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是德国工业经济赖以生存的主要根本。不过在本周,德国方面的电力价格一度超过每兆瓦时700欧元,创下历史新高。对付部分能源密集型的德国企业来说,这种状况实在难以忍受。
而在未来一段韶光,天然气供给的前景仍旧不明朗,这意味着德国本土制造业仍将持续面临本钱的快速上升。此前有德国干系机构曾表示,这种额外增加的能源本钱,正在带来许多企业所担心的问题,即他们的产品竞争力在市场年夜将有所低落。
对付企业来说,如果由于本钱转嫁导致产品涨价卖不好货,那么他们就必不可免地须要费尽心机来降落生产本钱。据德国媒体8月宣布称,当前已有近25%的德国企业选择减产,同时还有超过20%的公司正准备将生产转移至电价较低的外洋国家。

对付德国政府来说,这样的选择即便是基于市场化哀求,但仍凸显了一种悲观的旗子暗记。为此,早些时候德国政府已启动干系能源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德国企业进行部分补偿,以此减少德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外流。
不过,对付部分企业来说,这本身正是他们加快外洋市场布局的一些方案。在当下,不少德国企业就对巨大的中国市场犹豫满志,他们坚信中国市场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发展,为此他们将资金大举投入中国本土。
据德国干系研究所报告显示,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直接进入中国市场投资的德国资金总量,就已经创下自2000年以来半年度投资的新高,累计总额超过100亿欧元(约合公民币683亿元)。个中德国制造的名牌之一--汽车家当,更是作为投资的主力部队。
据悉,在6月份,宝马汽车向中国注入了目前最大的一笔资金,以开设其在中国的第三家工厂,投资总额超过20亿欧元。与此同时,已在中国市场耕耘近40年的大众汽车,则武断看好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并操持至2024年底为其在中国电动车业务,投入150亿欧元旁边的资金。
文|郑鸿杰题|黄梓昕审|李泽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