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数据中央,小到小小芯片,都离不开动态内存(DRAM)。现在通用的DRAM有一个致命缺陷,那便是怕断电———一旦断电,内存中的数据就会瞬间消逝,再也找不回来。虽然也有可随时保存数据的闪存(FLASH),但数据擦写、读取都很慢,科学家总希望找到一种更完美的下一代存储器。
相变存储器(PCM)便是这样一种空想的存储器:它通过电流和电场的开关,让存储材料在晶态和非晶态间切换。一开一关改变的是材料的物理状态,纵然断电,这种状态也不会消逝,同时还可快速擦写。以100兆数据搜索为例,用PCM只需1秒,比传统存储器快了19倍,而100兆的数据量相称于一部《二十五史》的信息量。
随着数字经济、5G、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兴起和发展,数据爆发式增长,人类社会正步入到以大数据为特色的智能化时期,这对信息存储和处理带来极大寻衅。PCM也从二维向三维发展,制造工艺对三维PCM(3D PCM)材料提出了更为苛刻的哀求。早在2002年,宋志棠就开始关注这个方向。他的课题组从2003年开始不断探求适宜做3D PCM的相变材料和开关材料。

“当全天下探求的开关材料越来越繁芜,我们却想反其道而行之。”2017年,宋志棠的学生朱敏结束德国“洪堡学者”访学项目归国,加入研究组,开始重新核阅一种广为人知的半导体材料——碲。
朱敏研究员阐明,材料组成越繁芜,在纳米尺度上就越难做得均匀,这样就制约了3DPCM的寿命和存储密度的提升。他们在实验中创造,单质碲竟然还有着尚未被人们察觉的特性:它可以在-10℃至400℃的宽广温度范围内,在电压浸染下,在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晶态与具有类金属特性的液态之间快速切换,从而形成肖特基结或欧姆打仗。
由于单质碲材料最大略,液态时电阻跟金属一样低,故而驱动电流强大、性能稳定,开关寿命可长达1亿多次,且泄电量小。而且,单质碲的沉积无需高温,这对付存储器的3D层叠加工至关主要。
经由四年多攻关,研究组在世界上创始了新型单质碲存储开关器件。《科学》杂志高等编辑布伦特·格罗乔斯基以“单质开关”为题揭橥评论认为,这种纯碲器件“能够进行快速的相转变”“为避免多元素相变材料引发的问题,供应了十分吸引人的运用前景”。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微电子和微系统所教授拉法埃拉·卡拉尔科认为,宋志棠、朱敏等研究职员的成果是“前所未有的”,“为实现晶态单质开关器件供应了稳健的方法,也为3DPCM的研发供应了新视角”。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大量工程化验证。”宋志棠研究员表示,一旦工程化验证完成,该技能将有更明确的市场方向。同时他们相信,“固液开关理论”也将成为相变存储领域中一个主要的创新方向。
作者:许琦敏
图源: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