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子产品……这几年用到锂电池的地方越来越多,已经到了无“锂”寸步难行的地步。与此同时,锂电池回收行业逐渐火热,但据央视财经宣布,一些资质不全的小作坊、小工厂擅自回收拆解锂电池,并进行粗加工牟利,给公共安全埋下隐患。
从开店、回收,到存放、售卖,锂电池黑作坊每一个环节都在粗制滥造。据宣布,从事锂电池回收行业门槛很低,网上就有传授教化课程,只要花198元,最短3天就能学成出师。拆解电池也没多大技能含量,小厂工人直接用榔头、大剪刀就能暴力拆开,“拆解动怒,是常有的事”,工人早已见怪不怪。工厂内,电池堆放无序,有的回收店铺就开在居民楼下。回收而来的锂电池自然是“三无”产品,但商家照卖不误,有的老板“会做生意”,还供应换电做事,以知足外卖、快递小哥的刚需。
回收锂电池,本是技能活儿,小作坊哪能说开就开?按照规定,锂电池生产企业必须取得安全容许证、环保容许证及消防合格证等资质,产品应符合我国产品质量法的哀求。商家是否想过,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若装着假冒伪劣的锂电池“带病上路”,是何等危险。近年来,电动车在楼道、车棚内动怒燃烧事件频发,不合格的回收改装锂电池脱不了干系。一块锂电池值不了多少钱,但引发失火导致的伤亡和丢失则无法估量。

锂电池小作坊铤而走险,无非图一个利字。一家锂电池回收门店卖力人直言:“最忙的时候,一天赚两千多元。”至于风险,他们心知肚明,但又心存侥幸。一个商家竟表示,“小心一些就好了。之前有一个厂子炸了,人倒是没事,一个仓库的电池没了。”没有出事后的心惊肉跳,没有年夜难不死的幡然觉醒,言语间只有对失落去锂电的心疼,这种心魔才是最大的祸患。
打击“三无”锂电池,寄希望于商家算清风险与获利之间的性价比,并不现实;严厉打击违规行为、规范锂电池回收行业,才是一定的出路。值得追问的是,各地市场监管等部门是否尽到监管任务?锂电池黑作坊大摇大摆地在网络直播、在大街吊颈挂招牌,监管部门是否留神?据悉,电动自行车锂电池逼迫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能规范》完成起草,目前正在报批中。标准发布后,不符合逼迫性标准的锂电池,不得生产、发卖、入口或者供应,遑论回收和改装。
造孽回收、野蛮改装、“带病上路”的锂电池,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藏匿在路上、车棚乃至是楼道。居民戒备虽紧要,但终归治标不治本。有了国家逼迫标准,监管部门也要强硬起来,盯紧生产端、查清小作坊,消灭锂电池回收的“病根”,彻底剪断锂电回收黑家当链。(演习 李霞)
来源: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