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既知足了金融需求,又能得到实物回报的营销手段,是否暗藏合规性玄机?其背后又依托信息剪刀差向消费者分摊了多少暗藏的风险?
一、预存担保金,即可得到产品据官方信息先容,0元购是华为钱包与广发银行、华为商城互助,由广发银行为消费者供应的“预存担保金赠予电子产品”做事。个中,所赠予的电子产品由广发银行自华为商城采购,并委托华为商城寄送给消费者。
详细而言,消费者可在活动界面自行选择心仪的华为电子产品,并在华为钱包中开通广发银行账户,于指定期限内预存并冻结指定金额作为担保金,即可免费得到选定产品。到期后,预存担保金将会全自动返还,无需缴纳额外用度。

以活动主界面宣扬的华为Mate 60 Pro手机为例,该款产品购买即可获赠华为超级快充移动电源或智能体脂秤3 PRO,可预存的担保金期限分为24个月和36个月,对应的担保金分别为17.05万元和10.19万元,锁定期为180天。
在笔者选定商品规格、颜色和相应存期后,页面跳转至广发银行账户开通界面。开户流程显示,参与“0元购”活动无须持有广发银行卡,但需开通账户,并将资金充值到账户中。当账户余额≥担保金金额时,即可冻结担保金完成签约。
但须要指出的是,担保金将于订单存期内冻结在银行账户中,无法用于支付、消费、提现及购买理财产品,冻结期间无利息,且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取出。若消费者在锁定期后提前支取担保金,则需在扣除产品标价后才能解冻。
一位银行业内资深不雅观察人士表示,广发银行联合华为推出此业务的紧张缘故原由是为了拓客,期望通过这一小额业务带动更多新客数量的增长,进而为引流其他业务做铺垫,后续引流至存款、理财、信用卡均有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广发银行进行此类揽储拓客营销。早在2020年,就有媒体宣布了华为钱包与广发银行推出的“0元购”活动。比拟来看,当时的活动与这次活动形式一模一样,均需开通广发银行账户,将资金转入后进行冻结。
不过,当时的“0元购”活动产品仅限于华为Mate 40 Pro(8G+512G),存期分别为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由于该活动恰逢华为Mate 40 Pro的市场火爆期,限量100份的首批活动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二、“0元购”真的划算吗?在部分消费者眼中,华为钱包与广发银行的“0元购”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提前支取银行定期存款利息用于消费的手段。但是,这种“超前消费”的实际价格是否能与对应定期存款所得利息相匹敌?
按照广发银行的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存期2年的年利率为1.8%,存期3年的年利率为2%。同样以华为Mate 60 Pro为例,17.05万元担保金存入2年定期,到期可得利息为6138元;10.19万元担保金存入3年定期,可得利息6114元。
而根据“0元购”界面,这款华为Mate 60 Pro手机(12GB+1TB,雅丹黑)的售价为7999元,且各电商官方旗舰店售价基本同等。单从价格角度切入,“0元购”内的产品售价的确高于定期存款可得利息,不失落为一项更为划算的金融做事。
那么,该项活动授予产品的实际代价又有几何?笔者把稳到,活动先容界面明确强调了该订单签约后不支持取消和修正商品信息,且因“0元购”商品属于活动赠品,均无法实现7天无情由退货。
若实物商品在签收的15天内涌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可联系广发银行客服办理换货。不过,笔者在协议细则中创造,广发银行方面称可合营消费者向品牌方主见产品售后权力,但不承担当何因产品问题引发的任务。
如果商品超出换货期限,消费者则需携带商品前往售后做事店进行原厂维修,并未提及是否需消费者自行承担维修用度。换句话说,“0元购”活动下产品配送、质量及售后任务均由华为品牌方承担,且产品并不具备完备的“三包”做事。
比较之下,华为官方商城在售的Mate 60 Pro界面明确显示,该产品享受全国联保,保修期为1年,并承诺消费者凭华为客户做事中央出具的质量检测证明即可享受7日内退货、15日内换货、15日以上在保修期内免费维修等三经办事。
此外,消费者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于新机购买或签收24小时之内在订单详情页,补购HUAWEI Care+做事产品,为新机加码官方质保、意外破坏维修做事、免费换屏、免费电池焕新等做事。
从消费者权柄保障的维度衡量,“0元购”下的电子产品或将在未来面临一定的售后隐忧,乃至涌现因难以界定主体任务而导致的“维权难”等问题。
三、“福利式”营销是否合规?近年来,这类以“免费送”“低价购”为卖点的金融做事习认为常,其合规性也一贯是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
2021年11月,因未按照规定利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并在宣扬发卖页面列示“首期0元”勾引发卖,水点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微医(北京)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分别被银保监会处以100万元和10万元罚款。
将时钟拨回到七年前,京东一项“申请相信贷款,即可白拿商品”的活动也曾因未经核准擅自公开拓行证券、涉嫌误导敲诈和商品交易误导宣扬、未在理财产品发卖过程中充分揭示风险而遭到监管机构的下架。
对付“首月0元”“免费保障”“免费领取”等宣扬噱头,银保监会消费者权柄保护局多次公开提醒称,此类产品未全面展示产品整体情形,易使消费者忽略产品主要信息,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消费者权柄保护法亦明确规定,商品或者做事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虚假宣扬,不得以引人瞩目的办法声称或者暗示无实际依据的质量、功能、规格、承诺、赠品或者褒奖,应该真实、清晰、明确地奉告商品或者做事的真实情形。
总而言之,广义上的“0元购”实质是消费者被动支付商品用度、自行承担商品风险的“糖衣炮弹”,只是被营销和宣扬包装成了“福利”或“奖品”,不仅违背了商业逻辑,在合法合规层面上还存在一定的虚假宣扬隐忧。
而广发银行的“0元购”卖点,只是银行业为了吸引客户的一个缩影。多家中小银行曾推出“靠档计息”智能存款产品,但因存在高息揽储之嫌,此类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的“创新”产品很快被监管叫停。
加入靠档计息做事行列的广发银行亦于2020年9月发布公告称,将终止“定活智能通”及“智能分段计息”业务。但在产品整改后,银行业内吸储压力由存,亟待更具吸引力的新产品与新做事应对市场竞争。
营销模式屡败屡战背后,是广发银行近年来接连不断的古迹困局。
2022年,广发银行实现业务收入751.54亿元,同比微增0.33%,个中占营收比重近75%的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2.01%;净利润亦同比低落11.15%至155.28亿元,自2016年以来首次涌现利润负增长。
广发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也不再具备竞争力,该行截至2021年末累计发卡1.01亿张,而这一数值在2022年仅增至1.09张。换而言之,广发信用卡2022年仅发行约800万张,相较于2021年同期的1166万张发卡量缩水超三成。
不丢脸出,在储户需求不断提升确当下,广发银行正通过各种创新式吸储手段主动求变。但“福利式”营销手段的合规性本就有待商榷,广发银行想要在未来竞争中凸显长期主义代价,还需连续深化其“风险合规创造代价”的经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