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家居 » 打响欧洲第一枪土耳其抢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想逼中企去投资

打响欧洲第一枪土耳其抢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想逼中企去投资

福州有家装饰工程通讯 2025-03-05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不过,欧盟内部对付是否真正向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税款,以及究竟加征多少税款,还有很多争议,这导致欧盟的议程进展非常缓慢,从去年开始调查到近期欧洲议会选举结束,欧盟才基本完成内部的商业过程,确认会对中国加征关税。
但是,还没等欧盟宣告终极结果,有一个非欧盟的欧洲国家就抢先打响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的“第一枪”。

6月8日,土耳其官方公报发布了一项总统决定,表明土耳其将向所有从中国入口的汽车加征40%的关税,情由是为了避免土耳其国家常常性账户余额涌现更大赤字,并保护海内的汽车制造业。

打响欧洲第一枪土耳其抢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想逼中企去投资 打响欧洲第一枪土耳其抢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想逼中企去投资 智能家居

除了40%的税率之外,这次加税还有一个附加条件,那便是每辆中国入口车最低关税金额为7000美元,也便是说,如果一辆中国入口的电动汽车关税按照40%打算,税额不到7000美元,那么必须按7000美元的价格缴纳税款。

打响欧洲第一枪土耳其抢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想逼中企去投资 打响欧洲第一枪土耳其抢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想逼中企去投资 智能家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而在这次对华加税之前,土耳其外长费丹刚刚6月3日到5日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在这场访问中,双方氛围非常良好,根本就没有涌现贸易冲突的迹象,乃至还达成了一系列的双边互助共识。

因此,土耳其此举令外界感到十分诧异,很多人都对此感到不解,不明白土耳其尔为何要选择这个韶光点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打响欧洲的第一枪?

土耳其的考量在于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利益平衡

对付向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土耳其的利益考量实在并不繁芜,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政治与经济两大部分。

在政治利益的层面上,土耳其有向欧盟示好、跟随欧盟政策的需求。
虽然土耳其是一个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国,但其一贯以来都将自己视作欧洲国家,努力不懈地加入欧盟,即便欧盟方面以“放鹞子”的策略吊了土耳其很多年,土耳其仍旧乐意以丢失外交利益为代价向欧盟示好,以推进加入欧盟的进程。

除此之外,土耳其还有一个北约国家的身份,作为北约国家中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最为密切的成员之一,土耳其须要把稳政治平衡,此番土耳其外长来华达成的共识之中,有一些美国并不喜好的政治敏感问题,很可能是因此,土耳其方面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台政策,进行政治对冲,在中美之间玩平衡术。

而有关经济层面的利益考量,则确如土耳其自己所说,是在担忧土耳其的汽车制造问题,土耳其是一个汽车制造业大国,每年可以生产上百万辆汽车,紧张出口工具则是欧洲各国,而由于近几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土耳其的汽车出口行业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寻衅。

土耳其本身的赤字问题在近几年来也一贯困扰着土耳其政府,2023年时,土耳其贸易赤字达到452亿美元,这迫使土耳其政府进一步加强国产和出谈锋能,以降落贸易赤字。

在这一系列要素的综合之下,土耳其终极决定对中国脱手,成为全体欧洲的出头鸟。

这样做的后果自然也是十分严重的,土耳其此举很可能会拉开中欧贸易战的序幕,一旦土耳其和欧盟结成关税同盟,集体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中方就不得不进行反制,一来二去就会造成双方新一轮的贸易战,这将会严重打击环球家当链与供应链,造成新一轮的经济冷落。

而当前,环球已经处于经济低迷的状态之中,尤其是欧洲各国,普遍面临着经济结束乃至衰退的风险,如果再来一场这样的贸易战与经济冷落,全体欧洲很可能会进入一个大衰退的时期,欧盟也会彻底沉沦腐化为三流国家同盟。

那么,中欧之间可以采纳某些方法来避免全面贸易战,避免涌现这种悲剧结局吗?

中企可以投资,但欧盟不能逼迫

当前,中欧之间并没有完备进入去世局,还有一定破局的可能性。

就以这次率先对华加征关税的土耳其为例,虽然加征高关税,但是土耳其并没有将投资的路堵去世,今年5月份时,土耳其工业和科技部部长卡希尔就透露,土耳其已经和比亚迪以及奇瑞进行了很永劫光的会谈,与上汽集团和长城汽车的单独会谈也在进行之中,他希望这些汽车企业能够在土耳其开办工厂,生产动力电池等汽车干系产品

除了土耳其之外,欧洲多首都有类似的政策,2017年时,比亚迪在匈牙利投资的工厂就正式投产,紧张生产纯电公交车与叉车;2022年时,蔚来在匈牙利的首个外洋工厂也投入运营;今年1月份,比亚迪还和匈牙利签署了乘用车工厂的地皮购置协议。

另一个国产新能源巨子奇瑞则在西班牙做出告终构,今年4月份,奇瑞与西班牙车企埃博罗签署协议,成立合伙企业,在西班牙生产汽车。

之以是很多欧盟国家采纳这种政策,缘故原由也非常大略,那便是欧盟手中没有技能,背后还有美国卡着脖子,用《通胀减少法案》从欧洲转移新能源干系技能,和中国去世磕到底是去世路一条,欧盟须要从中国手中得到技能,确保新能源这个未来最主要的家当能够在欧洲发展下去。

后续确实可以以中国减少出口,转为投资建厂的模式来办理中欧之间的贸易争端,但问题在于,欧洲方面到底有多少的诚意?互助要以双边获利为根本,以欧洲当前的这副姿态,很明显便是要将贸易战的沉重代价当成筹码,逼着中国车企去欧洲投资,单方面拿中国的技能,而不给中国供应相应的利益,这种态度恐怕不能推进中欧之间的有效互助。

中国不可能单方面给欧洲供应技能,而不图谋任何利益,欧盟如果真的想要办理中欧贸易争端,避免大规模贸易战,最好拿出自己的诚意来,给出合理的投资优惠政策,吸引中国企业主动赴欧投资,这样才能真正办理双方的抵牾,促进互利共赢的互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