使在那个年代里,它还只是黑白相机,但却为很多人记录下了那时候宝贵的回顾,一声声“咔嚓”,将美好光阴定格。
图为市民张师长西席收藏的一台“海鸥牌”120双反相机。广西新闻网演习生 李婷 摄
市民张师长西席的家里就收藏着两台十分宝贵的国产“海鸥牌”黑白摄影机,“我们家是开摄影馆的,本身对相机就很有感情。小的这一台是‘海鸥牌’120双反相机,之前我爸就拿着它在摄影馆给别人拍过很多次照片;大的这一台是‘海鸥牌’老式室内木质摄影机,是我在八十年代末买的,当时卖3000多元,紧张用来拍证件照和生活照。”张师长西席说,虽然现在市场上各种类型、各种牌子的相机都有卖,也早已没有人再去拍黑白照片,但他最爱的还是这两台相机。“之前也有不少人出高价想让我出售这两台相机,我都舍不得卖,往后该当也会连续珍藏下去。”
图为市民黄女士收藏的连环画。广西新闻网演习生 李焕霖 摄
忆旧的连环画 藏着童年快乐光阴
连环画,又称为“小人书”,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以连续的图画阐述故事、刻画人物,内容多样,是老少咸宜的普通读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连环画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孩子们最喜好的课外读物,它陪伴了许多中国孩子度过童年,让他们通过连环画打开新天下的大门,理解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给几代中国人留下了美好影象。
“连环画不仅陪伴了我的发展,也陪伴了我孩子的发展。”市民黄女士在接管采访时见告,自己家里目前还珍藏着很多本连环画,并且每一本都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我买的连环画内容还是挺丰富的,紧张都是讲述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比如有岳飞、李自成等等,对我小时候很有帮助,是那个时候的精神食粮。所往后来我就将它们好好保存了下来,在我孩子小的时候也把这些连环画拿给他读,让他的童年留下特殊的回顾。”黄女士说。
图为市民黄女士收藏的连环画。广西新闻网演习生 李焕霖 摄
连环画大多都是一本长方形的小册子,每一页上都印有图画,图画的阁下配有几句简短的笔墨,简明扼要地描述出图画所表达的内容,一样平常来说,一本连环画可讲述一个完全的故事,或是某个故事的个中一个章节。连环画虽小,可却包罗万象,种类繁多。包含了中外古典名著、民间故事、历史故事,题材也分为抗战题材、当代名著、神话童话等等。
在那个年代,精神和物质生活相对匮乏,少有电视,更不用说电脑。很多孩子的课余韶光,都是通过阅读一本巴掌大的连环画来丁宁韶光。而且虽然那时候一本连环画只卖几毛钱,但已经算得上孩子们一笔不小的开销了。假如买到了一本喜好的连环画,可以愉快得一宿不睡觉,趴在被窝里,开动手电筒蒙着头,连夜也要把它一口气看完。第二天再和小伙伴们津津乐道地分享书里有趣的故事,其乐无穷。
图为市民李师长西席收藏的MP3。广西新闻网演习生 李婷 摄
影象里的声音怀念MP3听歌的日子
提及陪伴80后、90后度过青春期间最早的电子产品,那一定非MP3、MP4莫属了。过去我们说MP3可不但是一种音频文件的格式,同时还是一种音频播放设备的名称。MP3和几年前的蓝牙耳机差不多大小,刚刚兴起的时候,内存一样平常只有128M-512M,大概只能存40-300首歌。学生时期谁假如走在路上拿着一个MP3,戴着耳机,那便是人群里的焦点。再今后,整合了听歌、看视频、看小说等多种功能的MP4开始涌现,并逐步盛行了起来,形状更靠近现在的智好手机。但21世纪手机迅速更迭,智好手机的涌当代替了MP3、MP4的地位,它们陪伴着80后、90后从校园走进社会,带来过乐趣,却再也不能重回辉煌时候。
市民黄师长西席回顾起随身听时期,令他最怀念的是一部陪伴了他13年的魅族E3-MP3,“我是2007年毕业开始参加事情,事情的第一个月人为600元全都用来买了它。后来它就一贯陪伴着我,陪着我度过了很多奇迹中的瓶颈期、低谷期,我喜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用它听歌,很舒畅也很惬意。”黄师长西席感慨道。
图为市民韦女士收藏的MP3。广西新闻网演习生 李焕霖 摄
同样,市民韦女士也经历过随身听时期,她见告,自己收藏了一个近十年的MP3,陪伴她度过了初中和高中的光阴,紧张用场为听歌,这台MP3对付韦女士而言有着独特的意义,“高中的时候,我有一个玩得很好的同桌,晚高下自习我都会和她一起去操场坐在草坪上用MP3听歌,这台MP3不仅见证了我们的交情,也给我的青春留下了非常多美好的回顾。”韦女士说。
虽然现在各种电子产品、音乐设备早已遍布大街小巷,那些利用MP3、MP4听歌的日子,那种逐步在网络上淘歌的悸动都已不复存在,逐渐和我们的青春一起深埋心底。但它们所留下的故事,成为了每个经历者的独家影象。
手记
那时候,攒钱很慢,快乐良久,攒下的钱拉着三两好友结伴逛音像店精心挑选一盘磁带,磁带里最喜好的那首歌就一贯倒带反复听。还有表面上说是为了练习英语哄着父母买的复读机、电子词典,却偷偷把复读机里教材磁带换成了唱片磁带,偷偷打开了电子词典里的游戏界面一玩便是一下午。录音机里的旋律、看得不太清晰的电视机画面、停刊的杂志……有太多属于那个时期独占的回顾,怎么数也数不完。纵使很多东西放到本日早已过期,但对付很多人来说,心心念念的实在是无法复刻的年代感,与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年代影象。
光阴荏苒,美好不变。变革的只是不断在更新迭代的黑科技,那些已经消逝或者停产的产品所带来的幸福与快乐却从未从影象中消散。大概有一天,你从床底翻出来一台发黄的MP3或是一盒破损的唱片磁带,盯着它顿时有种涌泪的冲动,大概这便是情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