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年底,我省新材料家当涉及36个大类、79种小类,拥有规上企业150家,家当发展初具规模,部分行业领域居全国乃至环球领先地位。
● 2019年全省不锈钢产量43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位居全国前列,个中高品质分外钢在高铁、核电等多个领域霸占较大市场份额,耐热钢、造币钢、车轴钢等21种产品海内市场霸占率第一。
● 2019年,全省原镁产量11.71万吨,占全国的14%,镁合金产能约22万吨,占全国的18.31%,位居全国第二位。

● 我省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单晶衬底材料年发卖3万余片,海内市场霸占率第一,达50%以上。
●钕铁硼永磁材料产能约2万吨,海内市场霸占率达到15%以上。
● 我省超细煅烧高岭土总产能为94万吨,实际产量占海内总产量的17%旁边。
部分关键技能取得重大打破
● 山西钢科碳材料公司开展高强中模高性能碳纤维技能研究,打破了国产T800级碳纤维关键制备技能以及T1000级碳纤维实验室制备技能,基本实现百吨级稳定生产,主体力学性能达到日本东丽公司同类产品水平。
●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节制了石墨烯等储能材料规模化生产核心技能,实现了在电动汽车、道钉灯和无人机等领域的示范运用,构建了“料—材—器—用”家当化链条。
● 太钢集团拥有以不锈钢为主的核心技能近800项,个中近100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19年“跨海大桥用双相不锈钢钢筋及运用技能开拓”项目获国家冶金科技成果一等奖。“宽幅超薄不锈精密带钢关键工艺技能及系列产品”荣获冶金科学技能特等奖。
● 金晖兆隆PBAT生物降解塑料和改性塑料家当规模和技能均处于海内领先水平,被工信部评为绿色制造体系示范产品。
● 山西烁科晶体有限公司是海内唯一一家集SiC单晶工艺研究与设备研究于一体的研制生产单位,研发的4寸高纯半绝缘4H-SiC单晶衬底材料技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中科院上海高研院等单位互助,研发打破了费托合成蜡、聚烯烃弹性体、茂金属PAO等核心关键生产技能,个中CTL全合成根本油、高端合成蜡冲破国外垄断。
创新平台数量大幅增加
目前,我省新材料领域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能中央、省级行业技能中央、行业同盟、研究生教诲创新中央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92个。
● 太钢集团拥有海内唯一的前辈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山西大学引进北京大学彭练矛院士团队开展碳基半导体和碳基薄膜电子技能研究。
● 山西国控集团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成立院士事情站着力攻关3D打印技能。
● 潞安化工集团和山西煤化所共建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能研究中央。
● 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了山西省气凝胶材料工程研究中央。
● 晋投玄武岩公司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丰峻成立山西省玄武岩纤维技能运用院士事情站。
● 山西综改示范区引进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博士桑涛创立了山西生物质新材料研究院。
●锦波生物与复旦大学互助建立了复旦—锦波功能蛋白联合研发中央。
● 中铝山西新材料公司与中铝材料运用研究院组建中铝材料运用研究院山西分院。
家当集聚发展态势初步显现
全省初步形成一批有一定家当根本和特色上风的新材料家当基地,整体呈现出集群式发展态势。
● 前辈金属材料领域,形成以吕梁、运城为核心的铝镁合金材料基地,以太原、运城为核心的钕铁硼永磁材料基地,以太原中北高新技能家当开拓区为核心的太原不锈钢新型材料基地,以临汾曲沃冶金生态工业园区为核心的特种金属材料基地。
● 半导体领域,形成以山西综改示范区、忻州为主体的半导体新材料基地。
● 碳基新材料领域,形成以吕梁、长治、晋城为重点的高端碳基材料基地。
●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形成以朔州高岭土、阳泉耐火材料为重点的家当基地。
全省呈现了太钢集团、潞安化工集团、华阳新材料集团、银光华盛公司等一批骨干新材料企业,造就了烁科晶体、兰花科创、晋投玄武岩、三元炭素等在全国同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上风企业。康镁科技、晋坤矿产品等17家新材料企业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初步形成了大型骨干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势。
本报王龙飞
(责编:马云梅、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