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Try Me!细数那些IT天下的官司恩怨
13年的诉讼,换来一个PC时期
没有这13年的反垄断诉讼,就没有本日PC行业的繁荣

背景:
IBM,蓝色巨人,在迢遥的20世纪60年代,是天下八大电脑公司之首,垄断着当时的打算机市场。风光无限的IBM,潜伏着反垄断危急。
当年IBM在大型机霸占绝对统治力
过程:
当时,IBM的市场霸占率为76%,通过将软硬件捆绑在一起、宣告尚不存在的机器的生产操持、使顾客推迟了与竞争对手签条约、为大学及其他教诲机构供应津贴等。打压竞争对手,垄断电脑市场。因此,美国法律部瞄准了IBM,并于1969年开始,对IBM进行反托拉斯诉讼,一晃便是13年。
结果:
1982年,法律部撤消了对IBM的起诉。作为交流条件,IBM将开放1981年兴起的PC的竞争。一公布,IBM当时的竞争对手短期内壮大,PC兼容机犹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市场。并壮大了耳熟能详的戴尔、康柏等个人电脑品牌。
开放了PC的技能,催生了不少耳熟能详的品牌
影响:
没有这一段反托拉斯的诉讼历史,打算机的发展肯定会被垄断二字压得喘不过气来。没有这段历史,我们更不可能进入全民PC时期。这段历史,对人类科技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树大招风的微软
凭借着Windows视窗系统,微软垄断了PC市场的操作系统市场,但是微软的一系列垄断行为招惹了一系列的官司,持续了10年之久。
1997年,美国法律部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指控微软利用其操作系统的垄断上风不正当地哀求个人电脑制造商安装微软的浏览器产品,剥脱用户的选择权。虽然微软败诉,但是,钻了空子的微软一边改成免费供应旧版本IE、另一边却暗自为开拓中的Windows 98研发新的IE并进行捆绑。
逼迫捆绑IE浏览器的Windows系统
1998年,被惹怒的美帝有关部门以违反联邦反垄断法的罪名重新起诉微软,网景、Sun、IBM等公司高管纷纭出庭指证微软的垄断行为。2000年7月,法官做出讯断,哀求把微软分为两家独立的公司。
在不利的局势下,微软开始积极反击。一是找到对手乘机对微软落井下石的辞吐。二是捉住法官带有方向性、对微软有偏见的辞吐。针对这两点关键,微软提起诉求。2001年,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表决,撤销地区法院法官一年前做出的拆分微软的裁决。微软又逃过一劫。
2000年险些被拆分的微软让盖茨捏了一把汗
2003年,RealNetworks向加利福尼亚圣何塞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责怪微软违反了联邦反垄断法,并指控微软通过造孽手段将媒体播放软件与操作系统捆绑。2005年10月达成和解协议。微软向对方支付4.6亿美元。
2004年,欧洲对微软进行反垄断诉讼,微软败诉。2007年,IBM、诺基亚、Sun、甲骨文、RealNetworks等向欧洲反垄断机构提起诉讼,末了坚持2004年罚款4.97亿欧元的决定。
表面上,面对垄断诉讼,微软都是输家。实际上,富可敌国的微软,只要不被逼迫拆分,微软帝国根基尚在的话,便是赢家。
疲于各种反垄断的微软,在转型道路上步履困难
微软的经历,完备阐释了树大招风的道理。虽然帝国还在,依然垄断操作系统市场,但是旷日持久的诉讼、罚款、调度,让微软的元气大伤。影响了微软的市场地位、信誉、精力,也对微软的计策、经营等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不幸的是,微软并没有在一系列的官司中走出自我。在面对新家当如社交、数码、移动,微软还是转型不足、发展不敷,落在了一些新型企业的后面。WP市场的惨淡,更是微软当前经营构造的一个缩影。
2000年,AMD向欧盟投诉,称Intel贿赂打算机厂商,哀求他们不要采取AMD的处理器产品,试图通过这样的非正当手段将AMD驱逐出PC CPU市场。
当年Intel直截了当地用钱收买民气
欧盟对Intel的反垄断调查可追溯到2000年。当时欧盟反垄断委员会经由调查创造,只要PC厂商担保只利用Intel公司的处理器产品,Intel便会暗地向他们支付回扣。除此之外,零售商如果只发卖Intel芯片产品,也能从Intel方面得到经济支持。
在收买民气的同时,Intel还在发卖平台实施限额,以抬高了打算机的价格,限定了企业和消费者的选择。
Intel多年以来蓄意将其他竞争对手打消出打算机芯片市场的做法,欧盟实在早已忍无可忍。
换来确当然是高额罚款
2009年,欧盟反垄断委员会宣告,Intel公司触犯欧盟反垄断法,并因此对Intel罚款10.6亿欧元,折合14.5亿美元。同年11月,Intel与AMD意外地共同宣告达成一项全面和解协议,Intel赞许支付总额12.5亿美元,了却双方之间的所有法律争端,包括AMD提出的反垄断诉讼以及双方之间的专利交叉授权轇轕。
令人意外的是,AMD与Intel和解了
这一段Intel反垄断调查,深刻表示了什么叫做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道理。统治CPU市场的Intel有钱任性,双线作战的AMD捉襟见肘,前者向后者供应大额经济补偿以避免官司乃至被拆分的危险,以得到后者的撤销反垄断诉讼并且为自身的发展供应了一笔不菲的资金。和气停止、各取所需。一定程度上,对付全体CPU市场是有利的。可惜,依然是AMD不给力,导致5年后CPU市场又再涌现了一家独大的结束。
番茄花园的警钟
番茄花园
2004年5月11日,番茄花园网站成立,紧张供应Windows XP等盗版软件***做事,取消了微软的正版验证程序,并对微软原版操作系统中一些不常用功能进行了关闭或卸载,加快了平台运行速率,得到了许多网友的青睐。不黑不吹,无装机,不番茄。
相信当年的电脑不会忘却被番茄花园支配的恐怖
番茄花园XP系统的火热,引起了微软的把稳。但是精明的微软并不会一开始就用法律渠道来撤消番茄花园,而是任由它茁壮发展,间接提升XP系统的市场霸占率。等到2008年6月,微软才正式向国家版权局,公安部等部门进行投诉,2008年8月15日,番茄花园站长洪磊被苏州警方拘留审查。
番茄花园倒下后,类似的盗版网站纷纭转型
番茄花园网站卖力人、策划人、开拓者以及干系的市场职员被判处有期徒刑,并惩罚金。与番茄花园同期的”深度技能“等研究盗版XP的网站也纷纭转型,避免走番茄花园的老路。
现在还有山寨番茄花园的系统,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番茄花园事宜,给了我国知识产权敲响了警钟,虽然这类操作系统方便了我们广大网友,但是却被美帝捉住了我们对付法律认识的空缺,任由微软摆布。从这事宜后,我们更加强调自主创新的主要性,推向了软件家当的积极提高。
故意思的是,番茄花园事宜发在我国《反垄断法》颁布的期间,微软借此事转移人们对反垄断的关注,同时,也在见告人们,微软在中国的垄断,罪魁罪魁是“盗版”。以是,微软在国外早已被罚款诉讼搞得疲于奔命,而在中国,微软却一贯风生水起。
硬盘版窃听风云
在硬盘领域,SAS是做事器领域很常见的硬盘接口,对应消费级的SATA。2006年,希捷员工Sining Mao离职,之后加入了去世敌西部数据,同时带去了希捷的关键技能……
由于希捷的前员工Sining Mao(华裔科学家)倒戈投向西部数据,让希捷有情由疑惑西部数据盗取了希捷的磁电阻(TMR)技能,违反了干系的竞争条例。于是希捷在2011年起诉了他和西数,认为他们盗用了自己的商业机密。
2013年,明尼苏达州法院讯断希捷胜诉,西数需赔偿6.3亿美元,同时停滞生产干系产品,也便是SAS硬盘。西数随即向美国最高联邦法院提起上诉。现在,终极讯断出来了:坚持原判,而且赔偿金由于利息的关系升至8亿美元。
虽然西部数据自己没了SAS,但是幸好收购了日立组成HGST得以连续SAS产品线
很明显,这段官司反响了业内竞争人才的主要性。乱挖对手人才,是要付出后果的。一个人,就让西部数据品牌的SAS硬盘,成为了历史,你不会再看到了。一个人,改写了硬盘的历史。
幸好,西部数据不是省油的灯,西数收购的HGST反倒是在SAS硬盘上更加前辈,因此总的来说影响并不大,西数的客户已经被奉告去改用HGST SAS硬盘即可。
3Q大战
3Q大战
作为互联网时期的两大巨子,奇虎与腾讯因各自陵犯了自身软件的领地而进行了口水战、诉讼战。
这个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案,为我国往后的互联网竞争立下了一块镜子
2010年11月,腾讯宣告***与360只能二选一,来回击360陵犯了***软件完全性,从而让这场3Q大战正式引爆。虽然后来工信部调解,规复了相互兼容。早已相互不爽的两家,先后进行了多次诉讼。
2010年12月,腾讯诉360“隐私保护器”在北京朝阳法院首次开庭,360败诉。
2012年4月,360诉腾讯向广东省高院提起反垄断诉讼,360败诉,上诉。
2013年4月,腾讯反向广东省高等公民法院诉奇虎360不正当竞争,360败诉,上诉。
终极,两家吵到了最高公民法院。2014年2月与10月,最高公民法院两次驳回360的上诉,坚持一审判决。3Q大战画上句号。
腾讯胜,360败且罚款
忽略用户,末了受损的还是自己
自主创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腾讯却就不逾矩,这便是为何法律站在了看似垄断了的腾讯的一方。实际上,腾讯并没有垄断。由于它是通过竞争来取得市场支配地位,而没有证据解释,腾讯取得支配地位后打压其他竞争对手。
虽然企鹅一贯被坊间认为是踩着别人肩膀成功的企业,但是通过这次3Q大战腾讯全线胜诉的事实给了大家上了一堂互联网法律课,也为往后的中国互联网家当的竞争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在这个所谓的互联网时期,做自己的产品,自主创新,提升做事质量,才是王道。忽略产品为用户做事的核心利益,忽略了用户体验的主要性,每每导致竞争力的降落。经由这次3Q大战后,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IT家当,干实事的多了,耍花招的少了。
末了,这事见告了我们,光明正大干事,大公至正做人。
IT天下的“世纪审判”
苹果与三星,成为了智好手机领域苹果与安卓领域的巨子,彼此之间的商业利益冲突也进步神速。苹果创造三星旗下的安卓手机抄袭了自家的专利,于是将三星告上了法庭,三星也在第一韶光宣告反诉讼。
国产厂商会渔翁得利吗?
2011年,苹果发动了针对三星电子的侵权诉讼,称三星电子包括Galaxy系列等移动设备涉嫌抄袭苹果的产品、外型以及UI设计等多项苹果独特的产品技能。三星展开还击,在韩国首尔、日本东京、德国慕尼黑、美国向苹果提出10项诉讼。
后来,苹果在三星大本营韩国首尔中心肠域法院对三星提出侵权控诉,还哀求三星赔偿1亿韩元。同时在美国、德国、荷兰、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日本相继展开专利战,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三星产品做出禁售决定。
2012年,苹果再次向北加州联邦法院控告三星陵犯其八项专利及18种电子消费产品侵权,三星反诉苹果陵犯8项专利。6月,苹果在美接连取得对GALAXY Tab 10.1,Galaxy Nexus禁售令。
末了,双方谢绝按照主审法官高兰惠建议就诉讼达成和解,IT天下的世纪审判一触即发。
结果:三星陵犯了苹果的6项专利,并向苹果赔偿10.5亿美元。
苹果想借此减缓安卓手机的发展速率
苹果暂时又离不开三星芯片的代工环节,这让苹果甚是纠结
比美国政府更有钱的苹果,自然对赔偿没有多大兴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苹果的目的是为了减缓安卓手机在智好手机领域的发展速率,好让苹果获取更多的利润——这便是成本家的目的。事实上,从iPhone 6的大卖以及三星的结束可以看到这段世编年夜战的影响。当然,苹果不能鄙视我国民族手机品牌的力量。
故意思的是,虽然三星和苹果在专利官司上闹得不可开交,但苹果依然有大量芯片订单是必须由三星代工的。虽然苹果一贯想扔掉三星对其的影响,但至少直到iPhone 6时期,依然摆脱不了。对付三星,苹果的订单不用质疑肯定很有诱惑的,谁都不会跟钱过不去。以是,三星与苹果的同床异梦,再一次诠释了商界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共同的利益。
高通节制移动技能领域巨多的专利
高通是环球唯一一家能供应完全2G/3G/4G手机芯片办理方案的企业,拥有浩瀚核心专利,紧张利润则来自于专利授权收费,净利润的70%都来源于专利容许费。这也是高通最核心的商业模式,也是环球绝无仅有的商业模式。高度垄断,自然招惹了反托拉斯的麻烦。这次,我国成为了正义的主角。
发改委果反垄断伸向了高通
2013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加大了对反垄断案的调查力度,高通就包括在内。
经调查取证和剖析论证,高通公司在CDMA、WCDMA、LTE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容许市场和基带芯片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履行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反垄断法》的干系规定。
在2015年2月10日,高通宣告与中国国家发改委达成同等,以支付60.88元亿公民币(约合9.75亿美元)罚款,并进行业务整改为代价,结束了持续14个月的反垄断调查。
罚罚罚!
高通认罚60亿,破了中国反垄断罚金金额的记录。同时,同时降落35%的专利用度。
这对付国产手机,是契机也是危急
这一整改方法将给中国手机家当带来深远影响。由于中国各家手机厂商的专利拥有数量不同,乃至差距巨大,高通“不捆绑、不逼迫交叉授权”方法将改变中国手机家当的竞争格局。
对付复兴、华为等拥有较多专利数量的海内厂商来说,有助于摆脱高通的影响。而对付小米、魅族等专利数量较少的厂商来讲,专利保护伞可能不复存在,会出可能涌现更多的专利轇轕,如小米在印度收到爱立信的专利诉讼。
总之,罚了高通,我们国家乐了,但不能乐良久。毕竟高通在移动领域的专利依然压着我们移动设备家当的发展,如何通过这笔金额来改进全体大环境,对抗西方列强,才是我们该当关注的问题。
PConline总结:
IT大佬们的利益纷争,剧情还是很精彩的。虽然他们以亿为单位的金钱战役与我们这些庶民无关,但是我们也从中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比如Intel与AMD的和解表示了什么叫“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在看戏的同时,作为个体的我们,不妨多不雅观察下主角们的表达艺术、民气所向、处事办法以及危急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