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修正〈中华公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履行条例〉的决定》公开搜聚见地。其《履行条例》附则中增加一条,作为第六十五条:“***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中关于香烟的有关规定实行”。(详见3月23日本报封面宣布)
从2019年开始,海内井喷式地呈现出了一批***品牌。***在发卖过程中呈现出的“潮流化”,是不断诱发青少年购买***的紧张缘故原由。***的紧张噱头是吸引年轻人的好奇心,通过时尚的包装,多种口味,酷炫的烟圈,让年轻人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有了考试测验的希望。乃至还有厂商将***包装成U盘、钢笔等学习用品外不雅观,在文具店中公然售卖,极大刺激了青少年的购买希望。
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虚假宣扬横行,质量良莠不齐,很多***产品都声称有戒烟效果,是“戒烟神器”“康健吸烟”“没有二手烟”,然而据天下卫生组织控烟官员潘洁兰表示,没有证据表明***可以帮助人们戒烟。一些老烟民希望借助***戒除香烟,实在这根本没有理论依据,而不吸烟的青少年如果开始利用***,日后开始吸烟的可能性是没有打仗***(也不吸烟)的年轻人的两倍,***让青少年转成吸烟者的概率翻了整整一倍。可见,***一旦上瘾,便很难戒掉。

市情上有不少***都暗藏“猫腻”,所谓“***危害小”的说法只是烟草业的宣扬策略。尼古丁标志不规范、浓度不实,尼古丁之外的有害物不加以解释,这些都极易误导青少年消费者。由于大多数人对***这种新生事物理解不多,且干系的监管也尚未到位,因此***生产厂家在利益的驱动下希望吸引人们利用这种声称可以达到戒烟效果的产品,却对其产生的诸多有害物质及后果只字不提。
在某些国家,***是作为尼古丁的替代品帮助烟民戒烟且有着极其严格的牵制,但对青少年而言,利用***根本谈不上戒烟,只能使其成瘾。据《2018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实行择要》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利用***的人数为1035万。从市场调查也可创造,青少年是***紧张营销工具之一。也正是意识到了这种危害,2018年8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的通知布告》,哀求禁止向未成年人发卖***;2019年10月31日,两部门再次发布《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侵害的通知布告》,敦促企业关闭线上***发卖渠道。
这次将参照香烟监管***的修正见地无疑将对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康健保护起到极大的积极浸染,同时也为监管***等新型烟草制品供应法律依据。对付***的科普宣扬也不能缺位,应让更多人知道***并非没有危害,以避免未成年人成为下一代烟民。
[责编:胡元媛]
[来源:三湘都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