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雾灯专为雾天驾驶安全设置的,作用重大,可现在却有很多车去掉了,这样安全吗
汽车雾灯对于驾乘人员雨雾天气的行驶非常的重要,但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厂家选择简配雾灯这个配置,从本质上来说雾灯的简配对于我们雨雾天气的行车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简配雾灯这个安全配置的原因
1、从法律层面来说,厂家简配雾灯并不违法,根据国标GB4785规定:车辆必需装置后雾灯,但并不强制要求装置前雾灯。

2、从厂家成本的角度来说,每台车简配两个雾灯,长期量化生产之后,节省的成本相当的可观,而利润和成本正是厂家所追求的。
3、对于一部分中高档车而言,将雾灯整合到LED大灯里面或者升级成LED雾灯,这就成了后期宣传的一个噱头,至于实用性和安全性方面就不是他们所考虑的了。
4、从使用情况来说,很多车主对于雾灯的使用率也非常的低,基本都用日间行车灯以及双闪来代替雾灯的作用了。
雾灯的作用
雾灯作为车辆的主动安全配置,在雨雾天气有着非常好的使用效果,前雾灯的主要作用是用来照射地面,扩大驾驶员视野的同时也给对面车辆起到警示作用;后雾灯也是起到警示作用,对于能见度较差的雨雾天气,散射的红色后雾灯能便于后方各个方向的来车注意到前车行驶情况,因此不管是前雾灯还是后雾灯,都不应该成为当下汽车市场为了追求利润而牺牲的一项主动安全配置。
雾灯并没有完全消失,除了简配车型,其他车型的雾灯只是被整合到LED大灯总成里面了,但是雨雾下雪天气的照射效果远没有传统卤素灯好
现如今很多车辆都将卤素雾灯升级成体积更小的LED雾灯,或者将雾灯整合到大灯总成里面,但是不是代表LED雾灯就比传统卤素雾灯的照射效果更好?答案是否定的,现如今的LED雾灯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卤素雾灯,究其根本还是成本问题。
色温:色温表示包含颜色成分的一个计量单位,从理论上来说,黑体温度指的是绝对黑体从绝对零度(-273℃)开始加温之后所呈现的颜色,就好像打铁一样,正常情况下的铁是红色,加温之后变红然后变黄,当加热到一定程度,黑体发出的光所含的光谱成分称之为这一温度下的色温,计量单位为K。
对于如今的灯光设计来说,LED的电光转化率高,光源物理尺寸小,集光性能更好,光效更高亮度更高;但是从色温的角度来说的话,卤素灯的穿透力较好,卤素灯的色温从2300K-7000K,而我们所说的氙气灯HID和LED等的色温在4200K-800K,理论上来说,色温越高,灯光的穿透力越差。
所以从灯光角度来说,LED雾灯还是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卤素雾灯。
难道不能把LED雾灯的色温降低吗?
从设计层面来说,LED灯的色温是可以调整的,比如咱们最常见的就是家里面安装的LED灯,不单单是非常明亮的白色,还有其他各种颜色可供选择,但是大部分的LED灯都是单晶体结构,当光线穿过粉尘之后只能合成出单一光线,并不是我们自然界中“红黄蓝”三原色组成的光线,所以从光谱照射上无法形成连续性,因此LED雾灯要想完全取代卤素雾灯,就需要使用三色光源的LED雾灯,这样就会大大增加造车成本,不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所以除了高端车配套三色光源的雾灯外,低端车上是不会普及的。
车辆的前雾灯还是必须安装,尽量选择穿透力较强的卤素灯泡
1、大部分车型虽然减配了雾灯,但是在批量化生产的模式下,都会预留安装雾灯的位置,这个时候咱们只需要买一套雾灯就可以无损安装了。
2、在安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要为了炫酷而选择光线非常亮的LED雾灯,要知道这样的雾灯在雨雾天气非但起不到任何效果,反而会造成严重的反射现象,造成驾驶人员短暂的失明。
大雾天气如果雾灯效果也不明显的话我们可以这么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那种能见度不足5米的雾气,我刚拿驾照不久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50公里的路程走了我一个多小时,那个时候开雾灯都没有任何效果。
1、雾气实在非常大的话,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放弃继续行驶,找一个宽敞的地方停车等待雾气散去。
2、如果着急赶路的话,那就开启车上的所有灯光,打开双闪,开启近光灯(远光灯照射在雾气上的反光太严重),然后沿着道路中间的分界线行驶,避免丧失方向感,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就好像蒙眼的人永远走不直一样。
3、车速千万放缓,最好能找一辆车跟着,保持安全的车距。
总结
汽车前雾灯的简配或者升级成普通的LED雾灯我觉得都是一种影响安全驾驶的行为,虽然日间行车灯和双闪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远没有前后雾灯来的更加明显,前雾灯虽然照射范围不足,但是穿透力好,能有效照射车头前方十几米的距离,从而在雨雾天气扩大车主的视野,避免行车的安全隐患。
防雾灯在冬季雾天的确起作重大作用,它的光、红色和黄色为最佳,容易穿透雾层让对方和后方较远就能看见,提前做好减速,防止事故发生,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性。
目前很多车上的雾灯,都是白炽小灯,穿透力不强,效果不好,安全性没有黄色或红色雾灯高,应该是厂家为了追求车辆的审美观而将雾灯改为白色。
雾天行车很关键,减速慢行才安全,跟着前车尾灯走,路口喇叭提醒人,不要超车更安全。
汽车不安装雾灯当然是不安全的,不过中国的汽车标准中却没有关于雾灯的强制标准,因此有很多车企为了省钱,节约成本,就把雾灯减配了。大家不要小看这两个雾灯,觉得没有多少钱,如果一个雾灯五十块钱,一辆车上两个雾灯就是一百块钱,如果这款车年销十万辆的话,就省下来一千万,这就相当于车企的纯利润增加了一千万,不是一个小数字。
另外,很多车型在高配车型上安装了雾灯,但是低配车型上却没有。这就让人很费解了:难道开低配车的人就不需要照明了吗?还是开低配车的人在雾天就不要开车出门了?或者是开低配车的人命不值钱,活该被撞?用雾灯来区分汽车高低配,我觉得是最无良的一种做法。中国的汽车标准真的应该修改了,一些必要的安全装置应该强制安装。
不过有些车型,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雾灯,其实是有的。它的雾灯集成在了汽车大灯中,这种一体式的设计风格,不需要在保险杠上单独开槽安装前雾灯,从而提升了车辆整体美观性。这种设计风格越来越多的在一些高档车上应用,另外现在的汽车大灯也越来越高端智能化了,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雾灯的作用,这样的汽车就不需要雾灯了。
行车记录仪的停车监控有必要吗?有什么优缺点
可以录制,只要不关掉电源就可以录制。
行车记录仪即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喜欢自驾游的人,还可以用它来记录征服艰难险阻的过程。开车时边走边录像,同时把时间、速度、所在位置都记录在录像里,相当“黑匣子”。也可在家用作DV拍摄生活乐趣,或者作为家用监控使用。平时还可以做停车监控,安装行车记录仪,视频资料不可以裁剪,如果裁剪,在责任事故发生后则无法提供帮助。也是为了防止现在社会那些不可避免的碰瓷行为。
汽车新技术有哪些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的应用,汽车也是越来越人性化和智能化,从汽车的机械性能、电子技术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有以下新技术值得探讨和发展:
自动泊车功能
很多司机都头疼如何倒车入库或侧方停车,自动泊车就是解决这种苦恼的一大新技术。它的功能是指自动将车辆自动停入车位,驾驶员不需要干预。自动泊车系统在车身周围安装有雷达探测器,计算机根据发送和接受信号来判断障碍物位置和距离,从而稳定的将汽车停入预定车位。
2019年百度李彦宏给我们展示了百度的自动泊车技术,你可以通过手机远程启动汽车,并且让它自己开出车库。还有就是在驾驶员行驶到狭窄地段时,无法判断是否能通过,可以直接交给车辆自行调节通过。
混合动力技术
混合动力是指汽车搭载多种动力系统,有内燃机、蓄电池、燃料电池,还有部分太阳能。市面上的混动汽车一般是指油电混动技术,这种技术为什么受欢迎呢?主要在混动的转换上,燃油发动机可以启动发电机发电,既可以储存电能还能用来驱动电动机,两种动力根据驾驶情况可以切换。
这种汽车在城市内驾驶是具有一定优势的。比如在交通堵塞的城市或地段,发动机会自动关闭,采用电动机来驱动车辆缓慢前行,这样不仅省油,而且环保。
智能空气悬挂系统
智能空气悬挂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功能,不仅仅给用户提供优秀的驾驶和操控体验,还能根据路况自动调节车身高度。宝马7系和特斯拉等车型都有该项功能。
拿特斯拉Model S来说,假如你经常路过一个地段,Model S会记住你在该地设定的悬架高度,之后每次行驶经过这些地点时,Model S会自动升高到之前设定好的悬架高度。还有在Model S在加速时,空气悬挂系统会自动降低车身高度以获得更好的空气动力性能。
这项功能积雪道路、崎岖道路和上坡都特别有用。
安全行人气囊
现代汽车对保护驾驶员已经设计了很多功能,但在保护行人上同样重要,安全行人气囊就是一种在碰撞情况下保护行人的有效设计。它的气囊跟传统安全气囊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安装在汽车前端,在汽车与行人碰撞时可以对行人的生命提供保障。
沃尔沃好福特都采用了这种技术,在碰撞时可以在50微秒完成启动并充气,然后扩展开覆盖到汽车发动机面罩和挡风玻璃上。
缸内直喷技术
缸内直喷是一种燃油效率更高的技术,它是指将燃油喷嘴直接放进气缸内,这样燃油直喷进气缸,雾化效果更好,与进气气体混合更加充分、均匀,从而提高燃油效率。整体上看,这种技术能降低油耗,并且提供更好的动力表现。
比如大众和奥迪采用的FSI直喷技术,经过实践证明FSI技术具有动态响应好、同时提升功率和扭矩、降低燃油消耗等优势。
ABS防抱死系统
ABS英文全拼是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也就是防抱死制动系统。汽车再遇到紧急情况踩下制动时,这是车轮有两种状态:抱死则车轮发生滑动,不抱死车轮仍然是滚动。在制动抱死的情况下,车辆发生滑动极易失去控制,造成危害事故。
那ABS这个系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呢?ABS系统主要包括车速传感器、电子控制系统和制动力调节器。车速传感器将车轮的速度信号传送至电控系统,再通过制动力调节器来自动调节车轮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从而实现安全稳定的制动效果。
其他还有一些科幻和未来的新技术,如无人驾驶、自动修复车身、万向轮、超音速汽车等,相信未来同样值得期待!如果有兴趣的欢迎关注留言交流。
到此,大家对防汽车监控系统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防汽车监控系统的3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