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规范电子产品收受接收 为隐私安然加把锁

规范电子产品收受接收 为隐私安然加把锁

深圳市名雕装饰股份通讯 2025-03-12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看着家里越来越多的废旧手机、电脑,相信很多人都有和我一样的苦恼:不随意马虎直接销毁,想要脱手把这些早已过期又占地方的东西卖掉或扔掉,却又不无担忧,毕竟上面有不少自己和家人的隐私信息。
虽说已删除一些个人信息,可又难保不被回收商、买家或者其他人通过技能手段规复,万一被透露出去,那可就麻烦了。
于是,废旧手机和电脑“只进不出”,逐渐堆积成山,成为信息数字时期家庭的新苦恼。

从法律的角度看,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是一项普适性的社会责任。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精神,即便是公民将废旧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卖掉、送掉,或者扔掉,寄托其上的个人信息仍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内,他人不得有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
但是,由于立法的定位相对抽象,并没有针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过程,列出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条款,一些别有用心者就大打“擦边球”,钻营不正当利益,给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带来无法计算的危害。

规范电子产品收受接收 为隐私安然加把锁 规范电子产品收受接收 为隐私安然加把锁 人工智能

值得肯定的是,由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拟制中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规范,为这一难题供应了破解方案。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责任,仅是禁止性的责任,哀求“不可为”,但回收规范却是授权性责任,哀求“必须为”,将清理用户个人信息、掩护客户隐私权等任务,授予回收废旧手机、电脑等涉及个人隐私电子产品的经营者,捉住了强化个人信息保护的关键环节,经营者的“顺手而为”,无形中将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加上一道坚固的樊篱。

规范电子产品收受接收 为隐私安然加把锁 规范电子产品收受接收 为隐私安然加把锁 人工智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加强电子产品回收中的个人信息保护,仅仅是强化经营者的责任,对付公民个人来说,也要增强安全意识。
一些专家也建议,在处置电子产品前,消费者应将其规复为出厂设置,并通过正规渠道或平台来处理。
作为厂商,可以在产品解释书中,奉告消费者处理渠道。
而职能部门也有必要加大宣扬力度,教会消费者如何有效保护个人信息。

刘婷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任务编辑: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