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热爱:1241颗种子悄然抽芽
羽毛球、花样短绳、小主播、小小消防员、七彩手指画、叮叮咚咚玩音乐……每周五下午,都是大同小学的孩子们最期待的韶光。邀上三五好友,走进自己喜好的教室,上一门“好玩的课”。

这种新颖的办法,是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性发展的全面育人理念。为让每一个孩子绽放独特的魅力,龙继红约请专家、带领西席共同开拓了一套“魅力园”课程,共计约50门课。“这些课种下的是孩子的热爱与梦想,每一门课都成为孩子创造兴趣的园地。”龙继红说,大同小学一共有1241逻辑学生,全部参与了“魅力园”课程。
半月谈理解到,“魅力园”体验课程分成四个大类,包括生命与康健、角色与任务、交往与互助、创造与审美,旨在培养学生的强健体魄意识、任务意识、沟通能力、审美能力。课程蕴含的,既有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本色,也有面向未来的人才品质。
“康健小厨房”是“魅力园”中深受学生和家长喜好的一门课程,是选课系统中的“秒杀课”。这门课上,孩子们学习做饼、煎蛋、拌凉面等厨艺,也学习各种营养知识。
不少家长创造,孩子上了“康健小厨房”课程之后,从饭来张口变成主动为家人做早餐,对垃圾食品的态度从热衷变成谢绝,还成为爸妈的厨房小帮手。“这门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孝心爱心品质和创造思维能力。”龙继红说。
龙继红和学生一起阅读
想上哪一门课,大同小学的学生不是被安排的,而是主动选择的。约50门课供应约1200个学位,学生可以通过电子点课系统,及时全面理解开设课程的门类、授课老师、讲授内容等干系信息,根据自己的喜好“看单点菜”。
2
自律:让孩子做校园主人
2017年初春,大同小学搬进新的校园,龙继红决定进行一个大胆考试测验:将公共器材、图书等全面开放,让学生自我管理。
运行一段韶光后,问题涌现了:课间10分钟,篮球总是被藏起来;铃声一响,书吧的图书却没还回到书架上;校园里的地贴常常被扯得边角翘起……
怎么办?龙继红决定让孩子们自己谈论、设计和制订文明公约。由少先队发出倡议书,与全体少先队员签订“阅读公约”“体育器材公约”“其他文明公约”等。这意味着给予孩子们充分信赖,相信他们可以通过自律实现自我管理。
半月谈看到,“阅读公约”的内容有四条:看书时保持安静;看完书后记得把书送回“家”;爱护书本,不要折角、撕书,书怕疼;不要在阅读区做与阅读、学习无关的事。这份通过手绘、贴纸等创意设计的“阅读公约”,题名处写上了能干的“设计人:五丙班 易欣憬”。
这种信赖引发出的自律令人激动。
公约施行不久后的一天中午,一名二年级学生捧着一本书来到龙继红办公室。“校长,您可以借我一根胶棒吗?我要把书的掉页补好,这样其他同学也能看。”看着孩子笨拙又专注地补书页,龙继红的心久久不能沉着。
龙继红一贯还记得,有一天,自己如平常一样在校园里巡视,创造一个小女孩收视反听地用卫生纸在地上擦拭,女孩负责的样子容貌引发了她的好奇心,她上前讯问缘故原由。女孩说,自己的杯子漏水,欠妥心将水洒在地上,以是要擦干净。“还没来得及问是哪个班的孩子,孩子就匆匆离开去晨读了。”龙继红说,自己始终记得那个匆匆跑向教室、手上拿着脏纸的小小身影。“几滴水洒在地上,实在是很小的事,但是孩子形成了这种无须提醒的自觉和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有益于孩子生平的发展。”
“信赖是一种美好的力量。”龙继红说, 通过制订和完善文明公约、班级公约等,孩子们真正感想熏染到自己是校园的主人。如今,就连给学校的2000多盆花草浇水施肥、冬天“穿衣”保暖,都由孩子们自主完成。
2017年年底,大同小学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学校还得到告终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会员单位、全国红围巾师范学校等多个称号。
3
创造:目之所及,皆是教诲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龙继红相信,面向未来培养人的教诲,其生命力在于创造;创造的文化绝非依赖贯注灌注,而是“无声胜有声”的浸润。
走进大同小学的校园,一只萌态可掬的长鼻子、大眼睛吉祥物时时涌现,仿佛在笑眯眯地打呼唤,这是孩子们参与设计的吉祥物“童童”;校园走廊的墙上,宣扬栏分布于各个楼道,每个班的文化墙自成风格……“让每一壁墙都能说话,教诲就会无处不在。”龙继红说。
吉祥物“童童”的出身有一个动人的故事:2017年,历时一个月,由全校学生海选吉祥物。活动前,大队部通过校园电视台、班队活动、信息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征集设计,孩子们纷纭从校园、校徽、植物、动物、卡通形象动手,描述出自己心目中的校园吉祥物,还详细阐述童趣可爱的设计理念。终极,学校收到了千幅作品,从中挑选出约200幅。经师生投票产生的第一名“童童”——一只竖着大拇指的大象,预示着大同小学的每一个同学都是最棒的。
走在大同小学的校园,孩子们创造的痕迹随处可见。“爱护环境你我他,调皮灰尘躲猫猫——四乙 龙雨菲”“校园花儿无数朵,春色满园你我欢——六丁 夏汎”“陌上花开,踏之何忍——六丙 刘颖洁”……楼道里的文明语录,都是大同小学的孩子们低廉甜头的,不是冰冷生硬的说教,而是稚嫩活泼的表达。
在龙继红看来,校园文化是“以虚化实”的平台和载体,所谓“目之所及皆是教诲”,只要用点点滴滴的校园文化来浸润孩子的心,每一个孩子就都能迸发动身明的激情亲切,成为创造的主体。
来源:《半月谈》2020年第19期 原标题:《龙继红:叩响孩子心灵的晨钟》
半月谈:袁汝婷 | 编辑:原碧霞
责编:张婉祎
校正:杨建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通报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缺点或陵犯了您的合法权柄,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感激。
来源: 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