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家居 » 谈BOM是一种原罪但真的没办法,本钱是什么意思。

谈BOM是一种原罪但真的没办法,本钱是什么意思。

装饰工程通讯 2024-11-05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人在19年前做行业杂志媒体的时候,曾经有过两个栏目特殊受欢迎。
一个是产品的BOM单,是我的杂志社老板的方案公司每个月供应过来,我审核编辑一下发到月刊杂志中。
栏目名字就叫产品BOM表。
其余一个是采购商名录,是我们汇总珠三角的采购联系人,确定对方乐意对外公开出来,让元器件行业的发卖去对接,每期按照产品(电视、DVD、功放等)分类,发布出来,栏目名字叫“电子采购供应商名录”。
我记得每次这本杂志一出来到华强北,就被别人抢到,用裁纸刀把这两个栏目裁剪下来,装订成册仅限私人利用。

采购商名录,便是元器件供应商的精准客户,但那个时候的采购,由于没有什么人用网络和专用网站,尤其是深圳以外地区的工厂采购,特殊希望有很多的元器件发卖会去找他们。
因此这个栏目是行业皆大欢畅。
放到现在肯定是弗成了,既可能违法,也可能没有采购乐意。

谈BOM是一种原罪但真的没办法 谈BOM是一种原罪但真的没办法 智能家居

BOM明细单,我当时不是很清楚。
由于BOM是什么我都不知道,以是我只是个编辑而没有发到元器件贸易的财。
等我知道的时候,别人已经都发了大财了。
而我的老板也由于看不上元器件贸易的利润,而做整机品牌去了。

谈BOM是一种原罪但真的没办法 谈BOM是一种原罪但真的没办法 智能家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0年前,行业的人就知道BOM单的主要。
做贸易的,知道自己该怎么备货,哪些货特殊主要。
很多当年入行的潮州老板,并不认识芯片,也更不清楚芯片有什么用。
便是有什么货就备下来,加价卖出去。
当年的元器件完备是卖方市场,每天成千上万人涌到华强北,都是现金买货,谁手上有货谁就能赢利。
我记得一个中科院的老板,从北京来到华强北,在这里才实现他的财富自由梦。
他说自己虽然比潮州人懂得多,但并不虞味着他就赚得比别人多。

扯远了,BOM单可以帮助到贸易公司老板们去备货。
也可以帮助方案公司的人来做方案,更主要的是,买卖多方,都可以根据这个算出来产品的BOM本钱,从而算出来一个终端产品的利润!
这个BOM单,切实其实便是解开了电子高科技产品的财富密码。

一个方案公司,拆开一个市场上的成品,拿到里面的板子,算出产品的BOM本钱,再找人破解方案里的程序(那时基本上就单片机或MCU,没有AP\SOC那些产品),然后买套模具做外壳,终端产品放到市场上卖。
有了BOM单,本钱是公开的,毛利是公开的,只要有成本,谁都可以做终端产品的老板。

一个方案公司做出来,其余一个方案公司也同样可以做出来。
谁都不用比别人强,直到产品卖到比BOM本钱差不多价格,没什么利润了。
大家才会想,上游供应商帮我Cost Down,再在市场搞几年。
有能力的早做出下一个产品,没能力的也还能赚点市场扫尾的钱。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珠三角的电子家当,靠着BOM单和低人力本钱,无数老板发达赚大钱。

BOM单一出,谁与争锋?!

BOM这个玩法,并不是深圳或广东老板最先出。
而是台湾企业先出来,消费电子在台湾大行其道,但却是在大陆发扬光大。
是台湾人喷鼻香港人将BOM单的玩法带到了大陆,教会了大陆的老板如何赢利。
报价低于BOM单那不是必S么?如果在BOM加上十几个点,几十个点,人力本钱能回来,不就有了毛利了么?再加上客户的下单都是有个最小下单数量的,总毛利出来了,刨除工厂房租和管理本钱、研发本钱,交上税给国家,那不便是净利润了吗?

好了,人工、房租、管理本钱和税都是固定的,研发本钱和BOM本钱也差不多是固定的,而加成是变革的。
你的方案第一个出来,那个加成可以是百分百,乃至百分之几百。
如果你是后面复制出来的,那你的利润就一定要比原产者低。
再新进入者就必须更低。
在BOM不变,大家不断贬价抢客户的过程中,消费类电子产品就这样做大了。
以是这么多年以来,电子产品的价格一贯不能以RMB的真实购买力低落而增加,而是能保持市场价不变就知足了。
而如何保持呢?一是贬价,二是增加新功能。

增加有用的新功能,可以在产品不用降落的情形下,抢到对手的客户。
这是良性的竞争,也是一种创新性的创新。
对付市场来说是好事。

贬价的竞争便是所谓的打价格战。
这个情形是我国市场的正常竞争手段,常规战术,没有技能含量,只凭老板一句话就OK的事。
以是过去几十年,大多数中国公司的市场都不值钱,由于老板一句话就定下来市场的计策了。

BOM单的玩法有原罪,由于它让行业内的人看到了产品定价的底裤。
工程师们是BOM单玩法的实行者,他们既把自己从研发这么高尚的工种,变成了搬砖工。
搬完砖还砸自己的脚,让老板们在项目完成之后,要么炒掉他,要么逼他做下一个搬砖工程,不能停下一刻。

看到这里,我想您也明白了当初我的老板,为什么公开了所有产品的BOM单之后,就去做整机品牌去了。
由于他把马蜂窝捅了之后,自己也不想呆了。
做品牌是有机会保持超高利润的,由于只要你有差异化,普通消费者是不知道你的生产本钱的。
喜好的话价格得当就买,才是消费者购买一个产品的正常套路。
而不是问别人的本钱多少之后再买。

本日想通过讲二三十年来电子产品中的BOM单密码,紧张还是想说科技行业内卷的背后的缘故原由。
作为一个行业老人,说一说八卦,让大家吃吃瓜,也挺故意思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