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通信 » 电化学储能系统中PCS的拓扑结构比拟分析

电化学储能系统中PCS的拓扑结构比拟分析

中建深圳装饰通讯 2025-03-14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储能技能具有提升电网灵巧性和稳定性的优点,成为现今研究热点。
根据《储能家当研究白 皮书》所述,2021 年中国的电化学储能市场保 持快速发展,累计装机容量约为 5800 MW,复 合增长率可达 57.4%。
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 容量预测如图 1 所示。

  电化学储能家当链中,变流器(power conversion system,PCS)是储能电池与电网之间 功率交流的主要单元,履行有效和安全的储电 和放电管理,对促进能源消纳具有主要意义,对 加强前辈储能技能研发和智能制造升级具有推进浸染[1]。
近年来,国内外对电化学储能系统中的PCS不断进行技能改造,促进了储能用PCS在电网的广泛运用,环球对PCS的需求加大,国外储能市场快速崛起 [2],匆匆使海内的部分生产商 也在不断扩大外洋市场,对PCS的研究也成为关注热点。
2020年PCS外洋出货量前5位的国 内生产商比拟情形如图 2 所示。

电化学储能系统中PCS的拓扑结构比拟分析 电化学储能系统中PCS的拓扑结构比拟分析 互联通信

  目前针对电化学储能系统中PCS拓扑构造的干系研究中,大多是基于其详细构造特点进行 的分类。
由于 PCS 与光伏逆变器在产品构造上相 似,因此,光伏逆变器的拓扑构造可以为电化学 储能系统中 PCS 的拓扑构造供应参考[3]。
文献 [4] 针对大规模光伏发电系统中利用的逆变器串并联 拓扑构造进行了分类谈论及研究;文献 [5] 按照 集中式并网和模块化并网两大类对 PCS 拓扑结 构进行了剖析;文献 [6] 将储能电站的能量转换 系统分为 PCS 和滤波器两部分对其拓扑构造进 行了剖析。

电化学储能系统中PCS的拓扑结构比拟分析 电化学储能系统中PCS的拓扑结构比拟分析 互联通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以上文献均是基于 PCS 拓扑构造的部分具 体构造特点进行的剖析,随着电化学储能系统的 PCS 拓扑构造不断发展,一些新型拓扑构造也 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7]。
电化学储能系统中 PCS 拓扑构造分类树状图如图 3 所示。

  基于此,本文首先从根本的两电平、三电平 拓扑构造出发,先容了传统的 PCS 实现办法及 其优、缺陷;再对多电平拓扑构造展开了分类研 究。
通过查阅干系文献,对根本的两电平、三电 平拓扑构造的优、缺陷进行整理并提出改进型拓 扑构造方案。
结合实际情形,对 PCS 未来发展 前景进行了展望,为电化学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 中的工程运用供应参考方案。

1 两电平拓扑构造

  根本的两电平 PCS 拓扑构造常日被用于单 级 PCS 的储能系统中,将电池组通过 PCS 连接 升压变压器后并入电网,PCS 输出端连接升压变 压器,使输出电压与电网相匹配,以达到并网目 的。
此类两电平拓扑构造的优点是:能耗低、结 构大略、运行效率高、掌握较为大略。
缺陷是: 此类 PCS 的体历年夜;达不到互换侧电压等级, 须要增加升压变压器,提高了本钱。

1.1 单路全桥两电平拓扑构造

  中国现有的 500 kW 等级电化学储能工程中, 现阶段较为常见的单路全桥两电平 PCS 的拓扑 构造如图 4 所示。
PCS 多采取这种单路全桥两电 平拓扑方案,其运行效率超过 98%。

  该单路全桥两电平拓扑构造在实际工程利用 时,由于目前工程现场存在电池组最高直流电压 限定及个中开关器件因通态损耗造成的高本钱, 因此从本钱和安全两方面考虑,必须利用大容量 工频变压器接入电网,但由此带来了高本钱及设 计、制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1.2 多重化全桥两电平拓扑构造

  对付两电平拓扑构造来说,由于串联电池数 量的限定,输入一样平常为低压,单机容量较小,大 多数不会超过 500 kW。
在此背景下,可以利用多 重化的拓扑构造来实现储能系统中大容量电池的 需求。
以双重三相电压型的电路为例,该电路由 2 个单路全桥两电平逆变电路组成,然后通过变压 器将二者串联起来,详细拓扑构造如图 5 所示。
该拓扑构造不仅可以增大输入容量,也可以减少 输出电压的谐波分量,使其更靠近正弦波。
但同 时对掌握哀求也会更加繁芜,多个单路全桥两电 平拓扑构造并联使整体电路的不稳定性隐患增加。

2 三电平拓扑构造

  随着市场对储能设备单机容量和电能质量的 哀求提升,研究学者们将研究方向转向三电平拓 扑构造的 PCS。
常见的三电平拓扑构造紧张有 I 型三电平拓扑构造和T型三电平拓扑构造这2种。
相较于两电平拓扑构造来说,三电平拓扑构造可 以达到更大的容量和更高的输出电压。
但由于新 器件的运用使本钱增加,导致其产品化运用受到 限定。

2.1 I 型三电平拓扑构造

  I 型三电平拓扑构造如图 6 所示,其是最早 的三电平 PCS 拓扑构造。
图中:Ua、Ub、Uc 分 别为互换测 a、b、c 三相的相电压;L1 为滤波器 中的电感;C 为滤波器中的电容;ICa、ICb、ICc 分 别为互换测 a、b、c 三相的相电流。
该拓扑构造 采取多只开关管组合开关的办法将直流母线斩波 为“+”“0”“-”3 个电平,从而降落了开关管 的损耗,并减小了滤波器的尺寸,终极达到了提 升 PCS 运行效率、降落 PCS 体积及质量的目的。
但由于 I 型三电平拓扑构造的器件多、时序繁芜,掌握难度大,以是,其利用不足广泛。

2.2 T 型三电平拓扑构造

  T 型三电平拓扑构造如图 7 所示。
其事情原 理与 I 型三电平拓扑构造相似,但由于 T 型三电 平拓扑构造的器件组合构造不同,器件耐压较高, 因此不须要像 I 型三电平拓扑构造一样有严格的 时序哀求,掌握难度大幅降落,可靠性也更高。

2.3 两种三电平拓扑构造的性能比拟

  根据运用处所不同,I 型三电平拓扑构造和 T 型三电平拓扑构造都会凸显出各自的上风,对 二者性能进行比拟剖析,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中: Ui 为输入电压。

  从表 1 可以看出:

  1) 在开关管应力方面,I 型三电平拓扑构造 要低于 T 型三电平拓扑构造,I 型三电平拓扑构造 12 个开关管承受电压均为输入电压的 1/2,而 T 型三电平拓扑构造的开关管承受电压为输入电压。

  2) 在构造方面,I 型三电平拓扑构造利用的 二极管及驱动电路数量多,本钱高且所占空间大, 掌握繁芜。
虽然 T 型三电平拓扑构造减少了二极 管的利用,但同时也存在静态、动态均压等一系 列问题。

  3) 在掌握时序方面,I 型三电平拓扑构造需 担保先关断外开关管,再关断靠近中央的 2 个开 关管,以防止母线电压直接加在外管上导致其损 坏。
而 T 型三电平拓扑构造则无此哀求。

3 多电平拓扑构造

  对付大功率的 PCS 拓扑构造运用紧张集中 在两电平拓扑构造,近几年开始涌现上述 I 型三 电平拓扑构造。
然而要知足高电压大功率场合, 普通的两电平、三电平 PCS 已经难以知足储能 系统对电力电子器件的耐压等级和功率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多电平 PCS 更适宜这种高电 压大功率场合。
多电平 PCS 起源于 1981 年,最 早由日本长冈科技大学的 Nablae 等提出,思路 是将几个电平方波台阶合成阶梯型,以逐渐靠近 正弦波输出。
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电压大功率多电 平 PCS,研究时可以从电路拓扑构造出发,不 仅可得到高质量输出波形,而且也办理了两电平 PCS 的诸多问题。

  在现今市场中,多电平拓扑构造紧张有以下 3 种:二极管钳位型多电平拓扑构造、飞跨电容 型多电平拓扑构造和模块化 PCS 串并联型多电 平拓扑构造。

  以上 3 种传统的多电平 PCS 也存在一定缺 点,限定了其在特定场合的运用,详细存在以下 几种问题:

  1) 随着电平数的增加,所利用的器件数量也 在增长,从而涌现本钱高、PCS 体历年夜、掌握复 杂等问题。

  2) 对付二极管钳位型多电平拓扑构造,会出 现二极管承受反压不同、越靠近内侧开关管导通 韶光越长的问题。

  3) 对付飞跨电容型多电平拓扑构造,会有 大量的开关管直接串联在电源两端造成直通的问 题;同时,该拓扑构造也存在因悬浮电容过多而 涌现电压不屈衡的问题。

  4) 传统的多电平 PCS 都只能实现升压或者 降压的逆变,不能实现同时的升降压逆变。

3.1 二极管钳位型多电平拓扑构造

  文献 [8] 先容了一种二极管钳位型五电平拓 扑构造,如图 8 所示。
此拓扑构造在直流侧串 联 4 个电容,每个电容均分电池的 1/4 电压; 可通过开关管的变革来使输出电压产生不同的 大小。

  二极管钳位型多电平拓扑构造的优点有:器 件耐压较低、开关频率低;互换侧减少了隔离变 压器,本钱低。
该拓扑构造的缺陷有:器件数量 弘大,不随意马虎掌握。

3.2 飞跨电容型多电平拓扑构造

  常见的飞跨电容型多电平拓扑构造如图 9 所示。
该拓扑构造中,每相桥臂的构造相同;在每桥上分布相同数量且相互独立的内环电容,使其输出多电平;其事情事理与二极管钳位型多电平拓扑构造相似。

  飞跨电容型多电平拓扑构造输出电平的灵巧度高于二极管钳位型多电平拓扑构造。
该拓扑构造的优点是:开关办法灵巧,对功率器件的保护能力强;缺陷是:须要大量的存储电容,难以掌握电容的充放电平衡。

  以上 2 种多电平拓扑构造都具有高电压大 功率场合适用的特点,但在实际利用中须要考 虑 PCS 体历年夜小、拓扑构造繁芜度、本钱高低, 以及掌握的难易性等多方面成分。
目前,很多 学者基于传统的 3 种多电平电路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几种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拓扑方案。
通 过查阅这些文献,总结出 4 种改进型多电平拓 扑构造进行剖析研究,分别为:以二极管钳位 型多电平拓扑构造为根本的改进型多电平拓扑 构造;以飞跨电容型多电平拓扑构造为根本的 改进型多电平拓扑构造;减少利用器件的改进 型多电平拓扑构造;实现同时升降压的改进型 多电平拓扑构造。

3.3 4 种改进型多电平拓扑构造

3.3.1 以二极管钳位型多电平拓扑构造为根本的 改进型多电平拓扑构造

  对付二极管钳位型多电平拓扑构造中涌现 的二极管承受反压不同的问题,文献 [9] 提出了 一种新型的二极管钳位型五电平拓扑构造,如图 10 所示。
图中:Uo 为互换测输出电压。

  该电路共利用 8 个开关管和 12 个二极管钳 位,利用的数量和传统的二极管钳位型多电平拓 扑构造相同。
器件的位置分布构成了金字塔构造, 且该金字塔构造可扩展到更高等别,N 级变流器 须要 N–1 个电容、2(N–1) 个开关及 (N–1)(N–2) 个二极管钳位。
该构造可以办理二极管钳位承受 反压不均的问题。

3.3.2 以飞跨电容型多电平拓扑构造为根本的改 进型多电平拓扑构造

  针对飞跨电容型多电平拓扑构造存在大量 开关管直接串联在电源两端造成直通的问题,文 献 [10] 综合利用飞跨电容型 PCS 和双 Buck 电路 的优点,以双 Buck 电路为基本单元构建多电平 PCS,提出一种新颖的飞跨电容型双降压五电平 PCS,其拓扑构造如图 11 所示。

  该拓扑构造由两桥臂组成,中间开通降压斩 波电路分支。
事情事理分为 2 种降压斩波电路, 每种电路分为 7 个模态,实现周期平分对称。

  此拓扑构造在实现飞跨电容两端均压及五 电平输出的根本上,具备了无桥臂直通、无二 极管反向规复电流,以及电流半周期事情模式 的优点。

  除此以外,文献 [11] 在基于现有 PCS 多电 平拓扑构造的根本上,结合 Zeta PCS 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基于 Zeta 的新型飞跨电容型多电平 PCS,其拓扑构造如图 12 所示。
该拓扑构造的 基本单元实现输入侧并联电池组、输出侧串联滤 波器组合。

  新型飞跨电容型 Zeta 多电平拓扑构造采取 复用原则的中间电容器与输出滤波器,以此减少 无源器件的个数,从而实现单级升降压逆变;同 时,也使该电路具有扩展能力强、电容两端均压 的优点。

  对付飞跨电容型多电平拓扑构造存在的电容 两端电压不屈衡的问题,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新 型的高压拓扑构造,如图 13 所示。

  将二极管钳位型多电平拓扑构造与飞跨电容 型多电平拓扑构造相结合,在电容两端添加二极 管钳位构造,使个中性点电压颠簸变小,实现了 电压自均衡。

3.3.3 减少利用器件的改进型多电平拓扑构造

  针对利用器件繁多的问题,文献 [13] 提出 了一种稠浊钳位四电平拓扑构造及其扩展五电平 拓扑构造,图 14 为稠浊钳位型四电平拓扑构造。

  该拓扑构造提高了传统二极管钳位和飞跨电 容多电平 PCS 的电平数,减少了二极管钳位的 数量,避免二极管钳位五电平拓扑构造中开关器 件的直接串联,与二极管钳位型四电平拓扑构造 比较,此拓扑构造省去了 6 个二极管钳位,利用 的钳位器件数量大幅减少。

  对付减少飞跨电容型多电平拓扑构造的开关 管,文献 [14] 先容了一种双重飞跨电容型九电平 PCS,其拓扑构造如图 15 所示。
图中:E 为输入 电压。

  该拓扑构造添加的最左端 2 个开关管的通 断决定了输出电平的正负。
与传统的飞跨电容型多电平拓扑构造进行比拟,双重飞跨电容型九电 平拓扑构造的开关管和悬浮电容的数量均减少一 半,同时电平数的增多也减少了输出电压的谐振 分量。

3.3.4 实现同时升降压的改进型多电平拓扑构造

  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 Z 源型单相全桥中点 钳位 PCS,为可实现同时升降压的改进型多电平 拓扑构造,如图 16 所示。
2 种直通的事情状态,并且在合理掌握直通韶光 的根本上可实现升降压逆变。
但此拓扑构造不仅 利用了参数较大的电感、电容等无源器件,而且 因所须要的钳位器件数量较多,使拓扑构造变得 更为繁芜。
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单级非隔离型双 Cuk 多电平 PCS,其拓扑构造如图 17 所示。

  该拓扑构造在直流电池侧引入分裂电容,然 后连接 Z 源网络与全桥连接,以此实现升降压 变换。
相较于传统 Z 源网络电路,该 Z 源型单 相全桥中点钳位拓扑构造不改变无源器件种类, 但二极管数目变为 2 个,位于电池侧的 2 个二极 管在直通状态下起到反向阻断的浸染。
该拓扑结 构共有 3 种事情状态,分别为非直通状态、上直 通状态和下直通状态。
通过剖析创造,可将这 3 种状态的事情事理类比升降压斩波电路的事情原 理,可实现同时升降压逆变的需求。

  该拓扑构造在单相全桥中点钳位电路中加入 2 种直通的事情状态,并且在合理掌握直通韶光 的根本上可实现升降压逆变。
但此拓扑构造不仅 利用了参数较大的电感、电容等无源器件,而且 因所须要的钳位器件数量较多,使拓扑构造变得 更为繁芜。

  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单级非隔离型双 Cuk 多电平 PCS,其拓扑构造如图 17 所示。

  该双 Cuk 电路由 2 个直流 Cuk 电路通过输 入串联、输出并联的办法构成,该 PCS 构造具 有Cuk电路的所有优点,可同时实现升降压逆变, 电流连续,适用于直流输入电压宽范围变革的可 再生能源发电系统。
但是该拓扑构造中无源器件 较多,可靠性不高。

3.4 模块化 PCS 串并联型多电平拓扑构造

  储能电池在储能单元运用中,在低压场合通 常利用 PCS 模块化技能;在高压场合,常日利 用级联型多电平拓扑构造,通过仅增加 PCS 拓 扑构造单元数,可改变多个储能电池的串联结构。
而对付级联的多电平拓扑构造 PCS,现有较多的 研究集中于以 H 桥作为单元的级联型,称为 H 桥级联型变流器 (cascaded H-bridge converter, CHC)。
除此以外,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 拓扑构造也常常作为 研究工具。

  储能系统在实际运用中每每包含储能单元的 串联与并联,以此来实现高电压和大电流转换,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其电流等级和整体运行的稳定 性,方便其合理扩容与故障维修。

3.4.1 低压小功率分布式升压并网拓扑构造

  针对低压小功率分布式升压并网储能系统 的 PCS 拓扑构造如图 18 所示。
每个模块化的储 能单元接入 PCS 将直流电转换为互换电,每个 模块再通过并联到变压器后接入电网。
此类拓扑 构造运用于储能系统的功率从几千瓦至几兆瓦不 等。
图中:D 为接地点。

  此类 PCS 拓扑构造紧张运用于低压小功率 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其优点有:模块化储能单元 分散接入,可便于添加电池管理系统;同时,对 储能系统的整体容量来说,也便于拓展,随意马虎实 现故障冗余功能;与此同时,对付单个储能单元 中的开关器件的耐压哀求降落。
该拓扑构造也存 在一些问题:各个储能单元添加的掌握系统须要 协同,较难担保精度。
在大规模并网时,多并联 构造也存在稳定性问题。

3.4.2 低压大功率集中式升压并网拓扑构造

  针对低压大功率集中式储能系统,其 PCS 的拓扑构造如图 19 所示。
在此类储能系统中, 由于要知足功率和能量的需求,电池侧常日要 求多个电池组串或并联连接来达到哀求。
在整 个储能系统中,电池组经由 PCS 进行交直流转 换后,经变压器完成并网,实现整体功能,其 功率从数兆瓦到数百兆瓦不等,可在大规模新 能源电站运用。

  这种 PCS 拓扑构造的优点是:构造大略、 随意马虎调节掌握,存在的开关器件较少,已成为现 今常规的集中式升压并网储能系统采取的拓扑结 构,技能成熟。
缺陷是:受限于开关器件的耐受 电压限定,输出的电压等级较低,增加升压变压 器的同时会增加整体系统本钱,也降落了效率; 对付电池管理系统来说,不易进行均衡掌握,从 而造成整体储能系统输出能力低落,更随意马虎涌现 安全性问题。

3.4.3 智能组串式并网拓扑构造

  基于集中式升压并网储能系统中 PCS 的拓 扑构造,有研究职员提出了智能组串式并网储能 系统的 PCS 拓扑构造。
在逆变器直流侧和电池 组端添加电池储能系统,可增加整体储能单元模 块的稳定性,成为可靠的优化手段。

3.4.4 高压大功率级联式拓扑构造

  高压大功率级联式储能系统的 PCS 的拓扑 构造,如图 20 所示。
图中:SM 为模块。
将储 能单元模块接入三相形成互换侧的串联型 PCS 拓 扑构造,对每个 PCS 模块进行级联,从而实现逆变后接入电网。
此拓扑构造的提出为百兆瓦级 电池储能站的设计、培植和运行供应了强有力 的技能支撑。

  该拓扑构造的优点是:储能电池单元可灵巧 地调节掌握,很大程度长进步了电池组的能量管 理效率,也减小了电池管理系统的事情包袱。
但 该拓扑构造中利用了较多的开关器件和电容器, 增加了制作本钱。

3.4.5 采取不同模块化 PCS 串并联多电平拓扑结 构的储能系统的性能剖析

  在高压大容量的储能背景下,储能系统采取 模块化的 PCS 拓扑构造的优点包括:灵巧接入、 本钱低,可用来接入更高的电压等级,具有更大 的容量,可提升转换效率,有更安全的电池管理 系统,适宜于当前大规模并网运用。
采取不同 PCS拓扑构造的储能系统的性能比拟如表2所示。

1) 低压小功率分布式升压并网拓扑构造具有 稳定的直流母线电压,但模块与模块之间存在环 流;办理办法是利用隔离型 DC/DC 变换器,但 与此同时会增大花费,运行效率得不到担保。

2) 对付低压大功率集中式升压并网拓扑构造 来说,构造更加大略,本钱更低,但对付电池管 理系统掌握更加繁琐。

3) 高压大功率级联式拓扑构造以其调节灵 活、运行效率高的特点成为目前研究和运用的主 流方向。
但是其成本相较于以上 2 种构造来说很 高,更适用于大规模并网且用地有限的项目。

4 结论

  本文基于电化学储能系统中的 PCS 拓扑结 构特点,将其分为两电平、三电平及多电平拓扑 构造三大类,对不同拓扑构造的构造特点、上风 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与总结;先容了根本的 几种两电平、三电平拓扑构造,然后从二极管钳 位型和飞跨电容型多电平拓扑构造出发,总结了 常见的几种多电平拓扑构造,重点剖析了优缺陷, 并先容了几种改进型多电平拓扑构造;末了指出 了储能系统实际运用中的几种模块化 PCS 多电 平拓扑构造。
理解不同功率等级的电化学储能系 统 PCS 拓扑构造的运用过程,为电站规模进一 步提升至吉瓦级进程供应了理论辅导,加快吉瓦 级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培植,推动新型电化学储能 的发展 [17],期望通过本文的剖析为今后的研究 供应方向。

[ 参考文献 ]

[1] 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储能技能与家当发展的辅导见地》 2019~2020 年行动操持 [J]. 太阳能 , 2019(7): 10-11, 6.

[2] 阮晓东 . 分布式光伏发电关键问题 : 储能技能 [J]. 太阳 能 , 2013(4): 42-46.

[3] 殷忠宁 , 童鑫 , 古海生 , 等 . 基于新型拓扑的光伏发电系 统的能量管理掌握策略 [J]. 太阳能 , 2016(7): 30-34.

[4] 吴萍 . 大规模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拓扑构造的比拟研究 [J]. 国网技能学院学报 , 2020, 23(2): 10-12.

[5] 吴靖 , 许杰 , 陈佩军 , 等 . 电池储能系统中电力电子变 换器并网构造发展综述 [J]. 浙江电力 , 2021, 40(3): 104- 112.

[6] 谢志佳 , 马会萌 , 靳文涛 . 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 PCS 拓 扑构造剖析 [J]. 电力培植 , 2012, 33(8): 22-26.

[7] 马凌怡 , 肖珩 , 李雅欣 , 等 . 电化学储能双级式 PCS 对 比剖析 [J]. 电气运用 , 2022, 41(3): 15-21.

[8] 马林森 , 李勇 , 麦瑞坤 . 基于二极管钳位五电平技能的 LCL 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谐波剖析 [J]. 电工技能学报 , 2017, 32(14): 175-183.

[9] YUAN X M, BARBI I. A new diode clamping multilevel inverter[C]//Fourteenth Annual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March 14-18, 1999, Dallas, TX, USA.

[10] 刘苗 , 洪峰 , 王成华 . 飞跨电容型双降压五电平逆变器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2012, 32(12): 14-21.

[11] 王立乔 , 韩胥静 , 李占一 , 等 . 一种新型飞跨电容型 Zeta 多电平逆变器 [J]. 电工技能学报 , 2022, 37(1): 254-265.

[12] SUH B S, HYUN D S. A new N-level high voltage inversion system[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1997, 44(1): 107-115.

[13] 王奎 , 郑泽东 , 许烈 , 等 . 稠浊钳位型四电平和五电平 逆变器拓扑构造和掌握策略 [J]. 电工技能学报 , 2018, 33(2): 353-360.

[14] VINOTHINI A S H, DHANASEKARAN B P M. Nine level double flying capacitor multicell converter based on modulation technique[C]//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Management (ICAESM -2012), March 30-31, 2012, Nagapattinam, India.

[15] 王立乔 , 郭彦波 , 贾兴波 , 等 . Z 源型单相全桥中点钳位 逆变器研究 [J]. 太阳能学报 , 2021, 42(4): 154-161.

[16] 王立乔 , 管成功 , 李嘉欣 , 等 . 一种新型单级非隔离 双 Cuk 型逆变器 [J]. 太阳能学报 , 2021, 42(11): 470- 477.

[17] 李建林 , 武亦文 , 王楠 , 等 . 吉瓦级电化学储能电站研究 综述及展望 [J]. 电力系统自动化 , 2021, 45(19): 2-14.

作者 | 李建林,马凌怡,肖珩,曾伟单位 |

1.储能技能工程研究中央

2.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3.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来源 | 《太阳能》杂志2022年第5期48-57

标签:

相关文章