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SketchUp教程:运用照片建模的方法

SketchUp教程:运用照片建模的方法

中建深圳装饰通讯 2025-03-17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教程思路

1.匹配图片透视关系

SketchUp教程:运用照片建模的方法 SketchUp教程:运用照片建模的方法 人工智能

2.对照图片创建模型

SketchUp教程:运用照片建模的方法 SketchUp教程:运用照片建模的方法 人工智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一、匹配图片透视关系

由于是对照图片进行建模,以是首先须要将图片导入到软件中,并将视图的透视关系与图片中的透视关系相匹配

step01 选择菜单[相机]|[新建相机匹配]命令,在弹出的[选择背景图片文件]对话框中选择配套光盘供应的“DVD04第18章maps室外模型.jpg”,视图中便涌现了导入的图片,并且涌现大量的网格和调节块,同时弹出[照片匹配]对话框,将[不透明]滑块拖动到最右边,使得图片完备不透明显示,如图1所示。

图1 新建照片匹配

不雅观察图1,图中的红、绿、蓝3种颜色分别对应x、y、z轴,个中的两个赤色和绿色调节杆用于调节并匹配图片中的透视关系。

[照片匹配]对话框中的[照片]和[模型]选项用于掌握照片和模型的显示与否,[不透明]选项用于掌握照片的透明度,[网]中的[风格]和[平面]选项则用于确定三维网格的显示办法。

step02 选择视图中黄色坐标***,将其调度到图片中建筑透视的***处,调节赤色和绿色的掌握块,使透视边与图片中建筑墙体的透视对齐,如图2所示。

图2 调节透视点

在[照片匹配]对话框中设置Spacing[空间]为1 700mm(1.7M),将鼠标指针移动至蓝色坐标轴上,当涌现缩放图标时,缩小栅格,直到人物的高度与建筑形成得当的比例,单击[完成]按钮,结束[照片匹配]对话框的设置,如图3所示。

图3 调节栅格大小

Note

[照片匹配]对话框的Spacing[空间]参数用于掌握栅格的大小,设置[Spacing]为1.7m,意味着单个栅格为长宽均为1.7m的正方形。

缩放栅格大小是为了让栅格的尺寸与建筑成比例,图中人物的高度恰好是一个栅格的高度,以是这里以建筑为参照物,将人物缩小,当人物与建筑的高度形成得当比例时,就完成了栅格的比例调节。

这样,场景的透视关系和栅格尺寸设置完成了,接下来开始建模事情。

>>>> 二、对照照片创建模型

在上一部分中,将场景的透视关系和栅格尺寸与图片匹配完成,本节将开始模型的创建事情。
在创建模型的过程中,会穿插先容一些常用的小工具的利用方法和技巧。

step01 选择左侧大工具栏上的[线]工具,从坐标***处开始绘制平面的边线,直至将线封闭形成平面,如图4所示。

图4 利用[线]工具绘制平面

在利用[线]工具绘制平面时,会创造绘制过程中涌现赤色(图4左上所示)和蓝色(图4右上所示)的线。
这是由于在SketchUp中绘制线条或模型时,当所绘制的线与x轴平行时,则会以与x轴相同的赤色来显示,y轴和z轴亦是如此。

TIPS

在绘制与轴向相平行的线时,可以在确定轴向后按下Shift键进行轴向锁定,这样就不须要小心地对齐轴向了,可以有效地提高事情效率。

step02 选择左侧大工具栏上的[推/拉]工具,将工具放置于刚才绘制的平面上,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将平面挤出成为一个长方体,并使长方体的另一侧与图中的建筑对齐,如图5所示。

图6 [照片匹配]对话框

[材质来源于图片]按钮的功能是将图片以纹理的办法投影到当前的长方体上。
不雅观察图6,新创建的长方体的显示发生了变革,显示了图片中的纹理。

step04 选择左侧大工具栏上的[线]工具,对照长方体上的图片,绘制出墙体分隔处的线条;选择[推/拉]工具,将工具放置于须要挤出的平面上,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将建筑上方的楼体构造创建出来,如图7所示,然后再次单击[照片匹配]对话框中的[材质来源于图片]按钮。

图7 利用[线]和[推/拉]工具创建模型

这样就已经将上方的楼体构造创建出来了。
不雅观察建筑的屋顶,实际是一个坡顶的构造,接下来还须要在当前模型的根本上进行修正,将建筑的坡顶制作出来。

step05 选择左侧大工具栏上的[线]工具,绘制出屋顶面的中央线;选择[移动/复制]工具,将工具置于须要移动的中线上,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直至中线的高度与图片中的坡顶对齐,如图8所示,然后再次单击[照片匹配]对话框中的[材质来源于图片]按钮。

图8 创建坡顶模型

在利用[线]工具绘制顶面中线时,软件会自动拾取线段的中点,以蓝色的点显示。
经由以上几步大略的操作就将主体建筑的形状创建出来了,通过操作,相信读者已经体会到了SketchUp易用、便捷的特点。
接着我们来创建其他的建筑模型。

1.创建连廊构造

首先制作建筑前方的连廊构造。

step01 选择左侧大工具栏上的[线]工具,绘制出楼板部分的线;选择大工具栏上的[选择]工具,选择一条线段,然后按住Ctrl键,单击其余一条线段进行加选,如图9所示。

图9 利用[线]工具绘制楼板部分的线

绘制线段时,线段显示为绿色,解释当前哨段与y轴平行,符合实际的须要。

利用[选择]工具选择模型时,可以“点选”或者“框选”。

点选的时候单击选择边或者面对象,双击将选择与边相邻的面(或与面相邻的边),三击将选择全体模型,如图10所示。

图10 点选的选择办法

框选的时候,只有全部当选框包括的工具才会当选中,仅有一部分包括在选框内的工具都不会当选中,如图11所示。

图11 框选的选择办法

不雅观察图11,在完全包含左侧选框中的边和面都当选中,部分框选的边和面则

选中;而右侧的框选仅仅包括了两条边,以是仅有两条边当选中。

step02 同时选择两条线段后,复制线段。
选择[移动/复制]工具,按住Ctrl键复制线段,使得线段与连廊顶棚的上沿对齐,然后再次复制线段,使得线段与连廊顶棚的下沿对齐,如图12所示。

图12 复制线段

复制线段的时候,把稳选择线段的端点进行复制,可以确保复制出的线段位于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内。

step03 选择左侧大工具栏上的[线]工具,绘制连廊顶纵向的线条,如图12所示。

图13 绘制纵向线段

在绘制纵向线段时,要确保绘制时涌现的是蓝色的线段,由于只有蓝色的线段才是与z轴完备平行的线段,也便是说这时绘制出的线段才是垂直于地面的。

TIPS

前面进行了一系列线的复制操作,这些操作都是为了将连廊顶的截面绘制出来,然后利用[推/拉]工具挤召盘的构造。

step04选择[推/拉]工具,将工具放置于须要挤出的平面上,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创建出连廊顶构造,如图14所示,然后再次单击[照片匹配]对话框中的[材质来源于图片]按钮。

图14 挤出连廊顶模型

连廊顶的构造制作完成了,接下来制作连廊的地台构造。
连廊地面构造的制作思路与顶的制作思路大体相同。

step01 为了不滋扰对图纸的不雅观察,利用[选择]工具选择人物并按Delete键删除。

step02 选择地面的线段,利用[移动/复制]工具,按住Ctrl键复制线段,使线段与连廊地台的上沿对齐,选择[线]工具,绘制连廊地台纵向的线条,如图15所示。

图15 复制并绘制线段

step03 选择[推/拉]工具,将工具放置于须要挤出的平面上,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创建出连廊地台构造,如图18-29所示,然后再次单击[照片匹配]对话框中的[材质来源于图片]按钮。

不雅观察图片,在连廊上还有4个用于支撑的支柱构造,接下来创建这几个支柱构造。

step01 选择左侧大工具栏上的[圆]工具,参考图片中圆柱的截面大小,在地台平面上绘制出一个圆形,然后选择[推/拉]工具,将工具放置于创建的圆上,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创建出连廊支柱构造,如图16所示。

图16 创建连廊支柱构造

在利用[推/拉]工具挤出支柱模型时,当挤出的高度与连廊顶面相交时,会涌现[端点]的提示框,提示用户该模型的高度已经与上方模型的端点重合,这时开释鼠标即可得到高度在两模型之间的支柱。

这时可以利用[迁徙改变]工具旋转视图,[迁徙改变]视图操作也可以通过按住鼠标中键来完成。
不雅观察支柱是否与顶面对齐,确认之后,如果想要规复到调节完成的透视角度,单击软件界面左上角的“室外模型(2D)”即可,如图17所示。

图17 迁徙改变视图与规复视图

经由前面的操作,已经创建出1个支柱模型了,接下来只须要对支柱模型进行复制,即可制作出其余3个支柱。

step02 利用[选择]工具单击选择支柱模型,然后选择[移动/复制]工具,按住Ctrl键拾取支柱底面的端点进行复制,将复制的模型移动到图中第2个支柱对应位置之后,开释鼠标,按键盘上的4和键,再按回车键,即可复制出4个支柱模型,如图18所示。

图18 复制支柱模型

复制的时候涌现绿色的虚线,则解释复制的模型与被复制模型的连接线是平行于y轴的。
复制出第1个支柱模型之后,不要进行任何操作,直接在键盘上按4和键,输入的时候不雅观察软件右下角数值输入区中显示的输入参数,该参数的含义是将当前模型复制出4个。

Note

SketchUp的数值输入方法与3ds Max等其他软件不同,初次利用的读者可能会不习气这种输入方法,创建图形后不须要在数值输入框内单击然后输入参数值,而是直策应用键盘输入。

通过复制操作将连廊的支柱制作完成了。
至此,全体连廊的模型已经创建完成,接下来创建建筑其他部分的构造。

step01 选择[线]工具,绘制墙体的分割线,然后利用[推/拉]工具,将工具放置于分隔出的面上,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创建出建筑构造,如图18-33所示,再次单击[照片匹配]对话框中的[材质来源于图片]按钮。

图19 创建并挤出模型

step02 选择[线]工具,将建筑的一个立面创建出来,然后利用[推/拉]工具,将工具放置于刚才绘制的平面上,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将平面挤出为一个长方体,使长方体的另一侧与图中的建筑对齐,如图18-34所示 在[照片匹配]对话框中单击[材质来源于图片]按钮。

图20 绘制面并挤出模型

两个建筑之间还有一个连廊的构造,接下来利用和前面制作连廊模型相同的方法,创建出连廊的顶构造。

step03 利用[选择]工具单击选择线,再选择[移动/复制]工具,按住Ctrl键拾取线的端点进行复制,复制出两条线并分别对齐图中连廊顶的上沿和下沿;选择[线]工具,绘制召盘构造两边纵向线条;利用[推/拉]工具,将工具放置于刚才绘制的平面上,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将平面挤出为一个长方体,使长方体的另一侧与前面建筑的墙壁对齐, 如图21所示。

图21 绘制面并挤出模型

至此,创建出了建筑的大构造,建筑模型如图21所示。

图22 当前建筑模型效果

接下来连续完善建筑的细节,将建筑的窗体构造和建筑屋顶女儿墙的构造创建出来。

2.创建窗体构造

step01 选择[矩形]工具,对照图片,在窗口的位置绘制一个矩形,利用[推/拉]工具,将工具放置于刚才绘制的平面上,向内挤压一段间隔,开释鼠标后在[间隔]框中输入200,如图23所示。

图23 绘制并挤出窗体模型

输入的数值为当前利用[推/拉]工具挤出的间隔,输入200,意味着挤出的厚度为200mm,即窗台的宽度为200。
节制了这种制作窗体的方法之后,接下来都利用这种方法来创建其他窗体。

step02 选择[矩形]工具,对照图片绘制一个矩形,利用[推/拉]工具,将工具放置于刚才绘制的平面上,向内挤压一段间隔,开释鼠标后在[间隔]框中输入200,如图24所示。

图24 绘制并挤出窗体模型

在节制了窗系统编制作的方法之后,模型中剩余的窗体构造将由读者自行完成。
创建完窗体模型后,再次在[照片匹配]对话框中单击[材质来源于图片]按钮,终极效果如图25所示。

图25 窗体模型终极完成效果

下面还须要进一步细化模型,将窗体构造中的窗框模型创建出来,这将利用到[偏移复制]工具。

step01 选择左侧大工具栏上的[偏移复制]工具,选择窗体的表面,按住鼠标左键拖动一段间隔,开释鼠标,然后在[间隔]框中输入50,如图26所示。

图26 偏移复制窗体表面

放大视图不雅观察,创造窗体边缘涌现了一个宽度为50mm的双线。

Note

[偏移复制]工具类似于3ds Max软件中的[轮廓]操作,即为单线扩边,使其成为双线,而在偏移复制后输入的参数,如本案例输入参数为50,意味着双线间的间隔为50,也便是本案例将要制作的窗框模型的宽度为50。

step02 利用鼠标中键旋转视图,找到一个得当的不雅观察角度,选择[线]工具,锁定中点绘制出3条线段,如图27所示。

图27 绘制中点连线

绘制中央连线时把稳,软件自动捕捉的中间将以蓝色的点显示,锁定捕捉之后再进行绘制。

图28 移动复制线段

step03 利用[选择]工具选择线,然后按住Ctrl键进行加选,同时选中3条线;选择[移动/复制]工具,按住Ctrl键进行移动复制,复制出一段间隔之后,开释鼠标,然后在[间隔]框中输入50, 如图28所示。

利用[移动/复制]工具进行移动复制之后,再输入参数50,意味着移动复制的间隔为50mm,这样就完成了窗框的制作。

step04 分别选择被窗框分隔出来的4个面,选择[推/拉]工具,将工具放置于平面上,向内挤压一段间隔,开释鼠标后输入50,如图29所示。

图29 挤压窗框间的面

窗框之间的面实际是玻璃的部分,该操作向内挤压玻璃部分的面,即可制作出窗框突出的构造。

通过上述操作,创建好了建筑中的一个窗框构造,场景中还有一处窗框构造,其创建方法与这里先容的方法基本相同,请读者自行完成,创建完成的窗框构造如图29所示。

图30 窗框模型终极效果

至此,所有窗体模型的细节都创建完成了。
接下来处理末了一个细节构造——房顶女儿墙。

3.创建女儿墙模型

女儿墙的创建思路较为大略,利用[偏移复制]工具和[推/拉]工具即可创建出女儿墙的构造。

step01 选择左侧大工具栏上的[偏移复制]工具,选择屋顶的面,按住鼠标左键拖动一段间隔,开释鼠标,在[间隔]框中输入200;利用[推/拉]工具将偏移复制后形成的面向下挤压出一段间隔,开释鼠标后,在[间隔]框中输入200,如图31所示。

图32 偏移复制墙体构造的边线

Note

[偏移复制]工具只能对单一平面或者两个(两个以上)在同一平面内相连的边线进行偏移复制。

step03 利用[推/拉]工具将偏移复制后形成的面向下挤压出一段间隔,开释鼠标后,在[间隔]框中输入200,制作出三面的女儿墙构造,如图33所示。

这样就将三面的女儿墙构造制作出来了,在建筑中还有一个三面的女儿墙构造,与前面制作方法一样,这里就不再进行赘述了,终极完成的效果如图34所示。

图33 挤出女儿墙构造

图34 女儿墙构造终极效果

至此,全体建筑模型创建完成。

4.终极模型清理

创建完成模型构造之后,还要对模型进行终极的清理操作。

step01 选择菜单[查看]|[面类型]|[消隐]命令或者单击标准工具栏上的[消隐]模式按钮,将视图以消隐的办法显示,如图35所示。

图35 以消隐办法查看视图

通过消隐显示能够清楚地不雅观察到模型中边线的状态,不雅观察图18-49,由于制作模型的须要,当前有一部分对模型构造没有浸染的赞助线涌如今模型中,接下来须要将这些没有用的线条删除。

step02 选择左侧大工具栏上的[删除]工具,在视图中无用的赞助线上单击鼠标,即可将线条删除,如图36所示。

清理完成之后的模型如图37所示。

图36 打消无用的赞助线条

图37 删除无用线条后的建筑构造效果

step03 选择菜单[查看]|[面类型]|[贴图]命令或者单击标准工具栏上的[材质贴图]模式按钮,将视图以材质的办法显示,然后选择菜单[查看]|[阴影]命令,打开阴影显示,模型终极效果如图38所示。

图38 建筑模型终极效果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