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第12届FIRST影展入围片单正式公布,包括剧情长片、记录片、短片、国际部分在内的38部青年电影入围,剧情长片10部皆为导演处女作,不乏令人愉快的惊艳之作,记录片整体质量较高,短片功力在线,而在动画/实验片部分,因鲜有对新影像措辞探索和实验精神,FIRST影展首次取消了动画/实验片入围部分。这38部入围影片将交由复审评委,终极提名10个奖项,7月1日,提名影片公布,竞赛FIRST板砖奖杯。
“
剧情长片愈见丰富表达

青年导演选题趋向成熟
今年入围的10部剧情长片中,有8部将在西宁迎来世界首映。整体来看,青年导演在坚持个人表达的同时也在强化类型叙事的能力,十部影片包含现实主义、魔幻、屯子、亲子、儿童、爱情、女性、犯罪等多种类型。在相似常见的类型化表达当中,涌现了截然不同的导演风格和影像气质,有效拓展了类型和题材的边界。
或许对青年创作者来说,不再一味追求猎奇题材,而在固有题材中寻求新的表达办法,是一种更为成熟可续的趋势。
陈聪聪《江湖佬》、何政《此生再不归太行》和刘冬雪《吾神》都采取了现实主义表达办法。《江湖佬》以玄色诙谐建立西南部的江湖生态,人物生猛野性,成熟的美术设计营造出迷人的年代感。
《此生再不归太行》讲述了在工业城市压抑氛围中少年奔突,探求生活出口的故事,文本与视据说话共同构建出独特的审美,导演的个人风格在影片中已见雏形。
《吾神》则是一幅中国屯子崇奉状态的风情画,描述在没有崇奉的地皮上,人的物质与精神都无所依托的生活状态,尖锐讽刺造神者的愚蠢与荒诞。
费聿竹《冬去春又来》和周洲《俏丽》聚焦女性。《冬去春又来》讲述女性身处文化认同与文化差异的冲突中所迸发出的张力,制作细腻,节奏平稳,视据说话完全,精准地推动了人物内心的奇妙崩毁。《俏丽》在两个女性的关系中刻意弱化奇不雅观感,授予强叙事剧情以克制蕴藉的气质,演员成熟细腻的演出更是凸显。
杨明明《柔情史》和方亮《拜访》同样磋商家庭关系中的亲情题材。《柔情史》以凌厉浪漫的气质展现真实残酷的北京胡同生活,在强势的家庭中融入两代人的冲突与伤痛,磋商噜苏日常中的繁芜与邪恶。
《拜访》则采取更为诗意的手腕描述一家人对付逝去的家庭成员的隐匿情绪。
除了对固有类型的拓展与打破,入围片单中也涌现了往届少见的全新题材。
仇晟《郊区的鸟》通过平行时空的交错重叠,弱化了电影叙事的一定,放大了视听的感知与感情的体认。
而拉华加的《旺扎的雨靴》是继《河》(松太加,2015)之后,又一部成熟的以孩童视角磋商地缘发展中征象和问题的影片,通过旺扎和雨靴的故事,影片轻盈地带到了藏地崇奉在当代文明发展中的窘境,同时不失落诙谐童真。
“
新兴媒介骤增
实验/动画单元入围首次空缺
在今年的入围长片中,首次涌现了动画电影,这也是继今年调度竞赛章程,许可动画长片参与其他奖项竞赛后的一次遥相呼应。陈熹《步辇儿指南》以一种“制造不雅观看”的姿态将不雅观众带入场景,并且扮演角色,微不雅观层面的信息在不雅观众脑海中融贯汇整,从而揭开与角色的不雅观点截然不同的游戏。
同比以往,今年实验/动画单元的报名影片在创作不雅观念、文本创意、导演能力、技能水准等方面曝露出各种问题,显示了某种共通的困境。
总体暴躁的创作环境使得很大一部分动画创作者不愿投注足够的韶光本钱,而在实验片领域,则涌现了一批空有元素材料、却缺少实验精神的作品,显示出较大的投契性。同时,随着各种性子的展馆空间的呈现,综合型的电影节展也已不再是此类影像的唯一展出路子。
基于多方考量,本届FIRST竞赛单元首次决定取消实验/动画入围,在难以挑选出足够精良作品的同时,也是对这一创作趋势的承认和反思。
“
短片单元佳作频出
成熟导演碰撞新锐表达
剧情短片每每被视作青年导演在拍摄处女长片之前自我演习与证明其导演功力的路子,今年的入围短片普遍展现出成熟的影像风格和美学体系,预示着一批精良的导演即将完成从短片走向长片的超过。
《青少年抑制》在单一空间小格局中完成了高水准的叙事,片中超现实的部分展现出导演牛小雨的视觉想象力和天分,节奏感与演员状态精准到位。
巫虹仪《2号球衣》存心理冲突承托人物形象,感情踏实,力道凶猛,演员的信念感十足,被评审盛赞为华语现实主义的新高度。
蔡俊彬《运转法则》没有台词,只用影像形塑戏剧冲突,大胆而实验性的影像措辞借宗教的形式磋商大家都会面临的终极议题。
张宇旋《腐草为萤》描写底层公民面对死活的残酷,以浅淡的表达避开卖惨和臆想,拥有一套成熟高等的视听设计。王尔卓《母亲的乐园》哑忍克制,表达每一代人都有难以消解的困苦,在青春片泛滥的电影市场中,仍供应了一种融贯新颖的青春片美学。
在为拍摄长片供应必要试炼的同时,短片所须要的架构、叙事、镜头措辞等方面也与长片有所区隔,导演们对此有清晰的认知,以不同形式考试测验了适用于短片的新锐表达,令人线人一新。
《你的电影我的生活》导演詹京霖去年曾以《川流之岛》入围FIRST剧情长片单元,这次他在短片中考试测验“剧中剧中剧”的形式,在华语电影圈中产阶级普遍失落语的现状下难能名贵地供应了知识分子精英阶级的语境。
李明阳的《回家过年》用笑剧形式、表达家庭中的城乡冲突,本土化的情节同时传达诙谐与凄凉,以反乡愁的视角来描写乡愁。
杨潇《榴莲榴莲》具有超前的电影不雅观念,是少数用影像来推动情节的电影。
“
立足天下电影创作前沿
探寻影像叙事新路径
国际部分愈甚往年地呈现了天下电影流域创作前沿的多样与生命力,不同的影像措辞与探索办法在此得以相互碰撞。
《The Rainbow Experiment》大胆地以分屏的形式探索叙事的多样与模糊,同时寻衅叙事办法与不雅观看习气。
《Distant Constellation》作为唯一一部国际记录长片杀入重围,在大略的影像与叙事中,溯游记忆长河,直面孤独的人生。
同样在磋商少年景长的阵痛时候,《Friday’s Child》与《Blue My Mind》两部影片遥相呼应,真实与魔幻的笔触彼此相衬。
而《I am Truly A Drop of Sun on Earth》与 《The Chaotic Life of Nada Katic》都呈现了极度镇静的影像措辞,在克制紧绷的张力之下,有惊雷欲响。
国际短片质量亦较往年有很大提升,尤其动画/实验类影片,相较海内创作的疲软,国外的作者们依然在富有创造力地探索着各类媒裁对付影像叙事的冲破与开拓。
短片作者更能精准地掌控影像,在有限的篇幅和时长架构内,奥妙地发酵出集约又独特的影像力量。纵然在短短的篇幅中,也入木三分,一击即中。
“
一场关于记录片的代价思辨
从今年的记录片入围影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形式、内容与导演意识的探寻和思考。作甚好的创作意识?如何处理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关系?内容与形式何者先行?这份片单或许给出了一份暂时的答案,而更多的思辨空间还有待与记录片创作者及不雅观众们共同磋商。
评委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记录片确实是“自己长出来的”,但也必须置于导演的掌握之下。比较剧情片,记录片导演更要对拍摄内容有态度和态度,用影像表达出自身理解的深入,不应该勾留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
刘晓雷的《狂热自白》从反扒议题切入,磋商正义如何被规训,反思人们对正义的狂热是暗昧且经不起追问的,人也没有权利去审判他人,尖锐批驳的同时又保持着名贵的克制。
董雪莹《入戏》采取戏中戏的构造,用路西法实验的形式重新核阅集体主义,通过呈现系统驯化演员的过程,对集体主义进行反思。
谢卓颖《公务员》,题材新颖,聚焦公务员培训机构,磋商和表达公务员选择职业的初衷、想法与行为模式,在一个微不雅观的社会模型里发展出多义性。
对付致力于呈现人物的家庭影像和传记式记录片,评委认为导演对人物的不雅观察不应只勾留在察看犹豫和记录,要以个人的思辨与审美参与被拍摄者的内心,真正进入并理解被拍摄者。
陆庆屹《四个春天》聚焦作者自己的家庭,不展示、不刻奇,避开地缘奇不雅观和伟大叙事,温婉长情。
岳廷《红毛天子》以尬舞为切入点,题材时鲜,兼具张力和思辨。
古涛《驯马》在并不少见的个体上挖掘出了潜在的普遍性,夷易而不乏诗意。
《幸福定格》以轻松诙谐的办法磋商婚姻,导演沈可尚是从***网站征集被拍摄者,但却让评委同等感到导演与人物的关系亲密且熟习,功力可见一斑。
报名影片中,采取实验性表达、第一人称叙事、短片形式或片长十余小时的记录片也不在少数。对此,评委特殊强调形式与篇幅都是为影片内容做事的,只有表现剧情内容所必要的形式才是一部记录片该当采取的形式。
米娜与苏青的《梧桐树》即是形式做事于内容的极好表现,完全成熟的视听设计令不雅观众对特护儿童群体产生共情,被评委称为“天真版的《囚》”。
这38部入围影片,将集中于7月21日—30日在青海西宁万达影城、耀莱成龙影城、银河欢快影城进行放映,售票平台将于7月初公布,与不雅观众、媒体、家当方一同创造新一届“惊人首作”以及当代青年电影全新的创作样貌。
终极哪些影片将走上7月27日青海大剧院的“青年电影盛典”,请期待陈国富主席,评委苏照彬、廖本榕、裴曼·亚茨达尼安、菲利普·伯拜、周浩、杨福东的评价。七月,撒野西宁,一起向西。
初审事情组先容
记录片初审事情组
顾雪,导演、策展人。陆上行舟策展人,草原电影事情坊策划,代表作:《牡丹花开》《墙》。
蒋圣达,瓢虫映像选片人,记录片拍照,BIFF、CIFF资深志愿者。
韩萌,做超过12年,记录长片作品《江南弃儿》在2018亚太电影节放映,图片专题揭橥于纽约时报、南华早报等。
剧情片/动画/实验片/国际竞赛组
关天,作品《短剧》获洛杉矶电影节最佳短片奖等。曾任美国斯兰丹斯电影节选片人和洛杉矶华语电影节策展部联合总监。
雷普利,反派影评主播、前电影媒体人、影迷。现从事编剧事情。
瞿尤嘉,青年拍照师、导演,进制电影公司创始人。电影短片《朱美静》曾获法国巴黎夜空奖最佳影片、重庆青年电影节最佳剧情片奖。
王写写,影评人,资深电影从业者。文章曾揭橥于作家网、文艺报、青年报等媒体。现参与举办各艺术影展,并运营"大众号「论戏书影」。
高源,艺术家,以动画和绘画为紧张方向。作品《月晷》曾获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短片金虎奖提名。近期个展“高源:不已”在胶囊上海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