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数年韶光,在固定的数字系列之后加后缀,已经成为环球各行各业的共识,加后缀意味着产品性能加强,如外不雅观给人似曾相识的觉得,但实际的性能体验却完备不同,这便是后缀命名学的逻辑。
后缀的形式也从比较单一的加S(根据产品核心卖点不同,S有很多指代,例如iPhone4S指的speed、首次利用指纹技能iPhone5S代表的是Security、以及很多海内产品常用的sport等等),再到后来的MAX、Pro、PLUS、R。不可否认,加后缀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电子产品加后缀可以理解,由于其更新换代快,智好手机根据处理器决定的性能不同,如今更新的频率已经缩短至7个月旁边。但颇有些让人意外的是,汽车圈彷佛也迷恋上了这种加后缀的命名办法。

例子也是张口即来。如近期的吉利博越Pro、长安CS75PLUS、荣威RX-5 MAX,以及刚曝光的五菱宏光PLUS。不妨来看看这些后缀车型与原车比较的提升代价在哪里?
吉利博越Pro与博越:强调颜值、智能。
博越Pro的前期营销是比较成功的,如今很多网友车友都知道这款车,并还能说出一些其与博越的不同,与电子产品后缀比较,博越Pro的诚意可要赶过许多,其险些采取了全新设计,包括外不雅观、内饰,动力方面也采取了吉利与沃尔沃联合开拓的1.5T发动机以及双离合变速器。
从定位来看,博越Pro在博越与星越之间,在设计层面朝着高端旗舰靠齐,以内饰为例,不仅整体布局更加灵巧、前卫,细节的做工以及用料也更有诚意,详细来看,GKUI 19、液晶仪表盘等细节都能提升车辆的档次感。
长安CS75PLUS与长安CS75:强调设计、性能。
长安CS75PLUS的PLUS给我的印象不仅仅勾留在所谓的空间上,而是包含设计措辞、动力性能、底盘操控以及内饰豪华感全方面的改变,新车只管也以CS75开头,但这仅仅是由于其价位在原来CS75的区间,新车带给消费者的代价早已经是一台全新车型的表现。
外不雅观方面,长安CS75PLUS沿用了\公众御岳\"大众观点车的全新设计措辞,整体造型更加时尚、前卫,整车利用了大量锐利的线条,授予了车辆动感、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而在细节方面,长安CS75PLUS前脸的熏黑中网、隐蔽C柱、车尾双边双出的排气等设计,都大大提升车辆的质感,堪称紧凑级SUV最佳。此外,2.0T车型搭载的19寸带哑光工艺多幅式轮毂也进一步强化了运动气质。可以说,长安CS75PLUS在造型设计方面所呈现出来的高等感足以让人过目难忘。
长安CS75PLUS高配车型搭载了长安汽车最新动力成果——蓝鲸D20TGDI直喷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达171kW,峰值扭矩达360N·m,其参数表现已足以媲美3.5L自吸发动机,远超同级别车型的2.0L自然吸气、1.5T涡轮增压或者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此外在内饰方面,大量的皮质包裹,全面的科技设计,CS75PLUS的表现堪称旗舰。
荣威RX-5 MAX与荣威RX5:强调空间、设计。
从荣威RX5 MAX的车身尺寸来看,这款车型的定位介于现款荣威RX5与RX8之间。而后缀MAX,并非是指尺寸上的大,而是\公众Make Attitude Xtreme\公众的英文缩写。从尺寸来看,RX-5 MAX拥有464718911725mm的长宽高,外不雅观设计并不是仅在RX5上进行小改,而是借鉴了不少自家旗舰车型RX-8的设计元素,整体轮廓方正,线条伸展,给人全新的视觉效果。
其余在内饰方面,荣威RX5 MAX采取了中控区域的\公众腾跃式\公众设计、贯穿式空调出风口以及对开式扶手箱,加上12.3英寸全液晶仪表、14.3英寸中控大屏、立式手机无线充电槽的利用,荣威RX5 MAX的内饰无论在层次感、档次感、科技感上,都比荣威RX5要赶过一个档次。
动力方面,荣威品牌的1.5T和2.0T发动机都采取在了RX-5 MAX身上,比较RX5,根本动力保持同等,2.0T的加入为的是提高产品格调,吸引消费者。
五菱宏光PLUS与五菱宏光:强调空间、设计。
末了聊的一款车是五菱宏光PLUS,这台刚刚曝光的新车,可谓再次唤醒了神车党的热血,更大的尺寸,更高等的设计,更强动力的1.5T发动机,对付一台卖出数百万台,能绕地球一圈(我瞎说的)神车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吸引人的事了。
新车车身整体较为方正,官方形容其为\"大众平行矩形/简约壮实\"大众,但并不缺少细节设计。宽阔厚重的车头合营较多的直线条,看起来比较壮实、规矩,同时也知足了法规安全哀求。在车身侧面,平行线条的组合使得高下腰线相互呼应,简洁而具有力量感,车顶采取了时下流行的悬浮式车顶,搭配撞色的设计,整车层次感更加分明。新车的外不雅观尺寸达到4720/1840/1810mm,轴距为2800mm。
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一台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47马力,峰值扭矩245牛·米,且知足国六排放标准。传动系统方面,受限于售价,可能还是会匹配手动变速器。
品车识味:
相对来说,采取后缀命名,保持了原车的根本产品名,在营销和推广上有一定便利性,倘若不采取大刀阔斧的全新,如荣威RX-5 max,在设计上也有一定节约。但无论基于哪种出发点,后缀产品的核心是给用户新鲜感和体验感,在欧洲或者美洲市场,耳熟能详的奥迪A4 Allroad等车型实在也表示了后缀命名这一逻辑,但它的成功是由于A4 Allroad在保持A4操控性的条件下,供应了更高的通过性,在外不雅观上实在每一代A4 Allroad都是与A4保持大致同等的。
而国产车型也开始这种命名办法,车味auto认为也是市场成熟趋势下,用户需求增加、个性化需求增加后,企业为了知足用户诉求做出的顺势之举,例如此前的哈弗F7X就由于轿跑style大受关注。
当然,国产片车后缀命名仍需把稳的误区是切不可乱加后缀,一定要根据产品卖点寻思熟虑,本日举例的四台车的诚意实在很高,并非大略的增加后缀,而在设计和动力等层面均有详细严密的考量。反过来说,但部分产品若是想当然取一些英笔墨母贴在车后,机会显得不伦不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